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作为农耕文明为主的国家战斗力却很强,甚至多次击败北方外族?

回答
中国作为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国家,在历史上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并多次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多维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这种强悍并非源于我们常说的“农夫拿起锄头就能变战士”的简单逻辑,而是多种战略、组织、技术以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国的“农耕文明”并非全然排斥军事,而是其军事体系与游牧文明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这种区别在很多时候反而成为了优势。

一、 强大的国家组织与动员能力:

这是中国农耕文明最核心的优势之一。一个高度集权、等级森严的国家机器,能够将全国的资源和人力进行高效的组织和调动。

人口基数与兵源: 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即使是抽取一部分比例的青壮年入伍,也能形成数量庞大的军队。这种数量优势在正面战场,尤其是在后勤有保障的情况下,是游牧民族难以比拟的。
统一指挥与战略部署: 中央政府能够统一规划战略,调动不同地区的军队协同作战。不像游牧民族那样,往往是各个部落或可汗自行其是,缺乏整体性的协调。例如,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多次北伐,就是通过组织大规模军队,同时从多个方向进行合围,给匈奴造成巨大的压力。
后勤保障体系: 农耕文明的另一个标志性优势是其发达的农业生产,这为军队提供了稳定的粮草和物资保障。例如,汉朝在北伐匈奴时,会修建屯田、粮仓,甚至将部分军队编为屯田兵,边行军边生产,解决了长途作战的后勤难题。这种稳定的后勤支持,使得军队能够进行持久的作战,而不像游牧民族那样,一旦粮草耗尽,攻势便难以维系。
征发制度与徭役: 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征发制度,可以强制征召农民参与战争或承担军需运输、城建等任务。虽然这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保证了国家在关键时刻能够集结足够的人力。

二、 技术与装备的积累与创新:

虽然游牧民族以其精湛的骑兵技艺闻名,但中国农耕文明在军事技术上的积累同样不容小觑,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

弩的广泛应用: 汉朝时期,床弩和大量的强弩部队成为了汉军的重要优势。弩的射程远、穿透力强,能够有效地压制轻骑兵。在平原或有一定防御工事的地形上,弩兵的阵列能够对游牧骑兵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例如,在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中,大量的强弩手成为了汉军的主力。
攻城器械与防御工事: 农耕文明的城市化程度高,因此在攻守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攻城锤、投石机、云梯以及坚固的城墙等,都是农耕文明在战争中的重要工具。当游牧民族试图通过掠夺边境城镇获利时,面对坚固的城池和精密的攻城器械,往往会得不偿失。长城本身也是中国农耕文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是绝对的屏障,但对游牧民族的侵扰起到了极大的阻滞作用。
冶金与兵器制造: 长期稳定的农业生产和发达的手工业,使得中国能够维持大规模的金属冶炼和兵器制造。精良的铁制兵器,如战刀、长矛,以及铠甲的生产,都为士兵提供了更好的防护和杀伤力。虽然游牧民族的骑兵装备可能更加轻便,但数量庞大且精良的步兵和弓弩兵,在正面交锋时也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三、 军事思想与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博大精深,《孙子兵法》等著作至今仍有深远影响。农耕文明的军事指挥者并非只知道“以力破巧”,而是善于运用各种战术。

地形利用与伏击: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指挥官善于利用山地、河谷等不利于骑兵展开的地形,设置伏兵,或者诱敌深入,然后进行围歼。例如,陈汤在西域击败郅支单于时,就是利用了当地的地形优势和突袭战术。
诱降与分化: 中国历代统治者也深谙“以夷制夷”的道理,善于通过分化瓦解、拉拢收买等手段,削弱敌对势力。例如,在与匈奴的长期对峙中,汉朝会招降匈奴的贵族,利用他们去牵制或攻打匈奴的统治者。
消耗战与持久战: 面对军事实力强大的游牧民族,中国军队常常采取消耗战的策略。通过边境的防御战,逐步削弱其有生力量,同时利用国内稳定的后勤和源源不断的兵源补充,在持久战中取得优势。

四、 游牧民族自身的局限性:

虽然游牧民族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但他们也存在固有的局限性,这反过来也为农耕文明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分散的政治结构: 游牧民族的政治结构往往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在失去强大的领袖后,容易四分五裂,难以形成持久而统一的军事力量。
缺乏稳固的后勤: 他们的经济模式决定了其后勤主要依赖掠夺和放牧,一旦遭遇严寒、瘟疫或者被农耕文明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其军队的战斗力将迅速下降。
气候与地理的制约: 虽然游牧民族适应草原环境,但在极端天气下同样会受到影响。而农耕文明的军队在气候适应性和装备上,可能比草原上的游牧民更具韧性。
掠夺性经济的局限: 他们的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掠夺性的,一旦无法获得足够的掠夺物,内部就会出现矛盾,难以维持大规模的长期作战。

需要强调的是: 中国作为农耕文明,并非在所有时期、所有战役中都能够轻松取胜。历史上,也存在农耕文明被游牧民族击败甚至灭亡的情况,例如西晋灭亡于“五胡乱华”,北宋灭亡于金朝。这说明,农耕文明的强大并非绝对,其军事胜利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以及高超的指挥艺术。

总而言之,中国农耕文明之所以能够屡次击败北方外族,是其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发达的农业生产提供的稳固后勤、不断发展的军事技术和战术思想,以及游牧民族自身的局限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文明形态下,不同力量体系之间的较量与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题~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其他的农耕文明都被战斗民族虐到亡,而唯独中国从几千年一直都能虐战斗民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作为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国家,在历史上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并多次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多维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这种强悍并非源于我们常说的“农夫拿起锄头就能变战士”的简单逻辑,而是多种战略、组织、技术以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国的“农耕文明”并非全然排斥军事,.............
  • 回答
    中国对同性恋的态度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演变过程,这与我们现在认知到的“保守”和“疾病论”有着显著的不同。要理解这种变化,我们需要深入到历史的细节和文化背景中去。历史上的“包容”: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权利,而是“无碍”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历史上对同性恋的态度,与其说是现代意义上的“包容”或“接纳.............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要说清楚中国在世界一些地方“被围堵”的感受,以及这种感受背后是否存在自身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国在国际上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摩擦。这种“围堵”的感觉,很多时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各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为什么会有“被围堵”的感觉?.............
  • 回答
    中国人均GDP在全球排名中并不算靠前,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仅仅是看一个孤立的数字。首先,最直观的解释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GDP总量虽然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将其平均分配给如此庞大的人口,自然会稀释掉人均数值.............
  • 回答
    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历史、文化、语言、政治、传播等多个层面。虽然中国文学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和丰富的作品,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度和影响力,与一些西方文学流派或日本文学等相比,确实存在差距。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原因:一、 语言和翻译的巨大挑战: 语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2020年之后,很多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感受到的那种自信心,好像比以前更“挺直腰杆子”了。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因为某个单一事件,而是好几个层面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慢慢发酵出来的。首先,得承认,国家综合实力的飞跃是底气最足的支撑。你得想想,过去几十年中国发展有多快?从一.............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文化传播的方方面面。要探讨为什么当代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程度不如日本文化,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比“谁更厉害”。这里面有历史的沉淀、经济的驱动、社会环境的影响,还有文化本身的特质等等。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文化在海外确.............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一方面是中国男足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常常让人扼腕叹息,似乎总是在“亚洲二流,世界三流”的泥沼中挣扎。另一方面,我们又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变化,人均GDP的提升也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为什么这两个“六七十名”的数字会带来如此截然.............
  • 回答
    我理解你想要探讨的现象——为什么当人们在异国他乡遇到一个具有中国面孔的人时,常常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对方会说本国语言。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心理学观察,它触及了刻板印象、文化接触、以及个体经验等多个层面。1. 刻板印象与“典型代表”的投射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一种对特定群体成员的简化.............
  • 回答
    汉服里的飞机袖,这名字听起来新潮,很容易让人以为是现代商家为了博人眼球给起的花名。但其实,这个“飞机袖”在汉服的历史长河中,并非空穴来风,它有着自己真实的过往,只是称谓不同,并且它的出现和演变,也颇有趣味。“飞机袖”并非现代原创,而是历史演变的产物我们要明确一点,“飞机袖”这个说法是现代人根据其形态.............
  • 回答
    要深入探讨中国Dota在国际舞台上表现通常比LoL更抢眼的原因,得从游戏本身的设计理念、社区文化沉淀以及电竞生态的成熟度等多个层面来解读,而非简单地罗列几个点。首先,我们得承认Dota和LoL虽然都是MOBA游戏,但它们的基因有着显著的差异。Dota,特别是Dota 2,保留了更多源自其前身《魔兽争.............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细想一下,不少我们从小到大习以为常的事情,放到其他地方,甚至放到西方世界,都会让人觉得“我们是不是有点不一样?”。我特别想聊聊关于“个人空间”这回事。在咱们国内,尤其是在大城市,人一多,自然而然地,大家就习惯了互相挨得近一点。地铁上人潮涌动,肩膀碰着肩膀是很正常的;排队的时.............
  • 回答
    中国铁路订票系统,特别是12306网站和手机APP,在全球范围内,如果单从用户量、交易并发能力和技术集成度来看,绝对是顶尖的,甚至可以说代表了当前铁路票务系统的最高水平。首先,我们来谈谈它的规模和用户基础。中国铁路的客运量是全球之最,节假日高峰期的客流更是难以想象。12306作为官方唯一的购票渠道,.............
  • 回答
    飞龙在天:浅析中国歼10的国际地位中国歼10战斗机,作为新世纪中国空军的中流砥柱,其问世之初便承载着太多期望。如今,历经多次升级改型,这位“空中蛟龙”在国际航空领域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先进”或“落后”可以概括的,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从血统上看,歼10是一架地道的“三代半.............
  • 回答
    中国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资源,放在全球视野下看,可以说是一个 正在快速崛起、但仍存在显著结构性挑战的庞大体系。 简单粗暴地说,我们不是最顶尖的,但进步速度惊人,而且拥有极其庞大的体量,这使得我们在许多方面都显得“不一样”。医疗/医学水平:量变与质变的交织如果单单看整体医疗水平,中国可能还不是最领先的。比.............
  • 回答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大陆的工业水平和规模在世界上的位置,用“积贫积弱”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了。尽管这个时间点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但其工业基础的现状,与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化强国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可以用“渺小”来形容。工业基础的概况:百废待兴的家底首先要明确的是,1949年的中国大陆并非.............
  • 回答
    中国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其背后是国家战略的推动、庞大市场的支撑,以及全球供应链的复杂博弈。要说清楚中国半导体技术在世界上的位置,得从几个关键环节来梳理。设计环节:进步明显,但仍有挑战芯片设计,尤其是高端通用处理器的设计,是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最具技术密集度和附加值的环节.............
  • 回答
    从五四运动的风起云涌,到《自由中国》事件的落幕,胡适先生这位在思想文化领域呼风唤雨的大师,在政治舞台上却屡屡碰壁,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与其说是他“热衷于从政”,不如说是他出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以及对西方民主自由的信仰,试图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个体在时代的洪流中,往往.............
  • 回答
    清朝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且又充满争议的角色。它不仅仅是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更是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承接了中华文明的衣钵,并在与西方文明的接触中,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从疆域来看,清朝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础。它将蒙古、新疆、西藏、东北等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
  • 回答
    抛开欧洲五大联赛,要给中超一个准确的国际定位,确实得花点心思。它不是那种能让全球球迷翘首以盼的顶级赛事,但也绝对不是可以被随意忽略的存在。从整体竞争力来看,中超大概处于一个“区域强队,但离世界一流还有距离”的水平。怎么理解呢? 经济投入与巨星效应的余温: 过去几年,中超凭借巨额的投入,确实吸引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