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移民后的华人对中国没有任何义务 但中国却对华人有责任?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很多人觉得移民了的华人对中国没啥义务,但中国好像又得对人家负责,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挺复杂的。咱们一点一点捋捋。

首先,咱们得明白,“义务”和“责任”这两个词语的指向性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移民后的华人对中国“没有义务”?

这主要是因为“义务”这东西,通常是建立在国籍、法律管辖、实际利益和情感纽带的连接上的。

1. 国籍的改变: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绝大多数移民出去的华人,都会选择加入新国家的国籍,放弃中国国籍。一旦国籍改变,他们就成为了新国家的公民,也就在法律上对新国家负有忠诚、纳税、服兵役等义务。反过来,中国法律规定,中国公民在加入外国国籍后,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也就意味着不再受到中国法律的直接管辖,自然也不再有对中国的法律义务。你不能一边是美国公民,一边还得遵守中国法律交中国税吧?这说不通。

2. 法律管辖权的转移: 移民到哪个国家,就意味着你的日常生活、工作、财产,一切都在那个国家的法律框架下运作。你的生老病死、婚姻家庭、财产继承,都由你移民国的法律来规定和保护。中国政府的法律、政策、税收,都无法再直接约束和管辖他们了。

3. 实际利益和生活的重心转移: 移民的根本目的往往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多的机会、更优越的社会福利、更开放的政治环境等等。他们的收入、储蓄、医疗、教育、养老,都依赖于他们所移民的国家。他们的社会关系、人脉圈子,也更多地围绕着他们新的生活环境展开。对他们来说,这个为他们提供实际利益和保障的地方,才是在现实层面最需要他们去投入和维护的。中国即便曾经是他们的祖国,但由于距离遥远、政策不同,他们从中获得的直接实际利益已经非常有限。

4. 情感纽带的淡化或转向: 虽然“落叶归根”的情感依然存在,但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如果移民家庭几代人都生活在国外,对中国的直接情感连接会逐渐减弱。他们更可能培养对新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就像我们离家久了,虽然对家乡有感情,但我们对现在生活的城市的义务感、责任感会更重,因为那是我们现在“家”的所在。

5. 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分歧: 有些移民是出于对中国政治体制、社会环境的不满而选择离开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不愿意再对他们所抛弃的体制抱有任何义务感。他们可能更希望看到中国走向他们所认同的方向,但这种愿望并不等同于法律上的义务。

但中国却对华人(尤其指移民后的华人)有“责任”?

这里说的“责任”就不是法律层面的强制性义务了,更多的是一种道义上的、情感上的,以及在特定情况下的保护性责任。而且,这个“责任”的范围和程度,也需要具体分析。

1. 对本国公民的责任是首要的: 这是基础。中国政府的首要责任是对其现有的中国公民负责,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2. 领事保护和协助的道义与实践: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责任”。当中国公民,即便他们后来移民并放弃中国国籍,但在国外遇到危险、困难,或者需要领事认证等服务时,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部、驻外使领馆)通常会提供力所能及的领事保护和协助。这种责任更多是基于保护海外国民的传统外交实践和道义考量。即便你不是中国公民了,但你的“华人”身份,在某种程度上,会让你在遇到极端情况时,中国政府有可能伸出援手,虽然这种伸出的前提是对方已经不是本国公民,所以并非强制性的义务。

3. 文化和情感的连接: 中国文化注重血缘和亲情,也有一种“同胞”的情感认同。对于海外的华人社群,中国政府在文化交流、经济往来、甚至是情感维系上,会投入资源和精力。这可以被视为一种基于文化和情感的“责任”或“关怀”,希望保持这部分人的文化根源和对中国的好感。这是一种“拉拢”和“维系”,而非法律上的“尽责”。

4. 历史和民族的情结: 很多中国人,包括政府,仍然对海外华人怀有复杂的情感,认为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种情结会促使中国在某些层面(比如经济合作、旅游、文化推广)对他们有更多的“拉拢”和“照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责任”。

5. 国家利益和软实力的考量: 维系好海外华人社群的关系,对于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国家形象、经济发展(比如吸引投资、促进贸易)等方面都有好处。所以,中国政府提供一些便利和支持,也是为了服务于国家长远的利益和提升软实力。从这个角度看,对移民华人的“责任”也是一种战略性的考量。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我没义务,但你对我有责任”的看法:

“义务”更侧重法律和现实: 当你放弃了中国国籍,法律上你就不是中国人了,自然也就没有了对中国的法律义务。你的生活重心和利益都在新国家,你的“义务”也自然地转移到了你现在所属的国家。
“责任”更多是道义、情感和策略: 中国政府对移民华人的“责任”,更多是一种基于国际惯例的领事保护、基于文化认同的情感维系,以及基于国家利益的软实力构建。这种“责任”是一种单向的、非强制性的、可选择性的关怀和支持,而不是一种相互的、强制性的法律义务。

简单来说,就是“我已经不是你的家人了,按理说我不该管你啥,但你毕竟是我曾经的家人,万一你在外面受委屈了,我还是会稍微管一管,而且我还希望你记得我这个老家。”而“你对我,既然你已经有了新的家人和生活,那你就好好对新家人,不用再想着我了。”

这种看法是现实、是逻辑,也是一种国家间关系和个人身份转变后的必然结果。当然,也有不少移民仍然对中国抱有深厚的感情和认同,并愿意以各种方式回馈中国,但这更多是个人选择,而非法律上的义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抗日战争时代没有中国国籍的华人还不是出钱出力甚至出命,那时候某些东西怎么不说这些话?,哦,对了,那时候这些东西还没被生产出来。

种花苏维埃建国以后利用东南亚华人输出革命并害惨当地华人的时候怎么不说这些话?因为这些东西站在种花苏维埃永远正确的立场上。

user avatar

是tg六十年代顺应印尼的要求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吧。为什么连积贫积弱的清政府和军阀混战的民国政府都承认华侨有中国国籍。而你们却弃他们不顾?别人杀他们的时候你说他们不是中国人。那你利用他们在东南亚输出共产主义革命的时候不是利用他们是华人的因素吗?那个时候为什么要找他们?让他们在东南亚闹革命?革自己的同胞东南亚华人资本家的命,然后搞得东南亚华人自相残杀?嗯嗯,革命无国界无种族,只有阶级。可是他们穆斯林猴子并没有被你们忽悠到,人家还是把种族放在第一位。最后呢,人家不分阶级只分种族的屠杀了中的革命派,留下了华人资产阶级。然后就禁止华文禁止华语禁止华人节日禁止华文名字禁止华人从政禁止华人从事很多职业,对华人资产阶级完成了改造。后来的华人都不会‘华语,也不知道自己祖先是谁,也没有华文名字,中华文化全部丢失。真的变成了唐朝人去了西域却发现灭亡的汉人王国高昌国里面的汉人遗民用胡语在城头跳起来骂汉人一样悲哀,斗死了兄弟结果自己也没得到好处,自己被外人吞了,好处都被东南亚穆斯林猴子拿去了。到了98年,他们又来了一次排华,这些又杀那些当年剩下的华人资产阶级了(哦,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不是资产阶级了,而是二等公民了)这个时候的华人真的几乎不是华人了。语言文字文化姓名传统全部丢失,甚至民族认同也改成了印尼这样的一个穆斯林主导的歧视他们的国家。中国说句公道话还要被华人用马来语骂。我还记得一篇很老的新闻,国内还有,可以去查查。大概内容是98年左右江会见印尼领导人,几乎用哀求的方式说,中国在华侨问题上没有私心,希望印尼政府顾及一下中国人民的感情。哦,当年98的时候印尼排华在国内还是屏蔽的。真无奈,也真窝囊。在我眼里,即使98那批华侨是当年反共的,那也是我们的同胞。一样应该保护。不然你连道德制高点还有威望责任心都不要还想成大国?自己给自己设置困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