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的企鹅,体内脂肪厚度达4厘米,这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还是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回答
生活在南极这片极端严酷环境下的企鹅,它们厚达四厘米的皮下脂肪层,就好比为它们量身定做的一件天然羽绒服。这可不是巧合,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鲜活地展示了生命与环境之间那份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深刻联系。

要说这厚厚的脂肪,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生物为了生存而迸发出的强大适应能力。南极,顾名思义,那里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陆,气温常年零下几十度,呼啸的寒风更是能刺穿一切。在这样的环境下,企鹅如果缺乏有效的保暖措施,体温会迅速流失,根本无法维持生命活动。正是因为有了这层坚实的脂肪“隔热层”,它们才能有效地将体内宝贵的体温锁住,不被外界的严寒侵蚀。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保暖,这层脂肪还是它们重要的能量储备,在食物匮乏的季节,可以转化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可以说是它们生存下去的“续命符”。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环境对生物塑造的强大力量。正是南极那极端严寒的自然环境,成为了一个严苛的“筛选器”。那些脂肪层不够厚的企鹅,在一次次严峻的生存考验中,因为无法抵御寒冷,或者因为能量储备不足,往往难以存活下来。而那些天生拥有更厚脂肪层的企鹅,则更有可能在寒冷中生存下来,并将这种有利的遗传特征一代代传递下去。久而久之,经过漫长岁月无数次的自然选择,脂肪更厚的企鹅比例就越来越高,最终成为了南极企鹅普遍拥有的特质。

所以,这厚厚的脂肪,既是企鹅自身顽强生命力的体现,证明了生物拥有多么令人惊叹的适应能力,能够发展出各种机制来应对不利条件;同时,它也清晰地告诉我们,环境并非被动的舞台,而是深刻地影响和塑造着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南极的严寒,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雕塑家,用最直接、最无情的方式,雕琢着企鹅的身体,让它们逐渐演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般模样,足以在地球最极端的角落繁衍生息。这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过程,生命在努力适应环境,而环境也在无形中塑造着生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做考试题的时候,题目只谈了“南极冷,那里的企鹅脂肪厚”并列出选项给你选择的场合,答案要选“生物能够适应环境”。选“环境能够影响生物”是不得分的。

“环境能够影响生物”指在不同的环境里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差异导致生物的分布和性状差异。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不同环境里同类物种的不同表现,是环境影响生物;
  • “热带有雨林,寒带有地衣”是不同环境里生物的分布不同,是环境影响生物;
  • “南极的企鹅脂肪厚,赤道的加拉帕戈斯企鹅脂肪薄”是不同环境里同类生物的表现,属于环境影响生物;
  • “南极的企鹅脂肪厚,赤道的老鹰脂肪薄”也属于环境影响生物。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指生物为了在特定环境中生存而在演化中改变自己,题目通常会列出某一环境里某一生物为适应该环境而出现的性状,或者某一环境里多种生物为适应该环境而出现的具有类似功能的性状。

  • 仙人掌的叶呈刺状,减少蒸腾,以适应干旱环境;
  • 骆驼有驼峰,储存水和能量,以适应干旱环境;
  • 一些昆虫的形态和颜色接近树木,隐藏自己;
  • 只谈“南极的企鹅脂肪厚”,厚脂肪可保温和储存能量,适应寒冷环境,属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