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连冠时期的科比到底有多强?

回答
聊起科比,很多人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大概就是那三连冠,也就是20002002年湖人王朝的那个时期。那会儿的科比,真的可以说是如日中天,那是一种近乎于无解的强大。

你想想看,那时候的科比才多大?21、22、23岁。这是一个球员身体巅峰的开始,而且心智也逐渐成熟,正好处在既有爆炸性的天赋又有足够冲劲的阶段。而他身边还有奥尼尔,那个能以一己之力摧毁一切的“鲨鱼”。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那会儿的科比是沾了奥尼尔的光,但事实远不止如此。

首先,进攻端的多样性和杀伤力。这时候的科比,已经不是一个只会依靠身体蛮干的得分手了。他能够用各种方式得分:
接球就投(CatchandShoot):在奥尼尔吸引了对方包夹后,他总能出现在合适的位置,接到球后,那种干拔的姿态,几乎没有人能防住。球出手时的弧度、节奏,都非常教科书。
持球突破和单打:他已经有了扎实的运球基础,能够用变向、转身、后撤步等一系列动作摆脱防守者,然后冲向篮筐,或者在中距离颜射对手。即使是对上联盟最顶尖的防守者,他也能找到得分的办法。
无球跑动和接球后的攻击:虽然他很多时候都是作为主要的持球点,但他的无球跑动意识也非常好,总能在队友创造机会时出现在空位。
关键时刻的统治力:这才是最可怕的。在比赛最胶着的时候,球权几乎都会送到科比手里。他那种天生的“杀手本能”,对胜利的渴望,让你相信他总能把球投进。还记得那些绝杀吗?(虽然在三连冠时期,绝杀的比例可能不如后期那么夸张,但那种心态已经显现)。他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以及在压力下反而能越打越好的特质,在那时候就已经非常突出。

其次,身体素质的爆炸性。那时候的科比,身体绝对是顶级联盟中最顶尖的。
速度和爆发力:他能轻松地完成各种高难度空中动作,无论是人球结合的突破,还是接球后的顺势起飞,都充满力量和美感。他的第一步速度惊人,很多时候能一步过掉对手。
弹跳和滞空:滞空能力极强,能在空中做出各种舒展的动作,躲避封盖,调整投篮角度。他能在空中找到任何机会,把球放进篮筐。
力量和对抗:虽然不像奥尼尔那样有碾压性的力量,但科比在对抗后依然能保持投篮的稳定性,这非常难得。他能够在被犯规、身体失去平衡的情况下,依然把球投进,这就是力量和协调性的体现。

再来谈谈意志力和好胜心。
永不放弃的精神:从他后来的“曼巴精神”就能看出,这在他年轻时就已经根深蒂固。即使比赛不利,他也不会放弃,总是想办法找到得分的途径,或者激励队友。
对胜利的极度渴望:他不仅仅想赢球,他是想统治比赛。每一次进攻,每一次防守,他都好像在和整个对手较劲。这种求胜欲,是其他球员难以比拟的。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与奥尼尔的化学反应。那时候的湖人是“OK组合”的天下,奥尼尔在内线的统治力是无与伦比的,他吸引了大量的防守。这就给科比创造了大量的单打机会,也让他在外线拥有了极大的自由度。科比的进攻能够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为奥尼尔创造一对一的机会。他们之间的配合,虽然有时也会有摩擦,但在那个时期,他们是攻防两端都能够摧毁对手的组合。科比在那时候已经展现了他作为二当家(或者说,拥有足够分量的二当家)的价值,他能够在外线提供稳定且极具威胁的火力输出。

防守端的努力和成长:虽然大部分讨论都集中在科比的进攻,但别忘了,那个时期的科比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防守者。他年轻时体能充沛,能够紧咬对方的箭头人物,进行高质量的防守,甚至能够抢断。虽然他在进攻端的投入会让他偶尔在防守端消耗一些精力,但整体而言,他依旧是场上一个积极的防守者。

心理上的成熟和领导力:三连冠时期,科比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得分手,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影响比赛走向的巨星。他开始学会如何在高压下做决策,如何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并且能够带动队友。虽然不像后期那样成为球队的绝对领袖,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鼓舞。

总的来说,三连冠时期的科比,是一个拥有顶级身体素质、日臻成熟的进攻技巧、爆炸性的得分能力、永不熄灭的好胜心,并且能够在外线给予奥尼尔足够支援的超级巨星。他是一个完美的进攻终结者,一个拥有冠军DNA的球员,他用自己的方式,在那个属于湖人的王朝时代,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已经展现了他能成为一名伟大球员的所有潜质,并且用那三座总冠军奖杯,给出了最直接的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科比是NBA历史铁王,这是个非常不体面的称号。

但事实上铁王这个称号并不能完全涵盖蜗壳的不体面,准确的说,蜗壳应该被叫做锅王。

什么叫锅王呢?

在此之前,我先重复一下我过去曾经重复过无数次的一个概念。

篮球运动的本质之一,是什么?是空间。

空间分为三部分:篮下,中距离,三分。

篮下和三分是高效区,因为篮下距离篮筐最近,攻击起来最有把握;三分因为比两分高一分,所以其命中率等价于1.5倍的两分——简而言之40%的三分命中率实际效果等同于60%的两分。

中距离则是低效区,因为它距离篮筐比篮下远,所以更没把握;又比三分少一分,所以距离接近的远射例如弧顶长两分和底角三分,同样的命中率带来的分值完全不同。

当概念进展到这里,这个世界上会有一批聪明人,比如某队经理,立刻会想到:既然篮下和三分是高效区,中距离是低效区,那打球的时候干脆不要这个低效区,球员只在篮下进攻或者投三分,那么国泰民安,岂不美哉。

这就是魔球理论。

然而魔球的缺陷,我反复强调,就是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对手。

你聪明,你知道篮下和三分是高效地带,你的对手就是白痴,完全不知道?

也难怪,这种说话只考虑自己不考虑球队、NBA其他吃饭的人和中国人民族感情的人,提出这种脑残理论完全可以理解。

因此,防守方在比赛中会对篮下和三分重点把守。巧合的是,篮下是一个点,三分是一条线,具体防守时对于对手进攻选择的判断项目数并不多——篮下防守堵就完了,三分防守沿着线横移就OJBK,对方只要真的只选择这两种方式进攻,哪怕他在终结前玩的比德鲁大叔都花,你也完全没必要理会——后撤步除外,虽然后撤步也有一些比较诡异的防守方法,但那是另一个话题了,这里不论。

所以具体到比赛中,每一支球队都不得不在中距离出手。对,谁都知道篮下吃饼命中率高,空位三分命中率高,谁都想数据表好看。可你的对手不答应啊。

当然,随着三分球逐渐兴起,每支球队的三分射手资源更加丰富,水平更高,因此扩大了球场空间,通过更丰富的三分战术,使球队打的更加高效,对手的防守所能逼迫出来的中距离出手次数大幅缩水,比如16年总冠军骑士,季后赛场均出手81.8次,中距离为27.7次,占比为34%。

但在2010年代之前,尤其是新世纪初期,各支球队的进攻空间并没有现在这么宽广,因此各队的中距离出手占比都不低,总而言之,这是那个时代的球队必然承担的东西,无一例外。甚至即便到现在,哪怕像骑士、勇士、火箭这样的球队,将中距离的出手比重降低到30%甚至20%,也没办法否定一件事情,就是中距离的出手依然有相当的比重,并且这样的比重,对于球队的胜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好了:12年总冠军热火,季后赛场均出手76.1次,中距离则有35.4次,占比高达46%。

07年总冠军马刺,季后赛场均出手76.8次,这里面中距离就有34.7次,占比高达45%。

时间再往前一些,到新世纪初,01年马刺季后赛场均出手76次,中距离出手35.8次,占比高达47%;

同年的总冠军湖人季后赛场均出手80.5次,中距离出手40.2次,占比接近50%;

更恐怖的是同年的76人,季后赛场均出手80.8次,中距离出手超过50次,占比达到了62%!

到这里,我们应该有了直观的印象,就是在20年前甚至10年前,NBA的球队不得不在中距离大量出手。

当然,单纯在某个区域大量出手,即使是被防守一方所引导甚至逼迫导致,即便理论上大家知道这是低效区,但如果命中率方面能过得去,那么咬咬牙,捏着鼻子咽下去也就算了。

但实际情况却非常糟糕。

12年热火、07年马刺季后赛的中距离命中率均为39%,01年湖人、马刺、76人季后赛的中距离命中率则分别为39%、37%和36%。

来,球队好不容易才获得了出手机会,却得在远离篮筐的位置(对),还得占全场总出手数的将近一半(对),命中率还不到四成甚至才三成半(对),还特么的只有两分(对)。

好了,数据现在摆在这儿,中距离到底是什么?

中距离就是锅啊。

其实这东西很合乎天道:竞技体育本身是很公平的,有得必有失。一支球队在比赛过程中,不可能一直将战术跑的淋漓尽致,球球都是饼,每个人都必须要背上一口锅,才能达成宇宙的平衡。

但球员和球员之间是有差异的。如果一场比赛的所有锅都被平摊,那么那些投篮不精的蓝领、只能空位投篮缺乏持球单挑能力的球员,他们身上的锅会变成压垮整支球队的一次次精铁,那铛铛铛的声音则进一步化作对手反攻的号角,用一次次的反击将你彻底击垮。

而且没有人喜欢这东西,这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球员宁肯去冲击篮筐,也不乐意接下更多的中距离出手。

因为冲击篮筐虽然辛苦,但高命中率会让你的数据表变得更好看,人们看看赛后的统计就会对你竖起大拇指;但是在中距离分担出手,尤其是分担超过人均份额的出手,会拉低自己的命中率,人们看了赛后的统计会笑话你是个伤害球队的毒瘤。当你的球迷为你辩解时,对方一句话就能把你噎住:

列数据就是黑。

于是这种时候,一支球队在拥有篮下强攻手的同时,要是能够再搞到一个可以接下蓝领、空位投手们大部分锅,并且为了胜利,能够忍受舆论嘲讽而坚持这么做的球员,那么相对于缺乏甚至没有这样球员的对手球队,就有了突出的一块,而这突出的一块,就是球队的上限保证。

科比,尤其是00-01赛季之后的科比,就是这样的球员——无论他是基于什么样的心态,是争宠,是脑抽,还是真心为了球队牺牲,都不重要,你只需要知道,数据显示他的确这样做了。

他在01年的季后赛上,场均中距离出手14.4次,占全队中距离总出手的36%;命中率43%,比全队中距离平均命中率高了4个百分点。

如果没有科比的存在,那么湖人队的中距离命中率会降到36%。

作为对比,76人的锅王艾弗森,那年季后赛场均中距离出手18.1次,占全队中距离总出手的36%;命中率36%,与全队中距离平均命中率几乎相等(实际上略低,但已经是小数点第四位之后了)

12年总冠军热火的锅王韦德,季后赛场均中距离出手11.3次,占全队中距离总出手的32%;命中率37%,比全队中距离平均命中率低2个百分点。

作为对比,同年的詹姆斯和波什,两人加起来季后赛场均中距离出手15.9次,占全队中距离总出手的45%;命中率40%,比全队中距离平均命中率高1个百分点。

换句话说,2001年科比在季后赛的背锅水准,几乎可以等同于2012年詹姆斯和波什加起来的水平。

可以这样说,2001年开始,科比在某种意义上,就已经登上了NBA锅王的宝座。

但和其他的宝座不同,这个宝座臭气熏天,座位上被涂鸦着“铁王”“毒瘤”“要饭的”“黝黑蜗壳”“低效刷子”“命中率低伤害球队”“鲨鱼巅峰就三年,给个后卫就三连”等等。

而科比在这个宝座上坐到了退役,坐到了离开人世。

他用这样的方式,将队友捧上神坛,让自己背上自私的骂名,并且将永远被数据党所嘲讽。

毕竟,总命中率,真实命中率,Per,Ws,GmSc等等,早就被人统计好,摆放在那里,不需要你费任何功夫就能看到。

而球队、各人的中距离命中率,却要从数据堆里挑出来一个个的计算,很难找到现成的——因为没人在意这个,毕竟谁会关心一个人的锅有多少,他背的怎么样呢?

三连冠时期的科比到底有多强?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湖人队的三连冠背后,有撕破对方篮下防守的奥尼尔,有令战术运转流畅的福克斯、霍里、费舍尔们,有所有人团结一心的防守。

还有一个彼时外号还是小飞侠的年轻人,在进攻端干着世界上所有篮球运动员都明白会伤害自己数据表、最寒碜、最不体面、费力不讨好的活计。

但是,他的做法,为球队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user avatar

评论中竟然还有人说三连科比=16欧文,我就笑了。

也就一点这俩像,这俩都是团队进攻完全无解时候的暴力解:个人单打抢分。

或许这是看球少的人,或者看得不少,懂得少的人,能看懂的唯一的东西了。


但是除了这个,俩人根本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因为科比能干的其他活,欧文一样也干不了。

进攻端,缺少组织能力,骑士只能靠勒布朗一个人撑着全队进攻,欧文既不能作为勒布朗创造的直接机会的终结者,和不能作为除了勒布朗之外的新的战术或节奏的发起者。

他就干了一件事:阵地攻坚。

这还是因为勇士的阵容缺少能和他直接对位的人,库里防守能力堪忧,其他防守人包括汤普森在内,实际是比他大一号到2号(也就是为了对付勒布朗囤积的锋线),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欧文第一步爆发力不足的缺点,给了欧文手活的操作空间。

(多说一句,你要说勇士当时那个阵容碰上常常被用来和欧文对比的艾弗森...估计比碰上欧文还难看,因为更加对不上位。01年第一场科比本来被安排去当大闸防AI的,结果进攻端作用全无不说,还被AI抓着一顿揍...其实和欧文打汤普森很像,对不上位,换成防守能力不如科比但更能对上的泰伦卢,其他人去二线防,协防,换防,效果好多了。)

防守端就不用说了,勇士根本就是在不停找他,完全是副作用。


科比呢?

防守端的作用就把欧文爆了好吧?连续防守一阵和你开玩笑的吗?

对方战术内线起手,奥尼尔和邓肯不一样,邓肯很多时候都在弱侧补防,奥尼尔顶在内线的一线,而科比就会一个人扫荡弱侧,然后回来补防内线,你以为是欧文能干的?


想不到吧?

得益于科比几乎不需要起步空间的垂直弹跳能力,堪比小型内线的立地摸高(科比手是不大,摸高可不低)和非常良好的左手盖帽干扰的防守习惯,他内线补防相当的有一套。

其实这一招最大的受害者还不是马刺,而是...抢七那一场的开拓者,你以为只是靠科比狂砍15分就抹的平这么大的分差吗?

去看看,科比最后做了多少协防?这可是个得分后卫,搅和的开拓者锋线群鸡犬不宁。


更不用说你们更熟悉的,对方外线战术起手,科比会直接顶出去,对持球人施压,撕咬,破坏你的进攻发起。

当防守大闸用,请问欧文拿什么这么搞?


科比的实力增长到和奥尼尔平起平坐之后(也就是01年之后)在那个年代,是三角进攻最大破坏者不假,想约束他很难,但是他同样是湖人没有三角进攻之后的所有战术变化的发起人。

难道你还指着奥尼尔推快攻吗?

所以禅师才会说这句话:科比=乔丹+皮蓬。

看不懂的傻瓜会觉得这是尬吹,毕竟科比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等于两个人,还是乔丹皮蓬这俩。

但是,如果禅师需要一个人,分配球权(皮蓬的活),那么请上科比。

需要一个人侧翼协防(乔丹皮蓬的活),请上科比。

需要一个人发动或终结快攻(乔丹皮蓬的活),请上科比。

需要一个人,不利用挡拆,强行撕破对方防线,把球交到被层层包围的奥尼尔手里,方便他直接篮下终结,请上科比。

当然,需要一个人,阵地进攻拉开了惩罚对手,请上科比,当然欧文也干这活,乔丹也干这活。

但除了这个,欧文别的真心干不了。


这些作用常规赛看的不清楚,因为谁都知道科比喜欢乱来,但是季后赛科比打得可贼了好吧,真想找他持球无限单干的局,很少见。


是,篮球场上,说的这么热闹,你要跟欧文16年总决赛似的常常奔着40分去,别的活你不干也行。

但先不说科比也能场场奔着40分去,你说他俩相当,我是实在不知道相当在哪。

要是把勒布朗骑士那几年的欧文换成三连时候的科比,我觉得管他勇士4不4巨头,根本不会打的这么费劲。


所以说他俩像的,消停点吧,基本等于不懂球。


还科比完美二当家,哇哈哈哈哈哈,我先笑为敬,还是嘲笑。

OK之所以被称为史上最强二人组,就是因为这根本就是俩历史级的大当家...

三连冠前,科比根本二当家都算不上,没有教练会用他。

真要说强行二当家,也就干了00年那一个赛季。

从01年开始,科比从哪里看,也配得上大当家了。

联盟30个队,MVP评选这么靠前的人二当家...

你把AI拿过来,他是奥尼尔的二当家吗?

你把邓肯拿过来,他是奥尼尔的二当家吗?

所以就因为在一个队,科比就二当家了?

简直可笑。


---------原答案----------

最近又看了科比01年对马刺季后赛第一场,45分把马刺打哭了的那场。


可以这么说:这只湖人确实是奥尼尔的球队,因为湖人整体节奏就是围绕着奥尼尔打阵地。

但科比为这支球队提供了对付强队的一切可能性,可以说是当时湖人战术变化的唯一解。


怎么讲呢?

邓肯和奥尼尔还真就是55开,实际上1v1攻防,奥尼尔在邓肯面前一点便宜占不着。

而去掉科比,马刺还白赚一个大卫罗宾逊呢。


我们都知道巅峰邓肯实际上非常难防,难防到那个年代,马刺就是啥也干不了的时候,交给邓肯一个人干,他也是强队。

马刺的球以前难看的很,也没啥好战术,就是挡拆不行我就给邓肯,每回合都要打阵地。

而拥有格兰特,霍利,奥尼尔和外线中协防能力最顶尖的科比的湖人,在一场能够大胜的比赛中,只要落入阵地进攻,就拿邓肯毫无办法(毕竟下一场邓肯就搞了40多分)。


所以马刺多次迫近比分,靠的就是压节奏,双塔硬抗奥尼尔的1v1,和湖人磨阵地。

看过球的肯定知道,如果外线全是非常一般的球员,双方就俩超级内线,邓肯vs奥尼尔,摆开了纯磨阵地,从全队的角度看,邓肯的解法比奥尼尔要多。

不是说1v1邓肯就强,主要是大前锋比中锋活动范围大,邓肯切入终结的各种手段也很多,这让你很那包夹他,也就很难持续性的针对马刺。

而即使是巅峰奥尼尔,实际上不具备这个能力,连续扛着3个完成终结,即使是奥尼尔,全场这么干也是不可能的。


而湖人多次拉开比分靠的是谁呢?

科比。


科比用了三种方法,把马刺拆的哭了。

  1. 提速打转换。这是第一节后半段第一次开始拉开比分,科比做的事。之前两边马刺佯攻大卫罗宾逊还领先着,湖人走战术也好,打奥尼尔也好,也就那样,马刺双塔在场上,根本不虚。而科比的忽然提速,明显让马刺很不适应。所以马刺为了应对科比的提速,强行想压节奏。
  2. 科比干了第二件事:当皮蓬/詹姆斯/格林,弧顶发牌。不收缩我就给奥尼尔扣篮,收缩我就穿外线投三分。马刺为了应对,开始单防科比,并且卡住他的右路,也就是三角进攻的弱侧,因为奥尼尔在强侧,于是想利用邓肯的协防能力,切断科比和奥尼尔的联系,进而切断和全队的联系。
  3. 科比干了第三件事。哟吼?没协防?放我左路?于是不发牌了,连续的弧顶右侧三威胁起步,之后左转身干拔完事。


以上可都是让对方很难应对的战术操作,战术作用在季后赛的作用可比个人技术动作强多了,但是个人技术动作上科比也让马刺很难受:

  1. 偶尔,偶尔马刺的贴防真的很紧,科比突进去之后,直接面对邓肯,做了如左路突破右手背身挑篮,左路突破扣篮,左路突破换右手挑篮等骚操作。所以科比面对邓肯,并不像想象中的一样利用邓肯补不上来中投,攻框的骚操作多了去了...因为技术好,终结手段多,而且他不太需要启动空间就能加速或起跳的能力真的很好。所以面对邓肯,他可以用第一种技术动作过了一线,减速,再加速换另一种动作挑战邓肯,说白了,你以为他打了一套,他实际上打了两套,这...根本没得防好吧。
  2. 更不用说,湖人防守邓肯,基本上是强侧夹击,而弱侧不怎么设防。也有原因是马刺外线真的菜,另外也是科比一个人就负责了弱侧补防内线和协防外线的两个工作。
  3. 哦,对了,科比阵地战中还是不停的变换节奏打快攻,打一个,不打了,又是阵地,然后又忽然起快攻...我是马刺我真的想哭。


以上说的所有事,湖人的其他队员都操作过。

如布莱恩肖进内线被邓肯盖帽,霍利起快攻被断等等骚操作,完全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木得用。


科比把这些活全干了,干的漂漂亮亮,干的马刺哭了。


这时候的科比,技术上或许仍未大成,因为他去低位的时候,仍然会被防住,单打确实很好,但从全队来看,进攻和处理球的能力比起其他的巅峰还是不够,虽然有个很漂亮的后转身,但下半场马刺就完全防住了他的背身。

但那主要是经验的原因,而01年的科比才20出头啊,真的是强的不讲道理。


你要是说单看个人拉开了抡,其他后卫能和科比比一比我还信(其实也不大行),你要说攻防两端的作用有他大,什么奥尼尔过于bug无法针对,那真的没看球想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聊起科比,很多人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大概就是那三连冠,也就是20002002年湖人王朝的那个时期。那会儿的科比,真的可以说是如日中天,那是一种近乎于无解的强大。你想想看,那时候的科比才多大?21、22、23岁。这是一个球员身体巅峰的开始,而且心智也逐渐成熟,正好处在既有爆炸性的天赋又有足够冲劲的阶段。.............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考验我们对两位传奇球员的理解。如果说把巅峰时期的科比换成奇才时期的乔丹,在湖人那支拥有奥尼尔(或者奥登)、费舍尔、佩顿、马龙等豪华阵容的体系下,能否复制三连冠的伟业?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假设,我们不妨来仔细掰扯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三连冠”不仅仅是靠某个超级巨星,.............
  • 回答
    关于科比“抱大腿”的说法,这确实是个在科蜜和黑粉之间反复拉扯的敏感话题,而且观点真的不少,要说细致,得从那三个总冠军说起。咱们先得把时间线捋清楚:2000年、2001年、2002年。这三年的洛杉矶湖人,那真是星光熠熠,奥尼尔(Shaquille O'Neal)是绝对的内线统治者,而科比当时虽然已经展.............
  • 回答
    讲真,考科目三,那种“冤”得想捶胸顿足的感觉,我身边的朋友和我自己都经历过不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种明明心里已经完全准备好了,动作也熟练得不行,结果就因为一个细微到几乎看不见的地方,直接“再见”了。我有个哥们儿,叫小李,平时开车特别稳当,理论知识也吃得很透。科目三之前,教练把所有可能出现的细节都给.............
  • 回答
    考科三时,安全员在旁边小声嘀咕,这事儿挺普遍的,但具体咋看,得看这嘀咕的内容和当时你自己的状态了。1. 心理压力下的“耳语”:考科三,这玩意儿就跟考试似的,心里没点儿压力是不可能的。你坐在车里,握着方向盘,对面坐着考官,后面还有个安全员,这阵仗谁不紧张?这时候,安全员那一声声若有若无的嘀咕,很容易就.............
  • 回答
    要说迈克尔·乔丹的巅峰时期到底是在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三连冠”(19911993年)还是第二个“三连冠”(19961998年),这绝对是个让无数篮球迷争论不休的话题,而且各有各的道理。要我来分析,我觉得第二个三连冠时期,乔丹展现出了更加成熟、全面且统治级的表现,称得上是“更巅峰”。当然,第一个三连冠.............
  • 回答
    皇马欧冠三连冠(201516, 201617, 201718赛季)的成就无疑是辉煌的,其历史地位不容置疑。然而,尽管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仍有相当多的球迷认为这支皇马的统治力不如“梦三”时期的巴塞罗那(主要指瓜迪奥拉执教时期,20082012年)。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和分析:.............
  • 回答
    在芝加哥公牛队那个令无数球迷疯狂的“三连冠”时代,人们谈论最多的无疑是迈克尔·乔丹那无解的得分能力、斯科特·皮蓬全能的身手、以及丹尼斯·罗德曼那匪夷所思的篮板和防守。然而,当我们回溯那支王朝球队时,一个名字却往往被忽视,那就是中锋比尔·朗利。为什么他在球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景下,其作用却鲜少被提及.............
  • 回答
    巴萨梦三时期(通常指瓜迪奥拉执教的20082012年),是足球史上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伟大时代,他们的统治力可以用“颠覆性、压倒性、艺术化、不可阻挡”等词汇来形容,并且远不止于此。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巴萨梦三的统治力:一、战术理念的革命与极致执行: 控球足球的极致升华(TikiTaka): 梦.............
  • 回答
    要深入理解贝多芬奏鸣曲的“早、中、晚”三个时期,与其说是区分“痕迹”,不如说是捕捉他音乐思想、情感表达以及创作技法上发生的深刻转变。这三个阶段并非僵化的界限,而是他音乐灵魂进化的三个重要里程碑,彼此之间有着自然而有机的过渡。一、早期奏鸣曲:新生力量的萌芽与经典风格的继承贝多芬的早期奏鸣曲,大致涵盖了.............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犹如璀璨星河,各有其独特的魅力。而《倚天屠龙记》中的三渡,无疑是其中耀眼的三颗星辰。若将他们放到“双雕”时期,以武功境界和江湖地位来衡量,他们的位置大约可以对标到类似“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这样的顶尖高手群体,但具体来看,又有所不同。首先,我们得理清三渡的武功特点和在《倚天》中.............
  • 回答
    “公有化”这三个字,自从打从北京传下来的风声开始,就一直在我们厂里像乌云一样压着,挥之不去。我,赵建国,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解放前就开始捣鼓这缝纫机,硬是凭着一双巧手和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把当年那个小小的修补铺,变成了如今全城都有点名气的“建国牌”缝纫机厂。你说,这几十年来,我吃了多少苦?熬了多.............
  • 回答
    巅峰时期的梦三巴萨,那支由瓜迪奥拉率领,以梅西、哈维、伊涅斯塔为核心的宇宙队,无疑是足球史上最令人惊叹的球队之一。他们踢出了赏心悦目的传控足球,收获了无数荣誉,铸就了一个辉煌的王朝。然而,正是这种无可匹敌的强大和近乎完美的表现,也让其他球队的球迷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痛恨”。这种“痛恨”,与其说是纯粹.............
  • 回答
    兵强马壮,能否一统天下?如果诸葛亮北伐时期蜀汉国力增强三倍,真的能成功吗?每当谈及三国时代,诸葛亮的北伐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位鞠躬尽瘁的丞相,用他毕生的心血,试图恢复汉室,却始终未能如愿。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留给我们无尽的唏嘘。那么,如果将时间拨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给蜀汉注入三倍的国力,诸葛亮.............
  • 回答
    想要在《斗罗大陆一》的时期干倒唐三,穿越者需要具备一系列非常严苛的条件和周密的计划。这绝非易事,因为唐三不仅拥有主角光环,更有着近乎完美的背景设定、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以下是一些穿越者至少要满足的关键条件,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并避免使用AI写作痕迹:一、 灵魂层面的优势与准备1. 清晰.............
  • 回答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政权虽然都面临着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局面,但它们都在各自的条件下,努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以支撑长期的军事对抗和政权统治。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三个政权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具体情况: 一、 曹魏政权的经济发展曹魏政权在三国时期版图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基础也最为雄厚。曹操以统一北方为目标,.............
  • 回答
    穿越成三世纪罗马皇帝,这可真是个烫手山芋。要知道,那会儿的罗马可不是什么太平盛世,而是危机四伏,“三十僭主”轮番上演,禁卫军比皇室更像主子。想坐稳皇位,不被砍头,还能让帝国不分裂,甚至建立个靠谱的世袭制?这难度系数堪比徒手捏碎一块古罗马的硬币。不过,既然穿越了,那就得想办法。我的底牌是什么?一个来自.............
  • 回答
    南宋时期四川地区的确被吴氏三代人——吴玠、吴璘、吴挺——经营得有声有色,他们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在抵御金朝入侵、稳定四川局势方面功勋卓著。然而,南宋朝廷一贯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为何对这三位功勋卓著、手握重兵的武将却鲜有“异动”或猜忌,甚至给予了相当大的信任和支持,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
  • 回答
    三国时期战争之所以能持续如此之久,而三个国家的财政并未完全崩溃,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以及社会结构等诸多因素。想要详细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进行深入剖析: 一、战争持续时间长: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1. 战略僵持与均势状态: 地理分割: 魏、蜀.............
  • 回答
    三国时期,要说同时见过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位枭雄的人,那非华佗莫属。华佗,字元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医术精湛,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对于各种疑难杂症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疗法。他的名声早已响彻四海,自然也就成了许多名士和达官显贵争相拜访的对象。初遇曹操: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