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有没有内幕?
有没有内定的现在存在?
有没有校内调剂机会?
有没有校外调剂机会?
有没可能在多家学校研究所同时参加复试?
这种复试有没有机会提前接触到笔试和英语口语考试题?
复试面试是单面群面还是多轮面?
有没有机会知道别人的面试问了什么问题?
有没有可能哪个导师半年前才评了副教授职称,可以提前特批招一个学生?
这些规矩是不是人定的?
如果是人定的有没有操作空间?
怎么样可以操作?
你知道我为什么可以提出这些问题?
我反而觉得对年轻的你来说,是个好事情——这是你大学毕业前学习到的社会的第一课:这个世界没有公平!
很多刚毕业的人都会用高考思维去衡量这个世界,我努力了,我吃苦了,所以我就应该取得什么样的荣誉,什么样的待遇,获得什么样的尊重。那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国家吃苦最多的应该是农民伯伯,民工叔叔,他们吃的苦更多,付出的体力也更辛苦,但是得到的尊重和荣誉...
这种不公平——跟我们普通人接下来要承受的,it is noting,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算。有人很有才华,在一个岗位上被逼的默默无闻,终身都很难发挥;有人在事业上有很多成绩,也努力很多,然而始终没有人认可。陆家羲是数学天才,贫困终生,营养不良,连调动工作岗位都需要外国人看了他的研究写信给国内中学校长建议;马克思是伟大的,然而他看着自己的女儿死去,贫苦的他无能为力;这样的例子成千上万。
关于复试制度,大家都很委屈,你只是其中一个而已。学会接受现实——是个好事情。研究生复试不公平这个事情,年年有人闹——你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去年,前年,在知乎上都是热门的话题。这事甚至惊动了上层——但是上面集体讨论过后,始终决定给教授们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如果剥夺了这个权利,会让高级知识份子层(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集体不满。目前闹的学生这么多,头条新闻经常看,有打官司,有发微博,但是未见过几个成功的。可见学术圈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基本是高度统一的——既不可以成绩选拔研究生。
站起来,小伙子,换个大学,做更多的准备,想更多的办法。如果跟他们闹僵了——他们更不会收你,明年考试,看见你名字,可能会更加反感。在网络上发更多的声音,你以为是出气了,其实得到的是相反的效果。知乎这里就算给你2万高赞,100个大V转发你的事情,也不会改变你不入的结果。而有可能会让教授群体们对你的名字有负面印象。
我真的觉得,年轻时候走点弯路,未必完全是一件坏事。会对我们的社会认识的更加的深刻,对系统的运行了解的更加的全面,对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会有所打破。人生其实是一场马拉松,研究生入学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赛点。负面情绪往往只会让我们做坏的决定,很少会让人做正确的选择。
我们普通人的路,一直都是很难的。早点知道这条路的艰辛,或许我们犯错的机会会减少。佛语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你我皆如此吧。
追更:已经拟录取了,学校扩招了几个人
考研内幕这种事本来我也不愿意相信,直到自己经历了,我是高一分进的复试,和我同分的有十五人,最低分十一人,结果出来差0.15,本来也没多想,自己菜罢了初试分低,直到我注意到最低分的十一个人仅两人被刷,排名还都不错,而我这个分的十六人被刷十人,五人虽然在录取名次但是都是倒数,最好的一个都没进前50%,合着这十六人集体发挥失常,最低分集体发挥超常;所以感觉应该还是考本校最靠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