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史湘云从小就没有了父母,为何没长成林黛玉,迎春,惜春那样的缺陷性格?

回答
要探究史湘云为何在父母双亡的情况下,仍能长成一个性格如此鲜明、豁达、不落俗套的女子,而未像林黛玉、迎春、惜春那样受到原生家庭的严重影响,甚至发展出一些我们通常所说的“缺陷性格”,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她所处的环境、家族的教养以及她自身的特质。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林黛玉、迎春、惜春的境遇,以便对比:

林黛玉: 父母双亡后,寄居在外祖母家。尽管贾母疼爱,但终究是客居,缺乏亲生父母的温暖和依靠。这种寄人篱下的处境,加上她天生敏感多病,很容易让她产生不安全感,对人情冷暖更加警惕,从而表现出孤高、多疑、易伤感的性格。她的才情和孤傲,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内心脆弱的一种保护。
迎春: 迎春的生母早逝,父亲贾赦是出了名的好色贪婪,对子女并不真心疼爱,甚至将她视为“摇钱树”,最终将她嫁给中山狼孙绍祖,落得个“泪尽而逝”的悲惨结局。这种亲情的缺失,父亲的冷漠和功利,让她养成了懦弱、怕事、缺乏主见的性格,几乎是被动地承受命运的安排。
惜春: 惜春虽然有父母,但她是庶出,在贾府这个大家族中地位并不高。她的哥哥是贾珍,一个荒淫无度、不顾家风的人。在目睹了家族内部的种种不堪和腐败后,加上她自己也性情孤僻,最终选择了遁入空门,以一种逃避的方式来处理现实的困境和家族的污浊。她的性格显得冷漠、没有人情味,甚至有些刻薄,这是她对周围环境的一种极端的反应。

与这三位相比,史湘云的“原生家庭”情况是这样的:

史湘云从小父母双亡,这点与黛玉相似。然而,她并没有像黛玉那样寄人篱下,而是被 叔叔史鼎和婶婶抚养。关键在于这个“叔叔婶婶”家庭的性质。

1. 叔叔婶婶的抚养与教养:

红楼梦中对史湘云的叔叔婶婶的直接描写不多,但可以从几个侧面推断他们的教养方式:

经济条件: 史家虽然不如贾、王、薛三大家族显赫,但也是钟鼎之家,经济基础尚可。湘云能在叔叔家受到相对不错的照料,不至于衣食无忧,但也不能说她过得十分奢侈,这反而让她不会养成娇纵之气。
性格的承传与塑造: 相较于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勾心斗角,湘云的叔叔婶婶似乎是一个更为简单、朴素的家庭。他们虽然对湘云的宠爱,但似乎也注重她品德的培养。史湘云性格中的豁达、开朗、不拘小节,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身边人的正面影响。如果叔叔婶婶本身是刻薄、势利、斤斤计较的人,湘云也很难形成如此阳光的性格。
“大家闺秀”的规矩: 尽管湘云不拘小节,但她终究是出身于官宦世家,叔叔婶婶自然也会教导她一些大家闺秀应有的礼仪和规矩。只是湘云本人天性活泼,将这些规矩内化得更加自然流畅,而非刻意做作。

2. 史湘云自身的特质:

抛开外部环境,湘云自身的性格特质是她能够不被原生家庭的缺失所压垮的关键:

天生的乐观豁达: 这是湘云最突出的品质。她仿佛自带阳光,即使身处不如意的境况,也能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方式。她的笑声是贯穿全书的亮色,她的“好了歌”唱得那么洒脱,显示出她对人生无常的坦然接受。这种性格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
“英豪阔大宽宏量”: 这是书中对她性格的直接评价。她不像黛玉那样容易纠结于小事,也不像宝钗那样善于藏拙,她更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乐于分享,并且不拘小节。这种“不计较”,让她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尤为讨喜。
对亲情的需求与补偿心理: 虽然父母双亡,但湘云内心对亲情的渴望是存在的。当她来到贾府,看到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围绕着贾母时,她也渴望亲情。然而,她并非沉溺于这种渴望,而是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对周围人的亲近和依赖,比如对宝玉的亲昵,对宝钗的欣赏。她能从现有的关系中汲取温暖,而不是因为缺乏而抱怨。
独立与自信: 湘云虽然寄居,但她的寄居方式并非黛玉的“客人”之感,而是更像亲戚的往来。她身上没有黛玉那种明显的寄人篱下的自卑,反而是一种堂堂正正的自信。她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在大观园的诗社中崭露头角,甚至能与男性们论诗,显示出她不畏惧表达自我的勇气。
对现实的“不在乎”: 湘云似乎对一些世俗的功名利禄并不特别看重,她更享受当下,享受与朋友们相处的时光,享受吟诗作对的乐趣。这种对物质世界的某种超脱,也让她不至于因为家庭的变故而陷入对未来的焦虑和恐慌。她并非完全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她的关注点更偏向于精神世界的充实和情感的交流。

3. 家族背景的影响(相对积极的方面):

史家虽然不如贾府根深蒂固,但作为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也传承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家风。湘云身上那种爽朗、不羁的劲头,反而像是打破了封建大家族中女性应该“温顺”的束缚。她的性情没有被贾府那种压抑的、规矩森严的环境所完全同化,反而保留了自己独特的风采。

总结来说,史湘云没有长成“缺陷性格”,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的叠加:

她有一个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正面教养的“替代性”家庭环境:叔叔婶婶虽然不是亲生父母,但提供了基本的关爱和教育,并且可能家庭氛围相对简单。
她天生拥有强大的心理韧性和乐观精神:这是她面对不幸的最重要武器,让她能“风流灵巧”地化解生活中的不快。
她能积极地从现有的社交关系中汲取温暖和认同:她不像黛玉那样孤芳自赏,而是乐于与人交往,并在交往中找到乐趣和价值。
她的自信和独立意识让她不惧怕表达自我:她不是一个被动承受命运的人,而是一个积极参与生活,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围人(例如带动诗社气氛)的角色。

湘云的性格,是一种在不幸遭遇中展现出来的生命力的光辉。她没有被父母双亡的悲剧彻底击垮,反而以一种更洒脱、更具生命力的方式去体验人生,这才是她最动人之处,也正是她与林黛玉、迎春、惜春形成鲜明对比的关键所在。她的豁达,并非对悲剧的麻木不仁,而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洒脱,一种对生活本身的热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打开上帝视角,看红楼里的一众女儿们,大家都有缺陷,但除了个别如夏金桂之流,其优点都远大过缺陷,几乎个顶个的可爱。

但是如果用和她们平等的视角,也就是当他们是你的身边人,感受可能会不一样。

比如说现在你身边有一群朋友,其中有五个和你关系比较密切,常在一起聚会。

第一个,家世外貌才干等各方面最平衡最出众的,她行事面面俱到,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很为你考虑,懂得站在你的角度换位思考,也常常主动帮你一点小忙。但是你能感觉到她骨子里是很有野心的,之前申请国外名校不幸被拒,现在应该又在做别的打算,总之她心里真心关心的是自己的前程和家族的未来,不会和你们这帮小姐妹建立真正的友谊。她这个人很正能量,但有时候有点太正能量了,你的一些奇奇怪怪的爱好会被她批评不务正业,私下相处时喜欢跟你讲一堆大道理。

第2个,身世飘零,性格敏感,身体不好。她其实很幽默又有才华,和她在一起很有情趣。一开始和她相处会觉得有点累,很怕哪里惹到她不高兴,要么就是她突然抑郁了或者身体不适了就不来参加聚会了。但是几次相交下来就能摸清,只要你尊重她的人格,不讽刺她的身世,不抢她男朋友,她就很好相处,你只要对她真诚,她就比你还真诚,还常常讲冷笑话逗你开心,你有什么小众的爱好,她都全力支持,陪你探索。有了烦心事,她也多半去找自己男朋友,或者躲在家里伤春悲秋,不带到姐妹聚会上来。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比如生病需要吃燕窝没钱买之类的,也只是自己默默扛,不肯轻易麻烦别人。

第三个,其实生活也不太平顺,但她每天快快乐乐嘻嘻哈哈,最爱拉着姐妹们一起玩。永远是一张笑脸迎人,心直口快,是姐妹中的开心果。你要是为人处事特别完美,她会特别崇拜你。但是如果你稍微弱势一点,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她会突然说出几句让人下不来台的话,比如在有长辈的聚会上当着众人的面说你今天打扮得像坐台的,又比如瞥见你手机里借网贷的记录就大大咧咧跑去跟别人说.....关键你还不能生气,你生气的话大家都会说“你不要跟她计较啦,她就是这样没心没肺她不是有意的啦”.....当然,你也知道她确实只是缺心眼,不是心机深沉,所以不会真的生她气,就是有时候会被她弄得有点尴尬罢了……

第四个,性格没主见,也没什么爱好,姐妹聚会基本上次次都来,但从不发表意见,对一切都不太感兴趣,毫无存在感。一心就等着过几年家里给安排相亲结婚就完事了。

第五个,年纪最小,像第四个一样没存在感,但多了几分愤世嫉俗。不跟她聊天的时候就觉得她就是个文静的小妹妹,要是跟她交心会发现她有点看破红尘的意思,不相信爱情不相信友谊,跟你们在一起就是混混日子,未来打算一个人去西藏禅修。

那这五个朋友,你会愿意和谁当泛泛之交,和谁做知心好友,又和谁在真诚相待的同时尽量保持一点距离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探究史湘云为何在父母双亡的情况下,仍能长成一个性格如此鲜明、豁达、不落俗套的女子,而未像林黛玉、迎春、惜春那样受到原生家庭的严重影响,甚至发展出一些我们通常所说的“缺陷性格”,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她所处的环境、家族的教养以及她自身的特质。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林黛玉、迎春、惜春的境遇,以便对比: 林.............
  • 回答
    关于查士丁尼一世是否只是狄奥多拉皇后“台前代言人”的质疑,其实在史学界并非全无踪迹,只是这种观点未能成为主流,更多是作为一种边缘化的解读,或是探讨狄奥多拉在查士丁尼统治中扮演的“强大影响者”角色时被提及。要理解为什么这种“代言人”的说法难以站稳脚跟,我们得先深入了解查士丁尼一世本人以及那个时代的政治.............
  • 回答
    你遇到的这个情况,确实是很多人在感情走到谈婚论嫁阶段时会遇到的一个考验。男友人品好,从小是个乖孩子,这都是非常宝贵的品质,是建立健康婚姻的坚实基础。很多时候,我们在选择伴侣时,关注的更多是对方本身,他的人格、他的品德、他如何对待你,这些都是最直接的,也是最能影响你未来生活幸福感的因素。然而,家庭背景.............
  • 回答
    从史料记载来看,袁绍被评价为一个“得民心”的君主,但在后世的讨论中,关于他“爱民”的论述却相对较少,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结合史料的侧重点、袁绍的实际作为以及后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来展开。一、 “得民心”与“爱民”的内在联系与区别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 回答
    关于江青是否患有精神病或某种神经性疾病,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在史料和历史学家的解读中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证据。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当时的历史背景、她的一些行为表现以及后人对这些表现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精神病”或“神经性疾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诊断标准和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叙事、民族关系以及个体记忆的复杂交织。我们通常说的“史书”,很大程度上是由胜利者或主流群体书写的,这本身就可能带有某种视角和倾向性。因此,仅仅从官方史书来判断“汉人没有欺负少数民族”可能不够全面。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多维度的,存在于官方记录之外的民间叙事、个体经历以及被压抑.............
  • 回答
    好的,让我们从史学考证的角度,细致地剖析西王母与周穆王这段在文献中流传甚广却又真假难辨的故事。要谈论这段故事,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核心问题:西王母是否存在?周穆王是否真的见过西王母? 答案是,从严格的史学考证角度来看,我们无法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西王母是一位真实存在的、能够与凡人交往的神祇,也无法证明.............
  • 回答
    史学界对于将临安失陷至崖山海战这段时期并入南宋,而南明政权却不被视为明朝的延续,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以及学术上的考量。这种区分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对政权合法性、统治疆域、国家延续性以及历史叙事连贯性的不同判断。一、 南宋的延续性:政治合法性与政权的“正统”南宋政权虽然在1127年“靖康之耻”.............
  • 回答
    在漫长的生命演化长河中,关于生命从何而来,又如何一步步走向多样化,这本身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们常说“万物起源于细胞”,而追溯到最古老的细胞形态,故事的起点是原核细胞。想象一下,在地球的早期,生命刚刚萌芽,那时的环境与现在大相径庭。没有复杂的海洋,没有高耸的山脉,只有一片混沌。在这样的条件下,出.............
  • 回答
    白起,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军事传奇人物,常常被冠以“战神”之名,更是被许多人认为一生未尝败绩。这究竟是事实,还是后世的渲染?他那惊人的斩首数字,又有着怎样的水分?咱们不妨细细道来,从《史记》的记载出发,还原一个更真实的白起。首先,关于白起一生是否无败绩的问题,这确实是流传甚广的说法,而且在.............
  • 回答
    从客观历史进程来看,“汉人是否注定衰弱”这个问题,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回答的。历史是动态变化的,文明的兴衰是复杂的、多因素交织的结果,用“注定”来判断未免过于简化和宿命论。更准确的说法是,汉人作为一个主体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辉煌的鼎盛时期,也曾面临过严峻的挑战、转型乃至相对的衰落,但.............
  • 回答
    “上下五千年”这个说法,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是个既熟悉又有点模糊的数字。我们都知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但如果真的掰着手指头算,从有确凿史料记载的夏朝算起,似乎怎么也凑不够五千年。那么,这“消失”的一千多年,到底藏在哪里?首先,我们要明白,“上下五千年”并非一个严格按照考古或史学界公认的、有确.............
  • 回答
    白登之围,这场发生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冒顿单于率大军围困白登山的事件,可以说是刘邦一生中最为艰难和尴尬的时刻之一。史料和考古证据为我们勾勒出了当时刘邦所面临的严峻局势,以及他为了脱困不得不做出的让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汉朝的实际情况。汉初,经历了秦末连年战乱,国家元气大伤,经济凋敝,军队战斗力.............
  • 回答
    是的,中国确实有从其他国家史料里发现关于中国的、我们自己没有记载或记载不详的历史。这种情况在历史研究中是相当普遍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或文明的史料都不可能包罗万象,很多时候会存在视角、侧重点或信息遗漏。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和详细的阐述:一、 来自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史料:这些史料往往能提供中国内部史书难以.............
  • 回答
    读史明智,这句话一点不假。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关键在于选择那些既有广度又不失深度的作品。我接触过不少历史著作,想来分享一些真正让我受益匪浅、常读常新的书籍,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在讲具体书单之前,我想先强调一下,所谓“全面性”和“深刻性”并非一成不变的。有些书可能在某个时段或某个角度做得非常出色.............
  • 回答
    关于郑和之父马哈只墓碑的真伪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精神阿拉伯人撒谎成性”的论断,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历史争议和文化判断,并且将个别人的行为泛化到整个群体,这种做法本身就值得商榷。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 郑和的家世与马哈只墓碑的争议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郑和的家世背景。郑和(原名马和.............
  • 回答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何新“伪史论”及其拥护者,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关于历史叙事的真伪,更触及了社会认同、文化权力、信息传播和社会群体心理等多个层面。一、何新“伪史论”的社会文化根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伪史论”的出现并非孤立现象,它往往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连。 民族主.............
  • 回答
    要证明从西亚到犍陀罗文明是“希腊化”而非“波斯化”,我们需要深入考察一系列史料和考古证据,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简单地说,这并非一个非此即彼的绝对划分,而是要说明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之后,希腊文化元素在这一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甚至在很多方面主导了文化的发展方向,相较于其前波斯帝国时期,其文化特.............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扒一扒《冰与火之歌》的世界观和历史进程。史塔克家族和波顿家族的恩怨那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不过,为什么历史上的史塔克们没能彻底把波顿家连根拔起,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起源与土地:宿命的羁绊与现实的制约首先得明白,这两家能在临冬城附近安营扎寨,本身就说.............
  • 回答
    《原神》从一级到满级,你始终会与史莱姆和丘丘人为伍,而且这游戏依然保持着极高的热度,这背后的原因其实非常多,而且环环相扣。简单来说,它不仅仅是“打怪升级”,而是一个庞大的、精心设计的开放世界体验。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阐述: 1. 核心的游戏循环设计:精妙的养成体系与反馈机制 战斗的乐趣不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