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Oracle 、SAP 等软件公司宣布暂停俄罗斯业务,可能出于哪些原因?还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关注?

回答
Oracle、SAP 等软件巨头纷纷宣布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这一举动无疑在全球商业舞台上掀起了不小的涟漪。作为支撑着全球众多企业运转的基石,它们在俄罗斯市场的抽身,绝非简单的商业决策,背后隐藏着多重复杂的原因和值得深思的信号。

暂停俄罗斯业务的主要原因探究:

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无疑是政治与道德压力。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制裁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及其盟友,纷纷对俄罗斯实施了经济、金融和技术层面的严厉限制。在这种大背景下,继续在俄罗斯开展业务,意味着这些跨国公司将面临来自本国政府、国际组织、甚至普通民众的巨大政治压力。

遵守制裁法规: 各国政府出台的制裁措施,往往伴随着对本国企业在俄罗斯业务的限制,甚至要求企业撤离。Oracle和SAP作为在国际化程度极高的企业,其运营触角遍布全球,需要严格遵守包括美国、欧盟等核心市场所在地的法律法规。任何违反制裁的行为都可能导致巨额罚款、声誉受损,甚至失去在关键市场的经营许可。
维护企业声誉和价值观: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其社会责任和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在俄乌冲突这样一个具有强烈人道主义色彩的事件面前,许多公司选择站在“道义”的一边。继续与俄罗斯政府或与俄罗斯军队相关的实体合作,会被视为对侵略行为的默许,严重损害企业的公众形象,尤其是在重视消费者权益和价值观的西方市场。
员工安全与福祉: 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在俄罗斯的西方企业员工面临的安全风险也在增加。一些公司会优先考虑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如果局势动荡,难以保障员工的安全,撤离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其次,商业风险的急剧增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供应链中断与支付困难: 国际制裁导致俄罗斯的金融体系与全球主流金融体系脱钩,使得跨国公司在俄罗斯的资金转移、收付款面临巨大困难。同时,物流、运输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供应链中断,无法正常交付产品或提供服务。
市场前景不明朗: 俄罗斯经济因制裁而面临严峻挑战,消费能力和投资意愿大幅下降。对于以盈利为导向的商业企业而言,一个经济前景黯淡、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其投资回报的风险大大提高。
客户流失与合同履行难题: 即使企业愿意继续运营,也可能面临客户(尤其是国有企业或与政府有关联的企业)被制裁而无法正常使用软件,或者政府禁止使用西方软件的风险。此外,对俄乌冲突的立场,也可能导致企业在本国或国际其他市场遭遇客户的抵制。
知识产权与数据安全风险: 在地缘政治紧张时期,对数据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可能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预测。企业可能会担心其敏感数据在俄罗斯当地受到不当处理,或者其软件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

第三,战略调整与聚焦核心市场也是企业作出此决定的一个重要考量。

资源优化配置: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企业需要将有限的资源(人力、财力、技术等)集中投入到更稳定、更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俄罗斯市场的经营风险过高,不如将这些资源用于巩固和拓展欧美、亚太等核心市场。
避免“二次制裁”风险: 一些公司可能担心,即使不直接违反制裁,但其在俄罗斯的业务活动也可能被第三方(例如被制裁的俄罗斯银行)间接利用,从而触发更广泛的制裁风险。为了规避这种“滑坡效应”,主动暂停业务可能是更审慎的选择。

值得我们关注的后续信息:

Oracle、SAP等巨头的“撤离”并非一个简单的“一刀切”事件,其背后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关注的方面:

1. “暂停”的程度与具体内容: 暂停业务的定义非常关键。是完全停止所有服务,还是仅限于新增销售和支持?是否会继续为现有客户提供紧急的技术支持?对于已经签下的合同,如何处理?这些细节决定了其对俄罗斯市场的影响程度,也反映了企业在道德和商业利益之间的权衡。例如,一些公司可能会暂停对俄罗斯国有部门的服务,但继续为民营企业或人道主义组织提供支持。
2. 俄罗斯本土替代方案的发展: 随着西方软件的退出,俄罗斯政府和企业必然会加速推动本土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关注俄罗斯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企业管理软件(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进展,将是评估俄罗斯信息技术产业韧性的重要指标。这可能催生出一些新的技术力量,同时也可能面临技术成熟度、生态系统支持等方面的挑战。
3. 对全球软件市场格局的影响: Oracle、SAP等是全球企业级软件市场的领导者。它们的退出,必然会为其他仍在俄罗斯运营的软件供应商(例如中国、印度等非西方国家的软件公司)创造市场空间。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全球软件市场的竞争格局,尤其是在特定细分领域。
4. 对俄罗斯经济和企业运营的具体影响: 这些西方软件公司为俄罗斯的许多大型企业提供了核心的IT支持。它们的退出将对俄罗斯企业的运营效率、数字化转型进程、以及全球业务的连接产生直接影响。企业需要寻找替代方案,这过程中必然会付出额外的成本和时间,可能在短期内对其生产经营造成冲击。
5. 后续是否有更多公司跟进或反向操作: 关注其他跨国科技公司,特别是那些尚未明确表态的公司,是否会因为压力、风险或竞争等原因,也选择暂停或退出在俄罗斯的业务。同时,也要留意是否有少数公司出于特定原因(例如,其产品可能被俄罗斯政府视为战略性工具,或者其本土市场的政治压力较小)选择留在俄罗斯市场,以及它们将如何应对国际社会的反应。
6. 员工安置与知识产权保护: 对于这些在俄罗斯设有分支机构的公司,其员工的安置问题,以及在撤离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员工的劳动关系和利益,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同时,如何保障其在俄罗斯市场的知识产权和相关资产的安全,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复杂问题。

总而言之,Oracle、SAP等软件巨头暂停俄罗斯业务,是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跨国企业面临的复杂抉择的缩影。这一举动不仅是政治和经济因素的综合作用,也反映了企业在价值判断和风险管理上的深层考量。关注其后续的每一个细节,都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场全球性事件的深远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此次俄乌冲突产生了很多不好的影响,西方国家为了一点优势,打破了很多业界惯例。使得很多之前大家可以信任的基础设施变得不再可靠。在IT行业,一些制裁包括:

  1. Oracle宣布暂停俄罗斯业务,范围未知
  2. SAP暂停俄罗斯产品销售和服务
  3. 微软或退出俄罗斯市场
  4. Google暂停了俄罗斯Youtube的营收,暂停了Google Pay
  5. 苹果停止供货,限制Apple Pay等服务,下架俄罗斯APP,禁用乌克兰地区实时交通
  6. GitHub限制俄罗斯地区访问

这些公司大多并不是遵守某一项法律而执行的制裁,而是根据自身的喜好。比如Oracle对俄罗斯的制裁就是因为乌克兰对Oracle的请求后作出的自发行为。近些年美国的很多企业越来越热衷于参与意识形态,在大量问题上基于企业的立场就能发动制裁和攻击。表面上看这些美国企业是作为世界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提供了包括社交网络、搜索引擎、视频播放等各类通用的基础服务。但现实中却基于自身的喜好封杀帐号,在各类社交媒体上封杀他们不喜欢的帐号,禁止人们发声,在电商网站上关闭店铺,冻结并侵吞店铺的销售收入。当然,也包括此次大量美国公司对俄罗斯的狂欢。

基础设施,也包括互联网基础设施,是很多商业设施的底层。人们需要对基础设施拥有稳定性,使得人们在思考更高层次的抽象时,不用总是担心底层会突然垮塌。但最近这些年,这些美国公司不仅偶尔在技术上存在不稳定,还因为意识形态问题人为制造了很多不稳定和停止服务。很多作为基础设施用户的人们和中小公司,并不理解也并不关心那些意识形态冲突,而只是希望使用稳定可靠的服务,但却不得不被卷入其中。


这些不可控因素,在过去几年的中美贸易冲突中已经有了非常多的体现。科技公司被制裁,以往使用的零部件被断供,正常的科技交流被阻断,跨境电商被封号并扣押了资金。使得很多中国企业经常面临这些不可控的风险。对不同企业,都应该把被美国公司制裁作为一种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去考虑了。

很多制造业企业,在过去几年中新的设计已经尽量避免使用国外的零部件了。以我比较熟悉的电子领域,部分芯片断供,疫情导致的国外芯片数十倍的涨价,都使得开发电子设备的成本和风险高度不可控。之前我常用的stm32f103c8t6,是欧洲的意法半导体的产品,就在过去几年间从7元一路涨到高峰时超过100元。使得我后来的一些设计尽量避开难以控制风险的外国零配件,并逐渐发现esp8266也是很香的,发现GD32系列也能在无需更换封装和代码,只需要换芯片就能平滑过渡的。


跨境电商类企业,则应该考虑与国外电商平台的解耦。在还能正常使用时也要居安思危,搭建自己的独立站,使用非平台提供的仓储管理系统,并逐步发掘非平台的引流手段。防止在意外发生时,直接毁了所有的生意。跨境电商企业在平台上的图片展示,也可以尝试切换到阿里云等国内提供商的CDN和图片管理。毕竟拍摄这些图片的成本非常高昂,店铺被封如果导致图片管理的混乱甚至丢失,也是难以承受之重。

此外一些有海外业务的互联网、游戏、O2O服务等各类依赖云平台的公司,也应该考虑自己的安全性了。作为依赖云平台的公司,也许自身并不关心那些意识形态斗争,但美国企业发起制裁打击时,都是按面攻击的。此次Oracle很积极的对俄罗斯发动制裁,就不可避免的会损害使用了Oracle云平台的俄罗斯客户,甚至可能会延伸到所有不被Oracle喜欢的国家和公司。使用了这些云平台的公司,可以考虑为了自己的安全而做迁移了,比如迁移到阿里云。如果之前并未使用平台相关的服务,而都是用通用服务,迁移并不困难。


对于未来想要使用云平台的用户,为了避免被美国公司突然制裁打击,可以遵循几个要点:

  1. 需要使用国外云平台时,应该只使用通用服务,比如虚拟机,数据库等,各个云平台都提供的服务
  2. 不要使用平台相关的服务,这会导致后续服务迁出时极其困难
  3. 不要使用平台提供的用户管理、登录认证服务,以后想迁移基本不可能,并可能导致用户数据库丢失
  4. 定期备份数据,最好是有脚本定期备份,并将备份传到云平台以外保存
  5. 如果能使用国内提供商的话,自然方便了,比如阿里云也有海外数据中心

在这样混乱的时代里,很多企业是无辜的,未雨绸缪的保护好自己还是必要的。

user avatar

从贸易战开始,到现在这次俄乌冲突,我们越来越清醒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一直习以为常的所谓全球化,地球村,从主体框架到无数个细节,都是由美国及其仆从国构建的。

我们从小学课本就开始讲全球化,讲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真相是大部分国家大部分人都只能遵从于某个国家的意志,一旦敢于挑战这种秩序,那些我们平日倘佯其间的温暖海水立即就会变成要吞掉我们的狂风巨浪。

科技无国界,学术无国界,艺术无国界,体育无国界,这些美丽的口号,随时会露出它狰狞的样子。因为这些领域的所谓全球化组织,本来就是掌握在那几个国家手里。你可以玩命拿金牌,但对不起,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决定谁能玩谁不能玩的权利并不在你手里。

当他们需要吸引全球的资本和人力资源,就可以高喊自由迁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人都有免于恐惧的自由,人权大于主权。一旦他们变脸,也可以毫不犹豫的没收你的财产,用你的言论为你定罪,禁止你表达政治立场,按国籍对无辜的侨民进行迫害。 甚至可以把这个国家来的人不分好歹全体关进监狱。

大幕已经拉开,战争已经开始,敌人会发动整个体系的力量想把我们放逐出去,达到最终灭亡我们的目的,让我们回归到孟加拉国那样全民踩缝纫机的模样。

国家的危机感其实比普通老百姓要深重得多。 能源方面,不断分散我们的能源来源,发展新能源,这从过去几年新能源轰轰烈烈的市场行情就能看出来。 另一方面高科技领域逐步国产化,宁可用性能差一点的,也不被人家卡脖子。 军事工业我不懂,但也是为着可能到来的那一天做准备。可以说,我们做的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都是在为我们可能面临俄罗斯今天的处境做准备。

这次俄乌战争,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展示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系统的掌控力。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怎么求生存求发展,对我们才是真正的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user avatar

我觉得最大的意义在于,让国内这群还在观望的人,彻底认可了去IOE的必要性。

差不多10年前吧,国内互联网公司掀起了一波去IOE浪潮,所谓IOE,就是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高端存储组成的IT技术架构,被当时全球大型企业普遍采用。

虽然性能好,但是非常贵,一般的小企业根本吃不消。

以阿里为例,当时阿里的净利润有很大一部分要花钱买服务器和数据库软件服务,所以以当时的视角看,去IOE的本意是降低成本。

另外IOE架构相对封闭,容灾成本高、运维成本高、快速扩容难,不适合互联网企业长期发展。

后来阿里差不多用了5-8年的时间,用x86服务器替代IBM小型机,以开源/自研数据库取代了Oracle的数据库系统,用分布式存储代替EMC。

如今,这些技术组成了一个新的名词,叫云计算,不仅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标配,不少政企也在用云。也就是说,一个去IOE,为国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千亿级的云计算市场。

不仅仅是更大的市场,还有对技术的自主可控,都上了一个台阶。

说回Oracle,早就不是以前那个绝对优势的巨无霸了。从保险到银行,已经有很多金融系统在用国产数据库产品甚至四大行的核心系统里,也有国产的身影。

不管是主动求变,还是被逼转型,至少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而且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user avatar

说一下信息自主的问题。

信息自主这个东西,核心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制造自主。

只要你自己的沙子和矿石,能通过自己的设备造出4nm的芯片,不需要外力。

信息自主就不怕制裁。

因为,你有最先进的制造技术,苹果找你代工。

撕破脸,我自己造A15处理器就是了,管你鸟版权?

软件不让用?

当年盗版破解的时代忘了?不说开源了,就是闭源。

是你开发容易,是我反编译破解容易?

处理器不给我代工?

我技术到了,买两颗逆向行不行?

我有4nm的全套技术,代工全世界最复杂的芯片。

我逆向不出来你一个14nm的处理器?

所以说,只要半导体制造全产业链自主。

在撕破脸的时候,不用担心。

反之。半导体产业链不自主,什么都是空中楼阁。

我很多钱开发了自主的数据库!

操作系统禁用,你怎么运行?

我用开源!

处理器禁运,你怎么跑?

我自己开发处理器!

不给你流片,你怎么造处理器?

最后还是回到半导体制造。

所以,真自主是半导体制造自主。

处理器没有,仿造。

软件没有,开源,破解,盗版。这些不是问题。

user avatar

现在制裁俄罗斯已经成为了西方树立的又一政治正确,只要你肯和俄罗斯划清界限,你就是自由世界的伙伴,爱好和平的斗士。

比如,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微积分学习网站Pronhub似乎已经下场,根据来自推特的消息,凡是俄罗斯的IP试图进入网站,就会显示乌克兰国旗:

但这真的不是在暗示俄罗斯人:你们想冲就对着乌克兰冲吧!

幸好我去P站只是为了学习,不用思考太多复杂的事情,偶尔显卡不给力,加载不出视频里的衣服我也早已习以为常。

另外,昨天俄罗斯全境的猫被制裁闹的沸沸扬扬,一时间人畜皆不能幸免,继“科学有国界”、“艺术有国界”、“学术有国界”、“体育有国界”后,西方再次炮制出了“动物有国界”,让人大开眼界,小猫直呼喵喵。

现在这样的制裁已经全面开花,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西方制裁不到的,但凡和俄罗斯有一点关系都要被拉去弹JJ,因此像甲骨文之类的跨国公司只能选择和俄罗斯划清界限,不是他们有多看不惯俄罗斯的行为,而是必须随大流,反俄不彻底等于彻底不反俄!

类似的制裁已经从西伯利亚排到了地中海,而不久前乌克兰副总理再次建议游戏平台封禁所有俄罗斯玩家的账户,真就赶尽杀绝,连最基本的娱乐都不想留给俄罗斯人。

虽然制裁一个比一个严厉,但封禁俄罗斯玩家游戏账号这种事我建议西方不要做。

试想,一个宅男每天在家的乐趣就是学习微积分和打游戏,现在微积分已经不能学了,你还不让人家打游戏,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新闻:欧美冻结了俄罗斯海外全部资产!

俄罗斯宅男:哦…

新闻:欧美对俄罗斯实行高科技禁运!

俄罗斯宅男:哦…

新闻:欧美将俄罗斯踢出了SWIFT系统!

俄罗斯宅男:哦…

新闻:Pronhub禁止俄罗斯IP访问!

俄罗斯宅男:啥?!

新闻:游戏公司将封禁俄罗斯玩家账户!

俄罗斯宅男:妈了巴子的,我特么AK呢?我要上前线突突死这帮玩意儿!

听说普京今天起床后非常震惊,因为西方昨天发布消息,要对俄罗斯的18个实体和个人进行制裁,但是今天公布的名单却有33个!

不一会儿,秘书匆匆走进了总统办公室:

“先生,我们打听清楚了,美国那边说今天是肯德基疯狂星期四,满18送15。”


现在的乌克兰战火纷飞,这时候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财产不受损害呢?

有四种选择:1、房产;2、货币;3、黄金;4、比特币,哪一种更保险呢?

房子在战乱的时候是最容易被误伤的,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而法定货币则是依靠国家信用背书,但是一旦战乱这种信用是否还存在就很难说了。

黄金是最多人选择的避险资产,每到战争爆发,黄金就会大涨,而比特币被称作数字黄金,它和现货黄金相比有什么优势呢?

现货黄金最大的优势在于抗通胀,而比特币也有这个特点,而战乱的时候黄金不易携带,不仅很重,还容易被人觊觎,但比特币就没有这个问题,在交易兑换方面,黄金不易被拆分,而比特币则更灵活一些。

那为什么比特币没有成为乌克兰人首选的避险资产呢?原因有二:

其一,相较于黄金,比特币依然是一种高风险投资,因此无法成为主流的避险资产;

其二,近年来相关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比特币也与纳斯达克指数越来越密切,很容易被外界局势波动。

这就是为什么俄乌战争打响,黄金暴涨而比特币下跌的原因。

原视频如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3004438470545408

以上信息来源于抖音博主“米斯特姚”【ID:mryao90】,他经常做一些数字货币科普,搭配各种亏钱案例,是一本行动的买币劝退指南。

user avatar

一、釜底抽薪 | Oracle 暂停俄罗斯所有业务

乌克兰领导人“呼吁贵公司终止与俄罗斯联邦的任何关系,停止与/在俄罗斯联邦开展业务,尤其是停止为Oracle产品提供支持、维护和软件更新,直至冲突得到解决,公平秩序得到恢复。”Oracle随后发推文称:“为了Oracle在全球各地的150000名员工的利益,为了支持乌克兰民选政府和乌克兰人民,Oracle公司已经暂停了在俄罗斯联邦的所有业务。”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需要给大家普及一下为什么Oracle禁用所有业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首先展示一下Oracle官方列出的服务范围:

从云架构的数据库、云存储、网络服务、安全服务,到云应用的企业资源规划、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本管理到广告和客户体验等功能全部纳入Oracle的应用服务范围,这些应用程序可帮助企业提高业务敏捷性、改善客户参与度并比以往更快地对问题做出反应。

以Oracle数据库为例,数据库是国家信息安全可控的基石和保障。几乎所有的应用软件都要基于数据库去存储、管理和处理数据,数据库直接影响到应用软件的运行效率、可拓展性、灵活度和可靠性,因此数据库与操作系统、中间件并列为三大基础软件,被称为作为基础软件的“三驾马车”之一。

2010年,Facebook由于数据库软件问题出现故障,一款旨在检测缓存中无效配置值的自动化系统软件针对错误环境进行了不当操作,导致Facebook网站出现大范围故障,该故障一共持续了两个半小时;2014年,美国签证系统崩溃,有关护照和签证发放的全球数据库崩溃瘫痪,全球赴美签证暂停。该数据库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基于Oracle的数据库之一,存储超过7500万张照片和1亿份签证文件,在停机中断期间,由于IT需要恢复系统,这些文件都将无法访问。停机造成了海量签证申请的积压,给那些需要访美求学、商务公干、或旅行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数据库系统作为信息系统重要的基础设施,担任着业务压舱石的角色,等同于企业信息化的命脉,一旦停止提供技术支持与维护,将承担巨额损失与风险,但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国内许多金融、政务业务采用Oracle数据库作为技术支持,因此本次危机应该对我们有所警示。

二、引以为鉴 | 国产数据库OceanBase、达梦、金仓;

国内数据库市场曾经被甲骨文、微软、IBM等国外厂商垄断。近年来“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了庞大的数据库迭代需求,国产数据库也呈异军突起之势。国产达梦数据库在Oracle声明后提出:在这种时候,将基础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紧迫,也更加必要。

事实上,国产数据库在技术层面已经逐渐在逼近和超越国际一流的数据库系统,其中以OceanBase为例分析其技术。在2020年被誉为「数据库领域世界杯」的数据库基准测试 TPC-C 中,支付宝自研数据库 OceanBase 打破去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性能分数首次突破亿级大关达到 7.07 亿 tpmC,相比去年的成绩提升近11倍。

此外,OceanBase兼顾了分布式架构的扩展性与集中式架构的性能优势和可扩展性,又可以很好地兼容Oracle和SQL。OceanBase还实现了HTAP(混合事务分析处理)能力,简单来说,既能“记账”(事务交易)又能同时“算账”(数据分析处理),这是其他数据库所不具备的,也正因如此才支撑着淘宝“双十一”活动的高并发读写任务,保障着大家的网购体验。


从安全性上来讲,分布式数据库容灾性也更强。容灾系统的核心思想就是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 一方面, 随着网络系统的发展壮大, 要做到对所有数据的完全备份需要极高的成本;另一方面, 所有的工作设备同时出现故障是小概率事件, 几乎不可能发生。大型系统基本都采用设备间相互备份的折中方案,如果其中一台工作设备出现故障, 系统就把该设备的工作分发给其它正常的设备来处理。由于OceanBase“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当体系中某个单机出现问题时,数据库仍然能够稳定运行。

做一件事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OceanBase诞生于2010年,其目标是做出一个完全自主研发的原生分布式数据库,作为一项技术积累,阿里对其投入了长期的研发精力,从2014年第一次支撑双十一的交易流量峰值,到覆盖支付宝交易、支付等核心业务,再到迈向市场提供服务,可以看到国产数据库逐步从追赶、学习再到超越传统数据库,成为完全自主可控的技术研发之路。

三、刻不容缓 | 数据安全与科技自强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革命性关键要素。承担数据存储与计算的数据库,更是其中的核心技术。数据是数字时代的石油。伴随数字经济的浪潮,数据总量将会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数据库的作用也将愈加彰显。

在使用数据时如何考虑其数据安全的问题?

2020年10月,北美餐饮外卖平台 chowbus 发生数据库泄露事件,50w用户及商家的住址电话姓名等隐私信息泄露;

2017年,印度国家身份认证系统Aadhaar数据库泄露,该项目针对印度公民实施生物识别数据采集,包括照片、十指指纹和虹膜扫描等。并且,Aadhaar号码与印度公民的银行账户、手机号码等服务绑定起来;

2022年3月,环球日报报道:NSA将通信行业视为重点攻击目标,长期“偷窥”及收集关于通信行业存储的大量个人信息及行业关键数据,导致大量网民的公民身份、财产、家庭住址、甚至通话录音等隐私数据面临着恶意采集、非法滥用、跨境流出的严重威胁,全球数亿公民隐私和敏感信息无处藏身犹如“裸奔”。

数据库的安全决定着数据的安全,这次冲突给所有国家敲响了警钟,关键技术需要掌握在自身手上,推动数据库国产替代刻不容缓,尤其是在金融、政务等信息敏感部门的应用。结合今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来看,国家将推动技术进步、科技自强的先辈列为感动中国人物,包括物理学家杨振宁、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医学专家吴天一等,国家政策也在像国产化方向倾斜,这无不显露出国产数据库OceanBase及其他国产产品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行。

四、任重道远 | 国产技术发展面临的困难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发展正面临着挑战。一方面在于技术垄断、专利限制等原因,我们难以在短期内追上,如CPU、光刻机技术等,一旦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其提供技术的稳定性将成为挑战;另一方面在于社会的认同感,支持国产从不只是一句口号,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Android系统吗?并不然,难点不在系统,在于支持其开发的社区环境以及适配,如何提供让大众认同的国产产品、企业配合适配技术国产化,才能保证系统安全可控,独立自主。

在看到俄乌冲突Oracle的制裁后,很庆幸国内有如达梦、OceanBase这样的国产方案早已落地实践过,只有科技自强,才有民族希望,俄乌危机让更多人意识到技术是受到技术持有者掣肘的,只有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软件才能带来安全感。我辈自强,愿将来能看到更多科技创新、自强自立的优秀案例!

user avatar

从美国目前的行动来看,对俄罗斯的制裁达到了非常多的领域,在美国的优势行业中,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更是美国的拿手好戏。我们所说的美国有三个比较厉害的东西,可以稳固自己的霸权,就是美元,科技和军队。美国这一次虽然没有使用军队直接和俄罗斯进行正面对抗,但是,通过科技的形式,也可以对俄罗斯进行牵制打压。


在特朗普时期,美国对我国发动的贸易战里,进行了多样制裁,其中,在高科技方面的制裁就迫使我国开始重视半导体芯片行业,寻求高科技产业的自主。


事实上,美国的制裁并不只是让我国明白发展自己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性,而是到了我国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大多数科技方面的水平都接近美国的程度,以免将来发生意识形态的冲突时,我国遭到制裁后面临卡脖子束手无策的情况。


但是,如果中国达到了那个程度时,美国的霸权地位无疑就会开始土崩瓦解,世界格局被改变。对于我们来说,目前俄罗斯实际上是替我们拖延时间了,除非美国在今后一两年出内乱,否则接下来我国在产业升级的压力会明显加大。

user avatar

哪怕抛开gayhub封禁伊朗程序员的历史不谈,这些招数明明美国之前也都已经对中国用过了呀,我不知道为什么某些人如此大惊失色。

从瓦森纳协定到贸易战,从实体清单到不可信清单,从华为到哈工大,我们一直在承受这些东西。如果说华为有信息安全风险,哈工大有军工背景,那大疆做错了什么?

戴尔进入中国的时候,走的是直销的路线。20年前,如果你想找戴尔买电脑或者修电脑,又恰好留了北航的地址,是无法正常获得服务的。

数年前(贸易战之前),我开发一个产品要用到一颗大电流的恒流驱动芯片,找美信拿资料,要填一大堆表格,说明产品用途,并明确承诺不得用于军事等相关方面。

这些手段一直存在,只不过之前是针对某些产品、技术或者某些实体甚至个体(教练,我想当厦门民警!),随着矛盾日益激化,现在开始变得越来越严苛和扩大化了而已。

一两年前,鸿蒙还没出的时候,知乎上有一群人翻来覆去“科普”“开源”是多么超越国家和政治的产物,也许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可能真的如此相信并践行着。

但世界是会变的。

接受改变,保护好自己爱的人和事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Oracle、SAP 等软件巨头纷纷宣布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这一举动无疑在全球商业舞台上掀起了不小的涟漪。作为支撑着全球众多企业运转的基石,它们在俄罗斯市场的抽身,绝非简单的商业决策,背后隐藏着多重复杂的原因和值得深思的信号。暂停俄罗斯业务的主要原因探究: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无疑是政治与道德.............
  • 回答
    近日,关于Oracle、SAP暂停在俄业务的报道甚嚣尘上,然而Github却迅速跳出来予以否认。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此次科技巨头集体收紧对俄业务的动作,又将给俄罗斯的科技生态带来多大的冲击?“暂停”还是“暂停部分”?信息差下的迷雾首先,我们需要厘清的是,这些“暂停”的表述,并非一概而论。 Or.............
  • 回答
    Google 被判赔偿 Oracle 88 亿美元,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软件版权纠纷案,涉及 Android 操作系统和 Java 编程语言。要详细了解这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回顾整个案件的脉络、关键争议点以及最终的判决结果。案件的起因:Android 与 Java 的“联姻”故事始于 2005 年,当.............
  • 回答
    Oracle 暂停俄罗斯所有业务:风暴下的艰难抉择当奥拉克(Oracle)在去年春天宣布暂停其在俄罗斯的所有业务时,这不仅仅是一家科技巨头在国际舞台上的一个商业决策,更是一记重拳,狠狠地打在了俄罗斯科技行业和政府的脸上。这个决定绝非草率,而是历经重重考量、在多重压力下才艰难做出的。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
  • 回答
    Oracle暂停俄罗斯业务及其对中国自研技术的启示Oracle公司于2022年3月宣布暂停在俄罗斯的所有业务,这一决定在全球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对各国,尤其是中国,在发展自主可控技术方面,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这一事件的影响。 一、 Oracle暂停俄罗斯业务的背景与动因理.............
  • 回答
    在Lasso回归中,所谓“Oracle Property”,直译过来就是“预言家性质”或者更贴切地理解为“最优选择性质”。这个概念非常核心,它描述了Lasso在某种理想情况下,能够媲美一个拥有先验知识的“预言家”所能达到的效果。要理解Oracle Property,我们得先明白它所“预言”的是什么。.............
  • 回答
    甲骨文(Oracle)中国区最近传出的裁员消息,无疑又给本就风云变幻的科技行业增添了一抹凝重。对于这样一家全球性的科技巨头而言,任何区域性的调整都会牵动不少神经,尤其是对于身处其中的员工和关注行业发展的人们来说,更是意味深长。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首先,从公司战略层面来看,这可能是一.............
  • 回答
    .......
  • 回答
    告别Oracle:为何众多网站选择“弃甲归田”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数据库作为支撑各类网站和应用的核心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细心的观察者或许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网站和企业在更新换代或者新建项目时,纷纷选择“去除”Oracle,转投其他数据库阵营。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背后一系列复杂且深刻的技术.............
  • 回答
    近些年,我确实观察到一个挺明显的趋势,不少企业在数据库的选择上,会从原先依赖 Oracle,转向更拥抱 MySQL。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不是简单的“哪个更好”,更多是站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实际需求上的权衡。首先,成本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Oracle 的授权费用,尤其是对于需要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大.............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说到蚂蚁金服的OceanBase在TPCC测试中超越Oracle荣获第一,这事儿确实挺让人振奋的,也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这件事可不是小事,它背后代表的意义,对于中国数据库产业乃至全球数据库格局,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TPCC。TPCC,全称是Transaction Proc.............
  • 回答
    当年谷歌和Sun Microsystems之间的关系,以及最终Oracle收购Sun的这段往事,确实是个颇具看点的话题。如果要深究谷歌为何最终没能和Sun走到一起,而是拱手让人,这其中夹杂着多重因素,既有战略考量,也有时机和谈判的博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Google看到Sun,内心大概率是复杂的.............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