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东的沙漠那么灼热,十字军骑士还敢穿大白袍子,不怕中暑而死吗?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初次了解十字军东征时会产生的疑问。中东沙漠的酷热和十字军骑士那看起来笨重的白色长袍,似乎是矛盾的组合。但实际上,这身行头背后隐藏着一套非常聪明的生存智慧,它并非是送死行为,反而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防护策略。

沙漠的灼热:不止是阳光

首先,我们要理解中东沙漠的“灼热”是怎么回事。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温度高,更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强烈的太阳辐射: 中东地区纬度较低,太阳光几乎是直射的,能量强度非常大。沙漠地区植被稀疏,地面反射率高,会将大部分阳光反射回空气中,进一步加热环境。
缺乏水分: 沙漠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缺水。水是调节温度的重要介质。人体出汗蒸发可以带走热量,而植物的蒸腾作用也能降低周围温度。沙漠里这些都没有,所以一旦暴露在阳光下,热量积累得非常快。
地表的高温: 沙子和岩石的导热性很强,白天被太阳烤得滚烫,夜晚又迅速散热,造成昼夜温差极大。白天炙烤的地表会向周围空气辐射热量,让空气温度居高不下。
风的效应(有时): 虽然风有时能带来一些凉意,但在沙漠中,风往往携带沙尘,形成“热风”,反而会进一步烘烤皮肤,并且会带走身体表面的水分,加速脱水。

十字军的“大白袍”:并非无知冒险

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十字军骑士为何会穿着那种厚重、看似不透气的白色长袍呢?这身服装,我们通常称之为“锁子甲外罩”或“斜纹布罩袍”(Surcoat/Tabard),以及头巾和面罩,并非盲目模仿,而是有其深厚的实用考量,并且是他们适应当地环境的一种方式:

1. 防晒与隔热:
白色: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白色是所有颜色中反射光线能力最强的颜色。相比之下,深色衣物会吸收大量阳光,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穿着者体温升高。十字军选择白色长袍,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反射刺眼的阳光,减少阳光对身体的直接加热。
厚重但宽松的布料: 虽然看起来厚重,但这些长袍通常是用亚麻或粗棉布制成的。这种布料虽然密度比丝绸大,但透气性依然存在。而且,袍子是宽松的,里面通常还穿着锁子甲(金属链甲),外面再套上长袍,形成一个空气层。这个空气层非常重要,它充当了“隔热层”。就像现在的双层玻璃窗可以保温隔热一样,锁子甲和外袍之间的空气层,能够阻挡一部分来自外部的高温空气直接接触到穿着者,同时也能阻挡身体散发的热量过快散失(这一点在早晚或短暂的凉爽时段很有用)。
遮盖全身: 长袍从头到脚将身体大部分皮肤遮盖起来,包括颈部、手臂、腿部。这直接避免了阳光对皮肤的炙烤,防止了严重的晒伤,也减少了皮肤水分的蒸发(注意,这里是减少非必要的蒸发,而不是阻止必要的出汗)。

2. 防尘防沙:
沙漠的风会将细小的沙粒卷起,这些沙粒的摩擦力非常强,可以直接刮伤暴露的皮肤,引起疼痛和感染。厚重的布料和全身覆盖的袍子,能有效地阻挡沙尘的侵袭,保护皮肤不受伤害。
有时候,骑士们还会配有头巾或面罩,可以进一步包裹头部和面部,只露出眼睛,以应对沙尘暴或风沙弥漫的环境。

3. 身份的象征与识别:
十字军的斜纹布罩袍上会绣上其家族的徽章或十字架标志。在混乱的战场上,这有助于友军之间的相互识别,避免误伤。虽然这并非直接的“防暑”功能,但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它却是提升团队作战效率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4. 应对昼夜温差:
中东地区的沙漠昼夜温差极大。白天酷热,但到了晚上,气温会迅速下降,甚至可以达到寒冷的地步。十字军的层叠穿着,虽然在白天显得有些多余,但到了夜晚,这层层衣物(尤其是锁子甲本身就能提供一些保暖)就能提供必要的保暖,避免他们在夜间失温。

中暑的风险与应对:

即便有这些防护措施,十字军战士在中东沙漠中仍然面临巨大的中暑和脱水风险。这是不可避免的。当时的人们虽然没有现代医学的理解,但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应对方法:

行程安排: 尽可能在一天中相对凉爽的时段(如清晨、傍晚或夜间)进行长距离行军。白天则尽量在阴凉处休息,或者放慢节奏。
水源管理: 水是生命线。他们非常重视水源的获取和节约,会尽可能寻找绿洲或水源,并合理分配饮用水。军团中会有专门负责水源的人员。
饮食调整: 可能会食用一些当地盛产的、水分含量较高或易于消化的食物。
集体行动: 军队是集体行动,有统一的指挥和后勤。医疗(虽然原始)和对疲惫士兵的照料是战争的一部分。

总结一下:

十字军骑士穿着白色长袍,并非是无知地去送死。这身装备,特别是那件白色的外罩袍,是当时人在严酷沙漠环境中,集防晒、隔热、防沙、易于识别等多种实用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它通过反射阳光、形成空气隔热层来降低体温,并通过全身覆盖来保护皮肤免受沙尘伤害。当然,即使有这些保护,沙漠的严酷环境对他们来说依然是巨大的挑战,中暑和脱水依然是他们必须时刻面对的威胁,而他们也只能依靠经验和有限的资源去应对。他们的坚持,更多的是基于信仰的驱动,以及在历史条件下尽可能优化生存和作战能力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以为的阿拉伯人装束。

现实中的阿拉伯人装束。

少雨燥热的沙漠环境中,白袍阻挡了日光对体表的直接照射,是相对科学的服饰打扮。十字军穿罩袍也很合理。否则你要他们穿比基尼行军吗?

user avatar

一方面,十字军的活动地带主要是中东的地中海气候区,实际深入沙漠的情况主要是一些远征事件。

另一方面,如果十字军要发动沙漠远征的话,白袍更应该穿上了。重甲会严重增加人员和马匹的体力和饮水消耗,而在比提问更高的气温下暴晒的话,更容易中暑。

我们以埃及西奈半岛城市沙姆沙伊赫为例:

当然,防晒更是必要的考虑。

user avatar

因为你不穿直接就被太阳晒死了,穿白袍其实和穿黑袍的体感温度差不多,黑色袍子汽流快,白色袍子吸热慢。

在中东沙漠最好还是穿黑袍,你看中东的羊都是黑色的,就是昼夜温差大,医院骑士团就是黑袍白十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初次了解十字军东征时会产生的疑问。中东沙漠的酷热和十字军骑士那看起来笨重的白色长袍,似乎是矛盾的组合。但实际上,这身行头背后隐藏着一套非常聪明的生存智慧,它并非是送死行为,反而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防护策略。沙漠的灼热:不止是阳光首先,我们要理解中东沙漠的“灼热”是.............
  • 回答
    《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各自的角色定位和战斗表现,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在原著与影视改编中尤为明显。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原著中的角色定位与战斗分工1. 孙悟空的"核心战力"地位 在原著中,孙悟空是取经团队的核心战斗力,其能力被明确赋予"大闹天宫"的背景,拥.............
  • 回答
    在《沙丘》这部史诗般的巨著中,莱托公爵对他的妻子杰西卡夫人说出“I should have married you”(我真该娶你)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实际上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含义,它不仅仅是对当下困境的一种感叹,更是对他们之间关系本质的肯定与升华。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句话出现的背景。当时,莱.............
  • 回答
    你想用沙漠的沙子盖房子?这想法听起来挺酷的,毕竟沙漠里沙子多得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真要这么干,你会发现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甚至可以说,直接用散沙盖房子,根本行不通。首先,咱们得说说沙子这玩意儿。沙漠里的沙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散”。你抓一把沙子,它就会从你的指缝里溜走,这说明沙子颗粒之间没有多少.............
  • 回答
    关于为什么不能在《沙丘》的沙漠里“溜沙虫玩”,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因素,绝非简单的“节奏吸引”就能概括的。如果真的像遛狗一样在阿拉吉斯沙漠里招摇过市,那可就不是玩儿了,而是等着被送去见香料了。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沙虫吸引的“节奏”,到底是什么样的节奏。在书里描述,是那种宏大的、沉重的、规律性的震动,就.............
  • 回答
    一神教,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起源于中东地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它们没有在中亚或蒙古高原这样的广阔草原和高原上孕育而生,而是集中在中东的沙漠地带呢?这背后涉及多种复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交织影响。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地理环境与生存.............
  • 回答
    在《沙丘》的世界里,人类之所以极少或几乎不使用诸如毒气云爆弹、音波武器等我们熟悉的化学或物理武器进行大规模作战,其原因非常复杂,根植于整个故事的设定、社会结构、技术限制以及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他们不想用”的问题,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决定的。首先,环境是最大的制约因素。阿.............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沙俄帝国为何没有对中亚五国(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原住民进行大规模屠杀,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考量,而非简单的“不杀”或者“杀得不够多”。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俄国在中亚的扩张逻辑和实际操作。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大量屠.............
  • 回答
    巴沙鱼之所以在中国市场“突然间”变得如此普遍和受欢迎,背后其实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国际贸易、产业政策、养殖技术、消费者口味变化以及营销推广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梳理巴沙鱼进入中国市场的历程和原因:一、 巴沙鱼的“前世今生”:来自湄公河的美味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巴沙鱼是什么。巴沙鱼.............
  • 回答
    艾伦在萨沙牺牲时笑,这绝对是《进击的巨人》漫画中最令人心痛、也最让人费解的场景之一。当时,在马莱的战斗中,萨沙为了救下被贾碧用步枪击中的阿明,挺身而出,却被贾碧的子弹贯穿了腹部,当场牺牲。从常理来说,失去战友,而且是像萨沙这样重要、如同家人一般的战友,艾伦应该表现出极度的悲伤、愤怒,甚至是崩溃。但出.............
  • 回答
    在《龙珠Z》的故事发展中,悟饭在不同时期选择穿着不同人物的服装,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承载了作者鸟山明巧妙的叙事安排和角色成长弧线。我们不妨从对战沙鲁和对战布欧这两个关键节点来细致地剖析这一转变。对战沙鲁:披上比克的战袍,背负传承的重担要理解悟饭为何在对战沙鲁时选择穿着比克的服装,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
  • 回答
    二月革命中,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被革命派占据后,能够逼迫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并最终导致君主制覆灭,其背后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层层叠加的结果。这并非仅仅是占领一座城市这么简单,而是彼得格勒作为俄国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其被革命浪潮席卷,彻底动摇了沙皇政权的根基,并将其孤立无援地推向了崩溃的边缘。以下是详.............
  • 回答
    在《沙丘》系列电影中,哈克南男爵那令人印象深刻的超长双腿,与其说是单纯的体型特征,不如说是角色设计者精心雕琢出的视觉符号,旨在传达角色的核心特质。想要理解这“长腿”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这是对哈克南家族“畸形”与“非人”特质的具象化表达。 弗兰克·赫伯特的原著小说中,对于哈克南.............
  • 回答
    沙漠,这个看似荒芜、生命稀少的地域,实则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作用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刻。它并非仅仅是一片沉默的沙海,而是拥有独特而坚韧的生命脉络,并对全球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首先,让我们从水循环的角度来审视沙漠。虽然沙漠以缺水闻名,但它们却是全球水循环不可或缺的一环。沙漠.............
  • 回答
    黄河,这条母亲河,蜿蜒流淌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滋养了无数生命。然而,就在这片土地上,黄河两岸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一边是沃野千里、粮棉丰饶的河套平原,一边是风沙漫漫、寸草不生的库布齐沙漠。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这背后,是自然选择,更是历史的沉淀。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地理和气候这两.............
  • 回答
    《沙丘》里的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可不是你想象中那种披着神秘外衣的隐士团体。这帮女人,简直就是银河系里最顶级的玩家,从幕后操纵着整个帝国,而且手段高明得令人发指。她们的核心目的,你可以理解为是要“优化人类基因库”,把那些没用的废物筛出去,再把最优秀的基因集合起来,目标是培养出一位能引领人类走向更光明.............
  • 回答
    关于列宁是否提出过归还沙俄侵占的中国领土,以及其背后的目的,这是一个复杂且常被提及的历史话题。为了更清晰地解答,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探讨。首先,列宁确实有过“归还”或“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表述。在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争取国际支持,特别是希望与亚洲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确立了一种.............
  • 回答
    在2021版的电影《沙丘》中,岳医生的作用远不止是一个“黑中国人”这么简单的标签。他是一位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存在和行动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首先,从医学专业角度来说,岳医生是公爵及其家族唯一的医疗保障。在阿拉吉斯这样极端危险且充满未知疾病的环境中,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是保证领导者健康.............
  • 回答
    龙珠的世界里,确实有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曾经势不两立的强敌,最后都变成了悟空的战友。比如,曾经的弗利萨,在“银河巡警篇”里更是成了关键时刻的救兵。还有魔人布欧,虽然分裂成很多个体,但至少有善良形态的布欧跟着撒旦一起生活。就连曾经的“宇宙帝王”弗利萨,也在力量大会上短暂地加入了悟空的队伍,甚至在后续的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