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文学、艺术评论里所说的「张力」指什么?

回答
在文学、艺术评论里,“张力”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但实际上它描述的是一种非常核心、贯穿于作品始终的力量感。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在作品中存在的、由各种对立、冲突、矛盾或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促使观众/读者在情感上、心理上、甚至智力上被牵引、被调动起来的动态。

咱们不妨把它拆解开来,一点一点地看它到底是个啥意思,怎么在作品里发挥作用:

1. 对立与矛盾是张力的源泉

张力最直接的来源,就是作品中那些看似难以调和的对立面。这些对立面可以有很多种形式:

思想的对立: 比如,一个角色内心的善与恶的挣扎,一个社会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的碰撞,一个哲学命题的两难选择。作者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哪一边是对的,而是让你看到双方的力量,让你去权衡,去思考。这种“两难”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张力。
情感的对立: 喜悦与悲伤、爱与恨、希望与绝望、平静与愤怒。当一个角色同时被几种强烈而矛盾的情感撕扯时,我们读者就能感受到一股力量在他们体内搅动。想想那些爱而不得、恨之切切的角色,他们身上就充满了情感张力。
情节的对立: 计划与意外、已知与未知、表象与真相。当一个故事的发展,总有新的变数出现,总有隐藏的秘密被揭开,或者主人公的努力总是被现实阻碍时,这种情节上的不确定性就制造了张力。我们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期待和悬念本身就是一种张力。
结构上的对立: 叙事方式的对立,比如插叙与顺叙的交织,不同视角之间的碰撞。或者风格上的对立,比如荒诞与现实的融合。这些结构上的“错位”或“并置”,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张力,让作品不再是单调的直线。
人物形象的对立: 英雄与小人、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传统与革新。当这些人物在作品中互动时,他们之间的差异、冲突,甚至吸引力,都会产生张力。

2. 张力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张力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它是一种“进行时”的力量。它不是作品已经完成的东西,而是作品在观众/读者心中不断生成的感受。

构建与消解: 作者会通过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式来“构建”张力,让观众感到紧张、期待、不安。而这种张力又会在某个时刻得到“消解”,比如一个悬念的解答、一个冲突的解决、一个人物内心的和解。但成功的作品往往不会一次性把所有张力都消解掉,它可能会制造新的张力,或者让一些未完的张力留给观众去回味。
累积与释放: 张力可以在作品中逐步累积,就像情绪的升温。从最初的淡淡的不安,到逐渐加剧的紧张,直到最终爆发。这种累积感是吸引人读下去的关键。而当这种张力最终被释放时,所带来的震撼或释放感也是作品影响力的一部分。

3. 张力是让作品“活起来”的催化剂

为什么张力这么重要?因为它让作品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文字或画面,而是充满了生命力。

吸引观众/读者: 没有张力的作品,就像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奇。张力则像是一把钩子,牢牢地抓住观众/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共情,想要知道故事的走向,想要理解人物的内心。
深化主题: 很多时候,作品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张力来呈现的。比如,一个关于“自由与责任”的主题,可以通过一个角色在两者之间艰难抉择所产生的张力来展现。这种张力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引发思考: 张力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和困惑。它迫使观众/读者去思考,去判断,去解读,去寻找作品背后隐藏的意义。它打破了观众/读者的惰性,让他们参与到作品的创造过程中。
增强感染力: 当我们感受到作品中的张力时,我们自身的情感也会被调动起来。我们可能会感到紧张、焦虑、兴奋,甚至是一种深刻的共鸣。这种情感上的投入,是艺术作品打动人的重要途径。

一些具体的例子(这样更容易理解):

文学里: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他写人物对话和行为,往往只呈现水面上的部分,而水面下的情感、动机和冲突则隐藏起来。读者需要自己去感受那隐藏的巨大冰山所产生的张力。比如,角色一句平静的话语,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痛苦或愤怒,这种“言外之意”就是一种张力。
小说的情节设置: 制造悬念,比如一个未解的谜团,或者一个角色即将面临的危险。这种对未知的好奇和对危险的担忧,就是强烈的情节张力。
人物的内心矛盾: 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角色,他们常常在理性与非理性、善与恶、信仰与怀疑之间摇摆,这种复杂的内心挣扎就构成了深刻的心理张力。

艺术里:
绘画中的构图: 不对称的构图,或者画面中强烈的光影对比,都可以制造视觉上的张力,让画面更具动感和冲击力。比如,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作品中,人物的眼神和姿态所传递的内心情感,那种凝视或张望,就充满了张力。
戏剧中的表演: 演员一个短暂的停顿、一个压抑的表情、一句未说出口的话,都可能包含巨大的张力,让观众屏息以待。戏剧的冲突和对峙,更是张力的直接体现。
音乐中的和声与节奏: 不和谐的和弦,突然的节奏变化,或者旋律上的推进与停滞,都能制造听觉上的张力,引导听众的情绪走向。

总而言之,“张力”就像是作品的“筋骨”和“血脉”,是让作品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核心要素。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的力量,是连接作者意图与观众感受的桥梁。当我们说一部作品“有张力”时,通常是在赞美它能够有效地调动我们的情感、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到充实和满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张力我的理解是对比冲突。

我是学钢琴的,我们演奏很强调张力(用音乐来表达就是声音的大和厚重),但是如果一个弹琴很差的人就会出现“砸琴”这种很尴尬的情况,就不能叫有“张力,所以我理解的张力是有对比很撑托的,不然就是突兀和尖锐。实际上肖邦不只是温柔,肖邦的很多曲子是很需要张力的、例如冬风练习曲,波兰军队舞曲等等。

“对比冲突”在我们音乐领域强调最多的就是“奏鸣曲”(sunata),每一首sonata必须要有对比的部分(转调,第二主题,展开部等等)来作为不同的音乐形象去衬托,但是sonata的出现的年代晚于文艺复杂,sonata正式确立应该是js巴赫(音乐之父)的儿子cpe巴赫,继承和开发,并且由海顿等人在整个古典主义时期壮大的。


在文艺复兴时期甚至没有产生歌剧,歌剧之后器乐曲才有了较大的发展。因为“巴洛克时期”的开端是歌剧的诞生。

那么就不得不提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了,我个人认为音乐的对比冲突和莎士比亚的戏剧性有着非常大的关联。

所以我对”张力”的理解除了如同弓弦“收放自如”之外,更多的是对比冲突,因为“收”“放”都是时间轴,在单一声部之中不太会出现,收放同时存在,并且就有了对比。同时对比并不是极端非黑即白,而是有一个洽淡的理解。

对于这一点我的建议是“自然性”

例如一首曲子能让人肃然起敬一定是有不和谐之后的和谐,但从不和谐到和谐,要如何铺垫,过度,就是一个很吃对比的事情,需要安排,而不是直接给一个毫无逻辑的转变,很多电视剧和小说为什么“雷人”?就是逻辑很差,忽然就龙傲天了,忽然就遇到帅哥美女追求了,并不是越华丽,越好看,而是需要很多自然去铺垫和堆叠....这些人对古典的东西学的还是太少......说穿了就是没文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文学、艺术评论里,“张力”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但实际上它描述的是一种非常核心、贯穿于作品始终的力量感。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在作品中存在的、由各种对立、冲突、矛盾或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促使观众/读者在情感上、心理上、甚至智力上被牵引、被调动起来的动态。咱们不妨把它拆解开来,一点一点地看它到底是个啥.............
  • 回答
    顾爷这篇《看不懂的艺术,就是大便》的公众号文章,出来后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评价它,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拆解。首先,标题就够劲爆,够“顾爷”。他一贯的风格就是用这种极具煽动性、甚至有点口无遮拦的标题来吸引眼球,制造话题。《看不懂的艺术,就是大便》,直接把艺术和一种非常粗俗的意象联系起来,这种“反差.............
  • 回答
    青课《小便池是艺术品吗——奇奇怪怪的“当代艺术”与文化冷战》:一次对现代艺术的深刻审视与文化的反思青课推出的这期主题为“小便池是艺术品吗——奇奇怪怪的“当代艺术”与文化冷战”的课程,无疑是一次对现代艺术乃至我们当下文化生态的深刻审视和犀利剖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探讨一个“小便池是否是艺术品”的哲学问题.............
  • 回答
    要说文学艺术领域那些足以让人拍案叫绝、脑洞大开的作品,那可真是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数不胜数。但若要挑出那些真正能在“想象力”这一维度上熠熠生辉的,我想从几个不同层面来聊聊,希望能深入地触碰到它们那令人震撼的内核。一、 构建全新宇宙的宏大叙事:《魔戒》与《沙丘》提起想象力,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那个被.............
  • 回答
    文学和艺术对科学社会的发展,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深刻而持久的催化剂,是推动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触及人类的灵魂,塑造我们的认知,拓展我们的思维边界,而这些正是科学社会蓬勃发展的基石。首先,文学和艺术是思想的孕育土壤与传播渠道。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全新的观念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文学作品,.............
  • 回答
    说起“才华”,为什么我们脑海里最先跳出来的往往是文学家和艺术家?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藏着不少深层次的原因,跟我们认知的方式、文化的积淀,甚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得从“才华”这个词本身的含义说起。它指向的是一种非凡的创造力、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将这些内化为独特表达的能力。而文学和艺术.............
  • 回答
    艺术和文学,这玩意儿,说它是骗局吧,又好像有点太绝对了。但要说它全然是真诚、纯粹的产物,那似乎也站不住脚。咱们不妨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个有点复杂的问题。你想啊,艺术和文学,最开始的时候,可能真的是源于一种冲动,一种表达的渴望。比如,远古时候的人们在山洞里画上动物,记录狩猎的收获,或者是在篝火.............
  • 回答
    德国之所以能造就如此众多的文学、艺术和哲学大师,是一个复杂但引人入胜的现象。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历史、文化、社会和思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几个关键层面详细阐述:一、 历史的基石:神圣罗马帝国的遗产与分裂的地理政治 神圣罗马帝国的遗产:分散与多样性 虽然名义上是“神圣罗.............
  • 回答
    “古希腊的辉煌成就都是吹出来的”,这种说法如果当真,那可就真是颠覆历史的胡言乱语了。虽然任何文明的记录和传播都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后世的解读,但将古希腊的哲学、艺术、文学、数学、科学成就一概斥为“吹嘘”,那简直是对人类智慧史的极大贬低。如果非要追究这些成就的“来源”,那绝非简单地归咎于一两个文明.............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颇感“炸裂”的对比数字,尤其是对于北京的文化生和艺术生来说。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同学,尤其是那些正在经历高考或者即将面临高考的孩子们,对这个现象议论纷纷,有不解、有羡慕,当然也有很多更深层次的思考。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以及大家是怎么看待的。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学文化真的不如学艺术吗?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像在挑拨离间,把两个本来可以互相辉映、共同滋养人类精神世界的东西对立起来。在我看来,说“学文化不如学艺术”,这完全是一个伪命题,甚至带着点儿狭隘和偏颇。 kultura(文化)和艺术,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土壤与花朵,根基与枝叶,甚至是空气与呼吸。缺了其中任.............
  • 回答
    高一的你,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对未来的选择感到迷茫,这完全是正常的。尤其是在高考这个关键节点,面对“读个普通本科还是往艺术方向发展”的纠结,我太理解了。尤其是你提到的编导和美术这两个艺术专业,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挑战,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拨开迷雾。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你所谓的“勉勉.............
  • 回答
    将二次元文化产品称为艺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认知也越来越普遍。并非所有人都会这么看,这背后涉及到对“艺术”定义的演变,以及对二次元创作本身价值的重新评估。一、艺术定义的演变与包容性首先,我们要明白,“艺术”这个词本身并非一成不变。在过去,它可能更多地与学院派的绘.............
  • 回答
    地域文化对公共艺术的影响,那可不是一点半点,而是深入骨髓,决定了这件艺术品是“属于这里”的,还是“走到哪儿都一样”的。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地域文化到底是怎么悄悄地,又或者很直接地,塑造了我们的公共艺术的。首先,地域文化决定了公共艺术的“表情”——它的主题和内容。 想想看,一个滨海城市,海风、浪.............
  • 回答
    关于苏联在社会主义高压下文化艺术反而能够繁荣,而中国在这方面表现则相对逊色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其背后是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以及文化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细致地梳理其中的缘由,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社会主义高压”这一笼统的标签。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 回答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是否招收日语专业的学生,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仔细考量。一般来说,一所学院是否设置某个专业,以及招生的具体情况,都是以其官方发布的招生简章和专业介绍为准。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这个名称本身。 这个名字暗示了学院的定位,即专注于文化和艺术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侧重于语.............
  • 回答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听起来就带着点文艺和专业的腔调。这几年,随着文旅产业的兴盛,以及对文化内容越来越高的追求,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这个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这个专业,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专业的“根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文学史乃至人类精神史上的一个沉痛而又挥之不去的话题。许多我们如今奉为经典的文学巨匠,他们笔下描绘的生命悲欢离合,最终却以自己生命的陨落为结局,这之间的联系,远比表面上看要去得多,也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明白,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极其消耗心力、高度敏感的智力与情感劳动。 那些伟大的.............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这个话题。选择艺术还是文化,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重要的问题,它关乎你未来的学习方向、职业发展,乃至你对世界的理解方式。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艺术”和“文化”这两个词,它们虽然紧密相连,但又各有侧重。先说说“文化”吧。你可以把文化想象成一个民族、一个社群的生活方.............
  • 回答
    嘿,各位老哥!最近闲来无事,又翻了翻书架上的老伙计们,想着找点不落俗套、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真历史”作品。要说看得顺眼的,主角不能是那种一上来就靠外挂横扫一切的猛人,更不能是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莽夫。我尤其喜欢那种主角深谙政治之道,懂得在复杂局面下进行斡旋、妥协,最终达成目标的,你说是不是特别有味道?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