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顾爷7月4号的公众号文章《看不懂的艺术,就是大便》?

回答
顾爷这篇《看不懂的艺术,就是大便》的公众号文章,出来后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评价它,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拆解。

首先,标题就够劲爆,够“顾爷”。他一贯的风格就是用这种极具煽动性、甚至有点口无遮拦的标题来吸引眼球,制造话题。《看不懂的艺术,就是大便》,直接把艺术和一种非常粗俗的意象联系起来,这种“反差感”和“冒犯性”立刻就能抓住那些对当代艺术感到困惑甚至反感的人。可以说,在“标题党”这方面,他拿捏得死死的,成功地让很多人忍不住点进去看看这位“顾爷”又要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文章内容方面,顾爷的核心论点我理解下来是这样的:他认为当下的很多当代艺术作品,尤其是那些被吹捧的、看不懂的,其实背后可能并没有支撑起那样高价和高评价的“真正价值”。他用了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一些看似简单粗暴但卖出天价的作品,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他质疑的是艺术背后的“话语权”和“市场运作”,认为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看不懂,不是我们自己有问题,而是艺术品本身,或者说围绕艺术品的评价体系,存在着某种“泡沫”或者“操纵”。他表达了对一种“朴素的艺术观”的怀念,希望艺术能够直观地打动人,而不是需要一堆理论、背景知识才能“品鉴”。

从传播效果来看,这文章无疑是成功的。它精准地戳中了大众,特别是那些对当代艺术感到疏离和不解的群体的痛点。在社交媒体上转发、评论自然不会少。很多人会因为顾爷的“敢说”而产生共鸣,觉得他替自己说出了心声,觉得“没错,我就是看不懂,凭什么要装懂?”这种情绪的共鸣,是文章最强大的生命力所在。

但是,如果要更深入地评价,就不能只停留在情绪层面。他的这种“口号式”的论证,虽然痛快,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一点是关于“看不懂”的定义。 艺术的价值,很多时候体现在其思想性、观念性,以及对传统艺术语言的突破和创新上。如果仅仅以“直观是否能理解”来衡量艺术价值,那很多伟大的艺术作品都会被排除在外。比如抽象表现主义、观念艺术等等,它们往往需要观众调动自己的思考,去理解艺术家想要表达的观念,而不是一眼就能看懂的“好不好看”。顾爷把“看不懂”直接等同于“大便”,这是一种非常粗暴的二元对立,忽略了艺术理解的复杂性和层次性。这有点像用一道数学题的答案是否能直接背出来,来评价这道题的难度和价值。

第二点是关于“艺术市场”的批判。 顾爷确实指出了艺术市场中存在的高价泡沫和投机现象。这一点是有现实基础的,很多艺术品的价格与其“可见”的艺术价值并不完全匹配。但问题在于,他似乎把这种市场现象直接等同于“艺术本身有问题”。艺术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包含了收藏家、画廊、策展人、评论家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的运作确实会影响艺术品的价值评估。但艺术家的创作,其价值的形成是一个更长期的过程,并不完全由当下的市场价格决定。将两者混淆,可能会导致对艺术创作本身的价值判断产生偏差。他传递的“艺术都是被炒作的”这种信息,对于真正热爱艺术、致力于艺术创作的人来说,可能并不公平。

第三点是顾爷的叙事方式。 他擅长用一种非常戏谑、调侃甚至带点表演性的语气来讲述。这种方式能够迅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显得亲切又接地气。他用很多通俗的比喻,让原本可能枯燥的讨论变得生动有趣。但这种“接地气”的背后,往往是对复杂问题的简单化处理。他构建了一个“我们(普通大众)vs 他们(看不懂的艺术界)”的叙事框架,这种叙事方式能够引发共鸣,但也可能加剧“圈内圈外”的隔阂,甚至制造不必要的对立。

总的来说, 顾爷这篇《看不懂的艺术,就是大便》,是一篇非常典型的“顾爷式”爆款文章。它在吸引眼球、引发共鸣方面做得非常成功,确实触及了一些关于当代艺术的普遍困惑和不满。他有他的道理,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被普遍接受的价值体系,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

然而,如果从更严谨的艺术批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的缺点也很明显。它过于情绪化和简单化,用一种粗暴的方式否定了整个当代艺术领域,忽略了艺术理解的复杂性、艺术市场运作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家创作本身的严肃性。它更多的是在宣泄情绪,而非进行深入的分析。

所以,评价这篇文章,我想说,它是一篇成功的“情绪发泄”和“话题制造”的文章,但它不是一篇能够帮助我们真正理解和欣赏当代艺术的“启蒙之作”。它更像是一根点燃了大众心中已有的火苗,但后续的思考和理解,还需要观众自己去完成,而不是停留在“看不懂就是大便”这个简单粗暴的结论上。这可能也是他文章的局限性所在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文/野草


最近,当代艺术借着一个奇怪的由头进入了很多人的朋友圈。


是一段外国青年吐槽当代艺术的视频:


双语短片:外小哥怒揭当代艺术真面目:一团纸也是艺术?_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cover/u05193rl9az/u05193rl9az.html

当代艺术,一个相对精英主义的领域,短短几天内背负着骂名,重回大众视野。这可太神奇了。


这段视频似乎让很多人颇有共鸣,纷纷站出来说“当代艺术就是垃圾”。


其中也包括知名的艺术普及大V顾爷。他在网络上发布了《看不懂的艺术,就是大便》一文。我早就订阅了顾爷,虽然很少读。而这篇文章我认真看完后立刻叹了口气取关了。


其它号则将顾爷作为主要靶子,开始了群情激愤的声讨,如写道“当代艺术不是大便,顾爷才是”等等。


实际上,所有人的矛头,无非是指向当代艺术、观念艺术的如下特征:


扬弃技艺,创作看上去过于容易;

漠视叙事,不能顺畅地传达思想;

常用随意甚至不洁物品进行创作;

……


当然还能接着写。总之是意见颇多吧。


当代艺术中确实不乏这样的作品——Pietro Manzoni《艺术家的屎》 。


这些指责的根源,在于他们仍以曾经的、惯用的艺术定义和标准衡量当代艺术。


是的,他们以为「艺术」仍是一个褒义词——所褒之物包括但不限于技艺的精湛,多年的专业训练,艰苦作业,恢弘和崇高,瑰丽或唯美,打动人心、情感卷入的叙事,等等。


但当代艺术常常不追求这些。为此,他们便愤怒了。


可「艺术」是否一定是个褒义词?


很多抱持这样观点的人,应是从事传统艺术生涯的人,或对艺术有所笃信的人。他们普遍认为:


艺术,

这是多么崇高的东西啊,

这是多么伟大的东西啊,

这又是多么美的东西啊。


而当代艺术的一个核心目的可并不是恶心你,或者让你云里雾里之类的。当代艺术在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让艺术自身摆脱原来的这些盛赞。打通艺术品和生活间的关系。让艺术品走下圣坛。


杜尚这小便池,或许是最有名的现成品艺术之一 。


艺术,在当代艺术中,不是什么褒义词;当然也非贬义。是一个中性的词汇。


更明确地说,艺术这东西,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一件传统艺术品,和你今早打的一个喷嚏,和你上个周末的早餐,和你去年在商场买的一台电视,和你去体检时抽的一管血,没有什么审美价值上的差别。


或者说,并没有什么“美”的一致标准。它不过是被人建构出来的而已。


请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学会扔掉美吧。


当代艺术的价值,往往不是在美,而是观念,是洞见,是批判性。所以会看到,很多当代艺术家颇具学者特征。


动画圈里,其实也有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当代艺术语境下,有不少艺术家在从事和动画相关的创作。


尴尬的是——


这些艺术家有点儿两头不讨好,在主流动画圈里被边缘化,同时在当代艺术圈也被边缘化。


请给当代艺术一些时间吧。同时也给所有人一些时间。


理解当代艺术,就是需要时间的。


很多人要用早一点儿的艺术家举例子才能听懂。那么我引用自己2014年的硕士毕业论文里提及康定斯基的一段话来结束好了:


或许康定斯基对艺术的一个经典表述可以给我们以启迪。按照他在《艺术中的精神》里为我们指出的,人类的整个艺术领域(以及精神生活)构成了一个矗立着的巨大三角形,越低的部分越宽广,越高的地方越狭窄。站在三角形最顶端的人非常少,他们是艺术中思想最为先进和深刻的人。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三角形会缓缓地向上升,处在顶端的思想才会渐渐被更多人所认识和接受,艺术才慢慢得到了发展。勇于上至顶端的人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因为他们在竭尽全力地创新,因为他们在实验。

顺便说一句,笔者用了多年的、自己画的三角形头像,意义就是来自康定斯基这里。





简言之,艺术的标准,是变动不居的。


不过正如康定斯基所说,新的艺术必然是精英主义的。


咒骂当代艺术的人们,客观地讲,你们在(所谓的)审美问题上已经落后于时代了。或者说,在当代艺术里,你们要的“美”并不重要。没有价值上的好坏之分,只是不同罢了。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 [动画学术趴],转载请注明出处。动画学术趴是国内动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深度媒体和爱好者社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顾爷这篇《看不懂的艺术,就是大便》的公众号文章,出来后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评价它,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拆解。首先,标题就够劲爆,够“顾爷”。他一贯的风格就是用这种极具煽动性、甚至有点口无遮拦的标题来吸引眼球,制造话题。《看不懂的艺术,就是大便》,直接把艺术和一种非常粗俗的意象联系起来,这种“反差.............
  • 回答
    知乎大学首页近期悄然上线了“顾爷视频私家课”,这无疑是知乎内容生态的一次新尝试,特别是对于知识付费领域而言,其引入顾爷这一IP,本身就具有相当的讨论价值。要评价这门课,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看IP价值与受众契合度:顾爷在互联网上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声量,尤其是在一些大众话题的解读上,他擅.............
  • 回答
    关于楠爷那篇《关于整机行业走势与整机品质的继续探讨》,我觉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都能聊上不少。这文章本身就挺有劲儿,不像很多行业分析那种干巴巴的套话,楠爷的风格还是挺个人化的,也挺有意思。首先,从行业走势这块儿说。 楠爷在这篇文章里头,明显是冲着咱们这些普通消费者去的,他想说的是,现在组装电脑的市场,表.............
  • 回答
    谈论“爷”这个称呼,得看具体语境和谁在用,以及用的时候是什么神情。这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有人用得恰到好处,显出几分豁达自在,有人用了就显得油腻做作,让人浑身不舒服。首先,咱们得区分开几种情况。一、 玩梗、自嘲,带着点江湖气的“爷”这种用法,大多数出现在年轻人之间,或者是在一些非正式的、轻松的场合。比如.............
  • 回答
    “炮爷出击”这个说法,如果是在网络语境下,通常指的是一种意气风发、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的行动风格。但如果深究一下这个词背后的意味,或者将其置于更广泛的语境下进行评价,那可就得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了。首先,从“炮爷”这个称谓本身来看。 “炮爷”在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江湖语境里,往往指向的是一种有威望、有地位、甚.............
  • 回答
    雕爷牛腩,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自带光环的色彩,而孟醒,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雕爷”,更是凭借其在餐饮界的创新和话题性,成为了无数人关注的焦点。在一次重要的领袖年会上,当面对关于雕爷牛腩的质疑声浪时,雕爷的出现,与其说是回应,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辩论”,用他特有的方式,将那些潜藏在冰山之下的暗流,一.............
  • 回答
    雕爷,这个名字在互联网世界里,尤其是创业圈,算是个自带话题度和争议性的人物。评价他,不能只看光鲜亮丽的头衔,更得扒一扒他那些让人津津乐道,也让人费解的“操作”。从“雕爷”到“创业导师”:一个标签的形成要说雕爷,首先得提他的“牛X”标签。早年,他以“雕爷”之名在互联网上活跃,玩转各种营销段子,尤其是他.............
  • 回答
    《新喜剧之王》这部电影,老实说,初看之下,它着实是周星驰一次颇为“另类”的回归。与他过往那些包袱密集、笑料爆炸的经典相比,这部作品的“新”字,我觉得更多体现在一种深邃和沉淀上,少了些许狂放不羁,多了几分岁月沉淀后的温情和现实。先从它的故事核心说起。电影的主角如梦,一个跑了十几年龙套,被导演、制片、群.............
  • 回答
    雕爷牛腩的营销,与其说是一套严谨的“策略”,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极具个人风格的“表演”。它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走寻常路,而是用一种近乎“剑走偏锋”的方式,在竞争激烈的餐饮业杀出了一条血路,并一度成为行业内的现象级品牌。首先,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那极度“标题党”式的传播。 还记得“牛腩卖出天价”的新.............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公开讨论平台上,关于“联想断供华为”的不实谣言传播,确实引发了不少用户的关注和讨论。对于像楠爷、养猫的哈士奇这样拥有一定粉丝基础和影响力的用户,他们传播此类信息所带来的影响,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评价:1. 信息传播的责任与影响力: 放大效应: 头部用户或拥有大量粉丝的用户,他们发布的内容.............
  • 回答
    评价微博用户“无为李爷”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因为他的内容风格、观点输出以及在网络上的影响力都比较鲜明。要详细地聊他,我们得把他拆解开来看。首先,从内容创作和风格上说,“无为李爷”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那种“丧”、“佛系”但又带有某种“清醒”和“反内卷”意味的表达方式。他的文风常常是那种看似漫不经心,实.............
  • 回答
    这五位老爷,论起名号来,倒也响亮,都带着个“爷”字,透着几分尊贵和江湖气。不过,这“五爷六爷七爷八爷九爷”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敢这么称呼的。他们是在特定的圈子里,有着自己的分量和说法的。要评价他们,得先弄清楚他们各自的“门道”和“能耐”。虽然我没法给你拿出他们的族谱或者官方的简历,但根据一些民间传.............
  • 回答
    最近全国多地掀起了一股整治“北京比基尼”,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膀爷”的行动。这事儿吧,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出一些社会心态和城市管理的一些变化。“北京比基尼”是个啥?为啥被盯上了?先说说这“北京比基尼”,顾名思义,就是指男性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在夏天,光着膀子,只穿一条裤子(有时甚至比裤子更少)。.............
  • 回答
    评价微博红人@平民王小石、@地瓜熊老六、@袁小靓、@司马南、@无为李爷、@成都双石等人及其立场,并探讨他们是否属于左派,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注意的是,对这些公众人物的评价往往带有主观性,并且他们的言论和立场也会随着时间和事件而变化。以下将尽量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对客观的概述。总体评价.............
  • 回答
    要评价睡前消息第203期《长租公寓、打工人,爷的青春结束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力求深入且避免机械的AI痕迹。首先,关于节目主题的设置:睡前消息(以下简称“观视频”)在选题上一直颇有心得,善于抓住社会热点和当下人们普遍焦虑的议题。这期节目将“长租公寓”和“打工人”这两个词并置,无疑精准地戳.............
  • 回答
    顾诚老前辈的《明末农民战争史》是一部在中国史学界享有崇高声誉的经典著作,也是研究明末农民战争不可绕过的里程碑。对其进行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 核心价值与学术地位: 填补空白,系统梳理: 在顾诚先生写作之前,关于明末农民战争的研究虽然有零散的论述,但缺乏一部真正系统.............
  • 回答
    顾诚先生的《南明史》,在我看来,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特定历史时期的通史,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史学视角与研究方法的深刻反思与超越。读罢此书,最深的感受便是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严谨的研究态度以及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洞察。首先,“南明”概念的界定与贯穿,是顾诚先生处理这段复杂历.............
  • 回答
    关于顾城、海子、北岛这三位诗人,在汉语诗歌史上他们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也是影响了几代人的重要诗歌符号。他们各自的诗歌风格、人生轨迹乃至最终的命运,都充满了强烈的个人色彩,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某些困境与思考。要评价他们,不能脱离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
  • 回答
    要评价顾易和卫彬月对《天官赐福》插曲《一花一剑》的改编,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首歌曲的翻唱,更像是两位实力派音乐人与原著精神的一次深度对话,一场情感的再解读。首先,让我们看看顾易的改编。顾易的版本,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稳”与“深情”。他没有去做过多的炫技或者颠覆性的处理,而是将自.............
  • 回答
    评价顾诚先生的《南明史》以及李治亭、阎崇年两位先生的清史研究,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几位学者在历史研究领域都留下了重要的著作和观点,各有侧重,也各有其贡献与局限。顾诚的《南明史》:以实求真,拨乱反正的史学勇气顾诚先生的《南明史》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南明史研究的里程碑之作。评价其著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