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铲雪见地面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安全的要求。作为一个第一年到东北,只经历了第一场雪的人,你对雪地滑到造成的危害一无所知。雪地滑倒导致骨折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2、清雪是一项义务,这项义务并不仅仅属于你的学校和你的同学,而是属于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当然,通过支付费用来代替这项义务也是有的。比如一些居住小区,物业人员负责清雪而不是居民自己去清雪。但是这些居民在自己的单位,也是要响应社会要求进行清雪的。
这一场雪政府准备了10万辆清雪和运输车辆。大概有20万清洁工人投入到清雪工作中。但是已经过去三天,雪只清了一部分。你大概对这一场雪的规模没有清楚了解:
哈尔滨的面积是56000平方公里,按照不少于5%的面积是道路并需要清雪,全市需要清雪的面积是2800平方公里。按照这场雪平均厚度0.2米计算,需要清雪的总量是560,000,000立方米,按照每一辆车每次运送20立方米、每天每车运送8次计算,需要35天才能将所有的雪清掉运走。
这样的北方,无政府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注定没有太多生存空间。
如果不懂得通力合作,这个地方根本无法生存。
这就是真东北人的成因吧?
https://www.zhihu.com/video/1313801953583685632这叫官僚主义?
损坏工具赔偿也分恶意损坏和因为质量问题损坏,如果是后者确实不该。
我不知道为啥老想着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那么大一个学校,指望清洁工和校工得扫多久?题主对于北方的雪可能是没有概念,人多了一踩基本操场就是溜冰场,是不是摔着你了你还要碰瓷学校说为啥没人扫雪。
还有问啥题主一直在强调女生多,和南方北方的问题?这种拙劣的引战真的无聊。男女平等是基本国策,如果说学校只让女生扫雪,或者是只让女生多的专业扫雪,这不合理。但是如果大家一起劳动,或是扫雪任务是各个专业轮流的我都不知道有啥可说的,女生不能劳动吗?至于南方北方,都是成年人了,小语种都能学会,扫雪能学多久?还有就是别老说学业重这种话了。。。我就不信有人能一节晚自习不逃,扫雪的时候学业繁重,玩的时候学业第二,excuse me?
从小到大,我都是在北方生活,冬天组织集体扫雪年年都有,集体劳动,老师,领导不参与,我们从来没想过和官僚主义有什么关系。学校不是国家的一部分?学校不代表着集体利益吗?一屋不扫谈什么扫天下,你连干这点小活都要叽叽歪歪,还扯什么爱国青年,不矛盾吗?
还有就是你闲国家内部矛盾不够多吗?刻意制造南北对立有意思?整天不是南北对立,就是男女对立,还有地域黑,你也配谈爱国?
所以最后一段话真的恶心到我了,什么叫北方大学官僚主义严重,这样的教育能培养爱国青年,呵呵。首先,官僚主义跟南北无关。再次,让你在自己的大学扫个雪,都能扯到官僚主义,你是有多娇气。最后,这样的劳动不会阻碍我们的发展,反而你强调的自私,利己,无脑扣帽子,娇气的不得了的资本主义思想才会荼毒国家的青年。
你可以教会一个不会编程的人编程,但你永远无法教会一个不会快乐的人快乐。
遇到这种人,就随他去吧。你拯救不了世界。
作为从小在黑龙江长大的南方人,我骄傲的说,从小我自己学校的雪,都是我们自己扫的。
不止是学校,我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雪都是单位职工干部自己扫的。
题主是因为心里鄙视体力劳动吧?如果是这样,在社会主义的鄙国,诚可谓无耻之尤。
——作为80末90初出生在东北的人,这句话不知陪伴我度过了多少个冬季的课上、课间、周末和寒假,至今回想起来仍旧仿若来自灵魂深处的呼唤。
如今已经变成“专门发布通知”到个人了,很好,这二十年间通信技术进步飞快啊!
终于逮到一道我会的题,我想看看能召唤出多少“灵魂小伙伴”~~~
那也许,你没看到过六点半地通清雪的工作人员,没看到因为清雪累得站不起来的叔叔阿姨,在积雪里艰难行走的清洁工,因为地通和瓷砖路面而滑倒的那些人,和往年每一届为了别人可以正常上课而费心费力的黑大学生。你只想着自己,想着批判学校的制度批判他们为什么不花钱雇人清理这该死的积雪,批判制度占用你的休息时间让你在冰天雪地里少玩几个小时手机,你看不到每一个人的努力,看不到别人为了你能正常上课和生活所做的付出,你认为他们都是应该的而你不应该。
我承认这个制度有些不合理之处比如工具赔偿,(并且确实像评论里说的工具坏了不用赔所以这个不合理不成立)但人类之所以能与自然抗争,是因为群居和社会分工。而不是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
并且也不是无偿啊,德育学分明晃晃的,这可是最轻松赚学分的方式了。
对了,“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是马克思说的。
————分割线————
发点儿图吧,我是下雪当天的早八人,朋友圈还有考研的学长六点半就出去了。
你觉得以这个情况,不清理还能正常上课么。第一天都是学校工作人员帮我们清出来的路,我当天早八迟到了五分钟就是趟着雪实在太难走。你看看那些清雪车,问问自己那些小路它们开不开的进去,而你需不需要走。
——更新——
我其实不太想说评论区那个人,但这确实太布尔乔亚了。(唏嘘)
首先,对于每一个参与清雪工作的东北人来说,这件事情都是或多或少的义务性质。其次,他们清理的是你需要走的路,和他们自己无关,但和你有关。你是他们劳动的受益者,但付款的不是你。再次,清雪这件事是义务召集,以德育学分为奖励机制,(我实际上一直不赞成把公益行为附加上奖励,这样就有了功利性质,但是以题主的表现来看很显然是不现实的)你完全可以不把它当做你的义务心安理得的享受别人的付出,只要你别看着别人的德育学分眼红就行。
北方学校清个雪多正常。
倒是都大学生了,学校还强制要求上晚自习?
关于有人说学校白嫖,那我得说点难听的了:如果您不扫雪,其他同学扫了,那您脚只要一沾地,那就是白嫖其他同学。让学校扫也行,不过一场雪几万块,你们学生作为直接的受益者,喊着不扫雪的人你们不交点钱?何况外包还没有发动学生扫得又快又好,一年十场雪后勤还干不干别的了?学校又不用你的劳动力盈利,您真以为您一年交的4000块钱就那么当事啊?一个很现实的说法:大学生经济都不独立,谈“精神独立”、“人格独立”在一定程度上真的是奢侈的。
哎呦我去,您是我见到的可以不上晚自习去扫雪而又上网辱骂的唯一的人。
谁没在黑龙江上过学呀?我们那时候扫雪都是当集体活动来玩的:男生先去后勤取工具,几十上百把各色工具肩扛手抬恍如红场风雪中耸立如林的莫辛纳甘。分工是入冬的时候早就定好的,工具按分工分发完毕后,前面四个男生用大雪推子开路,呈鱼骨状将浮雪推至路边,这叫火力准备;紧随其后是一队人用三角形的小雪铲子铲去压实的雪层,这叫穿插分割;再后方是板锹队把铲碎的雪块抛到路边,这叫歼灭驱逐;最后是两个膀大腰圆的男生,用大扫帚扫去碎块雪末等残留,这叫治安肃清。中间夹杂着几个斧头组的,刨去路上凹陷处的冰,这叫攻坚拔点。
一个个把地面戗得直冒火星子。
女孩子负责跑腿,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购买补充工具、手套,给男同学打热水、拿外套等,同时负责在边上喊加油。
我作为班长,还要负责指挥,发放回收工具等等。
学校的大喇叭在背后还特么放着歌,领导还喊两句,表扬一下先干完的班级,让进度慢的班级提升一下进度。
清完后同学们热汗淋漓,状极畅快。一摘帽子直冒热气。看着干净的街面,一个个都很高兴,唱着歌扛着锹收工了。
路上遇到了别的班级,还强行帮人家扫了扫。
大一那年,就这么干了几次,同学之间、班级之间的感情迅速熟络了。
就这你非要扯到“北方大学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你跟我在这反四风呢?四风确实存在,但不是你这么扣锅的。这么多雪,机器肯定扫不细致,高贵的“城里长大”的你想让低贱的校工来扫?就靠那么几个校工,这次下的雪没扫完,下次的雪又下来了,时间长就变成积冰了(现在确实是这样)。我们东北的雪是能站一冬天的!它自己化不了!
那就在这放着吧,如果要是把高贵的您摔了,您可以继续骂官僚主义不扫雪鸭~
知道东北有多官僚主义吗?东北某地居然成立了一个非常设机构叫做某市清冰雪领导小组!
知道南方有多求真务实吗?南方某地居然成立了一个非常设机构叫做某市防台工作领导小组!
还说什么
当一群城里长大的只知道学习的本科新生是多么老练的工人么?
拜托,扫雪很难吗?需要从《扫雪学概论》讲起,给您评个八级工再发一个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吗?“只知道学习”在你眼里还成了好事了???只知道学习您能考我们这蛮夷之地来?
建议报考苏拉威西大学,那不下雪。
城里长大?敢情雪这东西只下在农村???
嚯,好家伙,贵乡梓那边热岛效应够严重的。
您还少拿“爱国”来压我们,扫雪这种有利于自己出行也有利于学校环境和安全的行为您都不乐意干,赶明儿让您上战场当个翻译您不得当场拒服兵役呀?
呦呵,底下还有一个仁兄上纲上线到“北方沙文主义”、“保护人权”了?我同学在南方上大学的不少,平时也没少在学校参加劳动,这也算沙文主义?美国大学把“社区服务”当做一项评定综合素质的标准,这也是沙文主义?
说实话,你压根就不关心什么保护人权,你只关心讨厌东北。
说回题主,也别“北方某大学”了,门牌号都写出来了,就别在这遮遮掩掩了,咱就说黑龙江大学。贵校当时是抗大分出来的,师生都是在陕北参加过大生产运动的,结果到您这就成了这个样子,啧啧啧,校史教育不到位啊!
1956年,扩建为哈尔滨外国语学院。
校址迁至今天黑大所在的地方——沙曼屯。彼时这个地方遍地黄沙,唯有一些杨柳在这里。王季愚、赵询两位校长带领全校师生种下颗颗柳树、杨树。今天,如果大家从主楼南楼门前的那条路上可以找到那两株椴树,就是“姊妹树”,是两位老校长种下的。
别说我一个外校的都比你了解。
至于楼下有好几个说“现在都21世纪/2020了,怎么可能还像20年之前/抗美援朝/抗战期间”云云的,您真的以为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咔吧一下发展成果就从天上掉下来了?每个时代都有需要人肉完成的工作,只不过越来越少而已。拿21世纪说话的基本上都不超过23岁,他们把“我生之前”和“我生之后”简单地对立起来,把“好”和“不好”简单地对立起来,把几十年前和今天简单地对立起来,而不能认识到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认为前辈条件不好,吃苦应该,而今天条件好到了什么活都不用人自己干的程度,吃苦不应该。“我生之前”中国穷就穷了,反正爷没吃到苦,但是“我生之后”就一定要让爷享受,否则喷死你。老前辈挖窑洞我不管,别让我挖就行。生在21世纪却不想承担21世纪的责任,那你们凭什么就躺在20世纪前辈所承担的责任上耍赖呢?说旁的没用,你们就是自私,慷前辈之慨。
对了,还有一句话,在东北想要以一己之力挑战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好像都被自然环境淘汰了。
提醒大家注意,在社会问题里格外提出“北方”,“南方”的,很有可能就是那种故意挑拨搞破坏的人,甚至不排除是“百万漕工”干的。请留意这个答主的问题详情,有那味了。
这个不是我危言耸听,当年在天涯社区我就见过很多。就经常有人提这种问题,然后底下一堆南方北方人就互相叫骂。
近年斗争形势愈加复杂,我们还是要保持耳清目明。
1/8/25三处分别为三个外语学院的责任区域,大家一看就知道,这多大点地儿,人均分下来也没多少。就这么点事就抱怨,那题主不该走大家辛苦清扫出来的道路,待寝室别出门得了。
其他大家都说的差不多,小语种不背锅,南方人不背锅,城里人也不背这锅。
损坏工具赔偿这一说不合理是真的,但说句实话,我们咋从来没听说过,学校也没这项规定,不得不怀疑题主这一描述,有“添油加醋”之意。
不想付出,只想享受,老人上人了。
北方人比较理解这种事情,
可能南方人不大理解吧。
如果是新到北方,出现这个疑问,
还是可以耐心的解释一下的。
第一次来北方看到漫天大雪,你以为大雪中只有浪漫的诗与远方?
那还真错了,小雪怡情,大雪伤身啊,真的,大雪太大就是雪灾。
因为大雪过后,你很快就会发现,
大雪带给我们的不止有浪漫,还有灾难。
有些人说我是唯一态度好回答的,谢谢夸奖,我还是很谦虚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好吧,我也知道,提问这个问题的人估计在台北或者高雄情报部门办公室优先喝着咖啡呢。
但是既然出来了,咱们就不能被敌对势力蛊惑,造成南北对立,那我们怎么做呢?
很简单,我写成科普贴或者叙事贴,展示北方生活和风景,解释原因,北方人好客,欢迎南方同胞过来游玩,也提醒大家注意一些危险。
当然我更希望这只是刚到北方第一次见到大雪美景却不理解为啥要去扫雪疑问,
所以这篇文章,双重作用都有吧,让南方朋友知道一些东西,其实最近几年北方大部分地方大雪少了,而南方却多了,我搜的很多图片都是南方大雪,也给南方朋友提个醒,大雪美丽下面,其实危机不少的。
第一,扫雪的必要性。
在北方,下大雪后要做的第一件是就是扫雪。
甚至是天空还下着雪,即便扫完雪后马上又覆盖了,但是必须大清扫一遍的,等雪停后再清扫一遍。
当然,有的时候下着大雪的时候是不是清扫要看当天晚上的天气情况,
为啥非要清扫呢,因为不清扫第二天就成了大片溜冰场,影响出行安全。
而且东北下雪是经常的事情,一层层的冰面积攒起来就厚了,
在清理就很麻烦,所以刚下雪后的时候是最好清理的。
这种情况不限于路面,其他露天场所也会这样,操场,房顶(平顶的必须清理,尖顶的看坡度,坡度越大越安全)等等,
尤其是房顶的积雪,要及时清理,不然越积越多,冰层越厚太重会压垮房子(表示怀疑的慢慢看,下面有压垮房子图片)。
刚开始可能感觉满是冰面如就像溜冰场一般,多好玩,
但是等你走几步就摔一下,刚起来走几步又摔倒,而且是摔倒在坚硬的冰面上就……
你在路面上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摔倒,
别笑话他们,因为你正笑着就可能自己也摔倒,笑一半后戛然而止会岔气的。
岔气其实都是很简单的后果,
因为这几天医院的骨科门诊和急诊室会有大量骨折病人进入医院的。
所以,下的雪必须尽快清扫,
一般是当天下的雪,入夜之前清扫一遍。
夜间下的雪,早起上班上课前要清扫一遍。
第二、北方很多地方扫雪是全人类的工作。
没错,北方很多地方扫雪是所有人的工作,
只要有劳动能力的都会参加扫雪。
不管你是在农村还是城市,
在学校,还是上班,都要参加扫雪。
我个人现在虽然也生活在北方,但是所在城市比较暖和,冬季下雪不多,
但是以前小时候在东北和冀东地区生活,下雪还是挺多的。
如果晚上下雪,一般第二天刚蒙蒙亮各家各户就都起床了,
穿厚衣服和防滑的鞋子,准备各种工具,
然后年轻男子上房顶扫雪,女人和孩子在院子里扫雪。
没有人偷懒,没有人抱怨,而且要尽快,
因为一会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谁也不想摔一跤就进了医院伤筋动骨一百天。
所以大家都尽快干着,房顶上的积雪有时候十几厘米厚,有的最底层已经冻了很薄一层坚冰很滑,
所以一定要注意(家里的最有经验和力气的人才能上去,男孩子能上房扫雪也是成人礼之一了)。
一般是房顶的雪扫到房下,道路扫出来,院子里的雪如果是土地且不上去走就不扫也行如果是其他地面要扫的,
扫完房顶的男人这时候会出门扫门口的雪,这是家里的脸面,所以要扫的很认真仔细干净(各扫门前雪墨管他人瓦上霜,古人即便很自私的都要扫了自己门前雪)。
等家里的雪扫完堆成了一个雪堆,孩子们就开始堆雪人了,
而父母等大人开始扫附近的道路,胡同一直扫到主干道,让整个住宅区到主干道畅通无阻。
大家都是主动去扫的,因为你每天也要走这条路,你家门口两边的道路没扫出来会被四邻笑话,
如果不扫,自己上班,上学太危险了,当然有一些路面居委会或者村委会或给予协助。
有的家庭,可能只有孤寡老人在家,没法自己扫雪,我家北边邻居老宋太太家就是这样,
所以居委会工作的母亲会在自家扫完雪后叫上几个邻居家壮劳力过去帮忙,居委会主任扫完自己家的雪,也会带老公过来帮忙。
都扫完后回家吃早饭(很多家庭是扫完雪再吃,我家就这样,父亲扫房顶,母亲先做饭,父亲扫完房顶出去扫门口,母亲扫院子。然后父母一起扫挨着我家的道路胡同,等回来也早饭也不是太热可以快些吃了),
之后大家沿着刚扫出来道路上班上学去。
这就完了么?
当然没有。
学生到学校,大人到单位,
第一件事就是集合发工具全去扫雪,没错,你就看到所有学校,机关,单位,公司,甚至路边摊贩等等都在扫雪。
等都扫完了,起码是主要道路和活动场所都打扫干净了,
这时才回去上课的上课,上班的上班,堆起来的雪和其他地方的积雪才是清洁工或者学校,单位的清洁人员清扫运出。
官僚主义肯定不是的,因为北方扫雪,各级领导都要上阵的,因为大雪后扫雪是媒体们每年日常报道,
领导带头作用还是需要的,有的领导扫完雪后还喜欢去各处视察,那个单位扫雪不到位要被处罚的。
而道路的积雪结冰情况,电视台会像天气预报一样进行报道,
比如那条道路冰雪已经清理干净放心同行,那些道路冰雪覆盖较多,尽量避免通过这些道路等等。
一些个体户或者大商场旅店等等也是扫雪最积极的,
因为扫雪好,店门前干净,人们愿意去,而还都是积雪的话人们为了安全就不回去的。
记得小时候如果扫雪扫的快,不到一节课时间(扫雪占用一节课),剩下的时间,班主任会带着大家分两拨打雪仗,
老师们也在一起扫雪么,所以也参加(每个班有固定扫雪区域,你上几年学都扫这一片,老师们也跟着),一般是班主任一波,体育老师一波,大家打的不亦乐乎(很多北方人打雪仗都是最好的回忆之一,尤其是初中高中,男生们保护女生,还要给女生制作雪球献殷勤,那些男孩子英勇的冲过去,虽然被打的很狼狈,甚至被对方抓住塞一脖子雪,但是那风头,那种青春气息是很打动那些情窦初开的小女生的)。
第三,为什么要这样做。
1、因为下的雪就不能踩,踩了一次踩实了就硬了成了冰了,在想扫就很难了,要用铁锹铲了。
2、不扫的话,中午温度高会花掉一部分,等下午又开始冷了就又冻上了,第二天早起就成了一层冰。
3、白天下的雪,晚上变冷温度很低的话,表面就是一层坚硬的冰壳子。
以上原因决定了必须尽快扫雪。
1、晚上下的雪必须早起就扫掉,而且不能踩踏,不然很容易成了冰块。
所以,人们早上从自己家开始,然后附近道路(主干道是环卫工人打扫),到学校或者单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大扫除。
2、白天下的雪在晚上之前清扫,防止表面冻一层冰壳子,再清扫就非常难了。
所以,下了一天雪,晚上停了或者雪小,甚至还在下,都会组织扫一次雪,防止晚上冻更多。
第四、专业清洁工来扫不行么?
当然不行,因为人手不够啊。
一个城市有多少清洁工,那数量是有限的,基本上几白米甚至上千米的道路才配一名清洁工,
平时清扫垃圾是够用了,但是扫雪不行,而且清洁工是负责主干道的,小区里面道路和自己家(平房)肯定要自己清扫。
因为主干道一般人员和车辆是不停的,下雪很大的时候,
这边清洁工正在打扫,那边就被踩实了,天气冷的话直接冻硬了。
冻硬了的地面扫把就一点用没有了,这时候有用的是铁铲,铁锹等了,
而且需要很多清洁工一起操作,甚至临时断交清理了一块出来防止被压得更硬。
即便这样,其实也只能几种人抢出几条主干道,次要的干道就顾不上了,
为了能更快清理积雪,减少人员受伤,车辆打滑相互撞击等,一般会申请附近驻军协助扫雪。
当然除了解放军外,街道办事处,甚至各级政府都要抽调人员过来扫雪,
当然战斗力方面解放军年轻小伙子们是主力。
第五,为啥不用机械化除雪。
诚然最近几年机械化除雪越来越多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但是其实机械化除雪有一些限制的,比如适合路面,尤其是大面积路面适合使用。
而一些小路段,胡同或者校园里的部分地区还是不适合的,
而且目前虽然除雪机械比较多了,但是还是会有损坏路面等问题。
其实最大问题还是国内除雪机械是最近五六年才开始兴起,
也就是普及还不是很广泛,其实国外哪怕是西方国家下大雪后,个人家庭或者一些地方除雪还是人工为主。
目前国内大部分北方城市的主干道除雪都开始机械除雪为主了,
其他道路,家庭或者学校单位等还大多人工除雪,当然以后除雪机械会越来越多的。
所以啊,大学要求扫雪是正常操作,在北方很正常了,
占用点晚自习算上,这要不扫雪,万一有那个学生摔倒了(肯定会有),骨折了呢。
我初中的时候,一个其他班级学生在距离学校门口不远的路上滑到,偏偏后脑着地,然后脊柱受伤,做了七八次手术才保住命,
命是保住了,但是高位截瘫,别说走路,坐都坐不起来,大小便失禁,才十三岁的孩子啊。
幸运的是几年后,这个同学能做起来了,大小便也解决了,能推着轮椅出行了,医生都说这是奇迹,
我大学二年级那一年,这个同学重新进入初中上学, 完成他没完成的学业。
我的一个亲戚是他新的班主任,还电话过来询问我当时情况,
学校很重视,要求做好心理开导工作,本来亲戚想让我一起开导,但是我们不同班级不是太熟,也怕刺激到他就算了。
南方人刚到北方,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很可能不理解,
这个是正常的,所以我这里解释一下。
这个不是学校的问题,希望男方来的朋友们来北方上学也好,工作也好,
能理解这样做的意义。
同样也希望南方朋友能尽快学习一些在北方过冬的技巧,
比如打完雪仗,双手冻得通红通红的,但是回教室后用凉水洗手而不是热水就是有原因的。
用热水洗手的话是暖和,但是你的手会痛的很,甚至几小时内痛的筷子都拿不起来(个别会痛好几天),
而凉水洗手甚至有人用雪揉搓,疼痛能减轻很多很多。
当然,南方人到北方要适应寒冷天气,最大的问题不是这些,而是其他方面,
那就是熟悉吃北方的食物,很多人吃不惯,还是想吃南方的食物。
尤其是江浙,广东一带,习惯吃清淡的食物,北方食物高盐高脂肪高糖不是太习惯,
但是这些食物很适合北方过冬的哦。
冬天太冷需要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提供足够的热量,
冬天穿的太厚,稍微运动就出汗,所以高盐的食物也是必须的。
所以,南方过来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来适当的吃一些北方的食品。
如果出门较少,教室和宿舍食堂三点一线,那少量吃一些就行,当新鲜东西尝一尝。
如果出门较多,喜欢运动和旅游玩耍,那就要多吃一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食品吃习惯了我是理解的,
但是不同环境持不同食物,入乡随俗也是有根据的。
当然这个道理,北方人去南方同样适用,
我去南方出差,也尽量适应当地饮食和习惯。
2020年11月24日晚更新
很多人质疑为啥房顶也要扫雪,
我评论里回复了一下,不过字符限制只回复了一部分。
感觉还是贴这里比较合适,主要有图有真相可以贴图,
其实大雪叫做雪灾的这个灾很多人没有看到,其实挺恐怖的。
大雪后扫房顶是有几个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是雪越来越厚其实也挺重的,
北方大雪特别大的话,不及时清理会压垮房顶(亲眼见过无人的房子下雪多次后房顶被压塌)。
大雪和大雨不同,
大雨会顺着排水管流下来,但是大雪不行。
中午会融化一部分,但是晚上一冷就又冻结实了,再下雪越来越厚,等到房顶承受不了积累的压力就会坍塌。
你会发现,下雪越大的地方房顶越尖,老房子就没有平顶的
就是为了便利落雪掉落下来,所以北方平顶房子下雪就尽量要去扫雪,尖顶的根据坡度有的就不用。
国内每年都有大雪压塌一些建筑的新闻,
出现死伤的事件也很多。
也许有人说中国豆腐渣工程,外国人没事,
这你就说错了,大雪压塌建筑的事情,其实国外比国内还多。
主要是国内其实大雪比较大的地方真不多,最近几年北方降雪越来越少(南方倒是多了)
所以国内大雪压塌建筑的事情就少了,而国外暴雪比较多,压塌事件也就多了。
我经历的最惊险的一次是所在城市一次暴雪,好吧,我媳妇经历的,
那次暴雪一天多一点降雪大概半米多(个别地区大雪70多厘米厚,这座城市五十年一遇的大学,我生活二十多年也就遇到一次),然后市里最大的物流仓储园区大量库房被压塌。
那天媳妇作为公司检查人员正好去库房检查(公司在物流园内租了两排大型中转库房),
也被压塌了,去的人都联系不上。
同事打我电话通知这件事的时候我差点坐到地上,晴天霹雳……,好吧雪天霹雳,
媳妇公司生产的一些药品是剧毒的原料药,即便不被砸死,包装破损哪怕几克剂量也足以造成人员死亡。
我马上找领导请假,在外面出差的领导批了一辆商务车让我带着部门所有小伙子去救人,
还好,等到了现场媳妇他们已经被赶来救援的解放军救出来了。
也是万幸,媳妇他们正检查的那个库房只塌了一半,他们所在的地方没坍塌,
而手机等进门的是时候都放在门口的办公室里了,所以联系不上。
第二个原因是大雪在房顶上多次融化,冷冻会对房顶造成严重的损害,
比较好理解的就是冰川,其实北方房顶的大学就和高山上的冰川一样。
说科学点叫冰川的侵蚀作用(融化的是雪水渗透到房顶的缝隙里,晚上降温冰冻第二天又融化,缝隙就大了几乎一倍)。
如果不扫雪,第二年春天在看看房顶,即便不被压塌方,也会有很多裂隙,房顶表现破损等等问题。
即便质量再好的普通人家房顶,多次这样后房顶就废了。
现代的高楼大厦不用扫雪,是因为做了防水层,那层防水效果很不错。
那为啥有的不清理呢,
确实有不清理的地方,那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有些地方房顶每年更换一次(木板或者油毡房顶),
或者现在的钢筋混凝土+防水层房顶就没事(必须有防水层,混凝土防不住)。
第三、融化后的房檐下的水柱(东北叫冰溜子)其实挺危险的。
大雪掉下来砸人不是太可怕(冻硬了也不好说),
但是融化一部分后在房檐下的冰柱就是危险品了。
没到四五月份这东西开始容易掉落的时候,
房檐下都会被母亲围起来作为禁区。
因为几公斤甚至十几公斤的冰柱,还是尖尖的,
掉下来砸脑袋上能直接开了瓢。
有时候甚至冰柱能一直延伸到地面上,成为真正的柱子,
父亲在家的话,会定期用铁棍子打一遍,防止砸到人。
冰柱如果冬天扫雪多的话就比较少,
如果冬天扫雪少,那冰柱就会很多,很粗。
能有多粗呢?
粗的直径七八厘米的我也见过吧,一般直径几厘米多久很危险了,毕竟一小段也几公斤,高空掉落砸头上几公斤的冰块……
其实,每年都有不少被这些冰柱砸伤的人,
那场面确实血腥,我找了一张稍微不血腥的图片大家看下吧。
有些人就纳闷了,抬头就看到房檐下有冰柱,躲开走就行了了,为啥还被砸呢?
其实也简单,平房的很容易看到,可现在不是都住楼房了么,20多层楼顶的冰柱有时候真看不到。
高空掉落的冰柱有可能砸在空调外机,或者突出的封闭阳台上形成迸溅,
那会飞落到很远的地方去,还是非常危险的,加上高层楼房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平房的话,可以等融化的差不多的打落(比如冰柱融化的都酥了,刚冻好的不行,冻得很结实都和房顶冻一起了,打不动也会损坏房顶),
高曾楼房就比较麻烦了,有时候甚至需要消防人员协助清理。
小时候空气污染少,那冰柱自透亮干净,所以经常砸下来当冰棍吃,嚼的嘎嘣嘎嘣的,
当然,刚冻好的不行,更不能用舌头舔那些珠子,不然……
说到冰柱,老妈总吓唬我说小心冰柱,不然掉下来砸脑袋上就成了冰糖葫芦了,
然后我丢冰糖葫芦这种零食就一直爱不起来……
其实冰糖葫芦还是好吃的,要不……
大家尝尝,哈哈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