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这个图所示,你只能这样认为:
结论:你可以说A群体和B群体脑容量差异显著,脑沟回差异显著,但是,你绝不对不能说A群体和B群体智商有差异!
无论这个群体大到了不同大洲,还是小到了与世隔绝的小岛。
理由包括:1,智商无法量化(标准无法确定的缘故)2,群体内部差异太大
我来做个小结,拾人牙慧:
这个问题其实特别复杂, 不少人答得都不错。
一定有人会说,李雷你又和稀泥了。哈哈,那是,毕竟站在三位巨人的肩膀上,不和稀泥能行吗?
为什么说三位都有道理呢?因为,这个问题,太庞大,每个人都说了一个角度。
s神
@Serena Yu说的是三大群体(我们姑且称之为黑白黄)之间的种内差异大过了种间差异。
任神
@任树正说的是,智商这东西啊,太难评估了,大家互相不服气。
匿名用户说:明明就是有差异,非要玩政治正确。
————第一个问题:脑容量在不同人群间存在差异不?————
答案是,存在。
脑容量生物地理变化
一系列研究发现颅容积的脑容量在人群中变化,变化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应的结果。
这个是一个研究
黑色:1450+ 棋盘:1400-1459 十字交叉:1350-1399 水平线:1300-1349
对角线:1250-1299 点:1200-1249 圆圈:1200-
这个主要估计和贝格曼定律有关(东北虎大于华南虎)
Beals K L, Smith C L, Dodd S M, et al. Brain size, cranial morphology, climate, and time machines [and comments and reply][J]. Current Anthropology, 1984: 301-330.
男女一生中大脑重量的变化(事实上由于男女体格差异,这个重量其实参考意义不大)
来源:
Brain size(wiki)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人的脑容量在出生后一直在增加,3岁前发育最快,之后放缓,25岁左右发育到了最大值
————相对脑容量————
由于人和人体格差异巨大,夸张点,大象的大脑4公斤,人才1.5公斤,这样比肯定不行
所以我觉得这个相对脑容量才有意义。
从这个相对脑容量我们可以看出
重量比:在3岁附近的时候,人的相对脑容量达到了最大值(重量比),然后一路下滑。
身高比:在12-16岁(青春期)附近的时候,人的相对脑容量达到了最大值(身高比),然后一路下滑
Dekaban A S, Sadowsky D. Changes in brain weights during the span of human life: relation of brain weights to body heights and body weights[J]. Annals of neurology, 1978, 4(4): 345-356.
————第二,族群差异如何?————
熟悉我的人一定对这张图都想吐了,线粒体分布。
所有非洲个体均可划分到最古老的支 L 中,而 L 支所衍生的 L3 支系则囊括了部分的非洲个体以及其他各大洲所有群体的 mtDNA 单倍型类群。其中由L3支系所衍生出的所有非洲以外的 mtDNA 谱系可分为M 和N两大支系。N支系包括了所有西部欧亚特异的单倍型类群),东亚特异的单倍型类群以及大洋洲特异的单倍型类群。M 支系下游的谱系分布在东非)、南亚、大洋洲和东亚的人群中。
图中的圆圈圈是L3下面的M和N,共同构成了非洲以外的人类线粒体组成。
换个好看点的是这样的
————第三个问题:不同群体间智商差异存在不?————
答案是不能说!
比如Richard Lynn 之前做过一个研究,但是被批判的很严重。就像任树正的答案里提到的内容。
链接在这里:
http://www. wikiwand.com/en/Nations _and_intelligence#/Studies%20of%20national%20cognitive%20abilityLynn R, Vanhanen T. IQ and global inequality[M]. Washington Summit Publishers, 2006.
为什么不能说?有人已经举例了诺奖得主,我们分子生物学祖师爷沃森的经历了,当然他本人被很多人攻击并不只是因为智商论,毕竟他嘴巴太大。
下图应该是左边那个是沃森。
严格的说,也是有道理的,今天的我们对于智商的定义,争议很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部分认识如下:
脑容量是基础(至少是相对脑容量,不能拿大象和人比)
脑沟回是关键(认为脑沟回对于人的智力反应是最重要的)
智商可以塑造(认为智商跟学习和环境有很大关系)
所以,你可以看到不同群体脑容量差异很大,通过一些手段还可以检测脑沟回的分布,但是,你不能因此得出智商差异!
总结一句话:你可以说A群体和B群体脑容量差异显著,脑沟回差异显著,但是,你绝不对不能说A群体和B群体智商有差异!
关于智商这个话题,东亚人跟白人几乎一样,超出微小的一点,这我个人感觉还是比较靠谱的。但凡是涉及黑人的,如果只用一个数值概括所有黑人,是非常不科学的。我不是说种族间没有差异,而是考试时候虐我们千遍的那个选项:“D 无法判断”。
如果要比较非洲黑人的种族特性,就不能基于肤色来一把抓了。肤色是人类基因的表型之一,但决定肤色的仅仅是人类基因组总共2万多个蛋白质基因和比这还多十倍的非蛋白编码基因中的8个*,远远不能代表所有基因。人类起源于非洲,只有个别几个部落走出了非洲,剩下的都留在撒哈拉以南,南部非洲的人类基因多样性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地方的人类的总和。也就是说,南部非洲两个部落之间的差异经常可以比东亚人和欧洲白人之间还大。所以,你要比较就应该这样比:
欧洲白人
东亚人
肯尼亚部落A
肯尼亚部落B
尼日利亚部落A
尼日利亚部落B
......
尼日利亚部落XYZ
刚果部落A
刚果部落B
......
刚果部落XYZ
...............
这就像肯尼亚人长跑无敌,短跑不强,牙买加人短跑无敌,长跑也不强(牙买加也主要是非洲黑人后裔)。不能因为他们肤色都比较深,就把他们在基因层面上混为一谈。
因为对黑人谱系调查和基因研究还远远不够,所以没办法具体判断黑人智商到底怎么样,在极大的方差下,也许真有智商非常高的部落。
所有白人、亚洲种族加起来只是非洲基因谱系的一支而已。
http:// rstb.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 /content/367/1590/770* 肤色决定基因已知的有TYR, TYRP1, OCA2, SLC45A2, SLC24A5, MC1R, ASIP, KITLG,
SLC24A4,
IRF4,
TPCN2,后三个斜体表示当时未能真正确定,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多了
。智商:作为心理学问题和社会学问题
一、不同人种智商差距极大?
即使对于同一家庭中的不同孩子,他们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也不见得一样。所以对于不同种族间的智商测验只能是针对平均水平而言。首先要承认,不同人种间基因的不同是一个明显的事实,大概没有人会否认黑人在体能和体育方面优于黄种人。就不同人种智商平均水平差异问题,Lynn and Vanhanen (2006) 对多个国家抽样测验,他们的结论是,不同人种之间确实存在智商的差异,黄种人的智商最高(106),其次是白种人(100),最后是黑种人(其中美国黑人85,肯尼亚黑人70),而且认为这种差异是有其生理学和遗传学基础的。首先,黑种人智商基因遗传能力弱于黄种人和白种人(即孩子智商水平在多大程度上来自父母,这项研究认为人类基因遗传度都高于50%),比如,父母IQ值为115的白种人和黑种人孩子平均IQ值各不相同,黑种人趋向85,而白种人趋向100,即使大家的基因架构基本一样。其次,不同人种的平均脑容量也不同,东亚人的脑容量比白人多出1立方英寸,后者又比黑人多出5立方英寸,似乎也符合平时大家觉得黑人脑袋小脸小的认知。(参见Richard Lynn and Tatu Vanhanen (2006). IQ and Global Inequality. Washington Summit Publishers: Augusta, GA. ISBN 1-59368-025-2)
当然Lynn的研究遭到了诸多同行质疑,有人质疑其抽样的科学性,比如对非洲的抽样没有包括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而是选择了较为落后的国家,他的测量手段也存疑:其中有测量音乐能力和绘画能力的,这在不同文化中似乎必然存在不同。像其他许多类似心理学研究一样,Lynn的研究宣称他们的研究排除了文化的影响,但是“文化无关”的研究可能吗?Patricia Greenfield博士认为文化无关是虚假的,有些文化环境更加注重比如数学、想象力等与IQ测验相关的智力项目培养。归根到底,智商的种族差异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差异。(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Q_and_Global_Inequality;对Lynn著作的
书评)
二、我们先把这项结论放在一边,尝试从一个更宽泛的角度看,人类的智商水平主要来自哪里?是基因遗传还是后天环境?
单看这类种族间智力差异的研究结果,似乎意味着人种间智力差异宛如鸿沟,而那些试图提高人类智识的社会工程注定要失败了。但近些年,心理学专家,尤其是研究智力问题的科学家似乎开始质疑,并且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智商来自遗传基因的比例被高估了,而环境的影响实际上非常之大(美国心理学会网:
不同文化间的智力差异)。如《开启智慧》的作者,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理查德·尼斯贝特,他认为,智商的遗传度可能远远低于50%,环境因素——尤其是早期环境因素——才是影响智力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对于前一种坚定的“遗传说”的反驳,颇具社会学意味。即使心理学采取了尽量好的统计手段,仍然面临诘难:
综合上面的观点,我意图说明的是,智力肯定受到遗传影响,但是基因的作用并不是绝对的,后天环境,比如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社会阶层,教育和经历,都会导致人们之间智力发展水准的分化。
三、现在,我们接受上面的结论,回到人种的问题上,思考以下的问题:从文化角度看,东亚黄种人对于教育和智力开发的重视程度是不是超过白种人,更远超黑种人?从社会阶层角度看,在相同文化中的白人和黑人孩子智力的差异,是否跟他们的父母所处的不同社会阶层、经济情况等有关(通常白人所处阶层和经济状况平均水平好于黑人)?即使是同一家庭中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所表现出的智力差异,会不会是家庭之外的因素,比如他人对于黑人的隐形歧视,以及儿童早期兴趣的不同(环境的正负刺激作用,黑人儿童表现出了运动爱好,于是不注重读书、思考等智力开发活动)导致的?
四、因此,回到题主的问题上,就知道为什么回避、不谈论种族间智商差异的问题是最“正确”的了,首先没有一个“公认的认知”,实际上我们需要确认黑人的智商水平较低在多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极差的后天环境导致的,而不是基因层面的差异。退一万步讲,即使我们找出基因层面的证明不同人种间的智商水平差异,公开谈论、宣扬也是不对的,因为这就像嘲笑你身边某人个子矮一样不“正确”。
《智商测试—一段闪光的历史,一个失色的点子》一书指出,在美国以外,没有人认为研究不同种族的智商是个有价值的科学命题。
该书稍后指出,把测试题从标准英语换成“黑人英语”,就可以得出黑人智商远高于白人的结论。而换成中古英语以后,各种族并无差距。
本书的结论是,目前没人找到可靠的方法测量人的智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