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嘉庆继位后死在乾隆前面,会由谁继位呢?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穿越回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想想嘉庆帝在乾隆八十九年(1794年)如果提前走了,谁能坐上龙椅。这可不是件小事,关系到大清江山社稷的走向。

首先得明白一个基本道理:皇位继承,在古代中国那可是“父死子继”的铁律,尤其是在清朝,虽然也有过雍正夺嫡的先例,但明面上,都是按着嫡出或庶出中地位较高的儿子来排的。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对继承人的安排是相当慎重的,这背后牵扯着政治稳定和权力平衡。

乾隆皇帝最看重的,是皇子们的德行、能力,以及他们背后的势力。嘉庆(当时还是皇十五子永琰)之所以能被立为太子,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嫡次子(尽管孝贤皇后早逝,但永琰是继后那拉氏所生,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永琰是她的长子),更重要的是,他在乾隆眼中展现出了相对稳重、踏实的一面,不像其他的皇子那样张扬或有明显短板。

那么,假设嘉庆帝在乾隆帝禅位(乾隆十八年,1793年)之前或之后不久,在乾隆还在世时就驾崩了,谁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呢?咱们得从乾隆的儿子们里面好好说道说道。

乾隆皇帝一生子嗣不少,但到他晚年,活着的皇子里,有实际继承希望的,主要就剩下几个比较有分量的人物了。咱们逐个分析:

1. 皇二子永琏: 这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嫡长子,由孝贤皇后所生。乾隆对他寄予厚望,从小就悉心培养,甚至可以说是按照储君的标准来教育的。然而,命运弄人,永琏在乾隆三年(1738年)十二岁的时候,就病逝了。乾隆悲痛万分,追封他为“端慧皇太子”。你想想,一个被册封为“太子”的人,虽然早逝,但他的名分还在,而且他代表着孝贤皇后的血脉,这是乾隆最看重的一脉。如果永琏活到乾隆晚年,又恰好在嘉庆前面过世,那他绝对是首要考虑的对象。虽然他早逝,但只要乾隆还健在,他完全有可能恢复永琏的“太子”地位,或者至少会让他的子嗣(乾隆的孙子)成为备选。不过,永琏病逝太早,实际能影响乾隆晚年决策的机率较小。

2. 皇七子永琮: 同样是孝贤皇后所生,他是乾隆皇帝的嫡次子。永琮在乾隆七年(1742年)四岁时也病逝了。虽然他也属于嫡出,但比永琏更早去世,而且年幼,影响力的确不如永琏。即便如此,作为乾隆最宠爱的孝贤皇后的两个嫡子,他们的名字在乾隆心中的分量是不可忽视的。

3. 皇八子永璇: 这是乾隆的第二个嫡子(孝贤皇后所生,但永琏是长子)。永璇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被秘密立为太子。原因可能是乾隆觉得他比嘉庆更成熟些,或者更符合他对皇位继承人的某些期待。然而,永璇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生病导致腿部残疾,行动不便。在古代,皇帝需要巡视四方、指挥战争,身体的健全非常重要。更何况,永璇本人性格上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有时显得傲慢,或者在某些事务上显得不够稳重。因此,乾隆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又废掉了永璇的太子身份,改立了嘉庆。虽然永璇后来还活着,但他的身体状况和性格上的问题,使得他在乾隆晚年,即使嘉庆不在了,他重新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除非乾隆真的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而且愿意忽略他的残疾。

4. 皇十一子永瑆: 永瑆也是乾隆的儿子,但不是嫡出,他是淑嘉皇贵妃所生。永瑆在书法、算学方面有造诣,也算是比较有才干的皇子。他曾经也被乾隆看重,有过被立为太子的机会,但最终因为乾隆觉得他“好货”,也就是有些贪财,而且在政治上不够成熟,所以没有被最终选定。永瑆的性格和能力,在乾隆眼中可能不如嘉庆稳妥。

5. 皇十七子永璘: 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儿子,由孝和睿皇后那拉氏所生,也就是嘉庆的同母弟弟。永璘性格上比较放荡不羁,甚至有点“浪荡”的味道,虽然乾隆晚年对他这个小儿子颇为疼爱,常常带在身边,甚至在他继位后也时常关照。但是,从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和稳定性来看,永璘显然不如嘉庆。乾隆选择嘉庆,正是看中嘉庆的“忠厚”和“稳重”,这些都是永璘身上不具备的特质。所以,即使嘉庆不在了,永璘作为继后所出的皇子,理论上有继承的可能,但乾隆皇帝在晚年已经见识过永璘的性情,不太可能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他。

那么,如果嘉庆早逝,最有可能谁继位呢?

咱们再回头看嘉庆被立为太子的过程。乾隆皇帝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秘密立永琰(嘉庆)为太子,到了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才正式公开宣布了永琰的太子身份,并且举行了册立太子礼。这中间有十六年时间,说明乾隆在选太子这件事上是相当谨慎,并且有过反复考虑。

如果嘉庆在乾隆去世前几年(比如乾隆五十年左右)因病或意外去世了,乾隆皇帝大概率会重新审视剩下的皇子。

首要的考虑还是永璇: 毕竟他是曾经被秘密立为太子的。乾隆可能会重新评估他的身体状况,或者在其他皇子没有更优选择的情况下,勉强考虑他。但腿疾是一个硬伤,且他本人的缺点也让乾隆犹豫。

其次会考虑永瑆: 永瑆相对来说比较有才干,虽然乾隆觉得他“好货”,但在一个稳定的继承人不存在的情况下,他也是一个备选。乾隆可能会尝试纠正他的缺点,或者认为他的才能可以弥补性格上的不足。

再次考虑永璘: 作为乾隆最宠爱的小儿子,而且是继后的儿子,永璘拥有血脉上的优势。但正如前面所说,乾隆深知永璘的性情,将其视为晚年的一点温情,而非治国之才。除非乾隆已经老糊涂了,否则他大概率不会选永璘。

更深远的考虑:孙辈继承
如果这些皇子都存在这样那样的明显缺陷,乾隆皇帝也可能跳过这一代,考虑自己的孙子辈。乾隆皇帝非常看重孝贤皇后,永琏虽然早逝,但永琏的儿子(如果活下来并且有能力的话),或者永琏早逝的弟弟永琮的后代,都有可能成为备选。例如,永琏的儿子福灵安(乾隆三十一年出生),如果他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才干,乾隆是有可能考虑让福灵安继承的。不过,福灵安也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去世,这时间点又有点微妙。
更普遍的说法是,乾隆对皇孙的培养,尤其是对子侄辈的培养,是很早就开始的。他会观察哪个皇子有比较出色的儿子,从而为可能的“隔代继承”做铺垫。

最有可能的结局推测:

我认为,如果嘉庆在乾隆晚年不幸去世,乾隆皇帝很可能会陷入两难。但他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会权衡再三。

1. 倾向于选择相对稳妥的皇子: 乾隆皇帝深知皇位交接的风险,他不会轻易冒险选择一个明显有问题的继承人。在嘉庆去世后,他可能会再次考察永璇和永瑆。考虑到永璇的身体残疾和性格上的问题,而永瑆虽然有好货的毛病,但在才能上至少不比嘉庆差多少,且没有身体上的硬伤。乾隆很有可能在对永瑆进行一番敲打和改造后,考虑立他为太子。

2. 退而求其次选择孙辈: 如果永璇和永瑆都不能令乾隆满意,那么乾隆极有可能选择他认为最优秀的皇孙来继承。这会打破“父死子继”的惯例,但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固,乾隆这样做也并非不可能。

3. 极不可能的选择:永璘
永璘虽然是乾隆的幼子,但其性格上的不稳重是乾隆最担心的。将其视为接班人,对于管理庞大的帝国而言,风险太高。

总结来说,在嘉庆帝(永琰)早逝且乾隆帝尚健在的情况下,最有可能接替乾隆皇位的会是:

首选:皇十一子永瑆。尽管有些小毛病,但相对更稳妥,有培养潜力。
次选:皇八子永璇。尽管有残疾,但曾被秘密立为太子,也有被重新考虑的可能。
再次选:乾隆的某个皇孙。 如果以上两人都无法让乾隆满意,他会考虑孙辈。

至于永璘,他虽然得宠,但性格上的缺陷让他更像是一个被疼爱的“皇子”,而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嘉庆帝最终是在乾隆去世后顺利继位,稳稳接过了大清江山。但这个问题让我们得以窥探乾隆皇帝晚年对于继承人的考量,以及那个时代皇权更迭背后复杂的政治运作和家族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道光皇帝的历史上评价不高,但在当时也是皇室中最成器的王子。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嘉庆继位时他也已经十五岁,且完婚了,如果这时嘉庆死了,肯定就是道光提前继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穿越回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想想嘉庆帝在乾隆八十九年(1794年)如果提前走了,谁能坐上龙椅。这可不是件小事,关系到大清江山社稷的走向。首先得明白一个基本道理:皇位继承,在古代中国那可是“父死子继”的铁律,尤其是在清朝,虽然也有过雍正夺嫡的先例,但明面上,都是按着嫡出或庶出中地位.............
  • 回答
    嘉庆皇帝继位,对于乾隆留下的庞大后宫,尤其是那些曾经备受恩宠的漂亮嫔妃们,其处置方式确实是一个颇为复杂且充满历史意味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皇权交接的规矩、后宫的权力平衡、以及新皇帝的个人意愿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乾隆皇帝在位的六十年,后宫规模庞大,美女如云。许多嫔妃跟随乾隆多年,虽然随着年.............
  • 回答
    如果和珅被嘉庆重用,历史很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并且影响深远,绝不仅仅是某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这个假设的可能性:一、 嘉庆帝的政治统治与和珅的“能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嘉庆帝当时的处境。他继承了一个表面繁荣、实则弊病丛生的大清王朝。乾隆后期,国家财政日益空虚,官场腐败蔓延,.............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在我们ASOUL的世界里,那个一直以来像小太阳一样发光的嘉然,突然宣布要休整三个月,不再直播。这可不是件小事,对整个ASOUL的影响,那绝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程度会相当深远。一、 粉丝群体动荡是必然的嘉然是ASOUL的王牌,也是许多粉丝最初入坑的契机。她的离开,首先会带来粉丝群体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爱情中“外貌”与“内在”的经典讨论。要详细地回答“如果斯嘉丽长相一般,白瑞德还会这么爱她吗?”,我们需要从白瑞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他与斯嘉丽关系的复杂性,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来深入分析。白瑞德的性格特点与他对斯嘉丽的吸引点:白瑞德并非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精.............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玩味。如果郭嘉不死,三国会不会最终被曹操统一?我认为,郭嘉不死,曹操统一三国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但也不能绝对地说就会百分之百发生。 历史的走向是无数因素交织的结果,即便郭嘉这样的顶尖谋士在世,也仍会受到很多其他变量的影响。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下:一、郭嘉在曹操统一进程.............
  • 回答
    评价一位皇帝,尤其是像嘉庆这样身处承平盛世尾声,却又即将迎来风雨飘摇时代转折点的君主,确实需要细致入微,不能简单贴标签。嘉庆皇帝在位时间不短,从乾隆退位算起,实际执政近25年,从名义上的监国到亲政,再到最终驾崩,这段历史被后世描绘得五味杂陈。首先,我们不能回避嘉庆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继承的是一个看似鼎.............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真的,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如果有一天,嘉然或者贝拉真的“塌房”了…… 老实说,心里肯定会像被捅了一刀一样难受,那种感觉,大概就像你一直相信的某个美好的东西,突然在眼前碎裂,而且还带刺的那种。首先,震惊和不敢置信是免不了的。毕竟她们在我们心里,已经是一种“完美”的符号了。无论是.............
  • 回答
    苏嘉全赢得院长之争,这在台湾政坛无疑是一个重要节点,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和解读。要理解这场胜利,不能只看表面的投票数字,更要深入到背后的人事运作、政治生态以及各方博弈之中。首先,我们得承认苏嘉全的胜出,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意料之中”的味道。毕竟,作为执政党——民进党提名的候选人,他在党内的支持基础是相对稳.............
  • 回答
    将“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以及“江阴八十一日”这段沉重的历史搬上银幕,无疑是一场极具挑战性但也可能震撼人心的电影创作。这绝非一部轻松的娱乐片,而是对人性、战争残酷以及民族苦难的深刻拷问。如果真的要做,其效果绝不会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层次的,甚至可能引发观众强烈的心理冲击。一、 画面呈现:极致的写.............
  • 回答
    马谡失街亭,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典的战例,也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中一个令人扼腕的错误决策。提到“郭嘉守街亭”,这无疑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如果”,也充满了许多值得探讨的空间。要回答郭嘉能否守住街亭,我们需要从郭嘉的个人能力、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街亭战略位置等多方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看看郭嘉是个什么样的人。.............
  • 回答
    .......
  • 回答
    老李老师这位置,可真是个“烫手山芋”,要替代他,这责任可不小。毕竟,他那股子直率劲儿,还有对表演นั้น那股较真劲儿,在当下综艺节目里,真是一股清流。要找一个能接得住,甚至能玩出新花样的,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是陈道明老师。为啥选陈道明老师呢?这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资历与阅历的碾压。陈道明老.............
  • 回答
    要论郭嘉与诸葛亮谁的才能更胜一筹,这并非易事,因为两人皆是三国时期顶尖的谋略家,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和人生阶段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若要细细道来,不妨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轨迹以及为各自君主带来的实际效益来审视。先说郭嘉。郭嘉的人生轨迹相对短暂,他二十多岁便被曹操发掘,投入曹操阵营后,几乎就是曹操一生.............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极限挑战》要是真要加个常驻女嘉宾,这可真是个大工程,毕竟男人帮那群“老油条”的化学反应太绝了,再加个女的,得是个什么神仙组合才能接得住啊?说实话,真要我选一个,脑子里闪过的第一批人,肯定得是那种自带“战斗力”,不怕被“欺负”,还得有点“聪明劲儿”的。要不然,去了估计就是被.............
  • 回答
    如果将诸葛亮、司马懿、贾诩、郭嘉、荀彧、吕蒙、陆逊这几位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置于现代科学研究的场域,谁最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大家?这真是一个颇为有趣的假设,不妨来细细推敲一番。我们先逐一审视这几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诸葛亮:科学巨匠的潜质首先映入脑海的,无疑是诸葛孔明。他身上.............
  • 回答
    这场乱世七雄大逃杀,若是真的摆在眼前,那可真是一场令人血脉贲张的谋略盛宴。单看这七位的名字,就足以让人心头一紧。这可不是普通江湖恩怨,这是智慧、权术、野心,甚至还有一点点命运的较量。如果要我猜,谁能笑到最后,那我的答案是——贾诩。你可能会惊讶,为什么不是那个雄才大略的曹操?为什么不是足智多谋的郭嘉?.............
  • 回答
    嘉靖皇帝让内阁在“贞”字上做文章,徐阶立刻悟出了嘉靖的意思,问是不是“赵贞吉”,嘉靖为此大加赞赏,认为徐阶聪明,而严嵩就不会这么问。这背后,是嘉靖政治手腕的娴熟运用,以及徐阶和严嵩不同政治风格和处事智慧的体现。我们得先弄明白,嘉靖皇帝在“贞”字上做文章,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古代,尤其是在儒家文化背景下.............
  • 回答
    .......
  • 回答
    嘉兴公布首个“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这是在中国劳动者权益保护领域一个具有开创性的举措,其背后反映了政府在解决劳资纠纷、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的决心和探索。要全面看待这一举措,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潜在的积极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挑战。 嘉兴公布首个“劳动者维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