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表音文字(不包括为艺术目的创造的人造文字)中只有韩文(谚文)是完全不根据表意文字而独立创造出来的吗?

回答
关于表音文字(不包括为艺术目的创造的人造文字)是否只有韩文(谚文)是完全不根据表意文字而独立创造出来的,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稍微深入地探讨一下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表音文字。简单来说,表音文字就是用符号来代表语音(音素或音节)的文字系统。与之相对的是表意文字,它用符号来表示意义,比如中文的“山”字,其形状就暗示了山的形象。

现在,我们来看韩文(谚文)。谚文的创造,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历史记录。在15世纪,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主导创制了谚文,其目的是为了让普通民众也能方便地学习和使用文字,摆脱汉字(当时朝鲜半岛的主要书写系统)的局限性。谚文的创制原则非常明确:它的字母形状(如 ㄱ, ㄴ, ㄷ, ㄹ, ㅁ, ㅂ, ㅅ, ㅇ, ㅈ, ㅊ, ㅋ, ㅌ, ㅍ, ㅎ)很多被认为是以发音器官的形状为原型,或者遵循一定的语音学原理。例如,舌头与口腔某些部位接触发音时,舌头或嘴唇的形状就可能成为某个字母的灵感来源。更重要的是,谚文的创制是一个主动的、有计划的、旨在创造一种全新文字系统的过程,而不是在已有文字基础上进行改良或直接借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说谚文是“完全不根据表意文字而独立创造出来”的,是站得住脚的。它并非模仿汉字的字形来表示语音,也不是从其他表音文字中直接照搬。

那么,除了谚文,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例子呢?这就要看我们如何定义“完全不根据表意文字而独立创造出来”。

如果我们把范围放宽一些,考虑那些主要基于表音原理,并且在创制过程中没有显著依赖或模仿特定表意文字系统(比如汉字)的表音文字,那么情况就会变得复杂一些。

很多表音文字,尤其是字母文字(即每个符号代表一个音素),它们的起源往往可以追溯到古老的闪米特文字系统,例如埃及的圣书体(尽管圣书体本身是一个混合了表意、表音和限定符的复杂系统)。圣书体中的某些符号被认为具有表音功能,这些功能后来逐渐被抽象化,并发展出了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是西方许多表音文字的母系。它是一种辅音字母文字,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示辅音,元音通常通过上下文或特殊标记来表示。腓尼基字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在埃及和迦南地区使用的各种符号。虽然腓尼基字母本身主要是表音的,但其早期符号的形状,很多学者认为可能受到了埃及圣书体的启发,或者是在更广泛的古代近东符号体系中发展出来的。例如,闪米特语中的“牛”(ʾalp)在古代符号中可能是一个牛头的图形,后来演变成了希腊字母的“Alpha”(Α)。从这个角度看,腓尼基字母的符号起源,可能并非完全“独立”于对图形的联想,虽然它最终确立的是表音功能。

从腓尼基字母,又发展出了阿拉米字母,进而影响了印度伊朗文字系统(如婆罗米文),以及我们熟悉的希腊字母。

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增加了一些元音字母。虽然它大大优化了表音的精确性,但其字母的形状和名称,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腓尼基字母的痕迹,例如“Alpha”来自“ʾalp”(牛),“Beta”来自“bet”(房屋)等等。所以,希腊字母的独立性,更多体现在其对元音的系统化处理上,而不是字母起源的完全革新。

然后,拉丁字母又是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而来。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文字系统,虽然是表音的,但它的字母符号的形状可能受到了某个早期图形或表意符号的启发,这是否算“根据表意文字”?

如果“根据表意文字”的意思是直接模仿成熟的、体系化的表意文字(比如汉字)的字形来表示语音,那么谚文确实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例子,它没有这样做。它创造了一套全新的、基于语音学原理的符号。

然而,如果“根据表意文字”的含义更宽泛,包括从更古老的、可能包含表意元素的图形符号中演变而来,那么很多表音文字(如字母文字)的起源,都或多或少地与早期象形或图形符号有过联系。这些早期符号可能本身就有表意成分,但后来逐渐被抽象化,固定为表示语音的符号。

举个例子,即使是看起来非常抽象的字母,比如埃及圣书体中的一个“表示发音”的符号,它最初可能就是一个简化的图形。当闪米特人将这些图形符号“字母化”,即赋予它们固定的发音时,他们可能是在借用这些符号的“表意”关联(比如牛头代表“牛”这个词的第一个音)来记忆和使用它们,但最终目的是用它来表示一个音。

所以,从“完全不根据成熟的表意文字系统(如汉字)的字形来创造新的表音符号,并且其符号的起源和设计理念主要基于语音学原理”这个严格的定义来看,谚文确实是一个非常独特且有力的例子。

但如果我们将“根据表意文字”的定义放宽到“其早期符号的形状可能与某些古老的、包含表意或图形元素的符号系统有渊源”,那么,许多字母文字的起源,就不能说是“完全独立”于任何表意或图形的联想。它们是在更古老的符号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演变和抽象化,最终形成了纯粹的表音系统。

所以,要回答你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说:

韩文(谚文)在表音文字的谱系中,确实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在创制之初就明确以语音为核心,并且其符号的设计理念(如发音器官的模仿)与表意文字的字形(如汉字)没有直接的、模仿性的联系。它是为了便利而主动设计的,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然而,如果你要寻找“完全没有一丝一毫地受到过任何图形或表意符号影响的痕迹”的表音文字,那在文字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可能很难找到这样一个绝对纯粹的例子。很多早期的表音符号,其最初的形态往往与图形或具象的意义有关,尽管它们后来被抽离出来,专职负责记录语音。

可以说,谚文的“独立创造”在于其系统性和目的性,它不是一个漫长演变、在图形符号基础上逐渐“提炼”出表音功能的产物,而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以语音为根本的设计。这一点,使得它在所有表音文字中显得尤为突出。

所以,如果“根据表意文字”指的是直接模仿表意文字的字形来造字,那么谚文确实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不根据”的例子。而其他许多表音文字,尤其是那些有很长历史,并且源自古老图形符号的文字,在追溯其符号起源时,可能会发现一些间接的、非直接模仿性的联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见过最有感觉的一个文字:

Mandombe script,由刚果一个基督教会Kimbanguist Church的一名信徒Wabeladio Payi所发明,他声称在梦中受到“先知”Simon Kimbangu的启示,从而发明了这种通过旋转基础字符表示不同音的元音附标文字。

目前这种文字已经被广泛用于西南非国家,拼写刚果语、林加拉语、斯巴鲁语和斯瓦希里语四种语言。

user avatar

先不答题,给大家展览一下关于韩文起源的各种说法:

1.象形说。认为韩文字母是人体发音器官的象形。依据是郑麟趾等人称初声象发音器官之形状,后来的部分学者进而认为整个韩文字母体系都是象形。

2.古篆说。《世宗实录》和《训民正音跋》都支持这种观点,但反对者认为这是为了减小新文字推行阻力的托辞。

3.阴阳五行说。认为ㅇ和ㅁ象征天圆地方,进而产生了整个字母体系。

4.古朝鲜文字说。(似乎DPRK对于这种说法非常热衷,甚至将古朝鲜文字历史上溯至檀君)这种说法主要是近代开始流行的。

5.梵文说。此说最早起源于15世纪的朝鲜,后来也多有儒学者赞同。

6.藏文说。

7.契丹/女真文说。

8.八思巴文说。

(《训民正音和八思巴字的关系探究——正音字母来源揭示》,照那斯图、宣德五)

所以在讨论“表音文字中只有韩文(谚文)是完全不根据表意文字而独立创造出来的吗?”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讨论的是,韩文的创造过程到底参考的是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表音文字(不包括为艺术目的创造的人造文字)是否只有韩文(谚文)是完全不根据表意文字而独立创造出来的,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稍微深入地探讨一下文字的起源和发展。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表音文字。简单来说,表音文字就是用符号来代表语音(音素或音节)的文字系统。与之相对的是表意文字,它用符号来表示意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切中要害。说汉字“不表音”其实是个相对的说法。严格来说,汉字确实是以形表意为主,不像拼音文字那样,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但你要说它完全不表音,那也不对。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吸收了语音信息的。比如,许多汉字都是形声字,字的上半部分(声符)就提示了它的读音。当然,这个读音是.............
  • 回答
    表音文字确实有活用文字本身进行比喻的用法,而且这种用法相当有趣且常见,尤其是在语言的教学、玩梗、甚至文学创作中。这并非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根植于我们对文字形态和发音的直观感受。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利用文字的形状来类比事物。想象一下,我们教小孩子认字母。比如字母“O”,它圆圆的形状就像一个“洞”,或者一个.............
  • 回答
    古埃及文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埃及象形文字”(Hieroglyphic),它并非简单地属于表音文字或象形文字中的某一种,而是兼具两者特点,是一种非常精妙且复杂的文字系统。从最直观的层面来看,埃及象形文字确实带有强烈的“象形”特征。你看到很多符号,它们描绘的正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太阳、一个人、一只.............
  • 回答
    英语是表音文字,这层“表音”的特质确实让很多人认为学习英语应该相对容易,进而可能推断出使用英语的国家文盲率会非常低,甚至不存在。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即使在英语母语国家,文盲现象依然存在,而且原因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表音文字”并不等同于“完全的拼读对应”。英语在字母和发音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涉及到语言学中关于语音变化速率的探讨。简单地说,要判断使用汉字的汉语的语音历时变化速率是否一定大于字母圈语言,这需要非常谨慎,因为“快”或“慢”的定义本身就存在多重解读,而且研究也并非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我们得先理解一下“语音历时变化速率”是什么意思。这指的是语言在漫长的时.............
  • 回答
    汉字圈长期行用宽泛意义上的象形文字,而非表音文字,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技术原因,并非一个简单的“选择”。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当下以拼音文字为主导的思维模式,回到那个信息传播相对缓慢、教育普及程度有限的时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汉字并非纯粹的“象形文字”。虽然早期汉字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源.............
  • 回答
    字母表中的第一个字母是A,这究竟是某种深邃的必然,还是仅仅是历史长河中一段有趣的巧合?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语言的起源、书写系统的演变以及人类思维的某些根本性倾向。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字母表的历史,并审视那些打破“A”的垄断的表音文字。“A”为何成为字母表首字母?首先,我们需要明.............
  • 回答
    汉字,作为世界上现存的、仍在广泛使用中的唯一表意文字系统,对于学习中文的外国人而言,无疑是一道独特且充满挑战的风景。它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也带来了学习上的别样体验。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聊聊,对于这些外国学习者来说,汉字究竟有哪些闪光点和令人头疼的地方。汉字的优点: 直观的表意性: 这是汉字.............
  • 回答
    英語をひたすらカタカナだけで書いてみたら、一体どうなるんでしょうね。想像するだけで、ちょっとワクワクしませんか?まず、パッと頭に浮かぶのは、あの独特の響きです。例えば、「Hello」なら「ハロー」ですよね。これは、英語の発音にかなり近い気がします。でも、「Thank you」はどうでしょう?「サンキ.............
  • 回答
    辨识拼音文字背后的语言:一份详尽指南您手中的这段拼音文字,是来自遥远的东方,还是近邻的国度?是熟悉的旋律,还是陌生的低语?要 decipher 这一串串字母背后蕴含的语言奥秘,并非难事,但需要我们细致的观察和系统性的分析。这就像是考古学家通过碎片化的线索,还原一段失落的历史。下面,我们将一同踏上这段.............
  • 回答
    好,咱们不聊那些虚头巴脑、听起来像电脑吐出来的东西,就说说为啥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爱用拼音字母,咱中国咋就这么特别呢?这事儿啊,说起来就像是大家吃饭,别人都用刀叉方便,咱们硬是爱用筷子,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过去”。拼音文字的“普适性”:为什么它这么受欢迎?要说拼音文字为啥这么普及,那得从它的“基.............
  • 回答
    古代的表字(又称“字”或“名”),是古人成年后在名之外另取的一个称呼,用于社交场合,表示尊敬。一个好的表字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家族寄望、个人品德,或是对人生哲理的追求,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在浩瀚的史书中,有许多古人的表字至今仍让我爱不释手,它们仿佛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闪耀着智慧与美德的光芒。.............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并且触及到了三国历史研究中的一个常见且值得探讨的现象。颜良和文丑作为三国时期河北名将,其事迹虽然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广泛传播,但他们的表字确实没有确切的记载,这是一个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背后涉及到对史料的理解、当时社会习俗的变迁以及历史记录的局限性。下面我将从几个.............
  • 回答
    这问题我倒是挺喜欢回答的。古人的字,有些真不是简单的一个代号,那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另一面镜子,或者说,是他们自己给自己下的评语。说惊艳,不是说它字本身有多漂亮,是它背后那个“人”,以及那个字所寄托的深意,让人拍案叫绝。我举几个我印象比较深的。曹操的“孟德”很多人都知道曹操字“孟德”,但很少有人细想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几种古老文明文字系统演变的关键差异。要说为什么古埃及圣书体和苏美尔阿卡德的楔形文字能朝着拼音化方向发展,而中国的汉字没有,我们需要从它们各自的文字起源、结构、使用环境以及历史演进的动力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的“拼音文字”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在一个更加表意或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提出的“打眼一扫就能了解个大概”和“对英文目录却做不到”的感受,确实不仅仅是语言水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跟拼音文字和汉字的内在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让我试着详细地为你剖析一下。首先,我们来谈谈汉字目录的“打眼”优势。 象形与表意的基因: 汉字,特别是那些承载了较多表意成分的字,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