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读者在读到这段(老太太见黛玉带来的丫头嬷嬷不中用,便将自己的一个二等丫头与了黛玉,又给了教引嬷嬷和干粗活的丫头,跟贾家的三个姑娘一样待遇)的时候,心理活动必然是这老祖母对外孙女的疼爱真是无微不至。
虽然题主思路广阔,精神可嘉,是个难得的人才,但据此推断林家家境不好却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可以解释的原因有很多(家境不好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比如:
1、如题主所说,林家穷疯了,哪怕再多一个丫头嬷嬷都养不起。虽然做着巡盐御吏的肥差,又有闲钱聘请贾雨村为家庭教师。
2、有好几个婆子丫头,但是人家在南方住着习惯,不愿意上北方来。
3、有好几个婆子丫头,也愿意来,可惜来的路上都不小心掉水里淹死了。当然并不拘泥于这一种死法,只要死在半路就行。
4、有好几个婆子丫头,也活着来到京城了,但京城人多走丢了或趁乱逃跑了。
5、林父是个吝啬鬼,舍不得为黛玉多派人手。连北上的船只都是贾府派来的。
6、林黛玉小性儿,别的婆子和丫头都被打跑了。
……
很显然,这样胡说八道下去,三天三夜也猜不完。但这种臆测有意义吗?曹雪芹泉下有知,想必会一脸疑惑地问:这个人该不会是个傻子吧?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周瑞送宫花这回,本来为了表现黛玉矫情的性格,才把黛玉安排在最后一个,有些人却把目光转向批判周瑞家的上来。这么说吧,这一回即使不让周瑞家的送,让紫鹃送,让宝玉送,黛玉都必须是最后一个,如果不最后一个送她,就惹不出那句“别人不挑剩下得,也不给我”的话来,对送花人的道德批判,根本就不是作者所关注的。这种例子多了去了,以后再详说吧。
读小学时上语文课,每读完一篇课文,老师都要求归纳中心思想,当时觉得没用,现在却理解了。原来归纳不好中心思想,长大后读小说都会跑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