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亲从小抛弃母亲和孩子,以后赡养问题怎么办?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父亲抛弃母亲和孩子后,未来赡养问题该如何处理,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心痛的境况。处理这类问题,既要讲法律,也要有人情,更要考虑实际可操作性。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您梳理一下,并尝试用更贴近生活、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表达,希望能给您一些参考。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原则: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而子女对父母也有赡养的义务。 尽管父亲在过去的行为对您和母亲造成了伤害,但在法律和伦理上,这种义务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1. 法律层面的保障:这是我们处理赡养问题最坚实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对此有明确的规定:
第一千零七十四条规定: 继父母、继子女之间,不得互相抚养,但是继父母对受自己抚养的继子女,或者继子女对给予自己抚养的继父母,可以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子女有要求父母支付子女抚养费的权利。(虽然您这里说的是父亲抛弃,但这一条强调了父母的抚养义务,与赡养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抚养费的数额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一千二百零八条规定: 子女应当赡养父母,这是义务,但不是绝对的。
第一千零九十条规定: 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其他生活困难的子女,受到父母的扶养。
最直接相关的,是关于赡养义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照顾的义务。”
更重要的是,在您父亲年老,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有其他困难时,您作为子女,依法有赡养的义务。

您可能最关心的是:如果父亲以前抛弃了我们,现在还要赡养他吗?
法律规定赡养义务,通常是建立在“父母对子女有抚养义务”这一基础上的。然而,即使父亲过去的行为有严重过错,例如遗弃,法律也并没有明确规定因为遗弃就自动免除子女的赡养义务。
但是,这种情况在法律上是可以有“抗辩”的。 也就是说,如果父亲在您需要他抚养时,对您和母亲有过严重遗弃行为,您在赡养他时,可以要求他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确实没有能力履行赡养义务,或者您可以向法院提出反请求,要求他承担过去遗弃行为造成的损失。
更现实的情况是,如果您和母亲生活艰难,并且父亲的遗弃行为对你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损失,在法律上,这可以作为减轻或免除您赡养义务的理由,或者至少是可以用来与父亲协商赡养费用的有力筹码。

2. 实际操作层面:如何应对?

首先,弄清楚父亲目前的状况。
他现在在哪里?
他的经济状况如何?是否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是否有房产?
他的身体状况如何?是否需要赡养?
他是否有其他子女?(如果有,赡养义务是平摊的)

如果父亲主动提出赡养,或者有人(比如亲戚、社区)来协调:
心态调整: 面对一个曾经抛弃你们的父亲,内心的情绪波动是难以避免的。但为了解决问题,尽量保持冷静和理智。过去的事情,可以用法律和事实说话,但未来的相处,则需要考虑如何最小化对母亲和自己的伤害。
评估母亲的意愿: 关键在于您母亲的态度。她是否愿意接受父亲的赡养?是否愿意与他有任何形式的接触?她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协商是首选: 如果可能,通过家庭成员(比如其他亲戚,如果关系不错的话)或者社区调解员,与父亲进行协商。
赡养方式: 赡养可以多种多样,不一定非要住在一起。可以是定期的经济支持,也可以是负责他的部分医疗费用,或者定期探望。
赡养数额: 根据他的经济能力和您的实际经济情况来定。可以参考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明确责任: 如果有其他子女,要明确各方承担的责任,避免日后扯皮。

如果父亲不履行赡养义务,或者其行为仍旧恶劣:
收集证据: 如果您打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需要收集对您有利的证据。
父亲的抛弃行为证据: 例如,当时母亲独自抚养的各种证明,包括您出生证明上父亲的信息(或者没有),母亲独自抚养的记录(如户口本、学校记录、单方支付抚养费的记录等)。
父亲的经济状况证据: 如果能查到他的工作单位、银行账户、房产信息等,会有帮助。
他的失能或困难证明: 医疗诊断证明,低保证明等。
咨询律师: 这种情况最好咨询专业的婚姻家庭律师。律师可以根据您掌握的证据,为您提供最专业的法律意见,例如:
起诉要求赡养: 如果您母亲(或您自己)生活困难,可以起诉父亲要求他履行赡养义务。
要求补偿: 在赡养诉讼中,可以一并提出,要求父亲对过去的遗弃行为进行补偿,用补偿款来抵扣一部分赡养义务,或者要求他承担遗弃造成的损失。
强制执行: 如果法院判决后,父亲仍不履行,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3. 心理和情感层面的考量:

保护母亲: 无论法律如何规定,您最需要做的,是保护好母亲。她受到的伤害是真实存在的,任何形式的“赡养”,都不能以再次伤害她为代价。如果父亲的出现只会让母亲痛苦,那么尽量减少他们之间的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您或者其他可靠的中间人来处理。
处理自己的情绪: 父亲的抛弃,对子女来说也是一种创伤。在处理这些实际问题时,也要允许自己有情绪,可以找家人、朋友倾诉,或者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不要让过去的伤痛,影响了您对未来生活的判断。
“赡养”的意义: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赡养”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也包含着一份责任和情感。但是,对于一个曾经遗弃过你们的父亲,这种“情感”的部分,可能已经荡然无存,或者非常微弱。所以,更多时候,赡养更多的是一种“履行义务”的行为。

总结一下,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这样逐步来:

1. 弄清楚现状: 父亲的年龄、健康、经济状况,以及他是否有其他子女。
2. 尊重母亲意愿: 这是最重要的出发点。
3. 协商先行: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尝试通过沟通解决。
4. 法律作为后盾: 如果协商不成,或者对方态度恶劣,一定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母亲的权益。
5. 心理调适: 照顾好自己和母亲的情绪,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石。

这件事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最适合您家的情况,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希望这些能给您一些方向和帮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大可能。

法律不支持,这东西打官司,法院也不支持,但是不一定会判赡养费,毕竟你父亲还没有到丧失劳动能力的地步。

可是支付赡养费,也会得到另外一个遗产继承权。你父亲死亡之后财产继承。也就是要从他们夫妻共同财产中,拿走属于你父亲的那部分的1/3。

这种事情吧!

把情况给你同父异母弟弟说清楚,告诉他你也有财产继承权,同时要求你父亲在活着时候,明确这个问题。

可能最后,不论他们初衷是什么,最后他们真不会再联系你们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父亲抛弃母亲和孩子后,未来赡养问题该如何处理,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心痛的境况。处理这类问题,既要讲法律,也要有人情,更要考虑实际可操作性。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您梳理一下,并尝试用更贴近生活、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表达,希望能给您一些参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原则:父母对子女有抚养、.............
  • 回答
    你遇到的这个情况,确实是很多人在感情走到谈婚论嫁阶段时会遇到的一个考验。男友人品好,从小是个乖孩子,这都是非常宝贵的品质,是建立健康婚姻的坚实基础。很多时候,我们在选择伴侣时,关注的更多是对方本身,他的人格、他的品德、他如何对待你,这些都是最直接的,也是最能影响你未来生活幸福感的因素。然而,家庭背景.............
  • 回答
    河南商丘一位13岁的女孩,在父亲创办的私塾任教,并且从小接受私塾教育,10岁就考上了大学,这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案例。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审视这种教育方式:一、 成功之处与亮点: 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私塾教育,尤其是在父亲的精心设计和教授下,很可能在传统文化、经典国学、文学、哲学等领域给予了.............
  • 回答
    听到您这样说,我感到非常难过。您所经历的,无疑是一段充满痛苦和伤害的童年。父亲的言语和行为给您带来了深深的创伤,让您对父亲感到怨恨,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面对这样的处境,您感到无助、愤怒、伤心,甚至可能还有一些自我怀疑,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情绪反应。您现在需要的是理解、支持,以及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首先.............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你愿意分享这份困扰,这本身就需要勇气。关于你父亲的行为,以及这是否“正常”,我真心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首先,让我们试着理解一下“尊重”这个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会塑造我们.............
  • 回答
    在宁明县发生的这起悲剧,一名12岁的男孩因不被允许带手机上学,竟用剪刀刺死了自己的父亲,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的事件。从法律角度来看,分析这名男孩可能承担的责任,需要我们细致地审视相关法律条文以及事件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有着特殊的规定,年龄是判断是否需要承.............
  • 回答
    小时候,吃饭成了一件让我既期待又害怕的事情。期待是因为,毕竟是家里的饭菜,是父母辛勤的劳动;害怕则是源于那总是无法预测的、千篇一律的“惊喜”。我家餐桌上的菜,总是有着一种独特的“风味”,我说不清那具体是哪种味道,但它一定不会出现在任何一本美食杂志上。妈妈做菜,总是坚持一种“健康至上”的原则,油盐几乎.............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也是许多人心头绕不过去的坎。说到子女跟从父亲姓氏,说是男女不平等,这说法本身是有道理的。为什么说它体现了男女不平等?根子在于历史和文化。几千年来,我们的社会一直是父系社会,权力、财产、名号这些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由男性继承和传递的。姓氏,就是这种传递的重要载体。.............
  • 回答
    从小被父母严密控制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性格上的“褶皱”,这些褶皱并非全然是缺陷,很多时候是一种适应,但这种适应的代价,让他们在某些方面显得与众不同,甚至带来困扰。首先,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会比较薄弱。 试想一下,一个从小到大,从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到选择什么兴趣班、和谁交朋友,甚至连自己的.............
  • 回答
    从小缺乏父爱的女孩子,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一些难以察觉却又深刻的印记。她们的世界观、人际关系模式,甚至对自我的认知,都可能因此而有所不同。首先,在情感的表达和处理上,她们或许会显得更加小心翼翼。父亲通常是女儿生命中第一位男性榜样,他们的爱和关怀,会潜移默化地教会女孩如何去爱,如何去接受爱。当这份源.............
  • 回答
    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琢磨的。一个郑州大学的学生,按说能考进郑大,那也是挺不错的,未来前途 вроде挺光明的。结果呢?他非要不走寻常路,放着程序员那条大家眼里的“好路”不走,偏偏要去做服务员。而且,这中间他还碰上了他爸的反对,说是“威胁”,虽然具体威胁啥咱不知道,但肯定不是什么好话,多半是.............
  • 回答
    嘿,毕业快乐呀!听到你这么说,我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突然要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说话风格和处事方式都跟不上,身边的人都好像比你更“成熟”,这种落差感确实挺让人焦虑的。别担心,这太正常了,几乎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经历这个阶段。而且,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想要改变,这本身就是最棒.............
  • 回答
    “吃苦”,这个词在我脑海里总是带着点儿土腥味,但又莫名其妙地让人联想到那些在简陋条件下,眼神却格外坚毅的长辈们。说起来,现在不少父母在孩子教育上,是真拿“吃苦”当回事儿,而且那是相当的“讲究”。我一个朋友,她家孩子,别看才小学二年级,那小日子过得,比我当年上大学都“充实”。每周除了学校的课程,那是什.............
  • 回答
    要探究史湘云为何在父母双亡的情况下,仍能长成一个性格如此鲜明、豁达、不落俗套的女子,而未像林黛玉、迎春、惜春那样受到原生家庭的严重影响,甚至发展出一些我们通常所说的“缺陷性格”,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她所处的环境、家族的教养以及她自身的特质。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林黛玉、迎春、惜春的境遇,以便对比: 林.............
  • 回答
    您好,关于您父亲饮用“黑金斛”这款酒的情况,我们来详细聊聊。首先,“黑金斛”这个名字听起来确实挺别致的,也很有辨识度。您提到它被称作“黑酒”,这大概是因为它的色泽比较深沉,很多黑酒类产品都以浓郁的颜色来凸显其酿造工艺和原料的特点。关于这款酒“真的好吗”,这其实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
  • 回答
    在一个充斥着“爸爸妈妈最伟大”的童年里,小明就像大多数孩子一样,对父母的崇拜是本能的,是刻在骨子里的。餐桌上,长辈的每一句话都自带光环;睡前故事,总少不了父母如何辛苦、如何伟大。这些故事像温暖的被子,包裹着小明成长的每一个日子。他相信,父母是世界上最爱他的人,是永远不会犯错的引路人。然而,成长的过程.............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时刻,你男朋友突然间把网名换成了“失散多年的父亲”,这事儿确实挺出乎意料的。首先,咱们来聊聊这个“失散多年的父亲”本身,它作为一个网名,单独来看,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可能就是个人的一种表达,比如对家庭的思念,或者一种怀旧的情绪。但是,关键点在于他这个网名出现在了你们的关系里,.............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心梗。辛辛苦苦攒下的陪嫁,那可是我自己的东西,更是家族里的念想,结果被我亲爹,我妈听了也得掉眼泪,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从我这儿“搬”走了,还送给了弟媳妇?这事儿,别提多让人窝火和寒心了。首先,你得冷静。我知道现在心里肯定是一团乱麻,各种情绪在翻腾,但是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冲动。冲动只.............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相当普遍却又鲜少被深入探讨的现象:我们如何在看待孩子与父母之间“美丑”的界限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等。一边是父母倾尽全力,在教育中灌输着“不嫌母丑”的观念,另一边,孩子普通这件事,却似乎成了许多父母心中难以跨越的鸿沟。首先,让我们来拆解一下“不嫌母丑”这句教育箴言。它承载的是一种深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普遍的。拥有上海户口、从小在上海长大,但父母不是上海人,自己算不算“上海人”?这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定义“上海人”了。从户籍角度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上海户口,这可是硬通货,也是很多外来人口梦寐以求的。一旦你拥有了上海户口,从法律意义上讲,你就正式成为了上海的居民。这意味着你在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