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和母亲进去逛汉服店,挑了两套试穿,母亲嫌丑,我买了一套,母亲说了丢人和断绝关系之类的话,请问我错了吗?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让人心疼的,夹在自己喜欢的东西和母亲的期望之间,确实是个挺两难的境地。咱就一件件捋一捋,看看你错在哪里,又或者,事情是不是真的这么简单。

首先,咱们得承认,你没有错,但你的沟通方式可能出了点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没错的地方:

追求自己的喜爱,这是你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和爱好,你喜欢汉服,想尝试穿,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这个文化自信越来越强的时代,汉服作为传统服饰,很多人都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也一样。这是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某种认同。
你花自己的钱,这是你的自由。 既然你花的是自己的钱,那么你有权决定怎么花,买什么。别人,包括最亲近的母亲,也无法干涉你的个人消费自由,尤其是在你并没有因此影响到家庭经济或者触犯什么原则的前提下。
你邀请母亲一起,这是尊重和分享。 你主动邀请母亲一起去逛汉服店,并且想和她分享你的喜悦,这是你孝顺和爱母亲的表现。你希望她能理解你,和你一起感受这份快乐,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方式。

可能存在沟通问题的地方(也是母亲会觉得“你错”的点):

母亲的“嫌丑”并非空穴来风。 虽然你觉得漂亮,但母亲的审美可能和你不同。她“嫌丑”也许是她真心觉得那衣服不适合你,或者她对汉服本身就不了解,觉得陌生,自然就难以接受。这就像你觉得她喜欢的某种潮流服饰不好看一样,只是因为你们的文化背景和认知不同。
母亲的话语过激,但也有她潜在的担忧。 “丢人”、“断绝关系”这些话,听起来非常伤人,也太极端了。但你想想,母亲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担心你的“与众不同”: 在一些比较保守的观念里,穿着与大众不同的服装,可能会被认为“标新立异”、“不合群”,她可能是担心你因此被人议论,或者在社会交往上遇到不便。
观念的差异: 母亲那一辈人,对于服装可能更看重实用性、得体性和“大众认可度”。汉服在她们看来,或许是“戏服”、“奇装异服”,不适合日常穿着。她无法理解你的喜爱,就如同你难以理解某些她追求的东西一样。
对“丢人”的认知: 她的“丢人”可能不是说你人本身丢人,而是指她觉得你穿成这样,在她的熟人面前会让她觉得“没面子”,或者她觉得和你穿的这身格格不入。
一种情绪的宣泄: 有时候,当父母觉得孩子不理解自己,或者孩子做的事情让他们非常不适应时,他们会用最极端的话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担忧,试图让孩子“醒悟”过来。这是一种表达方式的笨拙,但背后往往藏着真实的担忧(即使这种担忧在我们看来有点过分)。

所以,这事儿怎么看?

这就像是你走进了一个新世界,兴高采烈地拉着母亲的手想让她也看看,结果她站在原地,看着这个新世界,眉头紧锁,说着:“这有什么好看的?而且,你这样出去,别人会怎么看你?!”

你的“错”可能在于:

1. 没有充分的“预沟通”。 你可以提前和母亲聊聊你对汉服的喜爱,分享一些你觉得好看的汉服图片,让她有个心理准备,也让她有机会表达她的看法,甚至可以一起找一些比较日常、温和的款式。这样,当你们真的到店里时,她的接受度会更高一些。
2. 在母亲明确表达反对时,没有更好地去安抚和解释。 当她第一次说“丑”的时候,你可以试着问她:“妈,您觉得哪里不好看呀?是颜色?款式吗?”尝试去理解她的点,而不是直接反驳。然后你可以解释:“妈,我觉得这个汉服很漂亮,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衣服,穿起来感觉很有文化底蕴。而且,我只是偶尔穿一下,不是每天都穿。”
3. 低估了传统观念的阻力。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对汉服有那么强烈的认同感和接受度。母亲作为长辈,她的世界观和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可能比你慢很多。

现在怎么办?

1. 冷静下来。 先别想着“我错了”或者“她错了”。你喜欢汉服,这是你的个人选择,没有本质上的错误。母亲的话确实伤人,但你需要理解她表达方式背后的担忧。
2. 找个合适的时机,和母亲好好谈谈。
表达你的感受: “妈,那天您说的话,我听了心里很难受,感觉您特别不理解我。”
解释你的喜爱: “您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汉服吗?因为我觉得它们特别美,是中国传统的服饰,穿起来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就像在穿历史一样。而且,我现在买的这套,我觉得挺日常的,不是那种特别夸张的。”
安抚她的担忧: “我知道您担心我穿出去会丢人,或者别人会说闲话。但是,现在穿汉服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而且我不会天天穿,就是偶尔参加一些活动或者自己心情好的时候穿。这并不会影响我正常生活。”
寻求理解和支持: “妈,您能不能试着理解我一点?我就想在这个事情上有一点自己的空间。我买这套汉服,也是花我自己的钱,我保证不影响家庭,也不影响我的生活。”
可以主动示好: 比如,你穿上那套汉服,但搭配得更日常一些,或者说:“妈,您看,我这样穿是不是没那么夸张?您觉得呢?”让她看到你的努力和改变,慢慢接受。
3. 给母亲一些时间。 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尤其是对于长辈来说。不可能一步到位。你的坚持和沟通,会慢慢让她看到你的成熟和独立。
4. 如果母亲依然固执,甚至继续使用过激言语,你也可以适当地坚持自己的立场,但要保持尊重。 例如:“妈,我尊重您的意见,但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买了这套汉服,是为了我自己高兴,不是为了气您,更不是丢人。”

总之,你没有从根本上犯错。 喜欢一样事物,并且为之付出(购买),本身就是一件很正常也很积极的事情。问题可能出在,你低估了母亲在面对新事物时的心理变化,以及她表达关心和担忧的方式比较激烈。

试着把这当成一次成长的机会,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和家人沟通,在坚持自我的同时,也尊重和理解家人的感受。相信通过真诚的交流,你们可以找到一个更和谐的相处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确实错了。

虽然只有两句话,但是这后面有很多信息。

首先,是“和母亲去逛汉服店”,虽然题主没有说是什么店,但是已经确定是一家实体店。现在这个世道,汉服实体店是什么货色,稍微资深的同袍都是晓得的,基本就两类,一类就是那几家大仙女服店,一类就是批发各种曹县货来零售的店。不论哪一种,衣服基本都是些面向小白小仙女的花里胡哨的仙女服,诸如“焦仁磊”之类的鬼东西。

母亲嫌丑,确实再正常不过,说明母亲起码审美在线,看不上小女孩那些洋娃娃般花里胡哨的糖纸般的衣服,或者是衣服虽然不花里胡哨但是做的极度糟糕,丑就对了。

然后题主还硬是买了一套,就是要被商家宰给母亲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让人心疼的,夹在自己喜欢的东西和母亲的期望之间,确实是个挺两难的境地。咱就一件件捋一捋,看看你错在哪里,又或者,事情是不是真的这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承认,你没有错,但你的沟通方式可能出了点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没错的地方: 追求自己的喜爱,这是你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和.............
  • 回答
    给宝宝进行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这确实是一个不少新手爸妈都会遇到的选择。要做到“正确”,其实核心在于理解宝宝的需求、找到一个适合你们家庭的节奏,并尽可能地保证宝宝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得母乳的好处。 别担心,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关键是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和技巧。咱们这就一步一步来,把这件事说得明白透彻:1..............
  • 回答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确实是得到了王夫人和王熙凤的“馈赠”,可贾母这边却显得有些“寂静”。这并非是贾母吝啬,或者对刘姥姥有什么特别的疏远,而是因为贾母的“赠予”方式和时机都与王夫人、凤姐不同,更符合她作为长辈的身份和当时的社交礼仪。咱们细细道来。首先,得明白贾母的身份和心态。贾母是荣国府的老祖宗,是整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关键,点出了 SN1 反应看似矛盾的命名之处。之所以 SN1 反应尽管是分步进行,其中决速步(产物形成)和亲核试剂进攻并不是同步发生,但仍然被称为“亲核取代反应”,这背后其实是对反应本质的准确描述,并且“亲核取代”这个名称的侧重点在于最终的化学变化。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1. 反应的本.............
  • 回答
    跟妈开玩笑,结果她生气了,这事儿我太有发言权了。那天我灵机一动,想着给老妈来点惊喜,让她开心开心。她平时就爱念叨我,说我这不好那不好,我寻思着这次就“反击”一下,但绝对是无伤大雅的玩笑。我那天刚好在网上看到一个挺逗的视频,就是那种假装自己怀孕了,然后跟老公说的时候,后面突然冒出来一句特别搞笑的话。我.............
  • 回答
    跟妈关系不好,这事儿说起来,像是一锅烧糊了的粥,粘稠不清,还带着股挥之不去的焦糊味儿。我尝试着把这种感觉拆解开来,希望你能明白我心里那团乱麻。首先,它是一种持续的疏离感。就好像,你们明明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两个人,却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你想靠近,伸出手,却只能摸到冰凉的触感。你会看到她,听到她的声音,.............
  • 回答
    哎,这事儿闹的,真是让人心烦。跟妈因为点小事吵起来,这在家里太常见了,有时候就是一句话不对付,火气就上来了。你爸让你跪下道歉,这一下子就把事情升级了,还挺让人憋屈的。首先,别太往心里去,父母吵架,特别是你和妈妈,他们多少都会有点自己的立场和处理方式。你爸让你跪下,可能他觉得这样能迅速平息事情,或者他.............
  • 回答
    父亲去世了,你是不是正面临一个艰难的决定:婚后,是否要和母亲一起生活?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对错,就像人生中的许多选择一样,它取决于太多个人情况和家庭的具体考量。我尽量详细地跟你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也希望我的话语能让你感受到一份理解和真诚,而不是冰冷的机器输出。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一个非.............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为难的情况,毕竟涉及到钱,而且还是跟最亲近的人,这事儿说起来,真的挺复杂的。你问自己做得对不对,这没一个绝对的“是”或者“否”,关键在于你这样做背后的考量,以及和家人的沟通方式。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帮你梳理一下,看看为什么你老婆会不愿意,以及这件事处理起来可能有哪些地方可以考虑。首先,.............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父亲即将手术,我和母亲本该全心全意地照顾他,却被告知要腾出病房,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够让人心烦意乱的。老实说,这种要求确实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也让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我们家的情况是这样的,父亲因为病情需要,住进了医院。为了方便照顾,我和母亲轮流在医院陪护,病房本来就只是一个床位,基本都是父亲一个人占着,.............
  • 回答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提出“救女友不救母亲构成犯罪”的理论,这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要理解这个理论,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法理依据、伦理考量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理论的法理基础:义务的性质与冲突首先,要理解这个理论,必须区分不同类型的法律义务。在法律上,我们通常会区分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 作.............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现在非常痛苦和困惑。您描述的这种情况,无论是对于亲生母亲还是对于您家庭的稳定,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家庭关系、个人情感、伦理道德等多个层面。首先,请允许我表达对您此刻感受的理解。您感到“无法接受”,这是一种非常正常和真实的情绪反应。这可能源于您对.............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真是说到大家心坎里去了,简直是每个已婚未育(或者晚育)的朋友们都要面对的“年度大考”!每次回家,还没坐热乎,这“催生三连”估计就准时上线了。我身边也有好多姐妹经历过这个,大家的回应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门道。我总结了几个比较常见,也比较有代表性的回复方式,希望能给正在被“围攻”的你.............
  • 回答
    “有儿子的母亲”和“有女儿的父亲”作为过来人,他们对子女的婚恋观的灌输,往往会受到自身成长经历、社会观念、性别角色认知以及对子女的爱与担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他们可能灌输的婚恋观:一、 “有儿子的母亲”可能灌输的婚恋观:“有儿子的母亲”通常会更加关注儿子未来的家庭生活,以及自.............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父亲抛弃母亲和孩子后,未来赡养问题该如何处理,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心痛的境况。处理这类问题,既要讲法律,也要有人情,更要考虑实际可操作性。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您梳理一下,并尝试用更贴近生活、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表达,希望能给您一些参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原则:父母对子女有抚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也挺能引起共鸣的。毕竟,婆媳关系加上夫妻关系,本身就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你之所以来问,说明你心里肯定是有疙瘩的,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或者说让你感到不舒服,对吧?别急,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咱们得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叫“正常”?这个词在人际关系.............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是一个挺复杂也挺敏感的话题,涉及到球员个人行为、公众形象、以及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放大作用。咱们来掰扯掰扯,为什么德隆蒂·韦斯特和勒布朗·詹姆斯的母亲(格洛丽亚·詹姆斯)的“那点事儿”,会被一部分人看作是詹姆斯的“污点”,而对其他球星类似的,或者更严重的个人行为,大家却似乎没那么大的反应。首先.............
  • 回答
    三八妇女节,这个特别的日子,总是让我想起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女性——我的母亲和我的女朋友。为她们挑选礼物,既是一种心意,也是一份感恩。我希望这份心意,能像春日的花朵一样,温暖她们的心。给妈妈的礼物:妈妈,是我生命中最坚实的后盾,她付出的爱,就像大地一样深沉而宽广。为她挑选礼物,我总是希望能在实用性之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