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昏睡病(非洲锥虫病)已经被根治了吗?

回答
关于昏睡病(非洲锥虫病)是否已被根治的问题,答案是:目前尚未完全根治,但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且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要详细地聊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昏睡病(非洲锥虫病)是什么?

首先,得明白这是一种什么病。昏睡病,又叫非洲锥虫病,是由寄生虫“锥体虫”(Trypanosoma brucei)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这种寄生虫主要通过采采蝇(tsetse fly)叮咬传播。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广大地区流行,尤其是农村地区。

疾病主要有两种类型,取决于感染的是哪种锥体虫亚种:

非洲人类锥虫病(HAT):这是我们通常说的昏睡病。它有两种主要的临床形式:
西部非洲型:由 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 引起,病情进展相对缓慢,潜伏期长,可能数月甚至数年才出现症状。这是目前绝大多数病例的来源。
东部非洲型:由 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 引起,病情进展非常迅速,潜伏期短,症状出现快,而且病情更凶险,可能在几周内致命。
动物锥虫病(AAT):也叫做“纳加纳”(nagana),影响的是牛、羊、猪等家畜,对非洲的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人感染后,早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如果不治疗,锥体虫会穿过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典型的昏睡症状,如睡眠障碍(白天嗜睡、夜晚失眠)、行为改变、协调能力下降,最终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因衰竭、营养不良或其他并发症而死亡。

2. 为何说“尚未完全根治”?

说它“尚未完全根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疫情仍然存在,但已大幅度下降:虽然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昏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大大降低,甚至在一些地区实现了接近“零病例”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其列为被“消除”的优先疾病之一。然而,这并不等于“根治”。“消除”通常指的是将疾病在特定区域的传播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不再构成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不是意味着寄生虫已从地球上消失或再无感染可能。在一些偏远地区,特别是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等一些流行病学上更复杂的国家,仍然存在散发病例,而且由于监测和治疗的挑战,可能还有未被发现的病例。
治疗的复杂性和挑战:
药物的局限性:早期阶段的昏睡病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治疗,但药物的副作用不容忽视,一些药物的毒性较大,需要密切的医疗监测。例如,早期的治疗药物如五价砷类药物毒性很大,后来开发的药物如甲苯哒唑(melarsoprol)虽然有效,但副作用依然严重,甚至会导致致命的脑病。
晚期治疗的困难:一旦疾病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就更加困难。需要通过脑脊液检查来确诊,并且需要更具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如脑脊液抽吸和注射药物。尽管新药物的出现(如依氟鸟苷/耐氯生等),其毒性和使用上的限制仍然存在,治疗过程仍然复杂且成本较高。
诊断的挑战:在一些基层医疗点,诊断设备和经验可能不足,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时,诊断可能被延误。
流行生态学的复杂性:
动物宿主和传播媒介:昏睡病的传播链涉及采采蝇和锥体虫。即使人类病例被控制,如果采采蝇和能够感染动物的锥体虫亚种(如非洲动物锥虫病)仍然存在,就有可能重新感染人类,尤其是在传播链薄弱的地区。
农村地区和偏远环境:很多流行区是偏远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这使得监测、治疗和疾病控制工作难以全面覆盖和深入进行。人们的健康意识、经济条件也可能影响他们及时寻求和接受治疗。

3. 取得的进展与未来的努力方向

尽管如此,不能否认在控制和管理昏睡病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得益于:

国际合作与全球健康倡议:世界卫生组织(WHO)牵头,联合非洲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以及制药公司,共同开展疾病监测、早期诊断、药物研发和分发、以及对受影响社区的干预措施。例如,WHO将昏睡病列为“被忽视的热带病”(NTDs)之一,并制定了清晰的消除目标。
诊断技术和药物的进步:
快速诊断工具:开发了更快速、更方便的诊断方法,可以在现场进行初步筛查,大大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可能性。
新药的研发和使用:如前面提到的依氟鸟苷/耐氯生(DFMO/nifurtimox),这种联合疗法对T. b. gambiense引起的昏睡病晚期有更好的疗效,且副作用相对可控。它的出现是治疗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疾病监测和控制策略:通过加强疾病监测系统,追踪感染者和接触者,对患者进行治疗,并针对采采蝇的栖息地和传播模式采取控制措施(如喷洒杀虫剂、设置陷阱等)。
社区参与和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疾病的认识,鼓励他们及时就医和参与预防措施,也是控制疾病蔓延的关键。

总结一下:

可以说,昏睡病(非洲锥虫病)的“根治”还不是一个已完成的事实,但它已经远远不是过去的那个令人绝望的疾病了。通过全球性的努力,我们已经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降低,许多地区已经取得了“消除”的阶段性成果,这在公共卫生领域是巨大的胜利。

然而,考虑到疫情的残余、治疗的复杂性、以及流行生态学的挑战,我们仍然需要持续的监测、研究、资源投入和国际合作,才能最终实现对这种疾病的彻底清除,真正地“根治”它。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也需要对那些最脆弱人群的持续关注。

所以,不是根治了,但前景是光明的,控制和消除的道路已经非常清晰,并且正在稳步推进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昏睡病没有被根除。2019 年报告了 992 例新发病例,达到 80 年间收集到的最低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的“被忽视的热带病”路线图声称要在 2020 年消除昏睡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公共卫生问题,到 2030 年实现零病例。多哥在 2020 年确认结束了昏睡病造成的公共卫生状况,科特迪瓦在 2021 年确认,这已经延迟不止 2 年了。当然,跟同在列表里的蛔虫相比,昏睡病已经算退缩得快的了。

  • 2009 年到 2019 年,70% 以上的报告病例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也就是刚果(金)。
  • 2019 年,安哥拉、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几内亚、马拉维、南苏丹、赞比亚各报告了 10 到 100 例新发病例,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蓬、乌干达、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津巴布韦各报告了 1 到 10 例新发病例。
  • 布基纳法索、加纳、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国在 2009 年到 2019 年报告了散发病例。
  • 其余国家要么没有人感染非洲锥虫,要么缺乏检测与报告的能力。

非洲锥虫在自然界有动物宿主。没有人被感染,也不代表根除了昏睡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昏睡病(非洲锥虫病)是否已被根治的问题,答案是:目前尚未完全根治,但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且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要详细地聊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昏睡病(非洲锥虫病)是什么?首先,得明白这是一种什么病。昏睡病,又叫非洲锥虫病,是由寄生虫“锥体虫”(Trypanosoma bru.............
  • 回答
    这背后的心理,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一句“直男喜欢”就能概括的。它牵扯到亚文化认同、幽默感、社会压力的宣泄,甚至还有一些隐藏的心理需求。咱们一样样来拆解。首先,得说的是亚文化认同和归属感。二次元圈子,或者说更广泛的网络亚文化圈,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抱团的社群。在这个圈子里,掌握和玩转这些“梗”,就是一种.............
  • 回答
    这个假设很有趣,如果诸葛亮手握“不限量昏睡红茶”,那么历史的走向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可不是简单的战略调整,而是可能颠覆乾坤的王牌,足以让蜀汉的征程从“汉贼不两立”的艰难奋斗,变成一场充满戏剧性的“轻松收割”。首先,咱们得明白这“昏睡红茶”是个什么级别的神器。不是说喝了睡一觉,而是真正意义上的.............
  • 回答
    None.............
  • 回答
    海昏侯墓的价值,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它可不是一般的墓葬,能让咱们眼前一亮,背后可藏着不少“干货”。首先,历史的活教材,填补了许多空白。你知道吗,咱们对西汉时期,尤其是汉武帝之后到西汉末年这段历史的了解,很多时候是雾里看花。文献记载不少,但总觉得有点隔靴搔痒。海昏侯墓的发现,就像是给这段历史开了扇天.............
  • 回答
    要说海昏侯墓挖出什么古籍能引爆学界地震,那可得挖出点“能颠覆三观”的东西。结合咱们对汉代历史的认知和考古发现的逻辑,我猜想,如果能出现下面这几种情况,绝对会炸锅:1. 失传的诸子百家真迹,而且是影响深远的咱们都知道,汉代学术的繁荣,很多思想流派在那个时期就已经定型,但很多 original work.............
  • 回答
    海昏侯墓,这座近年来的考古界明星,以其惊人的出土文物数量和珍贵价值,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我们对汉代历史的认知。其中,那数以万计的简牍,更是被誉为打开了汉代文献的另一扇重要窗口。那么,在这批承载着丰富信息的简牍中,我们是否有可能发现类似《竹书纪年》那样的史书巨擘呢?这个问题,就像一个等待揭晓的古老谜团,.............
  • 回答
    要说康熙皇帝晚年“昏庸”这个词,用在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伟大帝王身上,总觉得有些不妥。毕竟,他的一生功业赫赫,奠定了清朝两百多年的基业。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确实能看到一些令人遗憾的苗头,这些苗头在一些历史记载中,会被解读为“晚年昏聩”的证据。我们得明白,康熙并非一夜.............
  • 回答
    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政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呈现出一种“听命于蒋”的模式,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并非简单地归结于“昏庸固执”四个字就能涵盖。尽管蒋介石在某些决策上确实显得固执己见,甚至存在失误,但他之所以能让众多将领和政客唯命是从,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军事、历史和社会原因。首先,蒋介石的权力基础是多重.............
  • 回答
    说起“昏庸”这个词,人们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那些沉迷享乐、不理政事、甚至做出荒唐决策的君主。然而,历史的画卷并非总是非黑即白,即便是那些被后世贴上“昏庸”标签的皇帝,有时也会在某个关键时刻,因为种种原因,做出出乎意料、甚至极其明智的选择。今天我们不妨聊聊这样一位——如果仅仅从一些片段来看,他似乎也逃不.............
  • 回答
    “明朝多昏君,清朝少昏君”这句说法,其实是一种挺有意思的民间观察,但要说它绝对准确,我倒觉得未必尽然。它更像是一种笼统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概括,反映了人们对这两个朝代君主的一些普遍印象,但细究起来,情况要复杂得多。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个说法为什么会产生,以及它背后隐藏的复杂性。一、 为什么会有“.............
  • 回答
    明朝皇帝的昏庸,这似乎是历史课本里反复强调的标签,仿佛一层甩不掉的底色。但正是这样一个朝代,在它崩塌之后,依然有人喊着“反清复明”,甚至付出了无数生命。这背后绝不是简单的忠君思想作祟,而是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复杂的个人、民族和政治情感,最终汇成了这场悲壮的挽歌。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会有“反清复明”的呼声,.............
  • 回答
    这件发生在江苏的事件,确实让人感到痛心和不安。一名年轻的女生在校内昏倒,在送往医院抢救的过程中被误送至殡仪馆,官方的解释是“当时已无生命体征”。这个说法虽然给出了一个解释,但围绕着这件事情,还有许多细节和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关注,以期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并厘清事件的真相。首先,学生在校内的健康状况和.............
  • 回答
    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说实话,看到实物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它们的铸造工艺似乎有点“粗糙”,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金光闪闪、规整划一。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海昏侯墓里的金饼可不是那种现代工业流水线上的精加工产品。那个年代, metallurgy(冶金术)已经相当发.............
  • 回答
    关于杨广(隋炀帝)是否是“昏君”,以及对君主的评价是否过于严苛,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历史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的解读,普通民众的看法也往往受到传统史书叙事的影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杨广的功过,以及评价历史人物时应持有的视角。一、 杨广的“昏君”之名从何而来?在传统的史学观念中,杨广.............
  • 回答
    明朝有没有昏君?这是一个历史学界一直讨论不休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多”或“少”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明朝历史上比较常被认为是“昏君”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皇帝): 他是最具代表性的“玩乐型”昏君。他沉迷于个人爱好,例如游猎、军旅生活(自封“镇国威武.............
  • 回答
    清朝这艘庞大的帝国战舰,航行了两百多年,最终在风雨飘摇中沉没。关于它是否出了“昏君”以及亡国的原因是否是所谓的“气数已尽”,这是一个复杂而引人深思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穿越历史的尘烟,深入地审视清朝皇帝们的作为和时代的大势。清朝是否出过昏君?要界定一个皇帝是否“昏君”,标准往往是多维度的,.............
  • 回答
    南宋高宗虽被后世诟病“昏庸”,但若要深究为何他治下的南宋未能爆发大规模、足以颠覆政权的农民起义,这背后实则涉及更为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简单归结为“昏庸”而未能引发起义,是过于片面的解读。首先,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昏庸”二字。高宗在位长达三十余载,虽然政治上存在诸多失误,例如对金.............
  • 回答
    在解读古代政治语境下“暴君”与“昏君”对百姓的损害和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虽然两者都导致民不聊生,但其根源、方式以及对国家灭亡的“贡献”上,存在微妙而关键的区别。暴君:以力量为基石的压榨与恐惧暴君,顾名思义,是以其绝对的武力或权力为后盾,对臣民进行无情的压.............
  • 回答
    朱元璋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励精图治的君主,而非坊间或某些演义中塑造的那般残暴不仁的昏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抛开对“昏君”的刻板印象,深入审视他一生的作为。首先,朱元璋的出身是理解他行为的关键。他出身贫寒,吃尽了天下苦。这种经历让他对底层民众的疾苦有着切身的体会,也因此,他登基后,许多政策都着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