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ssd的4k随机读写,读比写慢?

回答
关于SSD的4K随机读写性能,很多人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为什么实际使用中,或者在一些性能测试报告里,会发现4K随机读的速度似乎比4K随机写要快?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背后的原因并非简单的“谁比谁慢”,而是涉及到SSD内部工作机制的复杂交互。要彻底弄明白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SSD的“神秘面纱”。

首先,我们得明确“4K随机读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指的是SSD以4KB为单位,进行无序(随机)的数据读取或写入操作。之所以强调“4K”,是因为这是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最小单元,也是固态硬盘最基本的工作块。而“随机”则意味着数据不像顺序读写那样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可能分散在SSD的各个角落。

为什么会存在“读比写快”的普遍印象?这背后有几个核心的驱动因素:

1. NAND闪存的物理特性与工作原理

SSD的核心是NAND闪存芯片。NAND闪存的工作方式与我们熟悉的机械硬盘(HDD)有着本质的区别。闪存芯片内部是由大量的存储单元(Cell)组成的,这些存储单元被组织成页(Page)和块(Block)。

写入(Program)的限制: NAND闪存的写入操作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限制:只能由空置的单元进行写入,而不能直接修改已有的数据。 如果要修改一个已经写入数据的存储单元,SSD控制器并不能直接在原地进行覆盖。它必须执行一个称为“读修改写”(ReadModifyWrite)的复杂过程:
1. 读取(Read): 首先,SSD控制器需要读取包含待修改数据的整个页面。
2. 修改(Modify): 然后,在内存(通常是DRAM缓存)中,它会将新的数据与原有的数据进行合并或替换。
3. 擦除(Erase): 最重要的一步来了:为了写入修改后的数据,整个包含该页面的闪存块(Block)必须被擦除。擦除操作不是针对单个页面或单元,而是针对整个块进行。
4. 写入(Program): 最后,将修改后的数据写入到该闪存块中的一个新的、空置的页面。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要求你修改一本书里的一句话,你不能直接在原页上涂改。你得把那页撕下来,在另一张纸上写上修改后的句子,然后把整本书的这一页重新打印一遍(这是一个非常简化的类比)。

读取(Read)的效率: 相较之下,读取操作就直接得多。SSD控制器可以直接定位到目标页面,从中读取数据,然后传输给主机。这个过程不需要复杂的擦除和重写步骤,因此效率更高,延迟更低。

总结一下,闪存的“原地不可修改性”是导致写操作比读操作复杂和耗时的一个根本原因。

2. 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 GC)与磨损均衡(Wear Leveling)的影响

SSD为了解决NAND闪存的写入特性,以及延长闪存寿命,会引入一些后台的辅助机制,这些机制在写入操作时会产生额外的开销,从而影响到4K随机写性能。

垃圾回收(GC): 闪存块在擦除前,里面的所有页面都必须是空的。但是,当用户删除文件或更新数据时,SSD并不会立即擦除相关页面。它会在内部标记这些页面为“无效”(Invalid)。随着无效页面的增多,单个闪存块可能混合了有效和无效页面。当需要向一个已经充满数据的块写入新数据时,SSD控制器必须进行垃圾回收。
GC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块中所有有效的页面读取出来,然后写入到另一个新的、空置的块中。
完成数据迁移后,原本的那个块就可以被完全擦除,然后用于新的写入操作。
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读取、写入和内部数据迁移操作,尤其是在写入负载较高时,GC会频繁运行,占用宝贵的闪存带宽和控制器资源,这会显著降低感知到的前端写入性能。简单来说,一部分用户写入操作的“性能”被消耗在了后台的GC上。

磨损均衡(Wear Leveling): NAND闪存的每个存储单元都有有限的擦写次数(Program/Erase Cycles)。为了保证整个SSD的寿命,SSD控制器会通过磨损均衡算法,将写入操作均匀地分布到所有的闪存块上,避免某些块因为频繁写入而过早失效。这虽然是保证SSD寿命的必要措施,但也意味着控制器在选择写入目标时,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计算和寻址,相比于直接读取一个已经定位好的单元,也会增加一点点的开销。

3. 固件、控制器和缓存的作用

SSD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的控制器(Controller)和固件(Firmware)的算法。

控制器: 控制器是SSD的大脑,负责接收来自主机的命令,将数据映射到闪存的物理位置,执行GC、磨损均衡等操作。
写放大(Write Amplification): 由于GC和管理机制,SSD实际写入到NAND闪存的数据量往往会大于主机请求写入的数据量。这就是写放大。4K随机写通常比顺序写更容易出现较高的写放大,因为随机操作的局部性差,更容易导致大量需要被迁移的有效数据。
调度算法: 控制器如何调度大量的读、写、GC任务,也会影响到最终的性能表现。一些先进的控制器能够更有效地管理这些任务,减少冲突。

缓存(DRAM Cache): 许多高性能SSD会配备DRAM缓存,用于存放映射表(FTL, Flash Translation Layer)、待写入的数据(Buffer)以及日志等。
写入缓存: 当主机发起写入请求时,数据会先被写入DRAM缓存。这使得SSD可以快速向主机报告写入完成,即使实际的闪存写入还没完成。这是提升“感知性能”的重要手段,但底层闪存的实际写入速度依然受NAND特性影响。
读取缓存: DRAM缓存也可以缓存经常访问的数据,提升读取速度。
SLC Cache(假SLC模式): 部分SSD为了提升持续写入性能,会划出一部分TLC/QLC闪存区域,模拟成SLC(SingleLevel Cell)模式来使用。SLC模式的读写速度和寿命都远高于TLC/QLC。当写入数据量超过这个SLC Cache大小时,性能会急剧下降,回归到TLC/QLC的原始速度。4K随机写,尤其是持续的随机写,更容易“填满”SLC Cache,从而暴露其底层的慢速。

4. 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的交互

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的调度也会对SSD的4K随机读写性能产生影响。

I/O队列: 操作系统会将大量的IO请求放入队列中,SSD控制器负责从队列中取出并执行。
TRIM指令: TRIM指令允许操作系统告诉SSD哪些数据块不再被使用,SSD可以在后台执行GC时更有效地处理这些块。
并发性: 现代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会产生大量的并发IO请求。控制器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并发的读写请求,也决定了最终的性能表现。

为什么“4K随机写”通常比“4K随机读”慢?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

1. 基础耗时: NAND闪存的写入涉及复杂的“读修改写”过程,而读取则相对直接。
2. 后台开销: 写入操作更容易触发后台的垃圾回收机制,这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并可能导致实际写入速度低于用户感知到的速度。
3. 写放大: 写入操作通常伴随更高的写放大,意味着SSD内部实际处理的数据量更大。
4. 缓存利用: 写入数据先经过DRAM缓存,但最终还是要落到闪存,并且闪存的写入速度是瓶颈。读取时,DRAM缓存可以更有效地提供数据。
5. SLC Cache效应: 持续的随机写更容易耗尽SLC缓存,使得性能回落到更慢的TLC/QLC原生速度。

因此,虽然SSD的整体性能已经远超HDD,但在4K随机读写这种高并发、低延迟的测试场景下,NAND闪存固有的写入特性、后台管理机制以及控制器算法的综合作用,就使得4K随机写往往比4K随机读展现出相对较慢的速度。这并不是说SSD的写入能力差,而是说在最苛刻的条件下,写入的复杂性比读取要高得多。

最终,在选择SSD时,除了关注4K随机读写性能,还要考虑其持续读写能力、主控、缓存大小以及品牌的口碑,这些都会影响到SSD的整体使用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SSD其实类似于一个大号的U盘,但U盘的速度无论如何也是赶不上SSD的,主要区别包括:主控、缓存、通道数。

操作SSD的时候,不管是读还是写,其实都是要走缓存的,Intel高端SSD内置上GB的DDR缓存,所以性能才高的吓人。

所以4K随机写,多数情况下都是先写到SSD的缓存里,然后SSD的主控再慢慢刷,但随机读就不一样了,随机读多数情况下会cache miss,需要直接到闪存里读,NAND flash的读速度并不快,主流的SSD为了保证性能,都有巨大的缓存,所以效果就是随机写有时候会比随机读更快,但这也看SSD主控的算法,并非所有SSD都这样(甚至需要考虑操作系统本身的缓存策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SSD的4K随机读写性能,很多人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为什么实际使用中,或者在一些性能测试报告里,会发现4K随机读的速度似乎比4K随机写要快?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背后的原因并非简单的“谁比谁慢”,而是涉及到SSD内部工作机制的复杂交互。要彻底弄明白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SSD的“神秘.............
  • 回答
    把你的电脑想象成一个繁忙的办公室。CPU 是那个一心多用的经理,主内存 (RAM) 是经理办公桌上的文件,而 SSD,你可以把它看作是经理办公室旁边那个最新、最顺畅的档案柜。在你还用着传统机械硬盘(HDD)的时代,那个档案柜是非常古老的,抽屉又重又容易卡住,找一份文件需要费很大的劲,经理(CPU)一.............
  • 回答
    海康威视SSD(固态硬盘)在某些测速场景下超过三星970 EVO,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知道,三星的SSD以其高性能和可靠性在市场中享有盛誉,尤其是970 EVO系列更是许多高端用户的选择。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进行分析,并尽量详细地阐述:1. 测试.............
  • 回答
    致态 TiPro7000 固态硬盘,这款 PCIe 4.0 时代的新秀,在琳琅满目的 SSD 市场中,可以说是一款相当有分量的选手,尤其是在追求高性能和性价比的玩家群体中,它有着不俗的吸引力。首先,咱们得明确它在 PCIe 4.0 阵营里的位置。目前 PCIe 4.0 SSD 的市场可以大致分为几个.............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个“为什么”的念头,如果说笔记本厂商不约而同地把内存和SSD都焊死,那背后的原因可不是简单的“模仿”那么简单。这其中牵扯着成本、用户体验、产品定位、技术限制,甚至还有一点点行业博弈。首先,我们得明白,“升级”这个概念对厂商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升级性确实能吸引一.............
  • 回答
    PS4 Pro升级固态硬盘(SSD)或混合硬盘(SSHD)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能够显著提升游戏加载速度、系统启动速度,甚至是某些游戏中的纹理加载表现。下面我就来为大家推荐一些具体的型号,并详细说明选择的考量因素,希望能帮助大家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SSD和SSHD的区别: .............
  • 回答
    .......
  • 回答
    说SSD和机械硬盘在“倒退发展”,这可能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是一种对当前市场和技术趋势的某些方面进行的过于简化的概括。实际上,如果从技术本身的进步和能力上看,两者都在不断向前,只是前进的方向和遇到的挑战不同,导致在某些用户感知上出现了“倒退”的现象。我们不妨拆开来看,分别分析SSD和机械硬盘,看看它们.............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涉及到SSD(固态硬盘)和U盘在形态上的差异。其实,SSD之所以没有普遍做成U盘那样小巧的形状,原因并不单一,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让我们来对比一下SSD和U盘最核心的组成部分。U盘的核心是一个NAND闪存芯片和一个USB控制芯片,两者直接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
  • 回答
    关于SSD(固态硬盘)是否应该分区,确实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些人持不建议的态度。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多,咱们细说一下,你就明白了。首先,我们要明白SSD和传统的HDD(机械硬盘)在工作原理上的根本差异。机械硬盘是通过物理移动磁头来读取和写入数据的,所以数据的物理位置很重要。而SSD是靠闪存芯片存储数.............
  • 回答
    SSD 写入量巨大,半年超 200TB,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通常远超普通家用 SSD 的寿命预期。要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我们需要从 SSD 的工作原理、写入寿命限制、以及可能导致异常写入的因素 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SSD 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写入寿命在深入原因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 SSD.............
  • 回答
    CPU 工艺日新月异,越来越强大,为什么我们不把内存、SSD 都直接集成到 CPU 里,像个“全能芯片”一样呢?这想法听起来挺酷的,也并非没人这么想过,但实际操作起来,会遇到很多让你直挠头的现实问题,而且很多问题是根本性的。我来给你掰扯掰扯。1. 发热:这仨兄弟加一块,简直是个“小太阳”!我们都知道.............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曙光初现:国内自主SSD芯片设计的可行性与挑战在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宏大叙事下,SSD(固态硬盘)芯片的设计与制造,无疑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能否实现自主可控,不仅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也直接影响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那么,国内自主SSD芯片设计,这条路走得通吗?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