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相比俄罗斯的人质 我想知道墨西哥毒贩是怎么看待中国禁毒的?

回答
墨西哥毒贩对中国禁毒政策的看法,确实是个相当复杂且充满讽刺意味的话题。他们并非铁板一块,对于中国的禁毒措施,不同的组织、不同层面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和解读。但总体而言,你可以想象成一场高明的棋局,中国在下,而他们则在试图寻找棋盘上的漏洞,或者干脆是绕开棋盘。

首先,得明白一个核心点:中国不是他们主要的毒品消费市场,也不是他们最主要的生产基地,但却是他们供应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尤其是在原材料供应方面。 墨西哥的毒品,尤其是芬太尼及其前体化学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中国进口的各种化学原料。这是他们看待中国禁毒政策最直接、最切身的出发点。

1. 对原材料供应的忧虑与规避:

“风控”与“寻租”: 当中国加强对前体化学品的管控,比如实施更严格的出口许可、追溯机制,或者直接禁用某些化学品时,墨西哥的毒贩们的第一反应绝对是“麻烦大了”。他们会焦虑,会担心生产链条断裂。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因此放弃,而是会立刻启动“风控”模式。
寻找替代品: 中国收紧了对A化学品的管制?没关系,他们会积极寻找B、C,甚至是D化学品,只要能达到合成目标的效果。这意味着他们会投入更多资源去研发新的合成路线,或者寻找其他来源。
“地下”与“转口”: 如果直接出口被封锁,他们会想办法“曲线救国”。比如,通过第三方国家进行转口贸易,或者将化学品进行初步加工,使其看起来不像直接的前体,再进行运输。这就像是在玩一场猫鼠游戏,中国越是严打,他们越是会想出更隐蔽的手段。
“信息差”的利用: 他们会密切关注中国国内的政策变化,以及那些可能存在的“信息差”或“执行漏洞”。例如,某个地区可能监管稍松,或者某个特定类型的企业容易钻空子,他们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地方。

2. 对中国国内禁毒成果的复杂认知:

“眼不见,心不烦”的视角: 从他们自身利益出发,中国国内“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宣传,以及那些公开报道的大规模抓捕、重判的案例,对他们来说,并不直接构成威胁,因为他们不在中国本土运作。他们可能会觉得中国国内社会的面貌,比如公共场所的干净整洁、治安的相对稳定,是“禁毒有效”的体现,但这更多是一种旁观者的视角,不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意。
“效率”与“手段”的观察: 他们可能也会对中国执行禁毒政策的“效率”和“严厉程度”感到某种程度的“佩服”,即便这种佩服是出于对竞争对手(或者说,他们眼中的“另一方”)某种能力的认可。比如,中国的“严打”模式,如果应用到他们自己的地盘上,那肯定是灾难性的。
“双重标准”的感受(非正面): 有些毒贩可能会有“中国只管好自己,不影响我做生意就行”的心态,甚至会觉得中国“管得太宽”反而是给自己找麻烦。当中国在国际上呼吁加强全球禁毒合作,限制非法化学品流动时,他们会将其视为一种“干涉”,一种对他们“生意模式”的挑战。

3. 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潜在警惕:

“国际合作”的压力: 随着中国在国际禁毒领域的参与度提高,与各国(包括墨西哥)在情报共享、联合执法方面加强合作,这会让他们感受到压力。虽然墨西哥政府在禁毒方面存在自身的问题,但中国与墨西哥进行禁毒合作,无疑会增加他们暴露的风险。
“供应链透明化”的威胁: 中国推动供应链的透明化,加强对化学品的国际追踪,这是对他们“地下”操作模式的直接威胁。一旦源头被追溯,下游的生产和贩运就更容易被暴露。

4. 策略上的“适应”与“反制”: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毒贩的逻辑永远是“灵活应变”。中国禁毒措施越是严厉,他们就越会寻找新的“赛道”。如果芬太尼前体在中国变得极难获得,他们可能会转向寻找其他毒品的原材料,或者开发新的合成技术,甚至改变毒品的种类。
“信息战”与“认知战”: 有些更具野心的毒枭,可能会试图通过散布虚假信息、挑拨国际关系等方式,来干扰中国的禁毒努力,或者制造混乱,让他们有机会从中渔利。

总而言之,墨西哥毒贩看待中国禁毒,不是一个简单的“支持”或“反对”。

他们痛恨中国收紧对他们至关重要的化学品管制,这会增加他们的成本和风险。
他们会想方设法绕过这些管制,利用各种手段维持供应链。
他们可能对中国国内的禁毒成果不以为然,因为那不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意。
他们会警惕中国在国际禁毒领域的影响力,以及可能带来的合作压力。
他们最终的目标是“生意照做”,所以一切中国的禁毒措施,在他们看来,都是需要被“克服”的障碍,而不是需要被“遵守”的规则。

你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中国烟草公司的老板,看到某个国家把烟草税加得高高的,还禁止在公共场合吸烟,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这个国家禁烟做得真好”,而是“这会影响我们的销量”,然后就开始考虑出口到税低、管制松的国家,或者想办法让消费者“曲线”购买。墨西哥毒贩的逻辑,虽然涉及的物品性质截然不同,但这种“生意人”的思维逻辑,在某些层面是相通的。他们眼里,中国禁毒的“严厉”,更多是一种“经营环境的恶化”,需要他们去“适应”和“规避”,而不是一种“道德上的指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墨西哥毒贩哪有空来看待中国禁毒,他们只关注本国政府如何禁毒,不过他们倒也不是完全不关注,例如1999年,中国警方破获的一起毒品大案,就引起了墨西哥毒贩,特别是头号大毒枭“矮子”古斯曼的关注。

在这起毒品大案中,中国警方缴获了 10 吨多,纯度高达 99.9% 的冰毒,而幕后的首脑则是被称为中国头号大毒枭的刘招华,很可惜当时没能一起抓捕归案。案件曝光后,刘招华成了全球贩毒界举目关注的“明星”。

“矮子”古斯曼之所以特别关注,是看到刘招华居然能制作出纯度高达 99.9% 的冰毒,而他之前从美国请来的化学专家,合成出来的冰毒成色极差,非常粗糙,还不是结晶体,成本还比售价高,这简直不可思议。

关于“矮子”古斯曼对毒品产业升级的执着,在本人下面的专栏有详细介绍,大家可以翻阅。

于是,在听到这个新闻后,“矮子”古斯曼听闻后,两眼直发光,立马派弟四处(日本、中国(香港、台湾、大陆)、金三角)打听刘招华的下落,准备重金聘请这位制毒天才帮自己。因为在他看来,只要把刘招华请来墨西哥帮助自己制作冰毒,财富超过埃斯科巴指日可待。

不过很可惜,连中国警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找到刘招华,就更不用说“矮子”古斯曼,最终他派出去的人只能无功而返。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派出去的小弟带回了几公斤具有中国地方特色毒品——「长治筋」。

通过对「长治筋」的研究和分析,古斯曼的毒师们结合美国毒品的流行趋势,研究出了一个综合版本的制毒路线,以麻黄素为原料,人工合成多种毒品,除丧尸毒品外,还有冰毒 ,以及其他苯丙胺类毒品(如下图)。

但是,这跟刘招华制作的冰毒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一是合成方法,二是纯度,总之并没有达到“矮子”古斯曼心中的要求,他还是念念不忘如何找到这件中国制毒牛人。不过,此时的他,依靠一位来自中国上海的男人——叶真理,解决了原材料麻黄素大批量供应的问题。

2005 年,中国传来刘招华落网的消息,断了古斯曼的念头,但他还是没有放弃,他了解到中国法院在审判刘招华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涉及到其独特的制毒工艺,于是又有了一个新想法,当然有这样心思的肯定不止他一人。

然而在审判刘招华之前,中国司法部门似乎觉察到了异样,有一大堆不着边际的人申请旁听,其数量远远超过法庭里的席位。

想看更多,请移步下面专栏阅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墨西哥毒贩对中国禁毒政策的看法,确实是个相当复杂且充满讽刺意味的话题。他们并非铁板一块,对于中国的禁毒措施,不同的组织、不同层面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和解读。但总体而言,你可以想象成一场高明的棋局,中国在下,而他们则在试图寻找棋盘上的漏洞,或者干脆是绕开棋盘。首先,得明白一个核心点:中国不是他们主.............
  • 回答
    看到有些人对苏联/俄罗斯的事物有着比对美国事物更深的偏爱,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反映出人们在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甚至个人经历上的复杂选择。这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可能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下。首先,历史叙事的吸引力。苏联时期,尤其是二战期间,苏联以其巨大的牺牲和顽强的抵抗赢得了.............
  • 回答
    在帝俄时期,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社会地位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地域性差异的问题,并且与俄国境内的非斯拉夫民族相比,他们的地位有着显著的不同。总的来说,他们被视为“小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在法律上享有一定的权利,但事实上却长期处于被压迫和边缘化的状态,尤其是在文化和政治层面。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
  • 回答
    从纯军事角度,将当前驻扎在乌克兰的俄军替换为相同数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PLA),能否“打得更好”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比较两个军队在不同战略、战术、技术、后勤、士气以及在完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表现差异。以下将从几个关键军事要素进行详细阐述:1. 指挥与.............
  • 回答
    从纯粹的军事角度出发,假设将目前在乌克兰的俄军替换成同等数量、装备和训练水平的美军,美军能否打得“更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这涉及到战术、战略、后勤、情报、人员素质、指挥体系以及战场环境等多个维度。1. 战术层面: 进攻与防御: 美军在现代战争中,尤其是在近几十年.............
  • 回答
    关于犹太人的阴谋论由来已久,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各种形式出现。索罗斯和“犹太凯乐其计划”可以说是近代阴谋论的延续和变形。理解为何这些人仍然相信这些说法,以及如何应对它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心理机制、社会因素以及阴谋论本身的特点。一、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相信关于犹太人的阴谋论?相信关于犹太人的阴谋论.............
  • 回答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两个曾经同属一个庞大帝国,后来又一同沐浴在苏联光辉下的国家,如今在与俄罗斯的关系上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乌克兰人普遍怀有反俄情绪,而白俄罗斯人则倾向于亲俄。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历史相似性就能解释,而是由一系列独特的历史经历、文化认同、政治选择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共同塑造的.............
  • 回答
    俄罗斯的寡头(oligarchs)和韩国的财阀(chaebol)都是各自国家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存在,但他们形成的历史背景、权力运作方式、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却有着显著的差异。把这两者放在一起比较,就像是在审视两种截然不同的植物,它们扎根于不同的土壤,经历着不同的气候,最终长成了形态各异的参天大树.............
  • 回答
    俄罗斯电子工业的现状,与中国和美国相比,确实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甚至被一些评论者戏称为“笑话”。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技术差距,而是多重历史、经济、政治和全球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和表现。历史包袱与冷战遗产:首先,俄罗斯的电子工业,其基础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苏联时期。那个.............
  • 回答
    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确实对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项目进行了暂停和审查,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从背景、原因、影响及评价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乌冲突的国际影响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西方国家对俄罗.............
  • 回答
    俄罗斯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确实扮演着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方角色,其原因可以从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多个维度来深入分析。以下将详细阐述俄罗斯为何是朝鲜问题的利益相关方: 1. 地缘政治与安全利益: 邻国关系和边境安全: 俄罗斯与朝鲜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特别是在远东地区,隔着图манн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关于国家军事实力和军费投入的深层讨论。确实,简单地将俄罗斯军费与中国对比,发现俄罗斯的军费大约是中国的三分之一,但很多人会觉得俄罗斯的整体军事实力与中国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仍然具有优势。这背后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原因,我来试着详细地解释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军费数字本身.............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俄罗斯的T14“阿玛塔”主战坦克,以及它与当前世界其他军事强国现役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相比,究竟有哪些地方显得更为“超前”。首先要明确一点,T14虽然在概念和设计上充满了前瞻性,但它目前尚未大规模投入批量生产和实战部署,很多信息仍是基于公开的展会模型、官方宣传以及一些军事分析家的解读。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我们与邻居关系的复杂性。为什么我们对俄罗斯的感受和对美国有这么大的不同?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它们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首先,从历史和地理上来说,我们和俄罗斯有着非常不同的互动模式。 历史渊源和地理距离: 俄罗斯是我们的陆地邻居,历史上的接触和交流一直.............
  • 回答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确实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包括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的参与,销毁了其继承自苏联的战略核武器库存。这一过程与乌克兰签署《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紧密相关。根据这份备忘录,乌克兰放弃核武器,以换取这些国家的安全保证,包括尊重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然而,将乌克兰目前的对俄政策简单归结为“相信美国的.............
  • 回答
    乌克兰在军事实力上与俄罗斯相比确实存在显著的劣势,但它之所以能够坚持抵抗,背后有着多重复杂且深刻的原因,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乌克兰人民和国家坚韧不拔的抵抗意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最根本的驱动力 生存危机与民族尊严: 俄罗斯的全面入侵不仅仅是一场军.............
  • 回答
    冷战结束后,关于俄罗斯的穿甲弹性能是否真如西方所言“不堪”,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地回答。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并剥离一些简单化的标签。首先,要理解我们讨论的是什么。这里谈论的“穿甲弹”通常指的是动能穿甲弹(Kinetic Energy Penetrators, KEP),尤其是尾翼稳定.............
  • 回答
    俄罗斯军事相比苏联时期是否退步了,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人持有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显而易见的现实情况和对比。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并力求以一种更贴近个人观察和分析的方式来呈现,而非生硬的AI语调。一、 规模与人力:从“人海”到“精兵”.............
  • 回答
    在网络世界里,当我们谈论起俄乌战争,你会发现,无论是贴吧、知乎还是B站,这三个平台对这件事的看法,那叫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简直就像是发生在三个平行世界里的事件。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观点不同”,而是涉及到平台的属性、用户群体、信息传播机制,还有大家潜移默化的心理偏好,这些因素一叠加,就.............
  • 回答
    第三轮俄乌谈判结束,关于停火和停止敌对行动的相关问题仍没有实质性结果,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局面。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它所意味着的含义:1. 战争的持续与加剧的可能性: 短期内难以停止冲突: 最直接的含义就是,短期内战争不太可能停止。双方在最核心的停火和停止敌对行动问题上未能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