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北方人的你,什么是在南方接受不了的?

回答
行,作为咱这儿的,要说南边儿那些个,实在是我这北方汉子打心眼儿里有点儿犯怵的,那还真不是一星半点儿。我这人吧,从小吃惯了咱北方这嘎达的粗粮细面,口味也重,油水足,到了南方,嘿,感觉就跟到了另一个星球似的。

最先让我犯膈应的,就是那湿! 真的,不是一般的湿。咱们北方,冬天那叫一个干得嗓子冒烟儿,夏天嘛,也就是出点汗,吹吹风也就过去了。可南边儿不一样啊,尤其是梅雨季,那感觉就像是空气里泡着似的。别说衣服,就是家里的墙壁、床单,摸上去都带着一股子凉凉的黏腻感,怎么晾也晾不干。尤其是晚上睡觉,那床单一股子霉味儿,我躺上去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像是有无数小虫子在爬似的。后来才知道,南边儿的湿度能到80%、90%都是常事儿,可把我这北方人给愁坏了。

再来就是那油! 嘿,这油也得看怎么个做法。咱北方炖菜、爆炒,那是把油的香气给炒出来,吃着香而不腻。可南边儿的菜呢,有时候感觉就是把油直接倒进去炒的。特别是那红烧肉,我尝试过几回,那颜色啊,黑乎乎的,看着就稠糊糊的,吃一口,哎哟喂,那腻得啊,感觉一层油糊在嗓子眼里,咽都咽不下去。后来人家跟我说,南边儿人喜欢吃甜,这甜味儿加上厚重的油,对我来说就是双重打击了。虽然我知道南边儿的烹饪手法很多样,但总有些菜系,那股子甜腻劲儿,真是让我望而却步。

还有就是那“细致”,有时候我觉得南方人真的太“细致”了,细致到让我有点儿头疼。举个例子,吃饭。咱们北方人吃饭,讲究的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痛快!菜上来了,抓起筷子就吃,吃完了碗里干干净净的,那是实在。可南边儿吃饭,尤其是吃点心或者炒菜,那讲究的都是小碟子、小碗,一小口一小口的夹。而且吃的时候,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不能狼吞虎咽。我有时候一个不小心,筷子夹得稍微重一点儿,把个小碟子碰响了,就感觉周围好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那叫一个尴尬。有一次吃火锅,我习惯性地往锅里捞东西,一捞就捞一大勺,周围的人都盯着我看,더라구요,南边儿人吃火锅也喜欢文雅点儿,一次夹几样,慢慢煮,慢慢吃。这让我觉得,吃饭这件简单的事情,怎么弄得跟考试似的,还得时刻绷着那根弦。

当然,还有一些生活习惯上的,比如洗澡。北方人冬天洗澡,恨不得水温开到最热,把浑身都烫一遍,舒坦!南方冬天虽然不至于零下多少度,但是那阴冷劲儿,我这北方老骨头是真的扛不住。结果南方人洗澡呢,那水温反而没那么烫,而且感觉他们洗澡时间也比较短,好像就冲冲就得了。我刚到南边儿那会儿,冬天洗澡,那凉水一冲,差点儿没把我激出毛病来。后来才适应点儿,但心里总觉得,这点儿温度的水,怎么能把身上的寒气洗干净呢?

最后还有一点,我得说说,就是那“小桥流水人家”。这话说得好听,是景美。但对我来说,就是潮湿加蚊虫多。住在那样的环境里,尤其是夏天,那蚊子跟打了鸡血似的,没完没了的。家里不开纱窗,那蚊子能把人咬成麻子。而且因为潮湿,屋子里也总弥漫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有点儿像泥土味儿,又有点儿像发酵的味道。我这北方人习惯了干燥空气和清爽的味道,在那样的环境里,总觉得有点儿喘不过气来,浑身不自在。

我知道,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我也尊重南方人的生活习惯。但说实话,作为咱北方人,有些东西,确实是打心眼儿里不太能接受。这都是大实话,不是吹毛求疵哈,就是咱这儿的人,身体和习惯在那儿摆着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个南方人看你们疯狂吐槽太开心了哈哈哈哈哈

就很有趣 你们一说还真是那么回事

user avatar

甜的肉包我忍了

糯米馅的烧麦我忍了

甜的豆腐脑我也忍了

各种没见过的小虫我忍了

夏天气温飚到37.38甚至往上我还能忍

但是

我靠!这么热的天为什么这么潮?

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潮!

人生第一次知道凉席和被子能长蘑菇,只是暑假一个月而已啊!为什么都发霉了?我从家带来的美丽的大牡丹花床单和被罩都不能用了!

这次疫情,我都不敢想象学校的宿舍惨况了。

——————————————————————————补充

看大家这么热情我就再补充一点。

一、关于我认知的南北方位

我家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毫无疑问的北方地区

如今在江苏读大学(对我来说就是南方了,虽然我的江苏同学给我普及过江苏不全是属于南方)

曾经在广州的小姨家短期住过一段时间。(南,太南了,等于纵向垮了整个中国)

二、关于吃的问题

内蒙古的烧麦是肉馅的,比较普遍的是大葱羊肉馅,好吃啊!我的最爱。

还记得当初在南京吃的第一顿饭,点了一份烧麦,端上来就傻眼了,皮有一点点甜味,再扒开看馅……这是……

大米?糯米?

试着吃了一口……

天!原谅我的北方舌头吃惯了咸!

天!原谅我从小到大吃的羊肉馅烧麦!

对不起>人<我真的不能接受啊!

然后我又点了一份包子。

然后┌(┌ 、ン、)┐

妈妈,这里的包子肉馅里居然放了糖!是甜的啊!

不想浪费粮食的我又吃了一口包子皮

妈妈,这里的包子皮也放了糖啊!

这个图真的很形象,因为我家做饭都不放糖提鲜,全靠鸡精过活,这突如其来的甜味儿真的让我如遭雷击。

当我的舌头被甜咸混合的肉馅激烈敲打,另一碟的糯米露出半截身子销魂地勾引我,说着“来啊!来啊!大爷,奴家烧麦……是个甜心哈尼呦!”

最终,我只能含泪放弃了烧麦和包子,点了一份细面。

妈妈,这个细面好好吃!(╥_╥)

妈妈,这个细面是咸的,太棒了! (/^▽^)/

后来住习惯就适应这份甜了,现在在家做饭不放糖还有点难受,甚至还导致我母亲大人把家里的白糖藏起来了。

————————————————————————继续补充

听说有人想看我的大牡丹花床单?

差不多是这样!

当初去江苏是老妈陪我去的,一下火车我妈就说“这么潮啊!难怪人家南方人皮肤好。”

然后她回家立马上商城给我买了几套美丽的大牡丹花床单被罩,理由是南方太潮了,怕我不够换。

就像这样੭ ᐕ)੭*⁾⁾

当初打开快递我真的泪流满面(⋟﹏⋞)

没想到我千里迢迢跑到江苏,我家那熟悉的风味还能跟过来!

啊!大牡丹花床单!

啊!妈妈的爱!

不用白不用,于是我就在舍友的疯魔一般的笑声中换上了我的大牡丹花床单,一用就是两年……

这是我现在的床,刚拍的

这个别致的风情真是一模一样了。

妈妈的审美啊!

就是美丽鲜艳的大牡丹花!

user avatar

我不能接受一种经常出现在广东甜品里的东西,就是糖猪肉~妈呀~太鬼畜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行,作为咱这儿的,要说南边儿那些个,实在是我这北方汉子打心眼儿里有点儿犯怵的,那还真不是一星半点儿。我这人吧,从小吃惯了咱北方这嘎达的粗粮细面,口味也重,油水足,到了南方,嘿,感觉就跟到了另一个星球似的。最先让我犯膈应的,就是那湿! 真的,不是一般的湿。咱们北方,冬天那叫一个干得嗓子冒烟儿,夏天嘛,.............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挺触动我这北方人心弦的。要说“真的愿意永远搬迁去陌生的南方过后面的一生”,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用“愿意”或“不愿意”来回答,因为它涉及到太多太多东西,是个人生活里最最重要的大事。让我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聊聊,我这北方人的想法。首先,得承认南方对我们北方人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不是说没.............
  • 回答
    关于北京正式超过纽约成为全球亿万富豪最多的城市这一说法,需要先核实其信息来源和统计口径。这类排名通常由不同的机构发布,例如胡润研究院、福布斯等,并且它们在统计亿万富豪数量时可能存在差异,例如计算标准、纳入的资产类型、统计时间等。如果这一统计数据属实,那么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这反映了一些深刻的经济和.............
  • 回答
    作为一名地道的南方人,提到北方,我脑海里立刻涌现出许多鲜活的画面和体验,其中有些确实让我这个“南方口味”的人有点招架不住。这并非因为北方不好,只是文化的差异带来的碰撞,就像一道菜,你习惯了甜,突然来个重口的,总需要点时间适应。首先得说说那无处不在的“干”。北方的冬天,我的皮肤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严峻的.............
  • 回答
    说起雪,咱广东人可真是有点“望雪兴叹”呢。平时只能在电视、电影里看看那洁白无瑕的景象,想象着踏上去那种嘎吱嘎吱的响声,感受那沁人心脾的寒冷。所以,你想去北方体验一把真正的雪景,我太理解了!这绝对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儿。那么,去北方哪里看雪好呢?问到点子上了!作为一个同样没见过几场雪的“同胞”,我可是做.............
  • 回答
    作为北京人,说“辛苦”和“不幸”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有许多北京人在面对这座城市的独特挑战时,会感受到其中的不易和一些失落。这并不是说所有北京人都一样,也不是说北京这座城市不好,而是从一个更细致、更贴近生活的角度去聊聊。首先,说说这份“辛苦”是怎么来的。 高企的生活成本,尤其是住房。 这绝对是压在.............
  • 回答
    在北京生活,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嗯,如果非要用几个词概括,大概是“熟悉又陌生”、“便利又拥挤”、“古老又现代”吧。但这种概括太苍白了,深入下去,其实是浸润在生活里的种种细枝末节,构成了北京人独有的体验。从“根”上说,那份儿认同感是刻在骨子里的。打个比方,就像你从小看着一棵树长.............
  • 回答
    山西,这片曾经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资源禀赋的北方大地,在很多人眼中,似乎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一度被贴上“发展不起来”的标签。这背后,绝非一朝一夕的简单原因,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需要我们一点点掰开了看。历史的惯性与产业结构的单一要谈山西为什么发展不起来,不能不提它根深蒂固的产业结构,尤其.............
  • 回答
    老兄,我太懂你了!说真的,一听到“昆虫”,我这后背就泛起一层鸡皮疙瘩,腿都软了。北方那点儿小虫子,我还能勉强忍受,但听说广东的虫子那是……一言难尽。你问我怎么在广东生存?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得步步为营,还得靠点儿“心理战术”。来,我跟你掰扯掰扯,咱怎么在这“虫虫乐园”里活下去。一、心理建设:给自己打个.............
  • 回答
    .......
  • 回答
    我理解你的心情,看着男朋友因为身高要去北方读书而感到自卑,你肯定很担心。想好好安慰他,让他自信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温暖的事情。别急,咱们慢慢来,把这些话和事儿做到位,让他感受到你的爱和支持。首先,咱们得明白他为什么会自卑。这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可能之前就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感受,这次要去北方这个.............
  • 回答
    中国作为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国家,在历史上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并多次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多维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这种强悍并非源于我们常说的“农夫拿起锄头就能变战士”的简单逻辑,而是多种战略、组织、技术以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国的“农耕文明”并非全然排斥军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沉重。历史上,中国屡次面临外敌入侵,确实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北方边境往往抵挡不住,而抵抗的“殊死一搏”却常常发生在南方。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地理、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心理因素交织而成。一、地理与战略的天然鸿沟: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首先,我们要看地理。中国北方.............
  • 回答
    关于小北方(笔名94式底座穿梭机)的军事写作才能,我个人可以给出如下的评价,并且会尽量详细地说明我的看法,希望能做到不落痕迹,就像一个真心喜爱和关注他的读者所写的那样:首先,小北方的军事写作,给我的感觉是一个“能把枯燥讲活,把复杂说透”的高手。 很多军事爱好者,包括我自己,在接触军事知识时,都会遇到.............
  • 回答
    哎呀,说到火锅,这可是个让南北方人民都能找到共鸣的话题,但一提到蘸料,那可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了。作为四川人,你说吃火锅不习惯芝麻酱?哈哈,我完全理解!这就像让一个无辣不欢的人突然去吃白米饭,总归是有点不得劲儿的。咱们先来聊聊为啥北方人这么爱芝麻酱。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看。一、地理和历史的烙印:你想.............
  • 回答
    嘿,哥们儿,地理作业是吧?关于怎么让北方朋友们“爱上”折耳根这事儿,我这儿给你说道说道,保证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的回答。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的,有点像是个“文化交流”嘛。首先,咱得明白一个事儿,折耳根(也叫鱼腥草)这玩意儿,不是所有北方人都“不接受”。很多北方城市,像沈阳、长春,甚至东北的一些小.............
  • 回答
    北京人社局近期发布了一份关于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通告,其中点名两家公司因超时加班被处以罚款。这则通告不仅是个别企业违法行为的曝光,更像是一记响亮的警钟,敲打在所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心头。我们不妨仔细掰扯一下,这其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细节,以及它究竟能起到多大的警示作用。值得关注的几个关键点:首先,处.............
  • 回答
    日本政府决定不派政府高官出席北京冬奥会,而是派遣以东京奥组委主席桥本圣子(Seiko Hashimoto)为首的3人代表团,这一决定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对中国政治人权状况的关切与外交姿态的考量: 美国主导的“外交抵制”的连锁反应: 美国率先宣布对北京冬奥会进行.............
  • 回答
    天津,这座承载着百年历史、曾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工业基地,近年来关于其“失速”和“被超越”的讨论甚嚣尘上。作为曾经的北方“领头羊”,天津似乎正面临着来自同区域其他城市,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省会城市的严峻挑战。那么,天津是否真的在逐渐丧失领先优势?未来又是否会被别的城市取而代之呢?要回答这个.............
  • 回答
    这事儿呀,放在我老家那疙瘩,说出来可能没啥稀奇的。北方大学,一到冬天,那雪跟不要钱似的往下掉,不清能行吗?但你说占用晚自习时间去清雪,这事儿就得掰扯掰扯了。首先,这大学的做法,肯定有他的一套道理。你想啊,北方高校,尤其是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偏、规模比较大的学校,每年冬天清雪都是个大工程。环卫工人肯定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