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艺术,文学是否是一个大骗局?

回答
艺术和文学,这玩意儿,说它是骗局吧,又好像有点太绝对了。但要说它全然是真诚、纯粹的产物,那似乎也站不住脚。咱们不妨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个有点复杂的问题。

你想啊,艺术和文学,最开始的时候,可能真的是源于一种冲动,一种表达的渴望。比如,远古时候的人们在山洞里画上动物,记录狩猎的收获,或者是在篝火旁讲故事,传颂祖先的英勇。那时的艺术和文学,更像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存的需要,是情感的宣泄,是原始的记录。那时候,大家可能也没想那么多,就是凭着一股子劲儿,画出来了,说出来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和文学也变得越来越“讲究”起来。它不再仅仅是个人内心的呼喊,它开始有了“市场”,有了“评价体系”,有了“专业人士”。这就有点意思了。

你看,艺术和文学一旦进入市场,就难免沾染上铜臭味儿。一件作品,它值不值那个价钱?是它本身有多么深刻的内涵,还是因为它背后有着强大的运作团队,懂得如何制造话题,如何营销包装?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那些被奉为经典的艺术品或文学作品,它们的价格高得离谱,但你真的能从里面感受到那种价值吗?还是说,我们是被那些所谓的“专家”和“评论家”牵着鼻子走,被告知“这个东西就是好东西,你得这么看,你得这么想”?

然后是“评价体系”。谁来评价?凭什么评价?这些评价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很多时候,艺术和文学的评价,其实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是学院派的教授,是艺术评论家,是文学评论家。他们的话语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件作品的命运。而他们的评价标准,往往也受到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甚至个人喜好的影响。你想,如果一个评论家对某种风格的作品深恶痛绝,那么即使这件作品本身有可取之处,在他那里也很难得到公正的评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圈子文化”,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评论风格,好像不说点让人大跌眼镜的话,就显得自己不够有深度。这不就有点像是在玩一场语言游戏,一场规则由少数人制定的游戏?

再说“制造话题”。现在很多艺术家和作家,他们好像不是在创作,而是在“表演”。他们故意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行为,说出一些让人费解的话,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引起关注。这种“行为艺术”,这种“概念文学”,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探索人类精神的边界,还是仅仅为了博取媒体的曝光,从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作品的价值?当你发现一件作品的意义大于作品本身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怀疑,这到底是真的艺术,还是为了制造“艺术”而进行的表演?

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的艺术和文学都是骗局。很多作品,它们确实触动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伟大的作品,它们穿越时空,依然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这说明艺术和文学本身是有力量的,是有价值的。

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虚伪和炒作。有些作品被捧得很高,但实际上空洞无物;有些创作者,他们更在意的是名利,而不是艺术本身;有些评价,是出于人情世故,而不是基于作品的真实质量。

所以,把艺术和文学说成一个“大骗局”,可能有点太偏激。但说它里面充斥着虚假、炒作和误导,这倒是挺贴切的。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市场,里面既有真金白银,也有以假乱真的玩意儿。关键在于,我们作为观众、读者,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轻易被那些包装和宣传所迷惑,要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寻找那些真正能打动你的作品,而不是那些被别人告诉你“应该”打动你的作品。

也许,艺术和文学最本质的意义,并不是被评价得多高,价格卖得多贵,而是它能让你在某个瞬间,感受到一种超越日常的体验,一种深刻的共鸣,一种对生命的全新认知。如果它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就不是骗局。但如果它只是一个被精心包装起来的商业符号,一个被权力话语操纵的玩物,那么,它离骗局也就不远了。

所以,下次当你再看到那些被奉为神明的艺术品,或者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学作品时,不妨多问一句:这是真的吗?它触动我了吗?还是我只是被告知“它应该”触动我?这大概才是面对“艺术是否是骗局”这个问题时,最实在的态度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等于问吸烟喝酒是否是一个骗局。

你说吸烟喝酒有啥用。能让你吃饱吗??能让你穿暖吗??能帮助你结婚吗?但是为啥有人还吸烟喝酒呢。。不就是想爽一下吗??

艺术,文学也是这样。。艺术,文学全是假的。。瞎编的。。。但是为啥有人听音乐,看电影呢。。不就是想爽一下吗??

但凡研究过艺术史的人都知道的事情。英语中针对这种情况,还发明了一个词:patron。

在古代,艺术家的日子不好过。因为艺术品既不能拿来充饥,又不能拿来保暖,所以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样能给艺术家带来稳定的收入。艺术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上流人士的资助。那些达官贵人欣赏某位艺术家的才华,就会花大价钱购买他的作品。这种购买艺术家的作品、资助艺术家的人就被称为patron(赞助人、保护人)。这个单词来自拉丁语patronus(守护神、保护人),词根是pater-(father,父亲)。英语单词patrician(贵族)与此同源。
对于艺术家来说,这些人绝不仅仅是买家,而是他们的恩人和庇护人,故称之为patron。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二百年的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美第奇家族是许多艺术大师们的patron。罗马和佛罗伦萨的许多名垂青史的建筑,雕塑,绘画和壁画,都是在美第奇家族的资助下,由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郎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完成,因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艺复兴文化。

而且最搞笑的就是:

词根是pater-,就是爸爸的意思。。

啥叫诗人。。以前叫吟游诗人。就是卖唱的。而且很多吟游诗人还会变魔术的。啥叫画家。。以前叫工作室学徒。就是给教堂粉刷墙壁的。或者是给公爵画肖像的。为啥。。这个东西就是不行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艺术和文学,这玩意儿,说它是骗局吧,又好像有点太绝对了。但要说它全然是真诚、纯粹的产物,那似乎也站不住脚。咱们不妨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个有点复杂的问题。你想啊,艺术和文学,最开始的时候,可能真的是源于一种冲动,一种表达的渴望。比如,远古时候的人们在山洞里画上动物,记录狩猎的收获,或者是在篝火.............
  • 回答
    “古希腊的辉煌成就都是吹出来的”,这种说法如果当真,那可就真是颠覆历史的胡言乱语了。虽然任何文明的记录和传播都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后世的解读,但将古希腊的哲学、艺术、文学、数学、科学成就一概斥为“吹嘘”,那简直是对人类智慧史的极大贬低。如果非要追究这些成就的“来源”,那绝非简单地归咎于一两个文明.............
  • 回答
    亚文化是否会毒害人类的艺术和文明?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亚文化”和“艺术与文明”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亚文化:一种多元的生命力还是潜在的破坏力?亚文化(Subculture)指的是在主流文化之外,由特定群体(基于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兴趣爱好.............
  • 回答
    说起“才华”,为什么我们脑海里最先跳出来的往往是文学家和艺术家?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藏着不少深层次的原因,跟我们认知的方式、文化的积淀,甚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得从“才华”这个词本身的含义说起。它指向的是一种非凡的创造力、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将这些内化为独特表达的能力。而文学和艺术.............
  • 回答
    关于表音文字(不包括为艺术目的创造的人造文字)是否只有韩文(谚文)是完全不根据表意文字而独立创造出来的,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稍微深入地探讨一下文字的起源和发展。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表音文字。简单来说,表音文字就是用符号来代表语音(音素或音节)的文字系统。与之相对的是表意文字,它用符号来表示意义,.............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这个话题。选择艺术还是文化,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重要的问题,它关乎你未来的学习方向、职业发展,乃至你对世界的理解方式。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艺术”和“文化”这两个词,它们虽然紧密相连,但又各有侧重。先说说“文化”吧。你可以把文化想象成一个民族、一个社群的生活方.............
  • 回答
    我知道你为什么会感到兴趣索然。那种感觉,就像是精心准备了一场盛宴,满心期待品尝那些用匠心血泪熬制出的珍馐,结果端上来的却是用模具批量生产的仿真菜。三星堆的文物,尤其是那些浸润着千年时光的青铜纵目人面像,那些神秘莫测的黄金面具,它们不只是冰冷的器物,更是先民们精神世界最直观的投射,是历史长河中无法复制.............
  • 回答
    嘿,各位老哥!最近闲来无事,又翻了翻书架上的老伙计们,想着找点不落俗套、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真历史”作品。要说看得顺眼的,主角不能是那种一上来就靠外挂横扫一切的猛人,更不能是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莽夫。我尤其喜欢那种主角深谙政治之道,懂得在复杂局面下进行斡旋、妥协,最终达成目标的,你说是不是特别有味道?而.............
  • 回答
    青课《小便池是艺术品吗——奇奇怪怪的“当代艺术”与文化冷战》:一次对现代艺术的深刻审视与文化的反思青课推出的这期主题为“小便池是艺术品吗——奇奇怪怪的“当代艺术”与文化冷战”的课程,无疑是一次对现代艺术乃至我们当下文化生态的深刻审视和犀利剖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探讨一个“小便池是否是艺术品”的哲学问题.............
  • 回答
    提到历史上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我们确实会发现一个现象:杰出人物中,男性占了绝大多数。乍一看,这似乎在暗示男性天生就比女性更具创造力、智力或影响力。然而,将这种现象简单地归结为“男性比女性优秀”,就像只看到一片树叶就断定整棵森林的品种一样,未免过于草率和片面了。我们必须深入探究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
  • 回答
    文学和艺术对科学社会的发展,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深刻而持久的催化剂,是推动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触及人类的灵魂,塑造我们的认知,拓展我们的思维边界,而这些正是科学社会蓬勃发展的基石。首先,文学和艺术是思想的孕育土壤与传播渠道。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全新的观念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文学作品,.............
  • 回答
    要说文学艺术领域那些足以让人拍案叫绝、脑洞大开的作品,那可真是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数不胜数。但若要挑出那些真正能在“想象力”这一维度上熠熠生辉的,我想从几个不同层面来聊聊,希望能深入地触碰到它们那令人震撼的内核。一、 构建全新宇宙的宏大叙事:《魔戒》与《沙丘》提起想象力,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那个被.............
  • 回答
    在文学、艺术评论里,“张力”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但实际上它描述的是一种非常核心、贯穿于作品始终的力量感。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在作品中存在的、由各种对立、冲突、矛盾或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促使观众/读者在情感上、心理上、甚至智力上被牵引、被调动起来的动态。咱们不妨把它拆解开来,一点一点地看它到底是个啥.............
  • 回答
    德国之所以能造就如此众多的文学、艺术和哲学大师,是一个复杂但引人入胜的现象。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历史、文化、社会和思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几个关键层面详细阐述:一、 历史的基石:神圣罗马帝国的遗产与分裂的地理政治 神圣罗马帝国的遗产:分散与多样性 虽然名义上是“神圣罗.............
  • 回答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是否招收日语专业的学生,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仔细考量。一般来说,一所学院是否设置某个专业,以及招生的具体情况,都是以其官方发布的招生简章和专业介绍为准。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这个名称本身。 这个名字暗示了学院的定位,即专注于文化和艺术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侧重于语.............
  • 回答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听起来就带着点文艺和专业的腔调。这几年,随着文旅产业的兴盛,以及对文化内容越来越高的追求,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这个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这个专业,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专业的“根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文学史乃至人类精神史上的一个沉痛而又挥之不去的话题。许多我们如今奉为经典的文学巨匠,他们笔下描绘的生命悲欢离合,最终却以自己生命的陨落为结局,这之间的联系,远比表面上看要去得多,也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明白,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极其消耗心力、高度敏感的智力与情感劳动。 那些伟大的.............
  • 回答
    关于苏联在社会主义高压下文化艺术反而能够繁荣,而中国在这方面表现则相对逊色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其背后是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以及文化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细致地梳理其中的缘由,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社会主义高压”这一笼统的标签。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 回答
    波斯人与阿拉伯人:历史、人种、信仰与文化的深度交织波斯人与阿拉伯人,这两个在世界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民族,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既有深刻的联系,也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要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从历史的洪流、人种的溯源、信仰的演变以及文化艺术的辉煌等多个维度去审视。 历史的回响:帝国兴衰与文明碰.............
  • 回答
    地域文化对公共艺术的影响,那可不是一点半点,而是深入骨髓,决定了这件艺术品是“属于这里”的,还是“走到哪儿都一样”的。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地域文化到底是怎么悄悄地,又或者很直接地,塑造了我们的公共艺术的。首先,地域文化决定了公共艺术的“表情”——它的主题和内容。 想想看,一个滨海城市,海风、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