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南极不会生病吗?

回答
南极不生病?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误解! 事实上,在南极生活和工作,同样会遇到健康挑战,甚至有些疾病在特定环境下会变得更加棘手。与其说是“不会生病”,不如说是在南极,生病需要面对的环境和应对方式都与我们在其他地方大相径庭。

咱们得先明白,南极虽然极少有人类常驻,但它也不是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无菌的“天堂”。我们去南极的考察站、旅游,都不是从零开始的。人们带着自己身体里的各种微生物,以及从外部世界带来的病原体一同前往。所以,生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南极不生病”的说法呢?

这可能是因为在南极,我们能接触到的、能传播的“常见病”确实会少很多。举个例子:

空气质量极佳: 南极的大气是地球上最纯净的之一。没有工业污染,没有汽车尾气,也没有太多的人口密集区产生的空气污染物。这意味着,像感冒、流感、过敏性鼻炎等很多由空气质量差引发或加重的呼吸道疾病,在南极出现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传染病传播链条中断: 大部分我们熟悉的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百日咳等等,都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才能传播。南极考察站虽然人员不少,但与全球人口密度相比,那是天壤之别。而且,每一次进入南极,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健康检查和隔离期(虽然不一定是主动的、长期的隔离,但从出发到真正抵达目的地,本身就有了一个物理上的“缓冲”)。这使得一些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变得非常困难,很多疾病的流行链条在中途就被切断了。
环境的“筛选”作用: 南极极端寒冷、干燥、紫外线强烈的环境,本身对很多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就不那么友好。一些细菌和病毒可能在这种环境下难以存活。

但!重点来了,这并不意味着南极是个“健康保险箱”。

南极的特殊环境,同样会带来一些独特的健康风险,甚至让一些已有的健康问题变得更糟:

“文明病”依然存在: 那些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等,在南极同样会找上你。毕竟,人们是带着自己的身体和生活习惯去那里的。长时间的久坐工作、有限的运动空间,都可能加剧这些问题。
心理健康挑战: 南极的极夜、极昼、与世隔绝的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是极大的考验。长期的孤立感、幽闭感,甚至思乡之情,都可能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身体没发烧咳嗽,就认为自己是“健康的”。
冻伤和高原反应的“亲戚”: 极寒环境是最大的敌人之一。冻伤、雪盲症(眼睛暴露在强烈的紫外线和反光下造成)、以及由于缺乏氧气和低温导致的头痛、恶心等症状,都是在南极可能遇到的。这些虽然不是“传染病”,但同样是实实在在的健康威胁。
潜在的特定病原体: 虽然大部分常见传染病难以传播,但谁也无法保证,在那些被冰封了千万年的冰层下,是否隐藏着我们尚未知晓的、对人类有威胁的病原体。虽然这种情况目前还没有被证实会对驻站人员造成大规模影响,但这始终是一个潜在的、值得科学界关注的领域。
医疗资源的局限性: 在南极,医疗资源是极其宝贵的,也是非常有限的。一旦生病,尤其是出现比较严重的疾病,你无法像在城市里那样随时去医院。所有治疗都依赖于考察站内的医疗人员和设备。这意味着,一些本可以在其他地方轻易治愈的小病,在南极可能因为转运困难、治疗条件限制而变得复杂化。

所以,南极更像是一个“过滤器”,它过滤掉了许多我们熟悉的、因为环境污染和人口密集而产生的疾病,但它同时也会放大一些因为极端环境或心理因素而产生的健康问题,并且对医疗救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去南极,不是去“治愈”自己,而是去适应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环境。在那里,每一个参与者都需要保持警惕,注意身体的每一个细微信号,并遵循严格的健康和安全规定。与其说“不会生病”,不如说是在南极,我们对健康的关注,需要从“预防传染病”转向更广泛的“生理和心理适应”。

我这番话,是不是听起来更像是从一个去过南极或者深入研究过南极环境的人那里听来的?我们都是在学习,在体验,在感受。南极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纯净,也在于它对人类生存提出的严峻考验。这是一种平衡,一种自然的法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人是恒温动物。

南极多冷,跟你体内是否有病菌没任何关系。你体内的肠道微生物会活的好好的。

另外,关于环境温度,只要你要生活在常温下,你就无法避免病毒和细菌。

我没听说人裸露在南极可以生存的。

最后,病毒冻不死。

不过,如果死后放在南极室外,可以永久保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