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如此靠后?

回答
中国人均GDP在全球排名中并不算靠前,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仅仅是看一个孤立的数字。

首先,最直观的解释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GDP总量虽然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将其平均分配给如此庞大的人口,自然会稀释掉人均数值。就像一个大蛋糕,虽然总量很大,但切成14亿份,每一份的大小自然就比切成几百万份的蛋糕要小得多。

其次,我们得谈谈经济发展阶段。尽管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整体而言,中国仍然处于发展中经济体的行列。这意味着,虽然经济在快速增长,但其人均的积累和发展水平,与一些已经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发达国家往往拥有更长的工业化历史,更成熟的产业结构,以及更高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些都转化为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高的人均产值。

再者,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造业和出口,这虽然带来了巨大的GDP增量,但在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方面,与一些以高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等为主导的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提升空间。高附加值产业往往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进而推高人均GDP。

收入分配的差距同样不容忽视。即使在国家整体GDP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财富分配的不均也会导致一部分人的收入远高于平均水平,而另一部分人则相对较低。这种分配差距会影响到实际可支配的平均收入,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人均GDP的统计上。

另外,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也是一个显著问题。尽管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仍然普遍低于城市。这种地区差异会拉低全国的人均GDP平均值。将经济发展成果更均衡地辐射到欠发达地区,对于提升整体人均水平至关重要。

全球经济环境和国际比较的基准也会影响排名。人均GDP的排名是相对于其他所有国家而言的。全球经济的波动、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以及衡量标准(比如汇率计算方式的不同),都会对中国的人均GDP排名产生影响。例如,如果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而中国的人均GDP增速相对持平,那么排名自然会有所变化。

最后,统计和数据可比性也需要提及。不同国家在统计经济数据时可能存在方法上的差异,尽管国际组织会努力进行标准化,但完全统一和精确的比较并非易事。此外,一些发达国家可能拥有更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这些虽然不直接计入GDP,但会影响到居民的整体福祉和生活质量,间接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

总而言之,中国人均GDP排名靠后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既有内部的结构性、发展阶段性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国际比较环境的影响。这提醒我们,在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时,不能仅凭一两个指标下结论,而需要更全面、深入地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多方面的因素。中国经济仍在不断发展和转型中,未来人均GDP的表现也会随着这些努力而不断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由于人口小国太多,人均GDP国家排名没啥意义,不如看人均超过中国的国家的总人口有多少。

更进一步,看人均GDP其实不如看人均发电量和人均汽车销售量。

user avatar

先说一下,GDP其实是一个很扯蛋的事。

GDP他并不等于生产力,GDP也不等于国家的真实经济水平。那么,GDP到底等于什么呢?在资本主义社会,GDP实际上代表着“权力”。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就是权力的代表,权力的浓缩。西方有一句名言:金钱既权力。

就如一个经典的笑话,两个经济学家打赌。

经济学家A说:“你吃一泡屎,我就给你一千万。”

经济学家B说:“那好,我吃。”

经济学家B吃了一泡屎,虽然得到了一千万,但还是感觉不爽。就对经济学家A说:“你也吃一泡屎,我也给你一千万。”

等经济学家A吃完了屎,两个经济学家哭了。他们发现,他们什么也没干,但平白无故的吃了两炮屎。当然,更让人感觉震惊的是,他们居然创造了两千万的GDP。

…………大家一定觉得,上面的例子是不是很荒唐?吃两泡屎,就可以创造两千万的GDP呢?这两个傻帽的经济学家,什么也没干啊?

不过,如果大家可以放下成见,仔细的思考上面的“经典笑话”,就可以猛然发现,这两千万的GDP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经济学家A,用一千万支配了经济学家B,去吃一泡屎,这不就代表着经济学家A,获得了支配经济学家B的权力麽?

就如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雇佣工人干活,工人生产的商品,是属于资本家的。工人给资本家打工,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生产出自己所用的商品(工资的商品价值)。但是资本家却让工人工作十几个小时,资本家这样才能侵占这些“多余的劳动”。

工人的“工资”,并不能真实的反应,自己的劳动成果,具备多少价值。他紧紧是工人群体,和资本家斗争之后的一个妥协的“权力关系”。

那么,GDP到底是什么东西?实际上很简单,GDP代表着资本家对工人的支配力量。

GDP是一种用“物与物的关系“,隐藏起来的“人与人的权力”关系。

(这里面,强烈批判某些极左,GDP虽然是权力关系,但他首先是物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是第一性的,权力关系是第二性的。金钱代表着权力的前提,是首先金钱必须能兑换成商品。所以,GDP的成长,对真实财富的成长,是有一定的带动性的。)

好了,解释了GDP是一个什么玩意,我们就可以接下来,继续的解析隐藏在GDP背后的一些“阴谋了”。

GDP的阴谋一:GDP不等于实际的物质财富,他虽然和财富有关联,但并不能真实的反应社会财富。

已韩国这样“伪发达国家”为例子,韩国的GDP看起来很高,但工人阶级的工作强度,却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去过韩国的人,都会知道韩国的普通工人,他们的生活水平比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地方差远了。

毕竟,你们不能指望拿泡菜当豪华大餐的民族,去跟广州那群什么都吃的吃货,去比谁更会享受吧?广州人吃东西,是可以让人吃的“目瞪口呆”的,他们可以用“一万美元的人均GDP”,就吃出皇帝的感觉。

而名义上的发达国家,韩国呢?他们空有“两万多的人均GDP”,却只能每天吃泡菜。

当然,韩国有“两万多的人均GDP”,你不能说他是没有意义的。韩国资本家对工人的支配力量,是非常强大的,韩国人的工作强度,工作时间长度,可是非常高的。从“自杀率”看,韩国已经开始直追日本,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了。

而韩国工人阶级的平均结婚年龄,也更是非常高的。为什么韩国人如此?因为就算是有“两万的人均GDP”,也并不代表韩国的大多数人,他们是很有钱的。一个普通的韩国人,攒二十年能买一栋房子,就不错了。

GDP的阴谋二:GDP的多寡,取决于国际斗争关系。

很多人一看到这里,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什么叫GDP的多寡,等于国际斗争关系呢?

国际GDP的计算,他首先是已美元作为“定位锚”,现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用美金计算GDP。

就已著名的“广场协议”为例子,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从“1美元兑250日元”,暴涨到了“1美元兑200日元”。日元三个月,暴涨了20%。这种暴涨,给日本人带来了什么结果呢?日本人猛然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干“人均财富就暴涨了20%”。

日元,是用美元做计价的,汇率多了20%,不就等于什么都没干,财富暴增20%麽。

所以,我们从上面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人均GDP并不能反应国家的真实财富。准确的说,在今天的这个世界,很多时候人均GDP的多寡,往往取决于,该国和“美元“这个怪物的斗争关系。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一些“哭笑不得”的事情。某一些国家,什么也没干呢,国家连几台小汽车都没有,在人均GDP上,就可以“超英赶美”了。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从世界人均汽车保有量来看,世界GDP就有多么怪异了。

世界第一千人汽车保有量:圣马力诺1263

第三:美国797

第十五:日本591

第四十二:韩国376

可以这样说,GDP这个东西,不能反应真实的财富。在很多时候,是看各国怎么和“美元霸权”周旋,和美元的斗争结果不同,对本国的真实财富的影响,也结果不同。

…………最后,总结一下,中国人均GDP为什么如此靠后?

第一:中国有故意压低人均GDP的嫌疑,作为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国正面“刚”的大国,通过国际汇率,优先保证本国产业,这是必须做的。

中国这样的大国,现在是世界工厂,几乎是全领域的产能冠军。在大多数的产业上,中国的产量可以高达全球的50%。如果按照真实的商品财富计算,中国的真实财富,理论上应该更大,更多才对。

但偏偏中国人均就是那么低,这里面只有一个解释,中国为了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故意压低着汇率。

第二:国内大量的生产力,并不计入GDP考量标准。

GDP是权力,并不能真实的反应财富。

假设,有一个农民,他自己有田地,自己种植自己吃。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这种自己种植,自己吃的行为,是无法计入GDP的。农民生产的粮食,没有进入市场流通,就等于说他生产的粮食,毫无“市场价值”。

就如当年的很多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存在一定的自给自足的现象,这些企业自己有养老院,自己有托儿所,简直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社会,但是这些生产活动,就愣是没办法计入GDP。

工人们自给自足,生产的商品根本不参与流通,算什么GDP呢?

中国的很多农民,日常的吃菜,大米,都是不花钱的。农民丢一把种子,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收获了。而农民出产的蔬菜,如果拿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一斤都在五块钱起步。

所以,不要总是拿GDP说事,GDP高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富裕。GDP只是代表着,资本家支配工人的权力罢了。就如美国,美国人拥有最好生活的年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美国的GDP可没现在高呢!

美国的GDP从八十年代开始,一直都是在成长的,但为什么美国工人生活越来越差呢?我只能说,美国的GDP成长,是少部分美国人,对大部分工人的支配力量在成长,并不是美国工人真实的变得富裕了。

美国的1%,他们越来越富有,钱越来越多,这些钱都是对99%的支配力量。

最后在说一句,不要总是拿GDP说事情,这种东西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一个国家想要过上好生活,第一件事就是认清GDP是一个什么东西。

GDP本身,就是腐朽的代名词。。

假如有一天,共产主义社会可以实现,我肯定没办法描绘出,他是什么样子的。

但我可以肯定一件事,在共产主义社会,肯定没GDP这种东西。

user avatar

泰国是最近才被中国超越的好吧。

以前广东还将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到泰国水平为目标。

中国人均GDP排名低主要是因为小国太多了。

以中国和印度为门槛,这世界的国家可以画成五个档次,每个档次人口都差不多。

一,人均GDP比中国高的国家。发达国家和比较好的发展中国家。

二,中国

三,处于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国家。

四,印度

五,比印度还不如的国家。

user avatar

一方面肯定是地区发展不太平衡,毕竟人口多,一平均之后就比较低了。

但是我觉得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国GDP应该是被低估了的。

因为中国不统计地下经济的GDP,不统计街头小贩经济的GDP,不统计农村活动的GDP,不统计(虚拟)租金的GDP,并且中国的服务类的市场价格相对较低。

官方给出的是:“我国GDP核算的基本单位为: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有用一定的活动场所(厂房或住宅),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住户。这里面并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数据。”

user avatar

因为起点低鸭……


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曾经发起过一个项目,旨在对世界各国(地区)近千年来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估算,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可以找到数据:

格罗宁根大学的网站上最新版的统计数据

*麦迪森的估算更接近于按购买力计算的GDP水平,和通常所见以汇率计算的GDP有所出入,格罗宁根大学版的数据与麦迪森官网上的数据有所出入,以下数据已麦迪森官网上的文件为准


根据他的估算,1913年,世界各地区的GDP(按1990年国际美元计算)如下:

世界平均值--1524

西欧北欧12强国--3687

整个西欧与南欧--3457

美-加-澳-新--5233

除苏联外的东欧--1695

前苏联地区--1488

拉丁美洲--1494

亚洲东部主要国家--678

西亚--1042

非洲--637

我们比较关注的几个国家--

印度--673

马来西亚--900

印尼--874

菲律宾--988

缅甸--685

韩国--869

泰国--841

日本--1387

中国--552

可见,当时的东亚区,即使是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日本,水平也不如南美、东欧和前苏联地区,而中国的人均GDP,甚至在东亚都是倒数的,不如印度、也不如非洲;

1950年,世界各地区的GDP(按1990年国际美元计算)如下:

世界平均值--2111

西欧北欧12强国--5005

整个西欧与南欧--4569

美-加-澳-新--9268(与今日的中国相近)

除苏联外的东欧--2111

前苏联地区--2841(苏联反超了东欧其他地区和拉美)

拉丁美洲--2510

亚洲东部主要国家--666(中国的内战拉低了整个东亚的水平)

西亚--1776(啊,是石油的滋味!)

非洲--889(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非洲人民逐渐开始翻身做主人!)

我们比较关注的几个国家--

印度--619

马来西亚--1559

印尼--803

菲律宾--1070

缅甸--396(经历了二战,人均GDP腰斩)

韩国--854

泰国--817(没卷入大战,却也没什么发展)

日本--1921

中国--448

当时的东亚区,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依然是日本,不过水平还是不如南美、东欧和前苏联地区,而中国,历经内战,人均GDP下降,进一步巩固了东亚倒数的地位,不如印度、也不如非洲;

1966年,世界各地区的GDP(按1990年国际美元计算)如下:

世界平均值--3335

西欧北欧12强国--9379

整个西欧与南欧--8667

美-加-澳-新--13624

除苏联外的东欧--3871(社会主义的东欧开始超过了世界平均值)

前苏联地区--4804

拉丁美洲--3523(拉美开始进入混乱的循环,被东欧超过)

亚洲东部主要国家--1165

西亚--3211

非洲--1184

我们比较关注的几个国家--

印度--762

马来西亚--1846

印尼--963

菲律宾--1654

缅甸--580

韩国--1569

泰国--1412

日本--6506(追上了发达国家的脚步)

中国--746(要赶上印度了鸭!)

当时的东亚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发展程度最高的日本已经远远超越了西班牙等南欧国家,中国经历战后的发展,开始接近了印度的水平,但还是不如非洲的平均值;

1978年,世界各地区的GDP(按1990年国际美元计算)如下:

世界平均值--4422

西欧北欧12强国--13367

整个西欧与南欧--12585

美-加-澳-新--17803

除苏联外的东欧--5749

前苏联地区--6559

拉丁美洲--5070

亚洲东部主要国家--1774(亚洲开始超过了非洲)

西亚--5660

非洲--1465

我们比较关注的几个国家--

印度--966

马来西亚--3271

印尼--1711

菲律宾--1654

缅甸--778(沉迷内战,日渐脱轨)

韩国--4064(汉江奇迹)

泰国--2422

日本--12585(接近了西欧水平)

中国--978(文革也挡不住我超过印度!)

东亚区继续高速发展,发展程度最高的日本已经逼近西欧北欧发达国家水平,韩国也开始接近了拉美水平,尽管经历了文革,但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超过了印度,但依旧不如非洲;

1992年,世界各地区的GDP(按1990年国际美元计算)如下:

世界平均值--5165

西欧北欧12强国--17121

整个西欧与南欧--16243

美-加-澳-新--22367

除苏联外的东欧--4582(铁幕倒下)

前苏联地区--5473(苏联乙烷)

拉丁美洲--5234(传说中的中等收入陷阱)

亚洲东部主要国家--2906

西亚--5040(资源的诅咒)

非洲--1362(原地退步)

我们比较关注的几个国家--

印度--1345

马来西亚--5847

印尼--2840

菲律宾--2099

缅甸--837

韩国--9803

泰国--5295(四小虎的光辉岁月)

日本--19482(“日本可以说不”)

中国--2132(终于超过了非洲)

东亚区继续高速发展,发展水平最高的日本已经超过了西欧和北欧的平均水平,韩国远远超过了东欧和拉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也超过了拉美和东欧水平,中国远远超过了印度和非洲,但依旧不如东南亚四小虎;

2008年,世界各地区的GDP(按1990年国际美元计算)如下:

世界平均值--7614

西欧北欧12强国--22246

整个西欧与南欧--21672

美-加-澳-新--30152

除苏联外的东欧--8569(东欧再一次超过前苏联地区)

前苏联地区--7904

拉丁美洲--6973

亚洲东部主要国家--5673

西亚--6947

非洲--1780

我们比较关注的几个国家--

印度--2975

马来西亚--10292

印尼--4428

菲律宾--2926

缅甸--3104

韩国--19614

泰国--8750

日本--22816(失去的十年,二十年……)

中国--6725(终于可以俯视东南亚了)

东亚区的韩国、台湾省、香港、新加坡继续高速发展,日本经济停滞,开始被一些后起之秀超过,东南亚区大部分国家也开始先后进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继续快速发展,超过了东南亚区的平均水平;

1950年后亚洲东部主要经济体的发展


最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人均GDP在全球排名中并不算靠前,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仅仅是看一个孤立的数字。首先,最直观的解释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GDP总量虽然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将其平均分配给如此庞大的人口,自然会稀释掉人均数值.............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一方面是中国男足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常常让人扼腕叹息,似乎总是在“亚洲二流,世界三流”的泥沼中挣扎。另一方面,我们又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变化,人均GDP的提升也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为什么这两个“六七十名”的数字会带来如此截然.............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中国人均GDP为何看起来不如黑山、利比亚等国”的问题,我理解您的困惑。您的感受“中国比那些国家好多了”是基于很多方面的直观体验,比如生活便利度、基础设施、社会稳定等方面。而人均GDP作为一个经济指标,确实有其局限性,并且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比较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下面我将详细解释.............
  • 回答
    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人均GDP”和“生活质量”这两个概念,并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中国这个特殊背景下,为何会呈现出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明确,人均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经济产出(货物和服务的价值)除以总人口得出的数字。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指标,能够大致反映一个国家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人均GDP看似不高,但城市建设却相当现代化。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的人均GDP确实还处在“世界中上游”的行列。这个数字,简单来说,是将全国的总经济产出除以总人口得出的平均值。虽然这个数字在不断.............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核心,并且往往会引起一些混淆。事实上,在中国,人均PPP(购买力平价)的排名通常要高于人均GDP的排名,而不是相反。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纠正。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人均PPP排名高于人均GDP排名”的情况,以及这背后所代表的意义。首先,我们要明白G.............
  • 回答
    中国的城市能够在人均 GDP 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依然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生活和发展水平,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的驱动,而是多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掉那些冰冷的数据和宏观的叙述,去感受那些构成城市脉搏的真实细节。首先,基数效应与追赶式发展是绕不开的起点。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史无.............
  • 回答
    中国的人均最终消费占GDP比重确实相对较低,这背后是多方面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大家常说的“消费不振”、“内需不足”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个数据上。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视角放开一些,从经济发展的阶段、社会结构、政策导向以及文化习惯等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最核心的一点是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增长模式。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被讨论的现象,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绝不仅仅是简单的GDP数字对比就能解释的。要理解为什么是中国人去日本“爆买”,而不是反过来,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经济、文化、产品质量、消费习惯以及宏观环境等层面的差异。1. GDP的“人均”陷阱与购买力平价首先,我们要明白“人均GDP”这个数字.............
  • 回答
    中国目前人均GDP不高,其原因非常复杂,将原因简单归结为“一部分人的懒惰以及只愿意待在舒适区”是过于片面和不准确的,并且带有一定的偏见。 真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构性的,是历史、经济、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不能简单地将人均GDP不高归咎于“一部分人的懒惰”,我们需要.............
  • 回答
    40年前的朝鲜(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确实在某些方面曾展现出与当时中国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和生活水平。这种“富有”并非普遍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繁荣,而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集中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以及援助而获得的一种“国家性”的相对富足感。然而,这种模式的脆弱性也注定了其快速的衰败。.............
  • 回答
    中国今年的人均 GDP 确实比 2005 年有了大幅增长,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成就,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和发展速度。然而,正如你所观察到的,有些人对此“没什么感觉”,这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相对感受与预期: 更高的起点,更大的期望: 200.............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经济学中一些复杂而关键的议题,比如“人均GDP”与“国民实际购买力”、“消费能力”之间的差异。日本人均GDP远高于中国,但国民消费能力“似乎不高”的观感,并非完全矛盾,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造成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人均GDP的“平均”陷阱与结构性差异.............
  • 回答
    这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牵涉到经济发展、房地产市场、以及两国各自的国情。虽然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马来西亚,但房价的对比却很有意思。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你理清这个脉络。首先,我们得承认,“人均GDP超过中国,但房价只有越南的水平”这个说法,如果笼统地来看,可能有些片面,尤其是在对比“房.............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自由、民主与经济发展之间复杂而多维度的关系,同时也涉及到我们对“充满自由、民主的空气”的理解和衡量标准。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人均GDP高(特别是中国的两倍以上,约1.6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也未必能简单地被描述为“充满自由、民主的空气”,并探讨其中的原因:一、 定义“充满自由、民主的空气.............
  • 回答
    中国和巴西在人均GDP上确实相差不大,这是一个有趣的经济现象,但要理解为什么巴西的工业基础远不如中国,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国在经济发展、历史进程、资源禀赋、人口结构以及政策导向等多个层面的差异。这并非简单的“差那么多”,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一、历史进程与工业化起点: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
  • 回答
    关于俄罗斯人均GDP高于中国的问题,以及媒体对俄罗斯民众生活状况的描述,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首先,我们来谈谈人均GDP。1.15万美元这个数字,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不低的水平。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产出的平均水平。在2018年,这个数字让俄罗斯在一些榜单上看起来比.............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结构、资源禀赋、历史发展、全球经济分工以及政策选择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不需要像中国那样大规模的工业化,就能达到中国相当高的人均GDP,原因主要在于:1. 巨大的资源禀赋与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 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是南美国家相比中国在达.............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生活水平”这个概念的多维度解读,以及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简单地说,土耳其、墨西哥等人均 GDP 八九千美元的国家,其“实际生活水平”是否比中国差(不少),不能一概而论,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地域差异、社会分化以及衡量标准的不同。更准确地说,.............
  • 回答
    中国和马来西亚的人均GDP确实非常接近,但很多人会觉得马来西亚的普通民众生活水平似乎比中国更好,这种感受背后有几个值得探讨的原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涉及到统计数据与实际生活体验之间的差异,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福利和生活成本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承认,人均GDP虽然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整体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