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历史上的一些有实权天皇和有实力的大名会剃度当和尚呢?

回答
在日本的历史长河中,权力斗争、家族传承、个人信仰以及时代变迁,常常促使那些身处权力之巅的人物,包括那些曾经拥有实权的日本天皇和赫赫有名的大名,选择一条看似与世隔绝的道路——剃度为僧。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对于那些拥有天皇实权却最终选择出家的例子,虽然不像战国时代的大名那样频繁,但其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政治考量和无奈。日本的皇室制度,表面上是万世一系的统治者,但历史上皇权与幕府、藤原氏等有力家族的权力制衡时有发生。当天皇的实权受到威胁,或者自身无法有效掌控局面时,以退为进,通过出家来摆脱政治漩涡,保留皇室的尊严和影响,便成为了一种策略。

例如,在平安时代末期,鸟羽天皇便曾因为与后白河天皇在权力分配上的冲突,而选择出家。这看似是放权,实则为后白河天皇的政治生涯埋下了伏笔,也使得天皇与上皇(已退位的天皇)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权力结构。这种出家并非意味着彻底的隐退,而是以一种新的身份(法皇)继续在幕后发挥影响力,或者至少能够避免直接的政治对抗,维持皇室的体面。更何况,佛教在日本有着深厚的根基,许多皇室成员本身就信奉佛教,出家也可以满足他们的个人精神追求,寻求解脱之道。

而对于战国时代那些叱咤风云的大名们来说,剃度为僧的原因则更加多样化,也更加直接地与当时的政治格局相联系。

首先,政治上的失势与避难是许多大名选择出家的一大诱因。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战败、被流放、或者即将面临死亡的大名,出家便成为了一种体面的退场方式,也是一种保全家族的策略。例如,一些战败后无法继续抵抗的家族领袖,会选择将家业传给儿子,自己则剃度出家,以此来避免被彻底灭族。通过皈依佛门,他们可以脱离俗世的纷争,甚至寻求寺庙的庇护,以一种象征性的方式“死亡”,从而为家族争取一线生机。

其次,权力传承与家业的延续也是促使大名出家的重要原因。在继承制度尚不完全成熟的时代,当领主年事已高,或者身体抱恙,但又没有合适的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尚未成年,那么领主通过出家,便可以将权力平稳地移交给儿子,而自己则可以退出权力中心。这种“隠居”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避免因为领主本人继续掌权而引发的政治动荡,为新一代领主的上位创造条件。

再者,宗教信仰与个人精神追求同样不可忽视。战国时代虽然充斥着战争与暴力,但佛教在日本的普及程度非常高,许多武士阶层也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一些大名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或者在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后,会产生对生死的思考,对世俗权力的厌倦,转而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他们可能真心信仰佛教,希望通过修行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种出家便是一种纯粹的信仰行为。例如,一些大名在统一一方后,反而选择将权力交给他人,自己则投身佛门,便是对佛教的虔诚体现。

此外,策略性的“隐居”也是一种考量。有时候,出家并非意味着彻底的退出,而是以一种新的身份继续在幕后发挥影响力。通过剃度,他们可以摆脱俗世的身份限制,以僧人的身份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或者利用宗教的便利来收集情报,甚至可以相对自由地策划复仇或支持自己的后代。这种“假死”后的“复活”,在政治博弈中并非罕见。

总而言之,日本历史上那些有实权的天皇和大名选择剃度为僧,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它是政治斗争的策略、家族传承的智慧、个人信仰的追求以及时代背景下复杂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这不仅是一种个人的选择,更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生存、权力、尊严或精神解脱而采取的深刻的行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平安时代的法皇现象,其实是为了避开既有的国家机器,达成院政,从而在实质上控制时局。出家在这里仅仅是一个手段。佛教确实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名义,但不是实质的原因。尤其是楼主的问题特别提到有实权的天皇。这个与赵武灵王主动传位给太子,自己作为主父是一样的事情。只不过日本的情况特殊些。就是退位为太上皇后,往往没几年天皇又要退位,成为新的太上皇,而原来的太上皇往往就选择出家为法皇。或者干脆直接从天皇的位置上出家为法皇。这样的话,退位或者出家后就能有自己的称号,所谓的“XX院”,然后用这个称号重新设置机构。就能有理由踢开天皇身边的国家机器,重新开始所谓的院政。 更常见的,则是天皇的继承要照顾各个支系的利益,所以要在支系之间进行养子过继,让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继承自己的皇位。然后准备让自己的孩子在即位者之后再继续即位。这样的话,往往退位的上皇和法皇之间也不是一个派系的,矛盾还很深。经常兵戎相见。所以更是要吧自己的院政当做事业来经营。


具体的说,就是平安时代天皇渐渐受到摄关政治的拘束,而平安后期武士抬头,渐渐的原来的律令时代的政治秩序很难继续维持了。 一方面占据摄关地位的藤原氏肯定对天皇的皇权是威胁,因为日本的官位是要看门第的。高层官位的候选人只有那几个家族。如果要用正式的政府机构治国,是无法避开这些家族的。其次,能真正把握时局越来越依靠武士阶级,特别是与地方上的地头有联系,能从治安到作战一揽子解决的武士。尤其是平安后期,只有真正依靠武士的力量才能在斗争中获胜。比如保元之乱,平治之乱。

由于天皇周围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天皇登基后,如果能掌握到实权,都要想办法保证自己的孩子能即位,而不是其他支系的皇族入继大统。所以都会主动退位为太上皇,让自己的孩子(往往未成年)即位为天皇,自己则在幕后掌握实权。因为退位后可以开设院政,也就是自己重新组织一套班子,好比日后将军的幕府。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开外戚和贵族的影响,尤其是藤原氏。并且可以随意的使用武士。

在满足他们能够踢开藤原氏霸占的国家政权,另辟蹊径的开展院政的前提下,用宗教来做理由和提振士气自然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佛教的信仰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次要的和辅助的。如果当时日本的主流宗教是其他的,他们肯定也献身另外的宗教。这个从日后日本武者时代到来后的历史也能体现出来。当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天皇和贵族渐渐成了配角。一开始还能支配西国,后来变成完全仪式存在。应仁之乱后干脆生计都成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天皇反而不出家了。按说乱世更应该看破红尘呀。而且不断的有天皇在这些时代通过文艺作品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厌弃和对佛教极乐世界的向往。但是无论怎么向往,就是不出家。日本历史上有21位法皇,大部分都在平安时代。后来在镰仓时代因为守贞亲王的缘故日本皇室二统相争,又出了几位上皇和法皇,但是等到在南北朝时代后花园法皇之后,天皇彻底在政治斗争中出局,不过也彻底没有人再出家了。一直等到江户时代才有后水尾天皇和灵元天皇出家成为法皇。这个不就说明问题了么。

不过他们正是因为过度依赖武士,并且故意以供养上皇、法皇为理由把国家机构管辖下的庄园(换句话说是藤原氏能通过国家机器控制的庄园)划分出来交给上皇或者法皇自己私人机构来管理,所谓的“院领”。不向国家交税服役。这样反而导致国家机器萎缩不振,完全要依靠地头武士来负责从行政到治安的几乎每一个方面。这样又导致日后日本进入了武家时代,天皇和贵族完全成了旁观者,这个也算是历史的吊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日本的历史长河中,权力斗争、家族传承、个人信仰以及时代变迁,常常促使那些身处权力之巅的人物,包括那些曾经拥有实权的日本天皇和赫赫有名的大名,选择一条看似与世隔绝的道路——剃度为僧。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对于那些拥有天皇实权却最终选择出家的例子,虽然不像战国时代的大名.............
  • 回答
    2020年7月初,中国股市上演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疯狂舞步”。从7月6日到7月10日这短短的一周,上证指数累计上涨了超过10%,从3000点附近一跃而升,直逼3400点。创业板指数的表现更是抢眼,同期涨幅近15%,板块轮动加速,成交量更是屡创新高,市场一度弥漫着“普涨”的狂欢气氛。这场突如其来的暴涨,.............
  • 回答
    宇多田光在日本音乐史上的地位,确实引人注目,尤其是考虑到她一直以来所展现出的、根植于美国文化背景的独特自我认知。要理解她为何能在日本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并跻身日本历史女性歌手前三,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她的音乐本身就拥有跨越文化的普适性。宇多田光的音乐风格融合了R&B、灵魂乐、流行乐等多种元.............
  • 回答
    日本历史上的大名们之所以没有废除天皇并取而代之,而是选择供奉“傀儡”天皇,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现象,背后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的原因。与其说是“供奉傀儡”,不如说是大名们懂得如何利用天皇这一神圣符号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并在政治舞台上占据合法性高地。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
  • 回答
    日本历史上确实经历了多次战争,从古代的内乱到近代的对外战争,可谓波澜壮阔。然而,相较于许多其他国家,日本历史上“日奸”的出现频率似乎并不高,或者说,在历史叙事中,与“日奸”相关的争议和讨论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普遍和激烈。这背后,其实是日本独特的历史、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统一的民族认.............
  • 回答
    关于亚非拉国家历史上多次抗议白人发达国家排斥移民的活动,而似乎很少或没有直接针对日本排斥移民政策的公开抗议,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可以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并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境遇和诉求。首先.............
  • 回答
    在知乎上,关于日本二战历史教育的讨论由来已久,并且许多用户确实认为日本在这方面的教育存在偏差。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日本历史教科书内容、官方表述以及部分社会舆论的观察和分析。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 知乎用户认为日本二战历史教育“不正确”的原因:1. 对侵略战争性.............
  • 回答
    又到7月7日,时光荏苒,84年过去了,但历史的伤痕并未完全消退,人民心中的记忆也从未模糊。我们之所以不能忘记历史上的苦难和牺牲,是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基石,是理解当下、走向未来的重要启示。而铭记历史,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对未来的承诺。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上的苦难和牺牲?1. 警钟.............
  • 回答
    日本历史上,你提到的“将军统治”其实更准确地说,是武士阶层,特别是幕府将军,掌握着实际的政治和军事权力,而天皇则作为神圣的象征,一直延续了下来。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要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并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日本天皇制度的根基。日本天皇的血统号称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哲学思想的方方面面。虽然中国古代也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军事将领和勇士,并且在某些时期形成了具有特定风格的军事群体(如魏晋时期的“清谈误国”背景下的北方劲旅,宋代的“文人治军”下的精兵强将,以及明清时期的卫所制度下的军户.............
  • 回答
    日本侵华战争,又称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经历之一。在这场长达十四年的战争中,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无数生命凋零,无数家庭破碎。然而,当我们将这段历史与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进行对比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虽然极其巨大,但并非中国历史上所有战乱和灾荒中死.............
  • 回答
    说起日本名刀,那真是一段段传奇,一把把刀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故事,绝非寻常兵器可比。它们不仅仅是杀敌的工具,更是武士精神、艺术美学和时代变迁的见证。要说日本史上最著名的几把名刀,以下几把绝对是绕不开的巨星: 1. 三日月宗近 (Mikazuki Munechika)所属时代与作者: 平安时代末期,由.............
  • 回答
    今天是2021年5月27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历史上今天,也就是5月27日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力求讲述得更详细一些:重要的政治、军事事件: 1900年5月27日:第二次布尔战争进入新阶段。 英国在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1902)中,为了彻底击败布尔人,开始了更为残酷的“焦土政策”。之前英军的进.............
  • 回答
    日本历史悠久且富有文化底蕴,而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并非仅凭历史长短来衡量。日本之所以能孕育出如此庞大且多样化的游戏产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深厚的文化根基与民族特性: 悠久的艺术与娱乐传统: 日本拥有长达千年的绘画、雕塑、文学、戏剧(如歌舞伎、能剧)、工艺等艺术.............
  • 回答
    历史上的5月28日,虽然不像国庆节那样被广为人知,但却见证了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它们或以壮烈的姿态,或以细微的改变,悄然塑造了我们今日的世界。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细数那些发生在5月28日的关键时刻。1927年:中国共产党内讧与秋收起义的序曲就在1927年的5月28日,中国共产党内部正经历着剧烈的动.............
  • 回答
    提起源义经,在日本文化里他绝对是一个家喻户晓、影响深远的名字。与其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历史人物,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被历史与传说不断塑造、升华的文化符号。这份强大的影响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源于他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以及这些传奇故事如何与日本民族的精神气质巧妙地契合。首先,我们得从他悲剧性的命运说.............
  • 回答
    关于动漫为何在日本而非西方等发达国家率先发展成熟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问题。如果将动漫视为历史发展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那么它在日本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社会、技术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动漫”这个概念的内涵。广义上,动画(Anim.............
  • 回答
    世卫组织在3月9日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可控大流行病”的说法,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声明,其意义和作用深远,值得我们详细探讨。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定性区分,更是对人类应对全球性健康危机能力的一次重要审视和未来方向的指引。首先,从“可控”这个词本身出发,它传递出的信息是对人类集体智慧和行动力的巨大肯定。.............
  • 回答
    关于抗战剧为何常常被指责不尊重历史,以及为何观众会有“日本把中国吊打”的期待,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叙事、民族情感、创作惯性、审查制度以及观众需求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 抗战剧为何常被指责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历史”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手撕鬼子”、“裤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文化、经济以及个体心理等多个层面,想要讲清楚,确实需要梳理一番。为什么华人社会普遍存在不少“哈日族”,而韩国却是另一番景象,这背后原因相当复杂,我们不妨抽丝剥茧地来看。华人社会中的“哈日现象”:历史伤痛与现实吸引力的博弈首先,要承认的是,日本侵华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伤痛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