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设一个按钮,每按一下你会获得100元,而且同时世界上随机100人获得1万元,你会按几次按钮?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想,它触及到了个人利益、社会责任以及潜在的道德困境。我会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思考这个问题,并最终给出我的选择和理由。

一、 我的个人利益分析:

收益线性增长: 每次按下按钮,我个人都能稳定获得100元。这是一个非常直接、可预测的收益。
按1次:获得100元
按10次:获得1000元
按100次:获得10000元
按1000次:获得100000元
……以此类推。

对我生活的影响:
少量按动(110次): 这笔钱对我来说可能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收入,可以用来支付日常开销、购买一些小物件、或者作为零花钱。
中等按动(10100次): 已经可以解决一些小烦恼,比如偿还小额债务、升级一些电子产品、或者为某个小目标存钱。
大量按动(100次以上): 这笔钱会显著改变我的经济状况,可能可以用来支付房租、学费、旅游,甚至作为购房的首付一部分。

二、 社会影响分析:

随机性: “世界上随机100人获得1万元”这一点非常关键。
好处: 这是一个巨大的正面社会影响。1万元对于很多人来说,可以解决燃眉之急,改善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或者实现一个小小的梦想。这就像一个小型彩票,只不过中奖的概率非常高(每次按下按钮都有机会)。
不确定性: 我无法控制这100人是谁,他们是否真的需要这笔钱,或者他们会如何使用这笔钱。可能有些人会挥霍,有些人会明智地投资,有些人会用于慈善。
规模效应: 尽管我每次只影响100人,但如果我大量按动,我影响的人数也会增加。

成本: 每次按动按钮,我个人获得的100元,相对于那100人获得的1万元,我的“成本”是很低的。我付出了100元,却让100个人每人得到了100倍的回报(相对于我的付出而言)。从这个角度看,我像是某种“财富放大器”的启动者。

三、 潜在的道德和心理考量:

“搭便车”问题? 我每次按动,受益的是我,更是另外100个人。这是一种“利他”行为,但启动成本是由我承担的。这不像是一种纯粹的“搭便车”,而是主动创造了共赢局面。

“资源”的本质: 这个按钮背后的钱(100元和我付出的钱)从哪里来?这是这个设想中最模糊的部分。
如果钱来自“无限供应”或“系统设定”: 那就不存在稀缺性问题,我的按动行为只是触发了系统的一种分配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任何道德上的顾虑,纯粹是最大化利用一个无害的福利机制。
如果钱来自某个“总额度”: 比如按钮的设计者有一个固定预算,每次按下按钮,就是从这个预算中扣除。那么我的按动行为实际上是在消耗这个预算,可能影响到未来其他人使用这个按钮的机会。但设想中并没有提及这一点,所以我们通常会假设这是系统性的生成。

“贪婪”与“责任”的平衡:
我个人当然会想获得更多钱,这是人之常情。我可以按10次,获得1000元;按100次,获得10000元。
但同时,我需要考虑社会效益。每次按动都能为100人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这让我有一种“回馈社会”的使命感,即使是通过一个虚构的按钮。

数字的心理效应:
100元对我来说是可观的,但10000元对100个人来说更是极大的帮助。这使得我有一种“做一件好事”的满足感。
随着按动次数增加,我个人得到的钱数也在指数级增长,这会产生一种“越按越多”的动力。

四、 我的决策过程和选择:

我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满足我个人对财富的需求,又能最大化社会效益,同时避免因为过度的个人贪欲而产生心理负担。

1. 我会毫不犹豫地按第一下。 获得100元,同时100人获得1万元,这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交易,也是一种纯粹的善举。
2. 我会继续按动,但不会无限按动。
为什么不按无限次? 即使钱是无限的,但我个人总会有“够用”的时候。当我的个人财富增长到一定程度,我的生活已经得到极大改善,再多的钱对我的生活质量提升的边际效应会递减。而我每次按动都在给别人带来巨大利益,我应该考虑是否有更“高效”的方式来影响社会,或者我的个人需求是否已经得到了充分满足。
我如何界定“够用”? 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会设定一个财务目标,比如买房、退休、教育基金等。在这个假设情境下,我会根据我当前的生活需求和对未来的规划来设定一个“目标金额”。
设定的目标: 假设我目前的生活条件一般,我可能会设定一个目标,比如“积累一笔可观的积蓄,用于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或者实现一个长期的梦想,比如去环游世界或者创业”。
我的具体次数考虑:
10次: 获得1000元。这是我个人生活的小改善。同时,1000人每人获得1万元(总计100万),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社会贡献。
50次: 获得5000元。可以用于支付一段时间的房租或生活费。同时,5000人每人获得1万元(总计5000万)。这是非常显著的社会影响。
100次: 获得10000元。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笔相当可观的钱,可以解决不少实际问题。同时,10000人每人获得1万元(总计1亿)。这是巨大的社会财富分配。
200次: 获得20000元。这让我更有底气去追求一些个人目标。同时,20000人每人获得1万元(总计2亿)。

最终决定:我会选择按动一个有限的次数,比如100次。

理由如下:

个人目标达成: 按100次,我个人可以获得10000元。这笔钱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已经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解决一些实际的经济压力,或者为未来的某个计划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不会让自己变得非常富有而可能产生其他问题(比如财富带来的心态变化),但也足够让我感受到经济上的宽裕。
巨大的社会贡献: 按100次,意味着世界上有100 100 = 10000人,每人获得了1万元。这相当于向1万人发放了一笔不小的款项,他们的人生可能因此而改变。这种规模的“善举”是我乐于实现的。
心理平衡: 我不会陷入无止境的贪婪之中。当我的个人需求得到满足,并且我确信我已经为社会带来了足够的积极影响时,我会感到满足。继续按动可能会让我获得更多,但对我个人生活的边际效应降低,而我所做的“好事”的性质并没有改变,只是规模扩大了。
“适度”原则: 在这种设定下,“适度”地利用这个资源,既能让自己受益,也能最大化地进行善举,同时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如果我设定了一个更具体的个人目标,比如“赚够30000元作为买车的首付”,那么我可能会按300次。但这需要结合我实际对财富的需求来判断。在没有明确个人目标的情况下,100次是我认为一个比较理想的平衡点。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的有趣思想实验。我会选择一个能够让我获得可观收益并满足我对财富的基本需求,同时我也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积极影响的次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就是个函数求极限的问题,假如我做个点按速度超级快的连点器,按无限多次最后我得到世界上将近万分之一(1/10001)的财产,我当然是按越多越好。怎么着?全球万分之一的财富掌握在我手中,还不够我用么?

有人说会通货膨胀,但那已经被考虑进去了,想想看啊!全球7000000000人,假设除你之外每人都只有一份的钱,我自己最后就有70万份的钱,最后我的钱就是众人的70万倍。在极限的问题中,低次项忽略就行了,所以不管别的人最开始有多少钱,随着我按按钮的次数越来越多,这些钱的影响力都会越来越小,最后会趋向除了我以外的人一律平等,全世界围着我这个身价七十万于他们每个人的人转。

当然,这只是在我把题目中的钱看成任何一种等价于相应单位(一百或一万元)的货币,视得钱者的地区而定。若是仅发放单一货币(比如给不管在世界哪个角落被抽中的人一万元人民币)或不可抗力导致法定货币变换,这我就不能预测了。

评论区某个人的想法很有趣,也许我确实可以把世界按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