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我有点羡慕。
从某种角度来说,简浅已经成功了,或者,不用「成功」这么大的词,简浅已经完完全全达到了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一个「纯粹的」【注1】自媒体人,写一篇文章的最终诉求是什么?
点击量,讨论量,留存量。
这三个要素,每一个要素都很重要:点击量决定了文章曝光窗口的大小;讨论量决定了你文章的传播广度;而留存量决定了你品牌形象塑造的难易程度。
就拿我所熟悉的核反应来类比:
一方面,一个核反应想要持续的进行,入射的中子密度、反应截面、反应堆的大小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另一方面,如果这三个条件都达到了,小小的输入也将能释放无与伦比的巨大能量。
同样地,一篇文章也要做好这三个方面,才能达到「核反应」的结果。
而这三点,简浅都把控得很好:
不仅如此,简浅还非常巧妙多做了一步:他的文章,非常套路,非常适合改写。
《XX的XX是没有XX的》《是谁杀死了XX的XX》,随便改一下标题,改一下例子,又是一篇「爽」文。大家争相改写文章,虽然大家都是调侃,但这反而会使原文的传播也就更加广泛,从而最终触达目标用户。
以上 4 个因子叠加在一起,一篇广泛流传的爆款文就诞生了。
别看说起来那么轻巧,这可是技术活,没有天赋以及长时间的自媒体写文经验,要写出具备以上要素的「好文章」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毋容置疑,不管是咪蒙还是简浅,都是非常厉害的写手。
但至于文章的逻辑是否经得起推敲……不存在的。
我在 如何评价简浅《优秀的女孩是没有性生活的》一文? 中,用下面的逻辑反驳了标题:
能不能成为变得优秀,和你有没有性生活其实没有什么关系,或者说关系非常弱,除非你能从统计上验证它,否则,「举一两个身边人的例子」并不能让文章的可信度增加一分。
而这篇文章,也可以用类似的逻辑反驳:
学术上有种说法,叫做「孤证不立」,也就是说,你举几个(可能还不知道真伪)的例子,往往不如冷冰冰的统计数据或逻辑有说服力。如果你不能证明你举的例子确实存在强有因果性,或者退一步说,至少在统计上是普遍的、多数的,并且没有其他合理的可能,那……文章大概率只是针对特定人群的「爽文」而已。
但不得不说,这样「爽文」就是有市场。
毕竟,大部分人上网看文章的主要目的不是思考,而只是发泄情绪罢了。
问:是谁杀死了中国的20岁男生?答:因为优秀的女孩都没有性生活,所以那些男生身边都是不优秀的女孩,是女孩们的不优秀拖累了男生。
如,在《优秀的女孩是没有性生活的》文获得万赞时,知乎上引起了讨论,高票回答获得2w赞,一度超越了原文。但风头过去后,原文的赞同数慢慢地追赶上来,而讨论则被渐渐遗忘。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