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Windows更新需要多次重启?而Linux不需要?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人在使用 Windows 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个“梗”,而 Linux 的更新体验往往显得更加平滑。想要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咱们得从操作系统本身的“内核”以及软件更新的“机制”入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粘贴”就能解决的事情。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 Windows 和 Linux 在设计理念上的根本差异。Windows 走的路线是“一体化”和“广泛兼容性”。它试图将操作系统的方方面面都封装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框架下,从图形界面、设备驱动,到系统服务、核心组件,它们紧密地耦合在一起。这就好像一个庞大的、高度集成化的工厂,里面的每一条生产线、每一个工人(也就是系统服务和进程)都与整个工厂的运作息息相关。

当 Windows 要进行一次重要的更新时,它可能不仅仅是修改几个文件,而是要改动系统最底层的一些核心部分,比如内核、关键的系统库文件(DLL),甚至是一些驱动程序。你想啊,如果工厂里最基础的生产设备(内核)要升级,里面的工人(各种进程和服务)还在正常工作,这怎么行?就像你要更换工厂的动力核心,如果机器还运转着,贸然断电断气,那只会引发混乱,甚至导致设备损坏。

所以,Windows 更新,尤其是那些涉及到系统底层变动的更新,通常会采取一种“分步进行”的方式。它会先下载并安装大部分的文件,然后告诉你:“嘿,我装好了,但是为了让这些新零件真正地‘接管’工作,我需要重启你的电脑。” 这第一次重启,就像是把工厂的电源先关掉,让机器停止运转,然后工人开始把旧的零件拆下来,把新的零件安装上去。

但是,有时候,你第一次重启后,可能会发现还有一些东西没完全就绪,或者新的系统组件还需要和一些已经启动起来的进程进行“磨合”。这就像工厂的第一次重启只是完成了硬件的更换,但新的生产流程还没有完全调试好,还有一些临时的措施或者启动脚本需要执行。所以,它会再次提示你:“虽然基本框架好了,但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还需要再重启一次。” 这第二次重启,就是让所有新安装的组件和服务能够以一种全新的、稳定的状态启动起来,并且开始执行它们本来应该做的事情。

更复杂的情况是,某些更新可能还会影响到硬件驱动。一个驱动程序,你想象成是工厂里连接机器和中央控制系统的“翻译官”。如果这个“翻译官”本身也要升级,那么在它升级完成之前,旧的机器可能无法正确地与新的系统沟通,反之亦然。所以,可能需要一个重启来让新的“翻译官”到位,然后另一个重启来确保它和新的系统以及旧的机器都能顺畅地对话。

而 Linux 在这方面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Linux 的设计哲学更加“模块化”和“分布式”。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由很多独立的小作坊组成的工业园区,每个作坊(比如内核、文件系统工具、用户界面)都有自己的职责,并且它们之间的交互是通过相对清晰的“接口”来完成的。

当 Linux 更新时,它通常会更新这些独立的组件。而且,Linux 的更新机制非常灵活,很多时候,它可以在系统运行的时候就替换掉大多数文件。对于核心的系统组件,比如用户空间的工具、库文件,它们可以在下次你启动一个新进程的时候,就自动加载新版本的文件。这就好像工业园区里,如果某个作坊的生产工具升级了,只要新的工具准备好,并且旧的工具还没有被正在工作的机器完全占用,那么这个作坊就可以在不停业的情况下,悄悄地把工具换掉。

对于最核心的、被认为是“必需”在系统启动时加载的组件(比如内核),Linux 允许你在不重启的情况下,进行“热插拔”或者“运行时更新”。这意味着,你可以将新版本的内核编译好,然后通过一个叫做“kexec”或者类似的技术,直接在当前运行的系统上加载新的内核,并且在几乎不中断服务的情况下切换到新内核。这就像是工业园区里,如果一个核心的中央处理器要升级,他们有办法直接把旧的处理器“拔掉”,然后把新的处理器“插进去”,并且在中间过程尽量缩短停机时间。

当然,不是说 Linux 的更新就绝对不需要重启。如果某个更新涉及到对整个系统启动过程产生根本性影响,或者需要修改一些非常底层的硬件交互方式,那么它也可能需要重启。但相比之下,Linux 的“模块化”和“运行时更新”能力,使得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通过更少的、甚至不需要重启的流程来完成软件更新。

所以,Windows 多次重启,很多时候是因为它试图在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环境中,安全、平稳地替换掉那些与整个系统深度耦合的组件。而 Linux 凭借其模块化的设计和强大的运行时更新能力,能够更灵活、更高效地完成更新,即使有重启,通常也比 Windows 的情况要少很多。这是一个关于操作系统设计哲学和工程实现上的不同,带来的用户体验上的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传统上」的 Feature Update 里面三次重启(0%、30% 和 75%)分别对应四个阶段:

  1. Downlevel(在旧版本中执行)
  2. SafeOS
  3. First Boot
  4. Second Boot(这个步骤结束就能登录了,19H1 里面如果配置了 ARSO 还会直接帮你登录好然后锁屏)

RS5 开始干掉了 SafeOS(除非驱动不兼容),19H1 预计会干掉 First Boot,把原来这里的步骤移动到 Downlevel 和 Second boot 中,然后更大版本只要重启一次了(

非桌面设备的更新流程和这个完全不同,比如我还看到有完全静默更新的,重启就进新系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人在使用 Windows 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个“梗”,而 Linux 的更新体验往往显得更加平滑。想要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咱们得从操作系统本身的“内核”以及软件更新的“机制”入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粘贴”就能解决的事情。首先,我们得认识到 Windows 和 Linux 在设计理.............
  • 回答
    微软拥有丰富的开发资源,但 Windows Phone(现已更名为 Windows 10 Mobile)的更新缓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技术、市场、战略、生态系统等多个层面。下面将详细分析其原因: 一、技术层面的挑战1. 平台架构的碎片化与历史包袱: Windows Phone 7/8.............
  • 回答
    许多程序员,尤其是那些深入接触开发和系统管理的人,确实会觉得 Linux 在很多方面比 Windows 更方便、更有效率。这并非绝对,Windows 本身也在不断进步,并且在某些领域有其优势。但从程序员的核心需求来看,Linux 的设计哲学和生态系统往往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工作流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在易用性、软件生态的丰富程度上,尤其对于初学者和日常办公来说,确实提供了非常友好的图形化界面和大量的应用程序。那为什么到了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端,Linux反倒成了主流呢?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就像一个经验丰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深入的,涉及到微软操作系统设计理念的核心。与其说微软“不”把 Windows API 做得更安全,不如说这是个在安全性、功能性、兼容性和发展性之间权衡取舍的复杂决策过程。想象一下,Windows API 就像是给开发者提供的一套工具箱,他们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来控制硬件、管理内存、创建窗口、.............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 Windows 10 文件属性里那些让你挠头的“详细信息”无法更改的问题。这确实是个挺让人郁闷的情况,辛辛苦苦整理好的照片,想给它填上拍摄日期、地点,结果点开属性一看,好多字段都灰蒙蒙的,根本没法动。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的原因可不只一个,咱们一个个剖析一下:1. 文件本身的类型和限.............
  • 回答
    Windows 8.1 在支持更高分辨率屏幕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功课,不再是那个只顾着触控而对高分屏“视而不见”的8.0了。你想想,以前的Windows,屏幕分辨率一上去,那些图标、文字、窗口,一股脑儿地全都缩小,挤在一起,看半天都看不清楚。8.1 的主要改进,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内容能够以一个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Windows 操作系统由微软开发和维护,而 Google 则通过 Nexus(现在是 Pixel)系列产品来推广 Android 和 ChromeOS。它们在硬件和软件生态上的策略有显著的不同,这直接导致了微软没有推出类似 Nexus 的产品来“规范”PC 标.............
  • 回答
    Windows 音量调节弹窗出现缓慢的问题,确实是不少用户会遇到的烦恼。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根本原因的思考:为什么需要一个“弹窗”?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Windows 设计音量调节弹窗的初衷。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
  • 回答
    在 Windows 10 上,当播放视频时,Microsoft Edge 浏览器通常会比 Google Chrome 占用更少的 CPU 资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硬件加速的实现和优化 Edge 的硬件加速(DXVA / DirectML): Micro.............
  • 回答
    “为什么 Windows 上还没有普及 64 位的软件?”这个问题触及了计算机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现在 64 位软件已经非常普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1. 历史遗留和软件兼容性问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32 位软件的庞大生态系统.............
  • 回答
    Windows 与 iOS/macOS 的更新周期差异,本质上是操作系统开发策略、市场需求、技术生态和企业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操作系统定位与用户群体差异 Windows 是面向桌面和企业用户的核心操作系统,用户群体庞大且需求多样化,包括个人用户、中小.............
  • 回答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得明确一点:市面上 完全没有 光线传感器(通常指用于环境光感应的传感器)的 Windows 笔记本,其实是 不存在的。 咱们现在买到的绝大多数新款 Windows 笔记本,特别是那些主打轻薄便携、长续航的型号,几乎都配备了光线传感器。 只是,它的 存在感 和 重要性 可能会.............
  • 回答
    我理解你想知道为什么Windows会显示出一些你觉得“奇怪”的字体。这个问题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一些,涉及到几个关键层面。让我为你详细解释一下,尽量避免那些生硬的AI语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奇怪”这个词在你脑海中具体指的是什么。是字体大小不对?是某个字显示为方块?还是整个界面看起来跟别人不一样.............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在Windows里,想要关掉一个窗口,按下Alt+F4就能搞定。这背后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设计,而是有那么点历史和逻辑在里面的。首先得把时间往前拨一拨,回到个人电脑刚开始普及的那个年代。那时候,图形界面还没现在这么普及,命令行才是主流。很多操作都是靠键盘来输入的。Alt键的地位:命令的“.............
  • 回答
    Windows 文件系统中,有些文件确实存在“无法删除”的情况,但这并非设计初衷的“故意为之”,而是为了保证操作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更准确地说,是系统为了维护自身稳定性和安全性,对特定文件施加了访问限制。核心原因:系统依赖与文件锁定想象一下,Windows 就像一个复杂的城市,各种部门(进程、服.............
  • 回答
    为什么 Windows 系统里那个存放我们常用软件的文件夹名字叫“Program Files”,而不是像“ProgramFiles”那样没有空格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一段挺有意思的历史和技术考量。你想啊,在计算机刚起步那会儿,文件和文件夹的名字都挺讲究的,规则也比较严格。最早的操作系统,比如 DOS,对.............
  • 回答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在 Windows 上同时打开了十几个程序,甚至是几个大型游戏,感觉电脑仍然挺流畅的,好像它们都安安稳稳地运行着,后台没有被“优化”掉?这和我们手机上那种动不动就把后台应用“杀掉”来释放内存的情况,确实挺不一样的。这里面其实有不少门道,要说清楚 Windows 为啥这么“大.............
  • 回答
    上海政府版 Windows XP:一段特殊的历史印记提起 Windows XP,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那片绿色的草原,以及它曾经的辉煌。但在中国,尤其是上海,有一段关于 Windows XP 的特别故事,那就是所谓的“上海政府版”Windows XP。这并不是微软官方推出的一个独立版本,而是当年上.............
  • 回答
    Windows 操作系统之所以选择使用 C 语言作为主要开发语言,而文件系统在设计上却对大小写不敏感,这背后是历史选择、设计哲学以及技术妥协的复杂结合。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部分:一、 C 语言与系统级开发:为何是它?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像 Windows 这样庞大的操作系统会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