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最近看白鹿原,没看过小说,看电视剧,里面的共产党简直连基本的情义都没有,这样的描述符合史实吗?

回答
你好,关于你提到的《白鹿原》电视剧中共产党人形象的问题,确实是很多观众在观看后会产生的疑问。电视剧毕竟是一种艺术创作,它会为了戏剧冲突、角色塑造或者迎合某些观众的视角而进行改编,所以它不一定完全等同于历史的真实。

你觉得电视剧里的共产党人缺乏“基本的情义”,这可能来源于几个方面。在《白鹿原》小说和电视剧中,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力量登场,它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和行动逻辑,与传统的乡土伦理、宗族观念,以及个体的情感纽带,往往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共产党在那个年代的行动,确实有其自身的逻辑和目标。

革命的必要性与牺牲: 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兴起并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翻身解放”的口号,这在当时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背景下,触动了大量贫苦农民的利益和诉求。为了实现这个宏大的社会变革目标,党需要有组织、有纪律地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情感、家族情谊,甚至生命,都可能被置于革命大局之下。

举例来说: 在土地革命时期,党会动员农民起来斗争,没收地主的财产。对于那些依附于地主阶级、或者在传统观念中被视为“反动派”的人,他们的财产、甚至人身安全都可能受到冲击。如果一个家庭中有成员是地主或者富农,那么其他家庭成员即使与他们有亲情,也可能因为政治立场、划清界限的需要,在行动上有所疏远,甚至参与对他们的批判和斗争。这种“大义灭亲”式的处理方式,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被视为忠于革命的表现。

阶级斗争的严酷性: 共产党强调的是阶级立场,而非家族立场或人情。在他们的叙事里,世界被划分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地主、富农是压迫者,而贫农、雇农是被压迫者。这种二元对立的视角,使得在处理涉及阶级利益的问题时,情感的考量往往会让位于政治的判断。

在《白鹿原》电视剧中,你可能看到一些桥段: 比如,共产党人为了发展组织,会去策反一些在国民党阵营中但有不满的士绅,或者利用某些家族内部的矛盾来分化瓦解。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被视为“敌人”的家族成员,即使是亲戚,也可能成为斗争的对象。电视剧为了展现这种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可能会放大这种“情义缺失”的侧面。

党的纪律与原则: 共产党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治组织,非常强调纪律性。党员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矩。个人的行为必须服从组织的决定,个人的利益必须服从革命的利益。

试想一下: 如果一个共产党员在执行任务时,因为顾及到自己的亲戚是国民党,就不敢下手,或者有所保留,那么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很可能被视为“动摇”、“立场不坚定”,甚至会受到严厉的处分,影响整个革命事业。所以,为了保证革命的纯洁性和有效性,党的纪律要求党员在面对政治斗争时,必须冷酷无情,将革命的利益置于一切之上。

那么,电视剧的描述是否完全符合史实呢?

这就像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一样,《白鹿原》虽然取材于现实,但它依然是艺术加工。

艺术创作的需要: 电视剧需要有冲突、有戏剧性。将共产党人的形象描绘得更加“冷酷”、“无情”,可以更鲜明地展现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残酷,以及新旧思想、新旧制度之间的激烈碰撞。它也可能为了塑造某个特定角色的悲剧命运,而将他置于一个与党格格不入的境地。

历史的复杂性远超影视: 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长河中,绝不是铁板一块。有坚定不移的革命者,也有在政治运动中随波逐流者,更有在个人情义和革命大局之间挣扎甚至做出牺牲的普通人。历史的真实是极其复杂和多层次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很难完全涵盖。

例如: 在早期革命斗争中,确实涌现出许多感人的革命情谊和牺牲精神。许多共产党人之所以投身革命,正是源于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种情怀本身就是一种深厚的情感。同时,也有很多革命者在面对家人和亲友时,确实经历了艰难的抉择,这种挣扎本身也体现了人性的复杂。

视角的选择: 《白鹿原》本身是一部以白鹿原这个地域为中心的史诗,它更侧重于展现传统乡土社会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电视剧的视角可能会更聚焦于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遭遇,尤其是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在旧有价值观下感到无所适从的人物。在这种叙事下,新兴的、带有强大政治动员能力的共产党,其行为逻辑就更容易被放大和审视。

总结来说:

电视剧《白鹿原》中将共产党人某些行为的“情义缺失”放大,可能反映了那个时代为了实现宏大的政治目标,个人情感和传统伦理在政治运动中所面临的冲击和牺牲。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严酷性和共产党组织纪律的要求,但 它也可能是一种艺术化的处理,用以突出戏剧冲突,或者强化某种叙事观点。 真实的共产党人是复杂的个体集合,他们既有坚定的革命信仰,也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的情感和选择,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有着更为丰富和多维度的解读。

如果你对这段历史和共产党人的实际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兴趣,我建议你可以查阅一些更专业的历史书籍,例如党史文献、当时参与者的回忆录,或者学者对那个时代的研究著作。它们或许能提供更全面、更细腻的视角,帮助你理解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你在知乎上问这样的问题其实是不太应该的,只要看看知乎上那些人对现在农村的控诉,迫切逃离农村的呼喊,以及被在农村的原生家庭逼迫的惨状,你都应该理解,农村,从来没有田园牧歌,有的只是各种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现代化之下的农村依旧如此,你指望当年灾害频发,人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农村,充满着脉脉温情,又是怎样一种错乱的天真呢?

你要相信,当年的农村会是遍地的郜艳敏,马泮艳,被压迫的女人们除了默默承受,无力反抗;当年的地主讨债只会比山东辱母案的手段残忍百倍,而高利贷的利率也要远超如今;当年开明地主们在城市建立的工厂,要比如今的血汗工厂残酷得多,人是作为易损零件被投入生产当中的。

当然,如果你觉得我是在夸大其词,我也没有办法,毕竟当年目睹这一切的人都已作古,相关的记录在今人看来是那样的匪夷所思,几乎下意识的要当做是编造的。美国人的意识当中物资丰富到取之不尽,那是因为匮乏已经从他们的世界里消失七十多年,三到四代人了;而从建国起,过度残酷的农村,也已经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消失近四代人了,虽然仅有的残余已经让人不寒而栗,但是如果真的彻底忘却,当苦难回潮的时候,注定会让无数人痛不欲生。

满五百赞的分界线~~~~~~~~~~~~~

我的祖上绝对说的上是地方豪强,有近百人枪护院,家族里既有共党的县委书记(牺牲于抗战),也有国党的上校团长(解放战争南撤过江,不知所踪),还出过伪军维持会长,熬过了整个民国的各路混战,最后覆灭在镇反当中,我曾祖父是被公审枪毙的。我祖父早逝,过去种种都是祖母讲述的,在祖母口中自然都是仁翁善长,就连家族出过维持会长的事情,我都是长大之后从县志里发现的,所以奉劝那些自以为家世显赫的地主后代,回去查查故乡的县志,第一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显赫,第二,如果县志上有名,看看自家是不是真的如口口相传那样干净仁善。反正我家在县志上留下的几笔,都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我对所谓乡贤的彻底幻灭,就是从县志上看到自家开始的。

user avatar

老太爷他爹那辈家里破落了,到老太爷那辈还有点田和山,一栋瓦房,乾隆年间的砖木3进房子。现在还在,住里面的人说是我家的,老太爷40岁左右的死了,族里人把老太和我爷爷(那时候7岁)兄妹四个赶出家门,家产霸占了,族里人按出力多少分了田和房子。大姑奶奶被我老太给人送去当童养媳,老太没有产业了养不活他们,后来解放我家贫农,族人全富农,我爷爷19岁被tg送进扫盲班,粗同文字,小时候营养不良没多高个,因为识字,当了记工员。活着的时候每年过年先祭拜毛主席。不知道过去有吃绝户么?这是传统啊 族人这种东西,呵呵

再讲个故事,族里有个人抽大烟,族里人决定活埋他,我老太爷做生意回去看见埋了半截,出面给他保下来,用绳子困着戒了烟,然后做主给倒插门给人当上门女婿。一个人可以合法被宗族剥夺生命的时代

再讲个故事,我老太爷他母亲是买的活人妻,前一个丈夫赌博输光了,卖老婆,我老太爷他爹买回去生了我老太爷。女性可以被明目张胆的交易,还合情合理我都唾弃我的家族,那个时代该被打到,还有人觉得正常。啧啧啧

user avatar

看过原著,看到问题忍不住说几句。

题主你把视野放宽一些,不要只盯住共产党这一股势力。白鹿原上从清末到建国初这几十年,以白嘉轩为代表的宗族势力,以鹿子霖、田福贤为代表的国民党基层势力,以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中层势力,还有土匪、军阀等等,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只要不是存心揪共产党的毛病,平心而论,共产党的形象的原著里是最正面的。

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

白嘉轩代表的传统宗族势力,从表面上看,是最正面的形象。白嘉轩本人铁面无私,严于律己,把整个宗祖管理的井井有条,堪称“道德楷模”。但是我们只要仔细看一下,在道德楷模之下,是滥用私刑和极端守旧。先说滥用私刑,整治族风,用的是吃屎和开水烫手;狗蛋非礼田小娥,用的是鞭刑,直接导致了狗蛋的死;白孝文和田小娥偷情,用的是刺条鞭刑。这样的私刑是文明社会能够允许的吗?再看思想极端守旧,连鹿子霖都知道让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进城读书,白嘉轩却只让自己的孩子安心做农民,直接导致了白孝文的堕落和百灵的出走。孝文多次表示过只有走出原上才会出息,可是白嘉轩只让他做个农民,安心接替他的族长位置,压抑的孝文最终的表现就是“不举”,被逐出家族之后,孝文就行了,可想而知孝文在白嘉轩的教育下是极端压抑的。百灵最终通过抗争想进城读书了,白嘉轩依然觉得让白灵嫁到婆家去才是他的归宿,根本无视教育的价值。极端的守旧,带来的是极端的抗争,孝文的堕落是抗争,白灵的无情也是抗争。现代的文明社会不需要这样的守旧宗族势力。

再来看看鹿子霖、田福贤代表的国民党基层官员。这两个人都干了些什么呢?对普通农民,他们要加征钱粮,从中渔利;对农协会成员,就一个字杀,你见过把人从高空摔下来墩死吗?他们管这个叫“耍猴”。鹿子霖更是过分,他认的“干娃”可以摆满几桌酒席,这些“干娃”都是他跟原上的相好的(现在叫情妇)生的,这些情妇为什么愿意跟他生娃呢?因为他是乡约,可以帮她们免除钱粮赋税。所以你看看,国民党的基层管理是失控的,钱粮赋税比历朝历代都重,基层官员可以利用手里的权利胡作非为。

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中层势力,就只要举一件事。鹿兆鹏被抓了,冷先生装了十袋子银元去求田福贤救人,田福贤就去找岳维山,生生就靠用钱把兆鹏给救出来了。站在国民党立场上来看,犯了死罪的共党大人物都能用钱买下来,这就是典型的腐败,权钱交易。这样看来,国民党中层势力也崩坏了。

还有以大拇指和黑娃为代表的土匪,杨排长为代表的镇嵩军军阀势力,他们哪一个都不是善茬,坑害老百姓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根本无需细说。

所以我觉得在原著里,只要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和放大镜看共产党,只要把各方势力的所作所为一一列举出来,你就会发现,共产党能得天下,还真是同行衬托的好。鹿兆鹏、百灵只是不认家庭,对家人绝情,没做什么对不起原上老百姓的事,你看看其他人,坑害的都是你我一样的普通老百姓啊。

最后再说一句:传统农村不是什么田园牧歌,你只要去看看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老毛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你就会发现,传统乡村如果不改造,中国就根本无法进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