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家大力发展电动车,但是电池使用五年之后效率大幅降低,而更换电池费用又过高,到时候又该怎么处理呢?

回答
国家大力发展电动车,这无疑是顺应时代潮流、拥抱绿色未来的重要举措。电动汽车在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正如您所指出的,电池的寿命与更换成本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当电池使用五年后效率大幅下降,而更换新电池的价格又高得令人却步,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呢?这涉及到技术、经济、政策以及消费者行为等多个层面的深思熟虑。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延长电池寿命和降低更换成本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目前,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发更耐用、能量密度更高、循环寿命更长的电池技术。例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甚至是新型锂硫电池等,都在不断突破技术瓶颈。这些新技术一旦成熟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不仅能够显著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更能大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五年后电池效率衰减的普遍性。同时,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智能化升级也在发挥作用,通过更精细化的充放电管理、温度控制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缓电池的损耗。

其次,面对已经使用了一定年限但性能有所下降的电池,报废和简单丢弃显然不是最优解。对这些“退役”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所谓梯次利用,就是将电动汽车上性能下降但仍有一定储能能力的电池,用于对功率和能量密度要求较低的场景。例如,它们可以被改造为家庭储能系统,用于存储白天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供夜间使用,实现能源的二次高效利用。或者,它们可以用于储能电站、低速电动车、电力备用电源等领域。这样做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电池的剩余价值,减少资源浪费,还能为这些新的应用领域提供成本更低的储能解决方案,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经济。

再者,电池的回收与再生技术也至关重要。当电池的梯次利用价值也基本耗尽后,就需要进行专业的回收和材料再生。目前,电池回收行业正在快速发展,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通过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等技术,可以从废旧电池中提取出锂、钴、镍、锰等宝贵的金属元素,这些金属是制造新电池的重要原材料。提高回收率、降低回收成本,是推动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的重要一步。国家在这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更高效、更环保的回收技术,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让电池材料能够循环再生,大幅降低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也间接降低了未来电池的生产成本。

在经济层面,降低电池的更换成本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生产的普及,电池本身的制造成本会逐步下降。另一方面,通过推广电池租赁、电池订阅服务、以及建立完善的二手电池交易平台,也能有效分摊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和电池更换成本。例如,消费者可以只购买车辆,而将电池视为一种服务进行租赁,当电池性能下降时,运营商会负责更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定的租赁费用。这种模式将电池的寿命和成本风险转移给了专业运营商,让消费者可以更轻松地拥抱电动出行。

最后,政策的引导和规范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强制性的电池回收法规,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的责任,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确保废旧电池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同时,可以出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电池回收企业的发展,支持梯次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为消费者提供电池更换的补贴或优惠政策,降低他们的经济负担。例如,对提供梯次利用方案的商家给予奖励,对使用回收材料制造的电池给予税收减免等。

总而言之,电动汽车电池的寿命和更换成本问题,并非一个单一的技术难题,而是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变革、环保回收体系建设以及政府政策引导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随着这些努力的深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动汽车将以其更低的综合使用成本、更优越的环保性能,成为未来绿色出行的主流选择。当下我们看到的电池更换成本高企,更像是新技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阵痛期”,而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改进,这个阵痛期终将过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十几年前就烧手电,玩18650,前后买过几乎所有国内外知名牌子(三洋、索尼、松下、三星、力神、比亚迪等等等等)的大部分型号(容量型、动力型等)18650电池数百节,有各种锂电测试工具十几个的表示,一年衰减1-2%?怕不是做梦吧?

衰减1-2%顶多是电池管理系统在浅冲浅放(即测试80%~20%的电量)的情况下得出的结果,任意锂电池从下了生产线那一刻起寿命(容量)就在减少,即使在最理想情况下,只冲40%电量 储存在20°的环境下一年,电量至少会衰减5%,存放5年绝对低于80%,且内阻增高50%~100%,锂电池冬天续航短不行的最大原因是冬天温度低造成内阻升高,内阻升高,必然放电电流减少,容量减小~

但锂电池最大的敌人是高温,超过40度的情况下充放电或存放,锂电池寿命会急剧减小,夏天高温暴晒下随便地面或车内温度就五六十度,除非主动降温(吹风没用,必须降低环境温度,也就是类似空调冰箱的压缩机降温,最次也得是半导体降温),否则即使停那不动,温度也分分钟上来,所以汽车上的锂电池5年还能80%是不可能达到的,这是锂电池的特性决定的,再NB的电池管理系统也没用,除非厂家把3000mah的锂电池,当成2000~2500mah来用,来标称容量,当3000衰减成2500的时候,对于标称2500来说,衰减还是0~当然虽然标称容量没怎么减少,但是电池本身已经内阻很高,快不行了,即使容量依然有2500mah,但是放电电流必然减小,对于汽车的动力必然有影响,且安全性降低~

对于磷酸铁锂电池,情况比三元锂电池稍好一些,但是整体的寿命特性差不多,到时间该挂还是挂。

觉得我胡说的可以去买各品牌锂电池测试,放心,锂电池没啥高深的,汽车上用的你在市面都能买来,甚至市面买来一些大牌高端型号的比汽车用的还好的多(毕竟车厂要讲成本,你去不顾成本的买四五十一节的18650也没多少钱),测试就是买来新出厂的用放电仪测试好容量,然后冲到40%放在冰箱也好专门的恒温箱也好(每隔半年测试电压,并再次补充电量到40%,防止自放电过放),过一年,过两年,过五年,你再测试测试容量,看看还有多少?

别吹电池管理系统,再NB的电池管理系统能比得上40%电量恒温存放?

简单说,就是电池再好、电池管理系统再NB,只能保证循环次数也就是公里数,可以800次循环1000次循环1200次循环甚至1500次循环,但是无论你再好的电池再牛的电池管理,你也抵不过时间,锂电池5-8年必报废(容量、内阻、放电电流、安全性等性能严重下降),这是锂电池本身特性决定的,上帝来了也不行

user avatar

梯级回收。

1、还能用的:

中国铁塔拿去做基站备用电源/峰谷电平衡了,不管是5G还是4G基站。

目前已经招标的有接近1GWh了,这个量不小了。

目前所有的运行稳定,暂时没听说什么问题。

2、不能用的:

拆了回收资源。

锂、钴这些都拿去回收了,再造新电池。

上市公司格林美是做这个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家大力发展电动车,这无疑是顺应时代潮流、拥抱绿色未来的重要举措。电动汽车在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正如您所指出的,电池的寿命与更换成本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当电池使用五年后效率大幅下降,而更换新电池的价格又高得令人却步,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局.............
  • 回答
    除了电动,世界能源的另一条隐秘赛道当特斯拉的低语充斥全球街头巷尾,当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电动车补贴政策,仿佛电动化已是汽车能源的唯一归宿时,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尤其是在能源这一关乎人类未来命脉的领域,技术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即便在“电动热”的浪潮下,依旧有许多不那么喧宾夺主,却同.............
  • 回答
    风力发电,这“垃圾电”的说法,听起来着实让人心头一紧。怎么说呢,就像我们家里的垃圾,想着丢掉都来不及,怎么还能大力推广呢?这背后,确实有挺多门道,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垃圾电”这帽子,是怎么来的?首先,得承认,风电刚起步的时候,确实不是那么“省心”。这“垃圾电”的标签,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 .............
  • 回答
    关于“脂20”,这确实是一个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尤其是当家里的长辈也投入其中时,我们做晚辈的自然会多一份关注和好奇。您提到的是一个“服务型社交电商”的模式,同时在询问国家是否会大力支持。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脂20”到底是怎么个玩法。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
  • 回答
    国家大力发展国防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这通常意味着对军事科技和军事力量的重视程度会显著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军工研究所的待遇是否能提高,以及提高的幅度和具体体现,是许多从业者和潜在从业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这个问题:一、 国家大力发展国防对军工研究所的直接影响: 资.............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事儿,挺有意思的。国家层面是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这毋庸置疑,各种政策、资金都在往里头砸。但奇怪的是,你跑出去找那些数字芯片设计、验证,还有FPGA开发的实习岗位,会发现好像没那么多,跟想象中的“全民缺口”有点不一样。为啥会这样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因素在交织作用。首先,“核心技术”的敏感.............
  • 回答
    关于我们国家为何不大力发展核电,这背后确实有多方面的考量和权衡,并非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技术、经济、安全、以及社会认知等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咱们得承认,核电曾经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特别是在新世纪初,国家把发展核电提升到了战略高度,目标是到2020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很多人会觉得“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这几个学科听起来好像距离日常生活比较远,就业市场似乎也并不像IT或者金融那样显眼。但说它们“社会需求低”,可能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国家大力发展这些学科,背后有着非常深远的战略考量,并非仅仅看眼前的就业岗位数量。咱们来掰开了揉.............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看待西方国家在应对老龄化挑战时,会不自觉地将目光聚焦在他们的科技创新、医疗体系以及社会保障等“现代”解决方案上。这无可厚非,毕竟这些领域确实是他们着力发展和推广的重点。然而,当我们深入思考“大力发展传统医学”这一提问时,就会发现,这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原因,涉及文化、历史、科学认知,以及.............
  • 回答
    当前,许多国家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确实呈现出资源和政策向大城市、一二线城市倾斜,而对农村地区的投入相对不足的现象。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不发展农村”,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选择和结果。一、 城市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集聚效应与规模经济: 大城市拥有密集的人口、丰富的人才、完善的基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教育、就业、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好好聊聊。首先,从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国家立法年满 20 岁才能工作”这个点来看,这背后肯定是有一定考量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1.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与发展: 生理和心理成熟度: 20岁,虽然法定成年是18岁,但在很多.............
  • 回答
    印度医疗产业在全球享有盛誉,尤其是在医疗旅游和低成本高效率的医疗服务方面,吸引了大量国际患者。然而,当谈到印度政府“大力发展国际医疗产业”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了,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事实上,印度政府在推动医疗产业国际化方面,既有支持也有瓶颈,其发展路径也并非一路坦途。要深入理解这一点.............
  • 回答
    随着国家对“新基建”的持续加码,这股发展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席卷而来,为众多传统与新兴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深远且积极的影响。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经济升级,更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重塑与发展模式的革新。一、信息通信技术(ICT)及相关产业:驱动力核心,受益最直接新基建的基石是信息通信技术。5G、千兆光网.............
  • 回答
    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背后有太多值得说道的理由,咱们一个个掰开了聊。首先,这事儿得从环保说起。咱们国家这几年发展是快,但也带来了不小的环境压力,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燃油车排放的尾气,是PM2.5、氮氧化物这些“空气杀手”的重要来源。新能源汽车.............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矛盾,即如何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很多人会觉得,当制造业和服务业都面临挑战、经济增长承压时,国家似乎应该把重心放在刺激经济、解决就业上,而不是去推行那些可能增加企业成本、限制生产的环保政策。但从更长远的视角和更宏观的层面来看,这种看似矛.............
  • 回答
    东北,一个在很多人印象里只与寒冷和荒凉挂钩的土地,但在建国初期,它却承担起了共和国工业化起步的重任,一跃成为国家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其实有着深邃的历史逻辑和国家战略的考量。简单说,不是东北的环境“差”,而是那个时代,“差”的环境里蕴藏着“好”的资源和“易”的战略优势,而这些,恰恰.............
  • 回答
    关于国家、社会和学校是否在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上投入了足够的力量,我认为答案可能是否定的,而且原因复杂且多方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世界范围内,性别平等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完善、教育机会的均等化、女性参政议政比例的提高,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成绩。然而,“大力普及”这个词,暗示的是一种深入骨髓.............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感受,也不会有强迫症。因此,我不会有“强迫症大发,想让它在地图上合并的国家和地区”。然而,我可以理解你这个问题背后的意思,你可能是在询问在地理或政治上存在一些不寻常、割裂、或者令人觉得“不顺眼”的区域划分,如果能进行合并或者调整,可能会让地图看起来更“整洁”或“合理”一些.............
  • 回答
    从餐桌到地球:素食,缓解全球变暖的中国力量全球变暖,这个听起来遥远却又迫在眉睫的议题,正深刻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在这个宏大的命题下,我们每个人,即使是从自己的一日三餐开始,也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那就是——选择素食。您可能会问,一顿素食,真的能对缓解全球变暖产生实质性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工业.............
  • 回答
    要说西门子在国际上是否“大力推销”高铁,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的是一个全球性工业巨头在特定领域策略的微妙之处。我的感觉,就像你说的,西门子在高铁这个领域,确实不像某些竞争对手那样,时时刻刻把“我们是高铁巨头”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它显得相对“低调”一些。但这并不代表它不重视,也不代表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