问题

智商差距过大是否真的无法交流?

回答
智商差距过大,真的就到了“无法交流”的程度吗?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绝对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你想想,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智商这种东西,谁又敢说自己摸得透,或者能精准地量化到别人头上?所以,如果真有那么大差距,说“无法交流”似乎有点太绝对了,但说“交流起来很费劲”或者“效果大打折扣”,那倒是挺现实的。

先说说这“智商差距过大”到底是怎么个“大”法。我们知道智商测试有不同的分数段,但那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并不能涵盖一个人全部的智慧。比如,一个人可能在逻辑推理上很强,但情商低得让人抓狂;另一个人可能不擅长那些脑力活儿,但对人情世故却洞若观火。所以,我们得把“智商”这个概念想得宽泛一点,它不仅仅是考试分数,还包括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还有创造力、共情能力等等。

如果真的存在一个非常极端的智商差距,比如一个天才和一个人在某些认知能力上明显存在显著的不足,那么交流确实会遇到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

想象一下,你正跟一位在某个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讨论前沿课题,他张口闭口都是你从未接触过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理论模型。你可能连他的基本论点都听不懂,更别说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了。这时候,你想表达你的想法,可能需要非常非常简化,用最直白的语言,还得反复解释,生怕对方误解。而对方呢,可能觉得你的问题过于基础,或者你的思考方式太过简单,不值得深入探讨。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造成一种认知上的“鸿沟”,让沟通变得像在两个不同的频道里说话,声音传过去了,但意义却很难传递。

更深层次的,当智商差距影响到理解抽象概念、把握因果关系或者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时,交流就会变得格外困难。比如,你试图跟一个人解释为什么一个长期投资是明智的,需要考虑未来十年的发展,但他只能看到眼前的收益或者损失。你可能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构建一个他能理解的框架,用他熟悉的生活经验来类比,但即便如此,对方仍然可能因为无法理解你所描绘的更广阔的图景而难以接受你的观点。

再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人在理解复杂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方面有着天然的困难,你可能无法与他进行深入的哲学探讨,或者共同分析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他可能更倾向于从非常具体、直接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而忽略了那些更微妙、更具联系性的层面。你试图让他理解一种复杂的心理动机,或者一个多层面的社会事件,对他来说可能就像在听天书一样,抓不住重点,甚至完全无法理解你话语背后的逻辑。

不过,话又说回来,智商差距“过大”这个定义本身就是模糊的。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人在某些方面的认知优势,而不是他整体智商的绝对值。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无法交流”,可能更多的是因为双方的沟通方式不匹配,或者缺乏共同的兴趣、价值观,而不是纯粹的智商问题。

你看,两个人之间,即使智商很高,如果彼此不尊重对方,或者说话方式尖酸刻薄,一样会“无法交流”。反过来,两个智商不算顶尖的人,如果互相体谅,愿意耐心解释,并且有共同的目标或兴趣点,他们也能建立起非常顺畅的沟通。

所以,与其说智商差距“过大”导致“无法交流”,不如说它会增加交流的难度,并可能导致沟通效率低下和产生误解的可能性增大。但只要双方都有意愿去理解对方,并且愿意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总是有办法找到沟通的切入点的。

例如,高智商的人可以尝试:

简化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 用大家都能听懂的大白话来表达复杂的概念。
多用类比和具体例子。 把抽象的概念和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
耐心倾听,并给予对方充分的表达机会。 鼓励对方提问,并认真解答。
关注对方的反馈,及时调整沟通方式。 观察对方的表情和反应,看是否理解了。

而相对在某些认知能力上稍弱的人,也可以尝试:

主动提出问题,不懂就问。 不要害怕显得自己“笨”,学习和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尝试复述和总结对方的观点。 确保自己准确理解了对方的意思。
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尽量清晰、具体。 避免含糊不清的表达。
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

更重要的是,交流不仅仅是信息传递,它还包含着情感的交流和连接。有时候,即使我们无法完全理解对方复杂的思考过程,但如果我们能感受到对方的善意、真诚和努力,我们一样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总而言之,智商差距过大无疑会给交流带来挑战,让沟通变得像爬一座陡峭的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技巧。但说它一定导致“无法交流”,那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很多时候,能不能好好交流,考验的不仅是智商,还有情商、耐心、尊重和沟通的意愿。这些,才是真正让“交流”这件事变得可能或者不可能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的。

因为高智商和低智商就是两个物种。智慧原本就是锁,智商高到一定程度就会作茧自缚。

高智商人群很容易掌握方法,甚至能提前预料大部分事情的结果,所以他们很难获得动力。

驱动我们前进的,80%是来自“盲目”的区域,也就是无意识的本能与有意识的感受。思维从来不是推手,它只能影响我们决策,决定我们的方向。

普通人因为受到本能驱动,所以能够享受成果。而高智商人群能够轻易看到本能对于自身的掌控,他们不需要学习心理学,也能知道人内在所有的运作过程。他们无法从本能中获得快乐,只会对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感到快乐,对庞大的系统感到兴趣。

他们享受不了成功,也无法被俗世的观念所欺骗,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一旦问题被解决,他们就会再次回到无趣的状态。权利、地位、金钱,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生存的工具,道德、法律、情感,对他们来说愚不可及,束缚他们的只有自身的理智,以及永恒伴随的无聊感。

智商越高越远离本能的欲望,脱离欲望的影响,会想要从理智中走出一条路。但事实证明,人就是受本能感受支配的生物,脱离本能感受的结果,就是拥抱虚无。

智商越高越无法欺骗自己,越清醒就越痛苦,直到麻木。因为看到太多的真相而痛苦,因为看清生命的本质而颓丧。原本智商太高就是一种疾病,而且无药可解。

“人”其实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普通人一生与其他感受动物一样,被自身的本能所支配。而高智商人群,因为从不遵从规则的发布者,所以享受不到本能带来的快乐。他们自身的存在,就会成为问题。


这里回答一下评论区,为什么我会觉得高智商人群是问题。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就是智力的代价。

得到了更高的智力,却失去了自我。普通人,处理问题,是需要自我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协调,是需要诞生一个临时的自我去解决问题。而高智商人群,对他们来说,一是值得去专研的问题太少,二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并不适合他们,无法给予他们正确的成长空间。诸如此类,导致,高智商人群无法发展出健康的自我功能,甚至连最基本的亲密、抗拒、逃避这三种心理模式都无法正常发展。什么是人?难道肉体一样,我们就都是人了吗?不,只有我们活在同一个维度,能够感同身受,或是接受大概念上相似的世界观时,我们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而高智商人群的自我,第一是很难得到正常发展,第二是很少有需要自我出场的时机,在自我出面解决问题前,强大的理智就已经看穿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个人也许很聪明,也许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他们自身却无法“正确”的感受自身与这个世界,与其他人注定会存在无法跨越的隔阂。(这里的正确,是相对于与其他人沟通方面,并不代表高智商人群的看法就是错误的。事实上,大部分时候,你看的太明白,太接近真相,也就远离的人群,在心智上注定被孤立。)对与相处这方面,可以定义为心理机能导致的残缺,除非从小接受正确的认知教育,或是受到具有健康品质、特殊心理特征的人群影响,否则很难拥有健全的人格。说实话,要解释的知识点太多,能理解的人自然能理解,不能理解我也没办法,因为说的多了弄懂了也没用,又不能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纠结我如何看待。

纠正一点,怕有些人无法理解,却又抓住一些字眼不放,我的意思,并不是说高智商人群都有心理障碍,而是高智商人群在通往健全人格道路必然更加坎坷。这就是智力的代价。

并且,这也不代表着,普通人的人格就很容易健全。而是普通人无法发现自己的那些问题,那些问题自然不会困扰他,困扰的是他潜在意识。

从某方面来说,高智商人群,人格成长虽然更加艰难,但能够成长的高度,也是普通人无法企及。只是,这类人群,心理机能上又缺少动力,就算掌握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也许也不会去这么做。这就是我说的“问题”,是一个死结。能看到答案,不代表就能做到。这种痛苦,比看不到答案的人更甚。

智商差距太大,是无法相互理解的。但如果双方的人格都得到健全的发展,那么不需要通过思想,只需要情感上的交流,完全能够正常的相处。

——

user avatar

结论:无法沟通

有研究表明,智商较低的人认为智商较高的人是天生的领导者。然而,如果智商差异超过标准差2SD(韦氏量表30分),这种联系就会被打破,因为无法进行任何有效沟通,智商较低的人并不会将智商较高的人视为领导者。

迈克尔·w·弗格森(Michael W. Ferguson)在医生、法官、教授、科学家、企业高管等智力精英职业中进行测试统计。 智商平均值在133左右。 然后140智商以上的人从事高智力职业的比例下降了1/3。 而智商150以上的人从事高智力职业的概率从峰值下降了97% 。

换句话说,智商超过140的人在当前社会、科学、政治和经济机构中并不受欢迎。

而智商超过150,成功几率非常低。

所以智商过高,对于工作和职业成就,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们往往认为智商越高,成功概率越高,事实这并不正确,相反智商高的人成功概率低于偏高智商人群。

因为智商高会让智商不高的人觉得“不接地气”和“缺乏常识”然后“难以沟通”。

有一篇论文总结了这种现象(链接在文末)。智商130的人可以与智商在100到160之间的人交流。但是智商为160的人,只能和智商为130的人交流,占人口的2%。

从某种程度来说,高智商人群很大可能是被隔离在目前社会系统之外的。

如果“高智商”作为一种人类的共同资源,那么这种资源很可能是长期在损耗的。

参考文献polymatharchives.blogspot.com


1月9日更新

随口一答 今早起床一看,没想到这个回答这么受欢迎。我只能加更。

回答评论区几个问题:

高智商的人不适合做社会精英,但是是否适合作为科研人员?

答案是这样的,非常的分割,顶级科学家的智商都很高,但是优秀科研人员的智商都不高。

证据是:美国有个搞职业研究的博士叫Anne Roy,她为当代美国最杰出的64名科学家做了智商测试。该组数据的平均智商为152。

但是,她也给剑桥大学148名教员进行测试,平均智商为126。

另外,她还给80名全美最好的医生进行测试,而平均智商为125,有一个outliers为149,但下一个最高得分就是是138分。

也就意味着,高智商人员确实适合做科研人员,但是因为教育、社会和自身意志等等问题,很难走到那一步。

高智商人员从事科研,路途很难,而一旦进入优良发展轨道,上限会很高。

还有个有意思的点,政府高级顾问以及智囊团成员的智商都很高,这个职业很奇怪,他们无法和民众有效沟通,所以无法成为政治人物,但是他们可以和智商平均在130-140的政治人物沟通,并影响他们。

第二个问题,高智商的人少,所以成功率低?

我分两个方面进行回答。

1、高智商的人并不少,按照现有的测算数据,每261人中就有一人智商超过140,每2331人中就有一人智商超过150。按照中国人口倒推,我们社会上流窜着将近500多万的140智商和55万智商150以上的同学。

2、很多人将我说的成功,是带入社会职场环境来看的。事实上,对高智商人群的排斥从学生时代,或者说幼儿园就开始了。

因为现在整个社会(不分东西方)的教育都不利于高智商者。

所有的教育都有评分系统,评分过程本应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确定性评估,但它却成为了一种衡量孩子是否愿意屈从于教学系统要求的意愿之手段,这是一种非常不合适高智商者的课程和学习过程。

澳大利亚有个很猛的教育学博士Miraca Gross认为,如果使用主流教育的话,智商超过150 的孩子会被淘汰。

这哥们搞了50个智商150-160 的澳大利亚儿童进行了长期的纵向研究。在改变学习系统后 其中17个孩子的学习速度大大加快,10个孩子的学习速度加快了一到两年,其余33个孩子的学习速度和真常教育系统无异。

结果是令人兴奋的,每一个加速学习的学生在教育和职业上都取得了成功,在情感上也很幸福。

而现在的评分制教育系统倾向于普通智商人群。澳大利亚的高中辍学人群测试中发现智商150以上的人高于3.7%,这是远高于此类人群本身的比例的。

此人还做了一个厉害的比较案例研究,在同一个班级中,一个智商133 (普通精英)的女孩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另一个智商169 (稀有精英怪)的男孩被评分制的学校系统彻底摧毁,变成社会流氓。

(基于这个案例研究,有个论文是专门分析教育系统是如何摧毁一个牛娃的,但是我找不到了,找到我贴上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天才儿童在现有课堂的节奏中会变得无聊,走神,他们常常会因为慢节奏而感到烦躁甚至叛逆。加斯·齐茨曼指出,智商超过124的人在学习时不需要帮助。他们可以自己找到信息并掌握方法。对于大多数智商140+ 的人来说,自学或自定节奏的学习可能是首选。他们也可能更喜欢“实际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由于以上所有原因,许多,也许是绝大多数,智商150+ 的孩子达到大学年龄时,成绩很差,态度更差,他们或许已经不可能取得成功了。

即使他们设法在他们的学生生涯中拼尽全力表现出接近他们的潜力,这也可能是无用功,因为成人社会也不是为他们构建的。

第三个问题,社会智力损耗是什么?

评论区有很多人说,高智力被排斥,低智力的也很多啊,相互抵消,没有浪费。

如果现象是,当智商高于140时,人们会越来越多地被排除在教育、生产和社会机会之外,直到到了智商上升到160时,这种排斥就几乎完全了。

然而智商超过160的人很少见,只占人口的0.0032%。他们至少和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智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及其的聪明。然而,只有一小部分这种人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环境,在那里他们可以在智力、社交和生产力上茁壮成长。

这对高智商人是不利的,同时对整个社会甚至人类也是不幸的。如果像爱因斯坦、达·芬奇、爱迪生、特斯拉等这样的智力巨人乘10倍的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呢?几乎可以肯定,社会进步必然是非常惊人的。正因为如此,排斥高智商人群才是社会智力资源的巨大损耗。

而超低智商的人对社会和人类唯一的贡献可能只是保证基因差异性的遗传。

其实在这点上也能看出西方社会的普选制度也是有巨大bug的,因为最受民众欢迎的人往往不是智商最高,或者能力最强的人。

第四个问题,评论区对于智商范围理解有偏差,或者概念不清楚的,可以移步:

第五个问题,关于高低智商性格上的差异,可以移步:

user avatar

每个人都是一件被拆解分离了的积木部件,然后被分散随机扔到这世界上来,自我们降生之后的那刻起,我们就为寻找能够拼凑成一个整体的另外零部件而努力,绝大多数人花费一生的努力,都只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但人生远不止只有找到另一半那么简单,还有其他的学习伙伴,生意伙伴和工作伙伴。但很可惜,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找到能够契合自己那个榫头的另外积木块。

曾经遇到不止一个人这样问我:你说我以后能不能做到比大部分人的成就更高?我都会很认真的回答:能,只要在我的帮助之下,你想当皇帝我都有这个能力帮你实现愿望。我毫不讳言地着重强调对方,必须在我的帮助之下,你才能达到比大多数人更高的成就。

但事实证明,要找到契合自己互补那块积木会有无比艰难,也许一辈子都不可能遇到被拆散的那部分零件。当对方不是你要找的那部分契合者时,就会出现各种互相拆台的现象。这个世界上许多人的智商都高到足以匹配站在食物链顶端俯视众生,但他们终究难以保持合作的默契性,必然要先起争斗,从内部瓦解这些智商优势,然后分解拆散,沦为被低智商普通人群所欺凌的对象。所以,高智商群体更容易内耗,并且行事更为狠辣无情,多数人的失败是注定的必然,少数的成功除了有偶然因素之外,就靠找到尽量多的散落零部件,大家铆合成体而避免了失败的宿命。

高智商者不被人理解,也不屑于被理解,所以多数时候都被人斥骂为神经病。这个积木块显然一开始就和低智商人群的积木块完全不一样,这一块积木要是掉进了普通积木堆里,特立独行与格格不入会彻底毁掉一个人的前程。但又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被分派到同等群体的积木堆里去,这样,虽然周围的积木块也都跟自己对不上铆榫,大家依然互相攻忓内耗,但好歹大家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吵架也能吵出点甜咸味道来,总好过跟一群低智商人群堆里鸡同鸭讲的那种痛苦。

所以,高智商人群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种命运,第一种,一块高智商积木掉进了一整个普通积木的海洋里,一辈子都找不到一块同类积木,这是最悲惨的人,他很可能被归类为,老怪物,疯子,神经病,如果你在某个角落旮旯里遇见一个脾气古怪行为异常的人,就可能遇见了一个掉落在普通人堆里的高智商人。第二种,他有幸能跟其他高智商积木凑在一起,但是始终没遇上和自己铆榫的另外合体积木,然后终日与和自己不对付的一群高智商人群互相拆台内耗,过完不算失败但也并不完美的人生,他有点成就,也曾耀眼过,但终究未能完全发挥出潜力和实力来,留下了充满遗憾的一生。只有第三种算是最好的结果,他不但掉进了高智商人群堆里,通过对抗与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水准,更关键的是他有幸在人堆里找到了契合自己的其他失散积木,终于搭建起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迸发出了完整的能量,但世间,这样的美事终究太过稀少。所以,我们更多看见的,还是互相拆台内耗的丑陋闹剧。

user avatar

那倒也不见得,交流还是可以交流的,人与猫都可以聊聊人生猫生什么的。

user avatar

这事史记上有,留侯世家写了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张良一直都有苦恼,他不能跟别人说正事,一说就是大家一脸蒙蔽

但是给刘邦说就没有这个烦恼

这里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智商差距太大

在史记中,你注意看张良说的话就会发现,这个人说话老爱预测,并且所有预测都是一个因为一个所以,中间的逻辑推断极其省略

如果张良来知乎回答问题,评论区肯定是一群喷

大家都会笑他没逻辑,没数据,没根据

这种人的苦恼是他地位低的时候,他说什么很难有人信,他地位高的时候,别人只信不懂

古人说知音难觅,说的就是这种人

只有张良这种太聪明的人才会因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人听他说话,不觉得他扯淡,而追随对方

普通人才不会因为别人能听懂自己而追随对方,因为普通人没有体会到那种说什么都被别人认为是扯淡的痛苦,没体会到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可以听懂自己的快乐


我用一套图总结一下智商差距太大的人,智商差距较大的人,智商差距不大人在一起交流的不同感觉




但是同样是面对这种困难,聪明人和聪明人的选择也不一样

张良的选择是多跟听得懂的人说话,其他人少说

李德胜的选择是我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要把我的想法说的文盲都听的懂

老子的选择是我管你懂不懂,不懂的一边玩去

孔子的选择是我要满世界找懂我的人

王阳明的选择是给傻子扯淡,给聪明人直说

user avatar

是的。

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模式完全不一样,很多时候都相当于鸡同鸭讲。

user avatar

你在任何社交媒体上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后有一群人来喷你的时候,你就知道能不能交流了。

其实交流的鸿沟不是智商问题,而是认知问题。认知差距过大,别说交流了,就是跟他说句话你都觉得费劲!

user avatar

你智商100,遇到一个120的,你觉得他聪明,有远见,有主见,你愿意配合他的工作。

你遇到一个智商150的,你觉得他没耐心,节奏快,傲慢,冷血,没有人情味。这时候你想的不是怎么配合,想的是怎么拆台,怎么在课堂上等着这个高材生回答问题出错的时候,张开嘴耻笑他。就仿佛籍此自己也变得和他一样聪明了。

你遇到一个200智商的,你觉得这个人是神棍,是魔鬼。其他的你没啥感觉的

因为你根本感觉不到。

user avatar

智商差距过大,经历差距过大,格局差距太大,知识面差距过大,思考高度差距过大,都会导致交流障碍的存在。

人最底层的思考逻辑不兼容;知识库不统一。

以前觉得任何人都能交流,写多了知乎发现并非如此。

比如部分人看回答,不看写的道理,会抓到一点点他貌似懂的一个知识点,来攻击或者解释,完全不管回答到底在说什么。

主次分辨能力缺失。这种人思考没重点,是碎片化的,跟他们的沟通很累,因为他会不断打断你然后在鸡毛蒜皮上体现自己的专业性和价值。

再比如,有些人的评论很容易做出被伤害自尊的样子,因为他们只能跟比自己差的人共情,无法理解比自己强的人的思路,所以会倾向于把一些对方视为正常的描述视为对自己的侵犯和侮辱。

这是向上共情力缺失。这种人在组织中不会去考虑更高层的意见,也很难成为真正的领导层,跟他讲任何管理逻辑或者格局逻辑,他首先陷入自我利益和自我价值去思考,很难客观。

再比如,有一类动不动要数据的,这类呢,有的确实是严谨,但也有的是没有脱离数学的推理能力,所以看不到数据和图表,推理过程是不连续的。

这是抽象推理力缺失。跟这种人共事的时候也会比较累,因为你说的道理如果不给他画出来数学或者直观的样子,他真的完全听不懂。

类似的还有很多。

比如缺乏经历,所以按照想象默认出一些道理的理想化伪推理。很常见。还有的只会死记硬背语录和梗,啥事都套梗的机械复读机综合征

所以不要期望能跟所有人讲道理。

有时候有缘人能听懂,其他人听个乐子就挺好的。

乐子也有点用。

user avatar

无法交流,往往不是因为智商差距,而是对世界的认知不同。

大猩猩都能和人类交流呢!

说智商不是搞笑?

一个老教授也能教一群小孩子,尽管小孩子可能学不到很多,但至少交流没问题。

但一个科学家和一个宗教信仰者,就完全没法交流。

科学家相信进化论,宗教信仰者相信神造万物,怎么交流呢?

也别说用科学说服对方……

这种想法挺傻的。

如果道理能说通,这世界就不会有国家,有战争,有军队,有警察,有法律,有我们熟知的这一切了。

无法交流的,从来都是对世界的认知……

ps:就好比网文,写作能力高低,作品成绩高低,并不影响交流。

但有人认为网文是为了取悦读者,有人死活都不能接受,大家就没法交流……

user avatar

别扯了,大部分人无法交流绝对不是智商问题,而是审美鸿沟和思维惯性的问题

user avatar

不是无法交流,只是很麻烦。


智商差距过大的时候,高的一方需要把自己的思路揉碎了再加上很多铺垫,一点一点的讲给智商低的一方听。


而他在听智商低的人发言的时候,需要在对方一大堆逻辑混乱的发言中中找到重点,或者听上一大段其实几句话就能概括的废话。


绝大多数引起交流障碍的,不是智商,是知识储备。谈话双方关于所谈话题知识储备差距过大的情况下,那才是真正的无法交流。


比如数学家和小学生聊数学——他俩对于数学认知完全不同,这就完全无法交流。只能单纯的教学或者辅导。


毕竟没人能在聊天前先做几个小时的科普——哪怕做了,智商低的那个也不可能现场学会。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一定。

在说到所谓智商问题的时候,必须得明白一个前提,就是所谓的智商其实是一个立不住脚的概念。因为每一个人的智商所对应的领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个在艺术方面具有极高天分和智商的人并不见得能把理工科的东西学好,反之,一个在数学物理等方面有天才的人,有时候可能连与他人的基本交流都成问题。

与此同时,是否能与其他人展开正常的交流,这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双方的表达能力,第二是双方的交流意愿。

所谓双方的表达能力,简单点说就是一方能不能听懂另一方所说。现实中,有很多天才之所以难以成为好的老师,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太过于直接,根本不需要有那么多弯弯绕。在你眼里复杂无比的一台机器,到了他们眼里是如此的简洁美观,他就算想教你,但也只能从自己理解的东西来教你,你却理解不了。

所谓的交流意愿,则与双方的性格有关。在现实中,很多智商低的人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是,他们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会在其中掺杂很多无用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方的性格好,愿意认真倾听和理解倒也还罢了,但很多高智商的人往往能会觉得这种交流是浪费时间从而拒绝交流。

尽管有这样的障碍,不过也总还是有很多智商超群的人,本身既懂得“化简为繁”,也就是把自己眼里简单的东西慢慢拆解为普通人能理解的内容,与此同时他们也有着很好的性格,愿意拿出大量的时间来倾听普通人的所思所想。在这种情况下,交流当然是有可能的。

但在现实中,相比于智商,真正对交流造成最大阻碍的其实是立场。即便是两个高智商的人,因为立场不一样,往往也很难有效交流。

user avatar

交流是可以交流的,但只是单方面的广播。

智商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去研究人们如何愚蠢,也就是神学,政治学,大众心理学,大众道德边界等等。他们会加以利用,并谋取暴利。而低智商往往察觉不到,他们明明吃亏还会乐在其中。

智商高的人会去理解人们为什么愚蠢,意识形态,逻辑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可以用一套有bug逻辑诱骗那些低智商的人乖乖地服从自己。

当一个智商200的人去和智商100点人讲解世界的真实,就会被当成骗子,坏人,怪物,因为真实的世界太荒诞了。只有高智商理解了低智商的逻辑,并学习用反智的逻辑去哄骗他们,和他们一起犯傻,才会被当做值得深交的挚友。

善良的高知人群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和低智人群来往,虽然成不了朋友,但至少没有背叛自己的内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智商差距过大,真的就到了“无法交流”的程度吗?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绝对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你想想,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智商这种东西,谁又敢说自己摸得透,或者能精准地量化到别人头上?所以,如果真有那么大差距,说“无法交流”似乎有点太绝对了,但说“交流起来很费劲”或者“效果.............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被广泛讨论的社会现象。确实,很多研究都表明,在整体智商(IQ)上,男性和女性的平均水平差异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然而,在一些具体领域的表现上,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男性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这背后的原因绝不是简单的“谁更聪明”就能概.............
  • 回答
    说实话,边牧和金毛的智商嘛,确实有点“瑜亮之争”的味道,但如果要说“差距大不大”,这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智商”了。如果从“听指令、学新东西的速度和准确性”这个维度来看,边牧的优势可以说是非常明显。 它们天生就是牧羊犬,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牧羊犬的本质是什么?是需要高度理解人类指令,并能在复杂多变的.............
  • 回答
    数学系里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距,是不是比人和狗之间还大?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但仔细琢磨一下,它触及了一个挺核心的点:数学学习的难度以及它对思维方式的极高要求。首先,咱们得明确点,“智商”这玩意儿太笼统了。如果咱们说的是那种IQ测试分数,那可能未必能完全概括。但如果咱们把“智商”理解成一种综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好奇心。要说普通大专生和清华北大的学霸之间有没有“智力差距”,这得看我们怎么定义“智力”了。如果单从基础认知能力、学习速度、信息处理效率这些方面来看,那清华北大的学霸们通常会表现出更强的优势,这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在接受的教育和长期训练下形成的。打个比方,就像学长跑。.............
  • 回答
    坦然接受智商的差距,这绝非易事,它触及到我们对自己价值的认知,以及在社会中的定位。然而,这是一种成熟、健康的心态,能帮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如何做到这一点:一、 理解智商的本质和局限性 智商并非唯一衡量价值的标准: 首先要明白,智商(IQ)只是衡量一.............
  • 回答
    关于人种在体能和智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科学界一直存在广泛的讨论,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理解也在不断演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点:1. 关于“人种”的界定和科学基础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理解“人种”这个概念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在生物学上,人类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的物种(Homo.............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东亚”概念的复杂性和认同感的形成过程。简单地说,“东亚”这个地理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并非仅仅由五国构成,更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在历史、文化交流以及现代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逐渐演变和被使用的。而“国人”称自己为“东亚人”,背后也涉及了身份认同的多个层面,并非仅仅是基于.............
  • 回答
    如果基因工程能完全抹平人与人之间在身高、长相、智商、情商等方面的先天差异,这无疑将是一场席卷整个社会的巨变。我们想象一下,一个由基因工程塑造的全新人类社会,它会是天堂,还是另一个版本的地狱?首先,最直观的改变将是外貌的统一。曾经由于基因随机组合而产生的千差万别,例如高矮胖瘦、五官的精致或粗犷、肤色的.............
  • 回答
    衡水中学,尤其是衡水二中,作为全国赫赫有名的高考名校,其学生群体确实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高学习能力和竞争力。但要说学生成绩的差距几乎完全是由智商造成的,这种说法就显得有些片面了。虽然智力无疑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将所有差距都归咎于此,未免忽略了其他同样关键的层面。我们先来谈谈智商。无可否认,.............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也极为复杂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并非“不研究”人种间的智商差异,而是这个领域的研究充满了挑战、争议,并且需要极为审慎的态度。以下是一些更详细的解释,尽量规避掉一些生硬的AI痕迹:1. 科学上的复杂性和概念模糊性: “人种”的定义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科学界早已普遍认为,“人.............
  • 回答
    对于@Linustd 所发表的关于.NET从业者的一些言论,比如“出身差学校差智商差个子矮”,以及关于.NET架构师Anders离开微软后“没人要”的说法,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避免简单地接受或否定。首先,关于“出身差学校差智商差个子矮”的说法,这是一种非常刻板和带有歧视性的标签化。在任何技术领.............
  • 回答
    对诺奖得主 James Watson 剥夺荣誉头衔事件的看法:科学、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多重审视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作为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诺贝尔奖得主,被誉为“DNA之父”,他在科学界的地位毋庸置疑。然而,近年来,他因频繁发表关于种族与智商差异的争议性言论.............
  • 回答
    关于男女平均智商是否存在差异,这是一个由来已久且充满争议的话题。科学界对此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论,但目前主流的研究和观点倾向于认为,在整体的平均智商水平上,男女之间的差异非常微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和争论呢?这背后可能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1. 历史与社会文化因素:在过去的很.............
  • 回答
    许多人之所以认为种族间的平均智商没有显著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现代科学研究的共识,以及对复杂社会和环境因素的深入理解。这个结论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科学探索、数据分析以及对过往研究的批判性反思。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入手:1. 智商测试的局限性与历史演变:首先,理解“智商”.............
  • 回答
    智商(IQ)作为衡量个体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确实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显得有些“无力”,但这并不是说智商完全没有用处。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信息差”的本质、智商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一、 理解“信息差”的本质“信息差”是指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所拥有的信息数量、质量、准确性、时效性以及.............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在生物学界一直存在争论,也很难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我们得从多个层面来审视,毕竟“智力”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精确定义的术语,在生物学上,我们更倾向于观察和研究具体的认知能力、行为模式以及这些能力的生理基础。首先,要明确一点:在绝大多数物种中,我们没有发现证据表明存在.............
  • 回答
    关于不同人种在身体素质和智力方面的差异,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历史上也曾被滥用和误读。我们需要基于科学的证据和严谨的态度来探讨。关于身体素质的差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讨论“人种”时,更多的是指在地理上长期隔离而形成的具有某些相似遗传特征的群体。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也极为复杂的话题——人类群体间的智力差异。科学界对于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激烈的辩论,至今仍未有定论。但我们可以基于现有的科学理解,尽可能详细地梳理一下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为何如此复杂。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品种”这个词在讨论人类时是不准确的,甚至带有歧视色.............
  • 回答
    许多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会向学生灌输“人和人之间智力水平没有差别”的观念,这通常是出于积极的教育意图,但也可能产生复杂且多方面的影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一、 老师灌输“人和人之间智力水平没有差别”观念的原因:老师们之所以会传达这样的信息,往往是基于以下几种教育理念和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