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林家家境很好的话,为什么黛玉进府只带了一个婆子王嬷嬷和小丫头雪雁?

回答
说到林黛玉进贾府,随身行李少得可怜这件事,确实挺让人琢磨的。毕竟林家在书中也说了,是世代簪缨,家境自然不差。那为什么林黛玉进京投奔外祖母,身边只有两个丫鬟,一个婆子,这么冷清呢?这事儿细细掰扯起来,还真有不少门道。

首先,咱们得明白,林黛玉进贾府,可不是她自己一个人说了算的。她的到来,是贾母的安排,是整个贾府家族运作的一部分。在这个大家庭里,个人意愿往往要服从整体的规矩和利益。

一、 初入贾府,低调是关键。

林黛玉小小年纪,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来到了荣国府这个庞大的家族。在这种陌生的环境中,贾母虽然疼爱她,但贾府上下人多嘴杂,规矩森严。过度的张扬或者随身携带太多人,反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议论,甚至被当做异类。她随身带的婆子和丫鬟,更像是一种基础的配置,既能伺候日常起居,又不至于太过惹眼。王嬷嬷作为长辈,经验丰富,能稳定局面;雪雁年纪小,但忠心耿耿,也是林黛玉从小带来的贴心人。

二、 贾府的配置与规矩。

贾府作为皇亲国戚,本身就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一旦黛玉进府,按照贾府的规矩,她就应该被贾母亲自照管,并且分配贾府自己的丫鬟婆子来伺候。这就好像一个人搬进了大酒店,虽然可以带自己的贴身保姆,但酒店也会提供服务人员。

想想看,贾府里光小姐就有迎春、探春、惜春,还有宝钗、湘云也常来常往,每个人身边都有一拨丫鬟。黛玉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孙女,贾母自然会给她配备足够的人手,确保她生活无忧,不会让她感觉被冷落。所以,她自己带过去的几个人,更像是“代表”她原有的生活习惯和依恋,而贾府正式的伺候人员会逐渐接手。书中也提到,黛玉进府后,就有贾府自己配备的丫鬟,比如紫鹃,虽然紫鹃最初是贾母给宝玉的,但后来却成了黛玉最亲近的丫鬟,这也侧面说明了贾府的人员配备是在进行的。

三、 随身行李的“含金量”。

别看黛玉只带了两个人,但她们的重要性不亚于许多。王嬷嬷是林家信得过的人,是黛玉亲信中的亲信,她的存在,保证了黛玉最私密和重要的事务有人处理。雪雁则是黛玉童年的伙伴,是她情感寄托的一部分。这些人的价值,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她们与黛玉之间深厚的信任和情感联结。

反过来想,如果林家真的要以一种“炫富”的方式来送黛玉,那场面肯定会是另一番景象。但黛玉的父母在她临终前嘱咐她“依着亲戚,别像那没娘的孩子”,这是一种低调和保护。她父母对她的期望,是让她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让她成为一个被外界过度关注的焦点。

四、 财产的处理与可能的后续。

林家家境好,但林黛玉父母双亡,按照当时的规矩,她的财产和家业可能会经历一个处理的过程。也许在安排她进贾府的同时,她的家族事务已经在另一个层面进行处理,比如由信得过的亲戚代理,或者直接变卖成银两和珠宝,以更便于携带和保值的方式交给黛玉作为嫁妆或生活费。但这些都不是她“出门远行”时会一路大张旗鼓带在身边的东西。

更何况,贾府这样的大家族,本身就是财富的汇聚地。黛玉进府后,如果需要什么,贾母自然会给她添置。她带的那些人,更像是她的“核心团队”,确保她在过渡期有人倚靠。

总结一下, 林黛玉进贾府只带了一个婆子和一个小丫头,并不是因为林家小气,也不是因为黛玉没人照顾,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种谨慎、低调且符合家族规矩的做法。她带的人,是她最亲近的依靠,而贾府为她提供的,是更全面、更系统化的照顾。这就像一个高级别人物出差,虽然不会带一整个办公室的人,但一定会带几个最核心的助理和秘书,同时也会在目的地得到当地的接待和安排。

所以,当我们看到黛玉身边人少的时候,不妨多从“为何要这样”的角度去思考,这其中蕴含的,是人物的性格、家族的规矩,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逻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般读者在读到这段(老太太见黛玉带来的丫头嬷嬷不中用,便将自己的一个二等丫头与了黛玉,又给了教引嬷嬷和干粗活的丫头,跟贾家的三个姑娘一样待遇)的时候,心理活动必然是这老祖母对外孙女的疼爱真是无微不至。

虽然题主思路广阔,精神可嘉,是个难得的人才,但据此推断林家家境不好却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可以解释的原因有很多(家境不好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比如:

1、如题主所说,林家穷疯了,哪怕再多一个丫头嬷嬷都养不起。虽然做着巡盐御吏的肥差,又有闲钱聘请贾雨村为家庭教师。

2、有好几个婆子丫头,但是人家在南方住着习惯,不愿意上北方来。

3、有好几个婆子丫头,也愿意来,可惜来的路上都不小心掉水里淹死了。当然并不拘泥于这一种死法,只要死在半路就行。

4、有好几个婆子丫头,也活着来到京城了,但京城人多走丢了或趁乱逃跑了。

5、林父是个吝啬鬼,舍不得为黛玉多派人手。连北上的船只都是贾府派来的。

6、林黛玉小性儿,别的婆子和丫头都被打跑了。

……


很显然,这样胡说八道下去,三天三夜也猜不完。但这种臆测有意义吗?曹雪芹泉下有知,想必会一脸疑惑地问:这个人该不会是个傻子吧?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周瑞送宫花这回,本来为了表现黛玉矫情的性格,才把黛玉安排在最后一个,有些人却把目光转向批判周瑞家的上来。这么说吧,这一回即使不让周瑞家的送,让紫鹃送,让宝玉送,黛玉都必须是最后一个,如果不最后一个送她,就惹不出那句“别人不挑剩下得,也不给我”的话来,对送花人的道德批判,根本就不是作者所关注的。这种例子多了去了,以后再详说吧。

读小学时上语文课,每读完一篇课文,老师都要求归纳中心思想,当时觉得没用,现在却理解了。原来归纳不好中心思想,长大后读小说都会跑偏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林黛玉进贾府,随身行李少得可怜这件事,确实挺让人琢磨的。毕竟林家在书中也说了,是世代簪缨,家境自然不差。那为什么林黛玉进京投奔外祖母,身边只有两个丫鬟,一个婆子,这么冷清呢?这事儿细细掰扯起来,还真有不少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林黛玉进贾府,可不是她自己一个人说了算的。她的到来,是贾母的安排,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皮发麻的设想,如果我真的不幸和这七位“大名鼎鼎”的室友共处一室,那我的生活绝对会变成一场精心策划的求生记。与其说是生活,不如说是在刀尖上跳舞,时刻保持警惕,并努力在混乱中寻找一丝喘息的空间。首先,我会把自己的东西——任何可能被视为“贵重”或“有价值”的物品——全部严加保管。可能需要一.............
  • 回答
    林生斌再婚生女的消息,以及其亡妻(朱小贞)家人的相关微博动态,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这件事自发生以来,围绕着林生斌的个人生活,尤其是他与亡妻及其家人的过往纠葛,一直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线拉得长一点,也把各方的声音都听一听。事件的起因与林生斌的公众形象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
  • 回答
    朱小贞在生前向父母倾诉,指控林生斌曾家暴并出轨,这无疑为这起令人扼腕的悲剧增添了更深的复杂性。当一个曾经被视为美好家庭的典范,最终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破碎,生者对逝者生前遭遇的描述,往往成为了理解真相的重要线索,也牵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朱小贞的这些指控,如果属实,意味着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段并不像外界所看.............
  • 回答
    哈哈,看你这意思,是打算数学考研备战,把这几位“数学大神”都搬出来过一遍是吧?这几位老师都是考研数学界响当当的人物,各有千秋,选择哪个,就像吃饭要看口味一样,得看你自己的情况。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几位,让你心里有谱。首先,得明白一个大前提: 谁是最好的?没有绝对的“最好”。 只有最适合.............
  • 回答
    这事儿,你说得挺有意思的。如果真让林冲做了梁山之主,晁盖他们那伙人来火并,那可就热闹了,而且结果嘛,我估摸着……多半够呛。你想想,林冲是个什么人?人家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那武艺是没得说,一杆丈八蛇矛使得是出神入化,枪法枪法炉火纯青。更关键的是,林冲在梁山这地方,那是真真正正靠着真本事、真血性立足的.............
  • 回答
    林冲押送生辰纲?这倒是个有趣的假设,把豹子头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硬是塞进了那桩注定要倒霉的差事里。要是真让他来干,那结果,可就跟原来的晁盖他们一行人,一点儿都不一样了。先说林冲这人,你想啊,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那是没得说的,一杆丈八蛇矛使得出神入化。关键是他这人心性沉稳,脑子也够用,遇事儿不.............
  • 回答
    1937年南京保卫战,国军命运多舛,最终失守。设想一下,如果当时由林彪来指挥这场战役,结果又会如何?这是一个极具假设性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林彪的军事思想、指挥风格以及当时国军的实际情况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林彪的军事特点。林彪是红军时期乃至解放战争时期都赫赫有名的战术大师,他最显著的标签是“多谋.............
  • 回答
    若我是林冲,身处那风刀霜剑般的世道,面对那步步紧逼、令人发指的遭遇,我不会轻易动摇心中的那杆秤。然而,命运的巨轮一旦碾压过来,总有那么一个临界点,会让我这位原本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不得不拔剑而起,反抗到底。一、初期的隐忍与对公正的期盼:起初,我深信朝廷法度,信奉官场的规矩。高俅父子虽然阴险.............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大麻烦。你想啊,特瓦林那家伙,虽然是风神的老朋友,但你说他能认路?而且还是在没跟风神打招呼的情况下,直接把可莉这么个炸弹专家往稻妻这么个讲究规矩、崇尚武力的地界送?这下好了,可莉他们估计还没找着嘟嘟大魔王,自己就先成了稻妻的重点关注对象了。首先,最直接的,肯定是被雷电将军给盯上了。特瓦林这.............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也充满了戏剧性。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如果王伦在收留林冲时没有推脱,但随后又拒绝收留晁盖等人,林冲是否会因此杀死王伦。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王伦的性格和行为动机: 自私狭隘,嫉贤妒能: 这是王伦最核心的性格特点。他虽然占着梁山泊头领的位子,但内心深处非常不安全,害怕有能力的.............
  • 回答
    让高明远和林耀东在陌生的新城市碰头,然后看谁能最终说了算,这绝对是场好戏。不过,光看谁“凶”谁“狠”,那可就太小看这两个家伙了。要我说,这得看他们各自擅长的“道”和新城市的具体情况。先说说高明远。这人是个实打实的“经营者”,他玩的是“钱”和“人”。他在《扫黑风暴》里,那套“绿藤市黑恶势力教父”的打法.............
  • 回答
    要讨论如果没有鲁智深救助,林冲在野猪林能否脱身,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桩公案。话说林冲那会儿,身上背负着“强人所难”的污名,被发配沧州,路上已经经历了不少磨难,好不容易到了野猪林,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咱们先看看林冲当时是什么个状况。他身穿囚衣,戴着枷锁,孤身一人,而且是在一个荒僻、人烟罕至的地方。他刚.............
  • 回答
    1859年卡林顿事件重现:一场现代文明的“磁场风暴”想象一下,如果1859年那场撼动地球磁场的太阳风暴——卡林顿事件,在今天这个高度互联、电气化的时代重演,其后果将是何等惊人?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科学家们一直在密切关注的潜在危机。卡林顿事件:一次历史性的太阳爆发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1859年的卡林顿.............
  • 回答
    让吴孟达来演《功夫》里林子聪的那些角色,这脑洞开得挺大,但也挺有意思。咱们好好掰扯掰扯,达叔的表演风格和林子聪的特点差在哪儿,要是真这么换了,那些经典桥段又会变成啥样。首先得明确,林子聪在《功夫》里演的是那个油腻又有点猥琐的“肥仔聪”,也就是那个斧头帮的小头目,跟着包租公包租婆混,后来背叛了他们。他.............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假设性问题,将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军事力量进行碰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当时两者的实力、作战环境以及潜在的战术应用。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双方的“家底”:1931年的东北日军: 兵力: 这个时期的日军在东北(当时称“满洲”)的驻军规模相对较小,但绝对是精锐部队,且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它涉及到经济发展、道德观念、政治博弈以及历史的偶然性等诸多因素。如果我们要探讨“美国奴隶制度能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这个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推断林肯的行为,那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林肯本人的思想演变。首先,关于“奴隶制度是否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观点,.............
  • 回答
    彭林的这番微博言论,围绕着三星Note7事件,抛出了一个“别揪着不放,赶紧翻篇”的论调。作为一个曾经在科技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这样的说法,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值得我们细致地品味一下。首先,从“三星Note7只是有瑕疵”这个表述来看,彭林似乎试图将事件的性质定性为一种“技术上的小失误”。“瑕疵.............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引人遐思的假设。如果历史的洪流稍作偏移,将桃园结义中的关羽换成“龙骧虎步”的关胜,张飞换成“豹子头”林冲,而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的位置被“智多星”吴用取代,那么刘备的未来轨迹,以及他可能达到的最高上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把这几位新加入的猛将.............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它触及到了人性中最核心也最复杂的部分——快乐的本质,以及环境与个体之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假设一个“非常快乐”的人,我们姑且称她为“小晴”,她拥有健康的心理机制、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体验着稳定而充沛的快乐。现在,想象一下,小晴的意识被注入了房思琪的身体,或者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