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火”是什么?现代医学有“上火”的概念吗?

回答
“上火”这个词,想必在咱们中国人的日常交流里是再熟悉不过了。好像一嗓子疼、嘴角长泡、便秘,甚至是烦躁易怒,都能往“上火”身上赖。可这“上火”到底是个啥?现代医学里有没有这号“人物”呢?

咱们先聊聊“上火”。

“上火”:一种源于中医的感受与现象

简单来说,“上火”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医)里一个非常普遍的概念,它描述的是身体内部出现的一种失衡状态,表现为体内阳气过盛,或者阴液不足,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燥热的症状。

想象一下,就像炉子里的火太旺了,烧得东西都焦了。中医认为,“上火”的原因有很多,可能跟我们吃的东西有关,比如辛辣刺激的食物、油炸食品、过于温热的补品;也可能跟生活习惯有关,比如熬夜、压力大、情绪波动;还有些时候,身体本身的一些功能失调,比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出了问题,也可能引发“上火”。

“上火”的表现也是五花八门,最常见的包括:

口腔症状: 口角生疮(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起了个泡”)、口腔溃疡、舌头起泡、舌苔黄腻、口干口苦。
呼吸道症状: 咽喉疼痛、嗓子干痒、咳嗽有黄痰、鼻塞流黄鼻涕。
消化道症状: 便秘、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尿量少颜色黄)。
皮肤症状: 皮肤长痘痘、痤疮、皮疹,脸上油光满面。
情绪与精神状态: 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容易心慌。
其他: 流鼻血、牙龈肿痛出血等。

中医会根据具体的症状和舌苔、脉象等来判断“上火”属于“实火”还是“虚火”,然后对症下药,比如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或者滋阴降火的办法。

现代医学里有“上火”的概念吗?

直接说“上火”这个概念,现代医学并没有。 这是因为现代医学的诊断体系是基于生理、病理、解剖、生化等客观的科学证据来建立的,它更多关注具体的疾病名称和病因。

但是,如果你把“上火”看作是身体在某些情况下出现的一系列炎症、感染、代谢紊乱、免疫反应异常等表现的综合性描述,那么现代医学的很多诊断和治疗就能够解释和应对这些现象。

我们前面提到的“上火”的各种症状,在现代医学里都有对应的解释:

口腔溃疡、嘴角长泡: 这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免疫系统紊乱、维生素缺乏(如B族维生素)、口腔黏膜损伤、压力过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就表现为疼痛、红肿、糜烂。
咽喉疼痛、嗓子干痒: 这通常是咽喉黏膜的炎症,可能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如感冒、咽炎),也可能与空气干燥、过度用嗓、胃酸反流等有关。
便秘、小便短赤: 便秘可能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不足、肠道蠕动减慢、消化不良等有关。小便短赤则可能提示身体水分不足,或者肾脏排泄功能受到影响。
皮肤长痘痘、痤疮: 这与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堵塞、细菌感染、激素水平变化、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
烦躁易怒、失眠: 这些往往是身心压力过大、内分泌失调、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上火”是一种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方法所总结出的身体不适感受,它涵盖了现代医学中多种不同原因引起但表现相似的病症。

现代医学不会说“你这是上火了”,而是会说“你这是咽炎”、“你这是口腔溃疡”、“你这是便秘”等等,然后根据具体的病因和症状来治疗。比如,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咽喉炎,医生会开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则可能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如果是消化不良,会建议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打个比方:

中医的“上火”就像是一个笼统的描述,比如“感觉身体不舒服,有点燥热”。

现代医学则像是一个精密的仪器,能告诉你“不舒服”是哪里出了问题,是细菌在作祟,还是免疫系统在“闹脾气”,亦或是某个器官的功能失调。

总结一下,虽然现代医学没有“上火”这个诊断术语,但它能够通过对具体疾病的识别和治疗,来处理“上火”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从某个角度来说,中医的“上火”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身体出现炎症、感染、代谢紊乱等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的一种概括性描述。

两者并非完全对立,更多的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和解决身体的不适。很多人觉得中医的“上火”调理方法(如喝凉茶、吃绿豆汤)能够缓解症状,这可能是在于这些方法能够帮助身体恢复到一种更平衡的状态,比如补充水分、清热等,从而减轻了身体的炎症反应或调节了生理功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火”是一个很笼统的民间说法。

中国人如果不懂“中医”, 恐怕会让人耻笑。

相应的就有一些民间的“方子”或者 “方法” 去克制 “上火”。“上火”这个万金油式的说法无疑可以招之即来, 挥之即去, 而且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不良后果。但是, 要找到显微镜水平甚至分子水平的解释无疑要艰难很多。


吃了煎炸的食物, 过后口腔溃疡或者“牙肉”痛, 可以来个“上火”的解释:

“火毒”通过食物进了身体, 表现为“上火”。不吃煎炸的食物,一般没有口腔溃疡或者“牙肉”痛, 就不上火。

很朴素也很直白, 对吧?


嘴角炎(口角炎) 常见的原因是 B族维生素缺乏和真菌感染。 对于老年人假牙和牙齿磨耗导致的上下咬合垂直高度的丧失是老年人口角炎的直接诱因( 敲黑板,这是考点)。


嘴唇起泡常见的原因是唇疱疹(1型单纯疱疹病毒)或者生殖器疱疹 (2型单纯疱疹病毒)。

1型单纯疱疹病毒主要通过口对口接触传播,但也可以引起生殖器疱疹。2型单纯疱疹病毒常见于性传播感染,主要造成生殖器疱疹。1型和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会延续终生。据WHO估计,全球有37亿之巨的50岁以下的人(67%)罹患1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据估计,全球有4.91亿15-49岁的人(13%)罹患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数口腔和生殖器疱疹感染没有症状。疱疹的症状包括感染部位出现引起疼痛的水泡或溃疡。

。。。。。。



唇疱疹一般病程 1~2周, 不管吃不吃药。 如果用了“上火”的解释, 一般也出不了大乱子。清淡的饮食, 避免刺激性的辣椒或者热汤等, 确实也符合人们应付“上火”的对策。

当然, 如果做个PCR 检查确定病毒分型无疑是好的。当然, 了解到疱疹病毒长期甚至终生隐匿在三叉神经的神经节里面,疲劳过度(肝功能下降)免疫力低下时, 病毒就会容易造反也是好的。 当然, 了解到及时就医使用抗病毒药物缩短病程也是好的。

民间建议的休息、饮食甚至(外用)药物都歪打正着符合了唇疱疹的治疗原则。扶正固本,培元补虚恐怕是正确的做法。

。。。。。。


且说有个特别的疱疹病毒, EBV,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pstein-Barr 病毒(EBV)感染很常见,EB 病毒是疱疹病毒 4 型。在美国约 50% 的 5 岁以下儿童和 95% 的成人已感染过 EB 病毒。在初始感染后,EB 病毒像其它疱疹病毒一样,将一直保留在体内,持续终生(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感染者定期释放病毒于唾液中。在释放病毒期间可以感染他人。EB 病毒也可能經由精液及血液傳播。EB病毒目前沒有疫苗。預防的方式是不共用個人物品或親密接觸。患者多半自愈,但出现并发症后病情将会比较复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920年被描述,俗称“接吻病”。

三联征

  • 发热
  • 咽炎
  • 淋巴结肿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特征是疲劳、发热、咽炎和淋巴结肿大。发热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症状和流感颇为相似,病毒入侵后感染呼吸道和肺部,造成发热、咽喉疼痛。有时可能会导致间质性肺炎、全血细胞减少,和慢性活动性EBV。许多患者会以为自己不过是感冒或者“上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为自限性。病程长短不一,急性期可持续2周。一般而言,20%的患者一周后即可重新工作学习,50%的人需要2周时间。疲劳可持续数周,在高达10%的病例中可持续数月。该病病死率小于1%,几乎均死于并发症(如脑炎、脾破裂、气道梗阻等)。

。。。。。。




煎炸的食物因为加工过程的特点, 会显著提高食物的杨氏模量同时降低撞击强度。 这句话够装 )x( 吗?好吧, 友善, 友善。改写。煎炸的食物因为加工过程, 会又硬又脆,咀嚼过程中容易碎成刀刃状的片段。锐利的边缘容易刺伤口腔粘膜(唇、颊、牙龈、腭、口底、舌缘以及咽部等), 形成细微的创口, 如果被口腔常驻的微生物感染,就会形成炎症。

不知道这个假说会不会比 “上火”更令人容易接受?


。。。。。。

口腔溃疡已知的诱因包括柑桔类水果(比如橘子和柠檬)、口腔物理创伤、急速减肥、食物过敏、免疫反应等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锌、铁以及叶酸(维生素B9)缺乏也可能造成复发性口炎。硝烟酯和某些化疗也被发现同口内炎相关,也有研究显示口炎同对牛奶过敏有关。口炎见于白塞氏综合征(Behçet's disease 白塞氏病)的口腔表观,也见于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的口腔表现。口内物理创伤是最常见的口内诱因,如牙刷、尖锐(如薯片或烤面包片)造成的刺伤或擦伤、咬颊咬舌(常见于精神疲劳和牙齿覆盖 overjet 减小)或者矫治器等破坏口内粘膜造成口炎。其它因素如化学烧伤或者烫伤也可致口炎。



。。。。。。

老百姓(LAY PEOPLE)恐怕不知道有些食物成分(呋喃香豆素、卟啉类)可以导致光敏性唇炎。 来个“上火”的解释, 无疑最方便。 最常见的食物过敏, 例如芒果和菠萝, 如果没有概念。 来个“上火”的解释, 无疑也是很方便的。光敏性的药物有:某些抗生素、某些降压药、某些降胆固醇药、某些NASID解热镇痛药等等不一而足。人体内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細胞色素 (cytochrome) P450,其中的酶 CYP3A4 负责大约 50% 的药物代謝, CYP3A4 酶主要會在肠道与肝脏清除药物(所谓“氧化”)。柑桔科的西柚和柚子都含有丰富的呋喃香豆素 (furanocoumarin),它会与 CYP3A4 形成不可逆的共价键(covalent bonding),使得CYP3A4 酶丧失活性。作用的结果就相当于短时间的“肝功能不全”。但是, 老百姓来个“上火”的解释, 无疑最方便。

女性喜欢使用的化妆品, 可能会含有敏化剂(例如柠檬烯和芳樟醇)。常见的佛手柑精油具有光毒性,同样,光毒性的成分为呋喃香豆素, 佛手柑内酯(bergapten), 抹了含有佛手柑精油的唇膏后, 如果没有避免太阳光和/或紫外光曝晒, 可想而知有可能会发生光敏性唇炎。

。。。。。。


慢性营养不良(例如酗酒)、贫血、白血病、 妊娠以及牙周病导致的牙银以及其他部位的出血倾向或者容易出血的情形, 如果用“上火”来解释, 恐怕就比较危险了。 及时就医无疑是更明智的选择, 比自己猎巫或者用放之四海皆真理的“上火”来解释要更明智一些。


【未完待续】


光敏风险药物

       非甾体解热镇痛药:酮洛芬、吡罗昔康、安吡昔康、萘普生、吲哚美辛和塞来昔布可导致光敏反应和光变态反应,也有类似光毒性反应。  抗菌药:喹诺酮类药物,光毒性最强的有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 磺胺类,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啶; 四环素类引起光敏反应 的有米诺环素、美他环素、多西环素、地美环素;庆大、吡嗪酰胺也可致光照性皮炎。  抗真菌药:伏立康唑于儿童,皮疹、唇炎和多形性红斑等。  降压药: 氨氯地平致皮疹和色素沉着。地尔硫卓是多形性红斑,皮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呋塞米、 噻嗪类利尿剂等均有报道。  降糖药:二甲双胍致光敏性湿疹和唇炎;格列苯脲光敏性皮肤病;西他列汀可致光照部位水肿。  降脂药:非诺贝特光毒性强,与给药剂量和光照强度相关;辛伐他汀致慢性光化性皮炎和多形性红斑; 普伐他汀多形性红斑;氟伐他汀致光敏性皮疹;阿托伐他汀光照性红斑并发水肿。  消化系统药:泮托拉唑可致光敏性皮疹和红斑狼疮,雷尼替丁光敏性皮疹。  激素类:妈富隆可致红斑皮疹,雌激素有光敏性皮肤病报道。  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光毒性为皮肤色素沉着、皮疹、眼部不适、晶状体混浊等。硝苯地平引起皮疹和色素沉着。     



////////////////////////////////////////////////////////

俺知乎阅读总量只有 0.6亿 没跨出一小步 (n<1亿)。盐值低迷(3年了还900+),草地匍匐50米单膝跪求大家关注,希望借此长点盐值。


“老麦, 大家都说你是‘笑话’、‘论坛孤儿’和‘神棍’。”

“没错。 只有 10万分之0.5的读者赞同俺的观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上火”这个词,想必在咱们中国人的日常交流里是再熟悉不过了。好像一嗓子疼、嘴角长泡、便秘,甚至是烦躁易怒,都能往“上火”身上赖。可这“上火”到底是个啥?现代医学里有没有这号“人物”呢?咱们先聊聊“上火”。“上火”:一种源于中医的感受与现象简单来说,“上火”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医)里一个非常普遍的概念,.............
  • 回答
    在古汉语中,“有穷国”和“有熊国”,以及现代汉语中的“有明一代”、“有清一代”,这几个“有”字,虽然读音相同,但它们所承载的意思,在历史演变的长河中,却展现出了不同的侧重和细微的差别。要深入理解它们,我们得一层层剥开历史的积淀。一、 上古汉语里的“有穷国”与“有熊国”:一种领属与标识当我们回到上古时.............
  • 回答
    现代意义上的舰用炮塔,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是一个技术革新、设计理念不断演进的关键时期。可以说,现代舰用炮塔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一系列技术进步和战术需求共同推动的。早期的炮塔与现代炮塔的根本区别在现代炮塔出现之前,舰船上的火炮通常是安装在炮郭(Gunports)内,炮手.............
  • 回答
    当然,我们可以来畅想一下,把现代工地上那些五颜六色、坚固耐用的安全帽,放到古代的场景中,它们会是一种怎样的存在?首先,得从这“安全帽”的材质上说起。咱们现代的安全帽,大多是用聚碳酸酯、ABS树脂或者玻璃纤维这些经过现代工业技术提炼出来的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什么特点?轻便,但又异常坚固,能吸收和分散冲.............
  • 回答
    过年喜气洋洋,家家户户都少不了丰盛的肉菜。然而,不少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常常会遇到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牙龈“上火”。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它不仅影响口感,严重了还会引发疼痛和不适。那么,过年吃肉多到底为啥会导致牙龈“上火”?这里的“上火”又到底指的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有效防治呢?牙龈“上火”的本质:.............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食物“上火”这事儿,咱们老祖宗早就总结出来了,虽然不是现代科学那种严谨的定义,但结合中医的理论和一些实际观察,这“上火”确实有那么点儿道理。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通俗易懂,就像跟街坊老李头唠嗑一样。你说有些食物吃了容易“上火”,这说法其实挺普遍的。在中医里,“上火”不是指单纯的物理温度升高,而.............
  • 回答
    咱们中国人常说的“上火”,在科学上可不是一个简单能概括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身体内部“失衡”的信号,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直接对应的生理学名词,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它。首先,你得明白,身体内部其实一直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就好比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种化学反应、生理功能都得按部就班地进行。当这个.............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我的天,这绝对是世界上最奇葩的一种职场体验了,没有之一!当初刚跟老公结婚的时候,他已经在我们公司干了好几年了,职位也比我高一点。我当时是新来的,想着凭实力说话,谁知道,他居然升到了我直属上司的位置!我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在回响:开玩笑吧?刚开始那会儿,那叫一个尴尬。开会的时候,他坐.............
  • 回答
    图片上是一只蓝喉太阳鸟。这种小巧玲珑的鸟类,属于太阳鸟科,是东南亚地区特有的观赏性很强的鸟儿。它们的名字就很好地概括了它们最显著的特征:鲜艳的蓝色喉部。让我们来仔细看看图片中这只蓝喉太阳鸟的细节。首先,它的体型非常娇小,可以说是鸟类中的“小不点”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它们通常只有十几厘米长,甚至更短,.............
  • 回答
    说实话,咖啡“上瘾”这个词,我个人觉得有点太重了,更像是跟它成了离不开的老朋友,一种默契,一种需要。早上醒来,脑袋还有点懵,眼皮子像是被胶水粘住了,整个世界都蒙着一层灰。这个时候,别说是工作,就连起身下床都需要一股强大的意志力。这时候,我就会想起那杯香浓的咖啡,脑子里已经自动播放起它在嘴里滑过的温度.............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一家“牛逼”企业上班,绝对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体验,它不仅仅是薪资数字的增长,更是个人能力、视野和心智的全面进化。以下是我尝试详细描绘的体验:一、 环境的震撼: đẳng级的起点 硬件设施: 你会发现办公环境本身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作品。宽敞明亮的开放式工位,充满设计感的公共区域,配备最先进的.............
  • 回答
    一直不上班,这种感觉就像一下子被从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上拽了下来,一开始是天旋地转,然后是慢慢的,一个全新的、缓慢得令人发指的世界在你眼前展开。最初的解放与迷茫:刚开始,那感觉是纯粹的解放。闹钟不再是起床的号角,而是可以被肆意遗忘的电子垃圾。不用再赶地铁,不用再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邮件,不用再假装对那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