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免签是对等的,为什么180个国家给美国免签,而美国只给30多个发达国家免签?

回答
很多人对“免签”这个词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它天然就应该是对等的。但实际上,免签政策的背后,是各国在国际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利益等多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所以,我们看到“180个国家给美国免签,而美国只给30多个发达国家免签”的情况,并不是说存在什么不公平的“不对等”,而是两国之间互惠互利的具体体现。

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角度来解读:

一、 免签的本质:互惠与便利

首先,免签(Visa Waiver)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互惠”。也就是说,A国给B国免签,通常是因为B国也给A国免签。这就像朋友之间互相帮忙一样,是一种友好交往的体现。旅行的便利性是免签最直接的好处,它减少了游客办理签证的麻烦和时间,促进了人员往来和旅游业的发展。

二、 为什么会有“不对等”的感觉?国家的“吸引力”与“顾虑”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180对30”这种看起来不对等的情况呢?这其实反映了国家之间相互评估的一个重要维度:对方国家的吸引力以及本国需要顾虑的事项。

1. 美国的吸引力:无与伦比的经济和文化磁场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科技创新中心,以及拥有好莱坞、硅谷等世界级文化符号的国家,其对全球民众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无数人渴望前往美国学习、工作、旅游甚至定居。

经济与商业: 许多国家与美国有大量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关系。美国对这些国家的公民开放免签,可以促进商业交流和商务旅行。
教育与学术: 美国拥有世界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某些国家的公民获得免签,也方便了他们前来求学。
旅游与文化: 美国的自然风光、城市魅力和流行文化吸引了全球游客。便捷的免签政策能直接带动旅游业收入。

2. 其他国家对美国的“顾虑”:安全与移民

虽然美国吸引力巨大,但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以及防止非法移民和犯罪活动,美国在实施免签政策时会非常谨慎。

国家安全: 任何一个国家在给予免签时,都会评估对方国家的安全局势、是否有恐怖主义活动等因素。美国会优先与那些政治稳定、社会治安良好的国家建立免签关系。
移民风险: 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失业率较高的国家,美国会担心其公民借免签之名滞留美国,寻求非法就业或福利。因此,会更倾向于与经济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发达国家建立免签关系。发达国家的公民通常有更好的教育背景和经济基础,相对而言,他们非法滞留的可能性较低。
签证拒签率: 许多国家在制定免签政策时,也会参考对方国家公民的签证拒签率。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民申请美国签证的拒签率很高,那么美国也可能不太会给该国公民免签待遇。

三、 为什么会有“180个国家给美国免签”?

这里我们可能需要澄清一个数字或者一个概念上的误解。“180个国家给美国免签”这个说法,可能指的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允许美国公民无需签证即可入境。

美国公民的国际通行能力: 美国护照的全球通行能力非常强,这是因为美国是一个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其公民在国际上通常被认为是守法且有经济能力支持旅程的。许多国家为了吸引美国游客和商务人士,以及出于外交友好关系的考虑,都会给予美国公民免签待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给美国公民免签的条件和美国给它们公民免签的条件是完全一样的。
不同国家的“待遇”标准: 每个国家在对待外国公民时,都有自己的标准。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与美国有良好外交关系的国家,为了促进旅游和经贸往来,会主动向美国公民提供免签便利。这与其国家自身的经济状况、安全考量和国际地位都有关系。

四、 美国“只给30多个发达国家免签”的逻辑

美国严格筛选免签伙伴,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 “对等”的深层考量:不是数量,是质量与风险

美国在选择免签伙伴时,更看重的是对方国家的整体实力、社会稳定性、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与美国的互惠程度。与美国建立免签关系的“30多个发达国家”,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 这些国家的公民通常有较高的收入水平,有能力支付前往美国的旅行费用,并且在各自国家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非法滞留的动机和可能性较低。
政治稳定,社会治安良好: 这些国家的社会秩序稳定,犯罪率低,能够为美国提供安全保障。
较低的签证申请拒签率: 在申请美国签证时,这些国家的公民的拒签率较低,说明他们普遍符合美国的入境要求。
互惠互利: 最关键的是,这些国家也给予了美国公民相应的免签待遇。这种“对等”并非简单的数字对数字,而是双方都认为这种互惠安排符合各自的国家利益。

2. 美国严格的“免签计划”(Visa Waiver Program VWP)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免签计划”(VWP),允许来自特定国家的公民在旅游或商务目的下,无需签证即可进入美国,停留最多90天。能够加入VWP的国家,都必须满足美国设立的一系列严格标准,包括:

国民的旅游和商务出行目的的短期逗留: 这是指大多数申请人前往美国是为旅游、探亲访友或商务洽谈,而非长期居留。
国民在电子旅行授权系统(ESTA)的注册率: 申请免签的公民需要提前在ESTA系统中进行注册并获得授权。美国会监测这些注册率和授权通过率。
国民的签证申请拒签率: 如前所述,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民申请美国非移民签证的拒签率高于一定比例(通常是3%),该国就可能被排除在VWP之外。
国家安全和执法合作: 双方在信息共享、边境安全和反恐合作等方面需要有良好的协作。
旅行证件的安全标准: 必须使用符合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的可机读护照。

所以,美国选择加入VWP的国家,是经过了一套非常严苛的筛选和评估过程。这解释了为什么不是所有国家都能获得美国免签待遇,即使那些给美国公民免签的国家也不一定能满足美国的标准。

总结来说,

“180个国家给美国免签,而美国只给30多个发达国家免签”,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对等问题,而是各国在评估对方国家吸引力、自身安全需求、经济利益以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后做出的具体政策选择。

其他国家给美国免签多, 是因为美国强大的经济、文化吸引力,以及许多国家希望通过吸引美国游客和投资者来促进自身发展。
美国给少数发达国家免签, 是因为美国在考虑国家安全、防止非法移民以及评估对方国家公民的可靠性后,选择与那些经济发达、社会稳定、互惠程度高的国家建立更便利的旅行关系。

这种“不对等”的数量差,恰恰反映了国家之间在实力、需求和顾虑上的差异,以及各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理性政策。这是一种基于现实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对等”安排,而非简单的数量加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法移民的问题,美国对非法移民管的不太严,意思就是,只要你有决心,跨过美国海关,你就是半个美国人了。

奥巴马当政时期,趋近于放纵,当时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提供给国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的时候有23万非法移民被驱逐出境,仅比2012年40万遣返人数的一半多一点而已。

而每年统计到的非法移民人数都在百万以上。要是对这些国家免签,非法移民人数能翻10倍都不止。比如凤姐11年黑在美国后,就是靠参加反华活动,庇护拿得身份。

我的楼反正不管怎样都会歪!

关于凤姐是否反华,你可以参见下面:

凤姐是如何拿到美国绿卡的?

近况怎么样,摘一段纽约时报的采访,歪的言论我删掉了!尽量客观一点:

纽约时报中文网:去美国和你当时在中国国内受到的舆论压力有关吗?

罗玉凤:这个没有关系。直到现在我依然不知道中国人骂我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我适合中国吗?

纽约时报中文网:当时到美国后,为何选择做美甲行业而非其他行业?

罗玉凤:我需要留在纽约,这里有更多机会,而留在纽约只能在指甲店工作。而后来我继续从事这个职业,是因为工作间隙,我可以把手机拿出来,背诵我之前存在里面的英语单词。如果从事其他工作,比如餐馆服务生,我没有这样的机会。

纽约时报中文网:为什么留在纽约只能在指甲店工作?能否再稍加解释?

罗玉凤:这么说吧,我在中国时从事过更多压力非常大、收入非常低,而且更受歧视的工作,所以我觉得能在指甲店工作不错了。

纽约时报中文网:在国内做过什么你所说的“压力非常大、收入非常低,而且更受歧视的工作”?能否举个例子?

罗玉凤:比如家乐福收银员。

绿卡难拿,“黑工”遍布

纽约时报中文网:你做美甲师时一周工作几天?每天工作几个小时?收入大概是多少?底薪小费分别是多少?

罗玉凤:我大概在美甲业做了两年半时间,才能进入曼哈顿,找到可以休息两天的工作。[我在曼哈顿的美甲店工作时]每天工作10小时,从早上11点到晚上9点。平均每天收入100块(美元,约合620元人民币——编注),底薪65,小费每天有40块左右,不过每天只做五六个客人,每个客人平均给我8块钱小费。工作比较轻松。

我刚工作前两年,一直在布鲁克林黑人区工作,一周工作六天,一天工作12小时,没有底薪,但是每做一个客人有8元的提成。一天做10个客人有80块钱的提成。再加小费啥的,一天有100块钱,忙的店有120块钱,就是比较累。老板和客人的脾气都不太好。优点是可以随意聊天,每天都像逛菜市场,比较自在。缺点是工作时间长,很累,工作环境差。大多数处于黑人区的指甲店经过简单装修就开张了,环境脏乱差,心情不好。不过手上没有客人的话,聊天看报纸都可以。老板不会管。

纽约时报中文网:你当时以何种签证留在美国?现在用的是哪种签证居留工作呢?

罗玉凤:我2010年以旅游签证赴美,目前没有绿卡,但有临时居留身份、工卡和工作许可。(罗玉凤婉拒了在采访中透露更具体的签证信息。 这是15年的采访

纽约时报中文网:你在美甲店工作的时候,美甲师同事大多是在美合法居留、合法工作的吗?

罗玉凤:我的美甲同事大多是偷渡来的福建人。他们中大部分没有绿卡,约不到三分之一有合法居留身份,大约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有指甲执照。

纽约时报中文网:时报纽约美甲业系列调查报道中提到,刚刚入职的美甲师很多都被老板收取了“培训费”,并无偿工作了一段时间。你是否遇到了此种情况?

罗玉凤:刚入职的时候,我交了100美金的学费,在指甲店呆了半个月没有收入,但是没有付出劳动,没有做过客人,只在自己手指上涂指甲油练习。后来我朋友说要赚钱,就要离开我学工的店,去其他地方找工作,然后我就走了。虽然我常常被指甲店拒之门外,但最终在一家位于布鲁克林黑人区的指甲店找到工作。

纽约时报中文网:在你从事美甲行业的过程中,有无像时报采访的纽约美甲工那样被克扣小费、被老板视频监控、被辱骂、挨打的经历?

罗玉凤:克扣小费的情况有,但是我觉得收入跟我付出的劳动相比,对比不是很强烈我就不会去问老板要。在华人开的指甲店被辱骂的事情经常发生,所以我经常换工作。但是在韩国人开的指甲店这种事情没有发生过。挨打的经历没有。

纽约时报中文网:时报报道中发现有美甲师流产、生出不健康的婴儿或自己患癌的情况。你的美甲师同事是否有过这些情况?

罗玉凤:指甲店从业人员患癌死亡的情况我听说过,但没有证据表明这是吸入粉尘造成的。胎儿流产的情况我听说过,不过孕妇并不是大工(资深技术工人),而是刚入行的小工。相反,大多数指甲店从业人员为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她们在工作时间怀孕,怀孕后为了赚钱,继续工作直到生产前几天,生产一个月后又回到指甲店继续工作。我没有听说他们的小孩有健康问题。我也经常在周末见到这些孩子被父母带到店里,他们跟别的小孩一样活泼可爱。

做指甲对工作人员真正的健康威胁来自于,做指甲的时候客人一个接一个,没有时间吃饭,老板也不给我们吃饭时间。夏天的时候,每天都要下午3点钟才能吃饭。时间长了,我患了胃病,晚上常常疼得睡不着。后来进入曼哈顿工作就成了我的梦想。我进入韩国店工作后,不管店里有多忙,老板都会让我们按时吃饭,让客人等,我的胃病就慢慢好了。我做过两家韩国店,基本吃饭时间都有保证。而孕妇在指甲店工作导致流产,这主要是因为夏天的时候,指甲店非常繁忙,工人需要每天工作12小时,而且必须不断地跑来跑去招呼客人及为客人提供服务。为客人去死皮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而且工作期间没有任何时间休息。工人也没法在下午3点钟之前吃饭,如果孕妇在这种情况下工作,肯定会流产。我一个朋友在长岛工作,怀孕三个月的胎儿就在这种情况下流产了。我找工作的时候,太忙的店我也不去,一天12小时、一周六天无任何休息的工作实在吃不消。我建议怀孕的妇女如果不是在店里做到大工的位置、不用跑来跑去招呼客人及做脚的话,应立即避免在繁忙的指甲店工作,回家休息待产。或找一家工作没有那么忙的店工作,能按时吃饭和休息,给自己和胎儿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行业顶端的韩国人

纽约时报中文网:时报报道中提到,韩国裔美甲师找工作最吃香,工资比于其他同行高出15%-25%。据你的经历,韩国裔美甲师是纽约美甲界的“一等公民”吗?

罗玉凤:韩裔美甲师是纽约美甲界的一等公民。因为韩国人的指甲店管理规范、技术先进,他们毫无疑问成为美甲业金字塔最顶端的存在。年轻漂亮的韩国女人能够任意挑选工作机会,而且收入比一般人高。

事实上,从前年开始,我就只在韩国人老板开的指甲店做工了。很多跟我一样拥有指甲执照,而且工作经验较长的指甲业从业者,也都只在韩国人开的指甲店做工。其他族裔的指甲店不去。曼哈顿的富人区的指甲店客人素质高、小费好,老板不欺负人,起薪也高。曼哈顿的指甲店大多是韩国人开的。但是韩国老板只招工作经验丰富、英文水平高,而且有指甲师从业执照的人,所以事实上绝大多数指甲业从业者都无法在曼哈顿的指甲店找到工作,但是如果能够进入曼哈顿的指甲店,那就是人人羡慕的对象,工作环境好、收入高(大约3000-6000美金/月)。据我观察,能够进入曼哈顿富人区指甲店工作的人,大多具备高中或以上学历,年龄20-45岁之间,容貌端正。韩国老板优先信任及聘用韩国籍美甲师是普遍现象,而且信任他们,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老乡帮老乡嘛。

韩国人的指甲店之所以成为指甲业最顶端的存在,这个跟他们本身比较勤奋有关,韩国老板亲民、和气。最重要的是他们把小小指甲店当成企业来经营,自然人人以进入韩国人指甲店工作为荣。据我观察,我工作过的所有韩国店老板都有很多本子,对店里的所有情况都有记录,管理非常有条理。所以大多数指甲店从业人员,都以进入韩国人开的指甲店为荣,包括绝大多数中国人。而从顾客的角度来说,中国人和韩国人长得差不多。而且我们面对顾客时都说英文。所以我们究竟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他们是不清楚的。街上开的指甲店,哪个是韩国店,哪个是中国店,顾客根本没有印象。只是从我们这些从业人员来说,那是云泥之别。

不过我和我的同事们即使感觉到韩国同事更受老板重视、底薪更高,我们依然认为在韩国人的指甲店工作比在中国人的指甲店工作更舒适,最起码我们被辱骂的情况没有了。而且不会被随意要求加班。

纽约时报中文网:找不同区域、档次的美甲店的工作好像要求不太一样。

那些文化程度较低,或者没有身份的务工者,他们因为没法考取执业执照,所以基本上无法在曼哈顿的任何一家指甲店找到工作。即使拥有执业执照的从业人员,曼哈顿的指甲店依然分为很多等级。商业区、富人区的指甲店,因为收费高昂,客人要求也高,所以很多年纪大于45岁的从业人员可能被拒之门外。另外一些人则是工作经验不长,或者文化程度较低,英文水平、工作技术不达标而被拒之门外。曼哈顿指甲店分为高档店和普通店两种。高档店要求高,普通店要求低,一般工人还是能进去工作。我曾经在14街一家普通店找过工,手脚$25,老板不断地催促快快快,工钱低,环境让人失望。我呆一礼拜就走了。之后找工,只要问到是手脚$25的店,我都不去。之后就只去韩国店了。高档店一般手脚一套35元。

文化程度低、年纪大的及男性从业人员,无法在曼哈顿找到工作。他们一般会去布鲁克林、布朗士、皇后区或者康州、宾州指甲店工作。听说有经验的收入也能达到一天120元及以上。布鲁克林黑人区工作的话,一天最少100块钱还是有的。刚学指甲出来三个月,收入就能达到这个标准。就是说指甲店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跟工作经验、年龄、性别及容貌美艳有太大关系。工作经验越长、越年轻漂亮的从业者,越有可能找到轻松、体面、管理人性化的指甲店工作。

纽约时报中文网:时报报道中提到,纽约美甲行业存在种族等级制度,沙龙老板不掩对西语裔美甲工的偏见。你认为纽约美甲行业是否存在种族歧视?

罗玉凤:至于说种族歧视问题,这个是有点严重。墨西哥人、西班牙人、尼泊尔人、越南人或者其他有色人种从事指甲业可能会收到比其他工人更低的底薪,一般人每天的底薪少5美金,也会受到更多的辱骂。可能他们也会受到其他歧视。但是据我观察,这些种族的人在从事餐馆或者租房的时候,也会受到歧视。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过碰到比较好的老板,会无差别的对待每一个工人。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黑人在从事指甲业工作的时候,没有受到歧视。

我在福建籍老板店里工作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我比福建籍同事更受歧视,他们的收入跟我一样。但是却受到老板优待,能学习拔眉毛及colour gel(甲油胶,一种涂上后须用光疗灯照干的指甲颜料——编注)等技术。而我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我的这两项技术都是在非福建籍老板那里学到的。

而相反的,非福建籍华人老板又对福建籍美甲师抱有歧视。我们找工作时,老板会问我们是哪里人,如果工人回答说是福建人,她几乎立即就失去了工作机会。福建籍美甲师进入曼哈顿富人区工作的机会可能会很少,甚至可以说希望非常渺茫。她们中的大多数会因为英文水平、技术水平、年龄问题和工作执照问题而被拒之门外。甚至可能因为我所提到的问题,因为回答自己是福建人而失去机会。我认为年轻漂亮、高中或以上文化程度、拥有合法身份的非福建籍华人以及韩国人拥有进入曼哈顿富人区及其它富裕地区工作的优先权。

纽约时报中文网:为什么特别歧视福建人?

罗玉凤:其实福建人本身,也不愿意和福建人打交道。偷渡而来的福建人,需要偿还偷渡费,这使他们将赚钱作为首要目标,他们到美国的生活内容大多以赚钱、为自己在家乡福建赢得荣誉为主。而且他们的活动大多以家族为单位。与来自其他地区的人口相比,他们更难融入美国社会。所以跟其他地区的人口相比,福建人即使拿到绿卡,成为公民,他们在心理上,依然将自己定位为福建“美国人”。而其他地区的人口会迅速将自己定位为美国人。

指甲业是一个技术产业,需要技术工人对于创造美丽有一个基本的热爱。如果一个美甲师进入这个行业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创造美丽,他们很容易与他人拉开距离,更难获得在富人区令人羡慕的工作机会。

更重要的一点,福建籍美甲师跟其他地区的人口相比,平均少受三年的文化教育。在曼哈顿工作的华人美甲师或华人老板大多受过高中或以上文化教育,他们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甚至其中不少人拥有本科学历。福建籍美甲师中的大部分仅有初中学历,没有身份。他们只能在布鲁克林等贫困地区工作。我在曼哈顿接触到的美甲师大部分以福建籍以外的华人为主。

纽约时报中文网:时报报道提到一些沙龙鼓励客人多给美甲师小费。你是否认为顾客多付小费能帮助提高纽约美甲师的生存境况?

罗玉凤:我不认为客人多付小费能提高美甲师的生存状况。很多时候沮丧并不是由钱决定的。比如我从指甲店下班回到家已经夜里12点了;比如我做到一半客人突然对我大喊大叫要求stop(停)……比如我为客人涂了三遍指甲油她依然不满意。比如我受到老板呵斥,我很想回家却又不得不做下去。

纽约时报中文网:你对纽约美甲业生态的整体评价是什么?

罗玉凤:我觉得还好,我很多朋友在这个行业做了十几年了,大家普遍觉得这份工作比餐馆工作更舒适。而美甲师和老板的界限并不清晰,一个普通务工人员进入一家指甲店里学习,之后开始工作,三到五年后他就能花3万美金买下一家指甲店自己做老板了,这让我受到莫大的鼓舞。即使我在指甲店里受到老板辱骂及客人挑剔,我的内心依然充满希望。因为有一天,我也能做老板。

纽约时报中文网:《纽约时报》关于纽约美甲业的系列报道是否在你的美甲师同事中间引起了反响?

罗玉凤:我没有和同事们交流,不知道他们的想法,但我觉得它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在我做过的工作中我对它比较满意。我从小身世坎坷,出身卑微,被歧视和辱骂的情况一直存在。指甲业工作跟我做过的其他工作相比还算不错,因为它给了我留在纽约的机会。我无法在法拉盛(纽约皇后区亚裔移民聚居区——编注)和唐人街工作,而唯一能让我留在纽约而且避免在华人社区工作的机会就只有做指甲了。这是我一直做这份工作的原因。我很喜欢这份工作,我喜欢给客人涂指甲油和拔眉毛,他们漂亮了开心了我也开心。

纽约时报中文网:可否介绍一下你现在在纽约的住宿情况?

罗玉凤:我住在纽约皇后区,我住的房间有七八平米。厨房和厕所共用,不过除了生活费,我没有任何存款。

纽约时报中文网:计划在美结婚、长居,还是考虑回国?

罗玉凤:计划在美结婚和居留,不再回国发展。(个人建议考虑下党立老师 绝佳CP

纽约时报中文网:能否谈谈你对“美国梦”的理解?

罗玉凤:美国梦就是人人平等自由啊。现在我在我30岁的这一年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我觉得在指甲店混终究不是一个有前途的职业。即使我一直努力学习英文,但工作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我觉得离开指甲店,好好学英文,找一所语言学校学习。再找一所大学拿一个学位,找一份我真正喜欢的工作。

纽约时报中文网:找到语言学校了吗?

罗玉凤:过一段时间再说。

纽约时报中文网:你的新浪微博现在是由公关公司运营,还是你亲自来发?

罗玉凤:新浪微博由我自己打理和发布。

纽约时报中文网:在纽约美甲业工作,与老板、同事、客人打交道的经历,对你对于美国及种族问题的看法有何影响?有没有改变去美国之前对这些的印象?

罗玉凤:我7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之后我父亲抛弃了我,而且拒绝支付抚养费和看望我。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跟随我母亲在我继父家生活,倍受歧视。我的生命力缺少亲情,我对父母也没有太多感情。所以我把所有的美国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和兄弟姐妹,我对他们没有任何意见和偏见。

纽约时报中文网:会觉得自己到美国之前对那里的理解、对那里种族包容度的认识过于理想化吗?

19年的时候微博被封

user avatar

因为你的前提就错了,免签不是对等的,这是一个伪命题。各国都是权衡利害以后决定要不要给某国免签,不一定所有情况都对等。你知道中国大陆对日本和新加坡普通护照免签吗?你拿大陆护照去那两国不办签证试试?

user avatar

“不少知乎的朋友说:我们的免签少,是因为我们不屑于给外国免签,而免签又是对等的。”

自卑是病,要治。

user avatar

免签并不对等。

中国大陆对日本免签 日本对中国护照不免签

user avatar

这问题还需要解释?

就好像你可以宣布,你的家门向马云无条件开放。但是马云不会宣布他的家门向你无条件开放。

user avatar

这有什么奇怪的?每个国家在决定签证政策的时候,都是考虑对不同国家的开放程度是否对自己国家有利。比如沙特护照几乎全世界都对他勉强,为什么都知道沙特人有钱盼着你到人家国家去消费。

但中国护照几乎人人都要拿签证限制,为什么?最根本的一点你人口实在太多了,比如加拿大全国在3,000万人,他如果给一个14亿人的国家免签的话,那么分分钟有超过他全国人口的中国人涌入该国,那该国的本土文化和统治体系,瞬间不就崩溃了吗?更何况我们整体还比较穷,至少别人是这么认为。所以就凭中国这体量,那绝对大多数国家,尤其人均GDP比较高的发达国家,都会要求签证,

美国就类似于沙特,世界人民都欢迎他去投资消费,但他觉得自己牛逼,不想让自己看不上的国家随便去。

说句题外话,中国护照虽然到哪里都要签证,但一旦有事国家真管你。美国护照哪里都免签,这有什么事,国家可懒得管你。

user avatar

这世界国与国之间哪来的对等啊,无非就是强国的一个托词而已。

user avatar

「对等」,只是一个借口。议员们早就做了决定,因为他们大概也知道自己选区的选民们想要什么,「对等」只是用来合理化这个决定的一种手段。

小明口口声声说,别的小朋友不借玩具给他玩,他也不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别人玩。但他经常把玩具借给小花玩,借了重来不催别人还,跟送了一样,也不从来不问小花借玩具,因为他喜欢小花。

小明借了小红的玩具从来都不还,小红问他借玩具他总是爱理不理,因为他知道小红总是想要主动借玩具给他,他有资格渣。小明拒绝借玩具给小黑,理由是小黑的玩具里面没有他想要玩的,那等于小黑没有玩具可以借给他,所以他要遵守原则不借玩具给小黑,尽管小黑很乐意借玩具给他。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的虚伪。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