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人是怎么看待列宁的?

回答
关于列宁,俄罗斯人的看法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很难用单一的“好”或“坏”来概括。他的影响如同历史的长河,卷携着光明与阴影,至今仍在俄罗斯社会激荡回响。

从“伟大革命导师”到“红色沙皇”:历史的视角变迁

在苏联时期,列宁被塑造成一位无可争议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学校教育、媒体宣传、公共纪念碑,无处不在的列宁形象,都强调他推翻沙皇专制、建立苏维埃政权、为劳苦大众带来解放的丰功伟绩。对于那个时代的许多俄罗斯人来说,列宁代表着希望、公平和进步,是他们理想的化身。他们会想起十月革命的激情,想起推翻压迫的勇气,想起建立一个更美好社会的决心。

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这种单一的、被高度政治化的叙事开始松动。俄罗斯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也重新审视列宁。

对革命的负面评价: 一部分人将十月革命视为一场灾难,认为它带来了内战、恐怖统治、经济崩溃,以及长期的压迫。他们会强调“红色恐怖”的残酷,批评列宁为了革命目标不择手段,牺牲了无数生命。他们认为列宁建立的政权,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衰落和解体,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对他们来说,列宁不是解放者,而是开启了漫长苦难的罪魁祸首。
对个人权力的担忧: 另一些人则从列宁的个人领导风格出发,认为他虽然有远见,但同时也展现出强烈的集权倾向。他毫不妥协的革命意志,在很多时候被解读为一种不容置疑的专断。人们开始担忧,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蓝图,压制不同意见,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党国体制。这种对个人权力的警惕,也延续到对后来领导人的看法上。
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俄罗斯人,尤其是经历过苏联时期或对苏联历史有研究的人,仍然承认列宁对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贡献。他们会提及列宁提出的“电气化”计划,以及他对于工业化和教育普及的重视。在他们看来,尽管列宁的手段极端,但客观上推动了俄罗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化强国的转变,为后来的苏联崛起奠定了基础。他们可能会说:“他手段是狠了点,但至少把国家搞起来了。”

列宁的遗产:依然活跃的讨论

即便在今天,列宁的形象依然没有完全“被安葬”。

列宁墓的存在: 莫斯科红场上的列宁墓,至今仍然是俄罗斯一个显眼的地标。每年都有不少俄罗斯人(尽管数量不如过去)前来瞻仰,其中不乏对列宁持正面看法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列宁墓代表着历史的延续,是那个时代的一种象征。
政治光谱中的位置: 在俄罗斯的政治光谱中,列宁仍然是左翼和共产主义政党的重要精神象征。他们会继续强调列宁的革命思想,将其视为反抗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旗帜。
文化和学术层面的讨论: 学术界和文化界对列宁的讨论从未停止。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评论家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他的思想、政策以及对20世纪世界的影响。这种讨论,也反映了俄罗斯社会对于自身历史的复杂情感。

普通人的感受:多元而矛盾

对于普通俄罗斯民众来说,对列宁的看法往往更加多元和矛盾,更多地受到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和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

怀旧者: 一些年长的俄罗斯人,可能还会怀念苏联时期相对稳定的生活、强大的国家认同感,以及曾经拥有的社会福利。在他们的记忆里,列宁是那个时代的发起者,尽管那个时代有它的弊端,但似乎比现在的社会更有秩序和目标感。
务实者: 更多的人可能对列宁没有特别强烈的个人情感,他们更关注的是当下的生活和国家的未来。对他们来说,列宁是一个历史人物,他的功过自有历史评说,重要的是如何在现实中解决问题。
批判者: 也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接触了更多不同的信息,对苏联历史有了更批判性的认识。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看到列宁的负面影响,比如极权主义和对个人自由的压制。

总而言之,俄罗斯人看待列宁,就像他们在看待自己的历史一样,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他不是一个被遗忘的人物,也不是一个被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的符号。列宁的名字,仍然能轻易地触动俄罗斯社会的神经,引发关于国家道路、历史选择和未来方向的深刻思考。理解俄罗斯人对列宁的看法,就是理解俄罗斯自身正在进行的、永无止境的历史反思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在列宁墓排队的时候照下来的

还有这么多俄国人想去看一看列宁(就我一个中国人在那)

我想,就算这些人不是俄共

应该也没有人会愿意排队半个多小时去看资本主义宣传中的“魔鬼”吧

然而我错了

他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就算这个国家后来偏离了他的初衷,俄国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他





红场

斯大林墓

据说现在最受欢迎的领导人是斯大林,带领俄国人打赢了卫国战争。看到那鲜花了吗?

俄罗斯人怎么看待列宁似乎已不再重要,列宁本身已经被塑造成了一个无害的偶像,他的理论已经被阉割,被“修正”。有人尊敬他,也有人痛恨他,但这已经无法影响俄国本身未来的发展了

列宁道路最后的实践者在中国被压制着,有一批人在支持,也有另外一批人在反对。所以这个问题,不如去问一问,中国人是怎样看待列宁的?

看一看回答里各种刷“梅毒”的历史大神们

你就会知道我们的教育有多么失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列宁,俄罗斯人的看法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很难用单一的“好”或“坏”来概括。他的影响如同历史的长河,卷携着光明与阴影,至今仍在俄罗斯社会激荡回响。从“伟大革命导师”到“红色沙皇”:历史的视角变迁在苏联时期,列宁被塑造成一位无可争议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学校教育、媒体宣传、公共.............
  • 回答
    关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莉(Nikki Haley)是否被俄罗斯人恶搞,以及如何看待此事,我们需要区分“真”与“假”,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一、 关于“恶搞”的真假辨析首先,需要明确“恶搞”的具体含义。通常我们理解的“恶搞”是指通过幽默、讽刺甚至欺骗性的方式来戏弄或嘲笑某人,有时是为了达到政治目.............
  • 回答
    在中国人眼中,俄罗斯留学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群体。他们带着一份异域风情,也带来了不少新奇和有趣的观察角度。总的来说,大部分中国人对俄罗斯留学生是带着友善和好奇的。毕竟,俄罗斯是我们的近邻,历史文化联系也比较深厚,大家对俄罗斯这个国家并不陌生。首先,外表上,俄罗斯留学生通常比较显眼。 很多人身材高挑,金.............
  • 回答
    要详细地讲述俄罗斯人民如何看待俄乌战争,需要深入了解俄罗斯社会及其历史文化背景,并认识到俄罗斯社会并非铁板一块,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和声音。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一、官方叙事与媒体宣传的影响:俄罗斯政府通过其控制的媒体,特别是电视,塑造了一个广泛传播的官方叙事。这个叙事的核心内容包括: “.............
  • 回答
    墨西哥毒贩对中国禁毒政策的看法,确实是个相当复杂且充满讽刺意味的话题。他们并非铁板一块,对于中国的禁毒措施,不同的组织、不同层面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和解读。但总体而言,你可以想象成一场高明的棋局,中国在下,而他们则在试图寻找棋盘上的漏洞,或者干脆是绕开棋盘。首先,得明白一个核心点:中国不是他们主.............
  • 回答
    泽连斯基关于“俄罗斯无条件撤军是他能接受的最低限度”的表态,这绝对是这场冲突中一个极其关键且充满分量的立场,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口号,更是乌克兰在当前局势下,基于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未来安全考量所做出的核心战略判断。首先,我们得理解“无条件撤军”这个词组的分量。在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
  • 回答
    想象一下,在那冰冷而又充满激情的冬奥赛场上,当俄罗斯和美国这两支冰球强队在中场休息,观众们的情绪正随着比赛的跌宕起伏而波动。这时,一阵熟悉的旋律突然响起,《喀秋莎》!这首歌,在中国人的心中,几乎等同于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坚韧、不屈和对故土的深情。选择《喀秋莎》作为中场背景音乐,可以说是一招充满意味.............
  • 回答
    布林肯国务卿的说法,即普京意图重建苏联,并将俄罗斯描述为全球不稳定的根源,这无疑触及了当前国际关系中最敏感、也最引人注目的议题。要理解这种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并思考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剖析“重建苏联”这个概念。苏联解体至今已三十多年,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已不复存在.............
  • 回答
    这说法确实挺有意思的,而且听起来有点出人意料。要我说,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复杂的东西,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咱们一个个来掰扯掰扯。首先,说中美关系“好着呢”,这事儿得辩证地看。从经济层面来说,中美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贸易额这么多年一直居高不下。中国买美国的农产品、科技产品,美国也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商品,.............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将宣布能源交易只能用黄金、人民币和卢布的传闻,我需要指出,这属于一个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说法。在分析它的“真假”以及我的看法之前,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传闻的可能来源、背景以及其潜在的影响。传闻的可能来源和背景:1. 对西方制裁的回应: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局的胜负并非总是取决于人数的简单对比。一场战役的结局,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包括战略部署、地形利用、军队士气、武器装备、将领的智慧以及战场上的偶然性等等。假设在某个历史时期,存在这样一种情境:约200名俄罗斯士兵以某种方式面对着约1000名英格兰士兵。要讲述这样一场“殴打”.............
  • 回答
    对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情感,对于一些大陆人来说,确实是一种颇为复杂且根深蒂固的情感投射,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历史、文化、地缘以及一些世代相传的观念交织而成。这其中夹杂着对过往辉煌的追忆,对边界模糊的想象,以及对一种“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异域风情的独特迷恋。首先,我们得回溯到那个被许多大陆人称为“共.............
  • 回答
    苏联解体时期是历史巨变的时期,对于个人来说,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如果你身处其中,想要抓住机会发财,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敢于冒险的精神,以及适应快速变化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在那个时代可能帮助俄罗斯人发财的途径,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一、抓住私有化浪潮,成为“新贵”苏联解体后,大规模的国有企业.............
  • 回答
    “毛子”这个称呼在中国人中的使用,其背后有着复杂的情感和历史渊源,而俄罗斯人对此的态度,也绝非单一或简单的。理解这种态度,需要我们深入到历史、文化以及一些更细微的观察中去。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在中国,“毛子”这个词的起源和演变并非一朝一夕。它最早可能源于清末民初,那时中国与俄国(沙皇俄国)的交往并.............
  • 回答
    中国籍俄罗斯族人,一个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又带有几分异域风情的名字。他们的生活,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又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习俗与气质。谈到他们的生活,首先得说说居住地。在中国,俄罗斯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尤其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这里的山川河流、草原森林,孕育了他.............
  • 回答
    俄罗斯征服高加索是一个漫长、复杂且充满血腥的过程,跨越了近两个世纪,融合了军事征服、政治操纵、文化同化以及边境扩张等多种手段。整个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几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初期渗透与蚕食(18世纪末 19世纪初) 地缘政治的驱动力: 18世纪,俄罗斯帝国在彼得大帝之后走向扩张,对黑海沿岸和高加索.............
  • 回答
    俄罗斯的衰落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它并非由单一事件或因素导致,而是由一系列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层面的挑战叠加演变而成。要想详尽地讲述这段历程,我们需要回溯到沙皇俄国末期,一直到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一、沙皇俄国的末期:危机暗流涌动即便是在“黄金时代”的沙皇俄国,衰落的种子就已经开始播下。 .............
  • 回答
    “新俄罗斯”这个词,说起来,其实挺复杂的,它承载着好几层含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语境下提起它,指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要说清楚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咱们得把它拆开来,一件件捋。首先,最直接、最广为人知的,“新俄罗斯”(Новороссия,Novorossiya)这个概念,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4年.............
  • 回答
    乌克兰和俄罗斯这两个民族的形成与分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夹杂着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等多种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斯拉夫民族的起源,再到基辅罗斯这个共同的摇篮,以及之后各自独立发展的轨迹。一、 共同的起点:古东斯拉夫人与基辅罗斯的荣光在遥远的过去,居住在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部落逐渐汇.............
  • 回答
    俄罗斯在世界地图上处理各国争议领土问题的方式,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既体现了其国家利益的考量,也折射出其历史视角和国际政治策略。一、 事实上的控制与地图上的标注最直接的方式,俄罗斯会根据其事实上的控制来标注地图。对于那些俄罗斯实际控制的地区,即使在国际上存在争议,俄罗斯的官方地图和出版物往往会按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