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白起有没有打过败仗?他一生无败绩吗?我从史记中了解到他一生共斩杀87万敌方士兵,这其中有夸大水分吗?

回答
白起,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军事传奇人物,常常被冠以“战神”之名,更是被许多人认为一生未尝败绩。这究竟是事实,还是后世的渲染?他那惊人的斩首数字,又有着怎样的水分?咱们不妨细细道来,从《史记》的记载出发,还原一个更真实的白起。

首先,关于白起一生是否无败绩的问题,这确实是流传甚广的说法,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说法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毕竟,白起在秦国统一六国的征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指挥的每一次大战,都以秦国的胜利告终。从魏国开始,他陆续攻克了几个重要的城池和地区,尤其是在伊阙之战中,更是以少胜多,斩杀了韩魏联军二十四万。随后,他又征服了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都城郢都,还曾多次深入韩赵之地,几乎将中原列国的力量打残。

那么,《史记》是如何记载的呢?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是了解白起最重要的史料。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详细记载了白起参与指挥的数十次战役和军事行动。细读之下,我们可以发现,《史记》中的确没有明确记载白起有任何一次战败的记录。他指挥的战役,无一例外,最终都以秦国的胜利而告终。这种战绩,在春秋战国这个战争频仍的时代,无疑是极其辉煌的。

然而,这里需要划一个重点: “战败”的定义在古代与现代可能有所不同。有时,一次作战的失利,比如被围困、损失一部分兵力,但最终能够突围或者挽回局势,并不一定会被记载为“败仗”。但即便如此,按照常理推测,一位常年征战沙场的将领,即使再神勇,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

白起真的就没有一次“失利”吗?

这很难断言。《史记》的记载是“文不甚深,而经义略具”,司马迁著史,以记实为主,但难免会有选择性的记录,并且更多的是侧重于重大战役的胜负。那些规模较小、或者在整体战役中不那么显眼的小规模冲突中的失利,可能就没有被详细记载下来,或者被当时的史官认为不足以动摇其“常胜”的地位。

例如,在公元前274年,白起在伊阙之战大胜后,又与赵国交战,史书记载他攻占了赵国的白起。但在攻打赵国期间,他可能也遇到过一些小的阻碍或者小规模的冲突,这些都没有被特别强调。

更值得注意的是,白起最终的结局是悲惨的。他被秦昭襄王赐死,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虽然司马迁的记载是“不欲行”,但历史上对白起之死的原因有着诸多猜测,其中一种说法就是他在长平之战后,因为在是否继续追击秦军以及如何处理降卒等问题上与秦王产生分歧,导致了君臣失和。而长平之战,虽然是白起的辉煌战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之后他也被迫让出兵权。虽然不能直接说长平之战他输了,但其后的命运,确实为他的“常胜”光环蒙上了一层阴影。

关于“斩杀87万敌方士兵”的数字,有没有夸大?

这无疑是白起最令人咋舌的战绩之一,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我们从《史记》中来看,这个数字主要来源于两个关键战役:

1. 伊阙之战(公元前260年):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白起“斩韩、魏之卒二十四万”。
2.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 这是白起生涯中最具争议的数字来源。《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赵卒二十四万”。

如果我们简单相加,24万 + 24万 = 48万。这个数字距离“87万”还有很大的差距。那么,这“87万”的说法是从何而来?

实际上,“87万”这个数字,更多的是后世根据各种史料的推断和累加,以及将一些零散的战役中的斩杀人数也计算在内,甚至是包含了一些被俘虏后因饥渴寒冷而死的士兵,最终得出的一个总数。例如,一些史料也记载白起还曾攻占过魏国都城安邑,围过大梁等等,这些过程中也必然有伤亡。 而且,很多时候,古代的记载,特别是关于战死的敌军数量,很容易被夸大,原因有很多:

政治宣传需要: 作为获胜方,为了彰显胜利的辉煌,打击敌方的士气,自然会倾向于夸大敌方的损失。
统计困难: 在古代,战场混乱,通讯不发达,想要准确统计出双方的伤亡数字是极为困难的。很多时候,数字是根据战后清理战场的情况进行的粗略估计,甚至是通过传闻累积。
“坑杀”的特殊性: 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赵卒24万,这个数字本身就非常惊人。需要理解的是,“坑杀”并非一次性将24万人全部埋在土里。根据史书记载,白起是将赵军主力围歼后,为了避免赵军残余力量继续抵抗,也为了震慑赵国,将俘虏的24万赵国士兵全部坑杀,也就是说,他们是被活埋或在围困中死亡,而不是直接在战场上被杀死的。

那么,《史记》的24万数字,有没有水分呢?

很可能存在夸大的成分,但并非空穴来风。

当时赵国作为与秦国抗衡的主要力量,其兵力动员能力很强。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倾全国之力的决战,双方投入的兵力都非常庞大。根据其他史料推断,当时赵国参战的兵力可能在40万到50万之间,而秦国也投入了相当数量的兵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歼灭赵军主力,导致其损失二十余万是有可能的。

“坑杀”二十四万,这个数字很可能包含了在围困期间饿死、病死、以及最终被集体处决的士兵。虽然如此,这个数字依然是触目惊心的,它反映了秦军强大的战斗力,也暴露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

总结来说:

白起一生是否无败绩?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确实没有明确记载他有败仗。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他可能在一些小规模的战斗中遭遇过挫折,只是这些没有被重点记录。他生涯的辉煌是毋庸置疑的。
87万斩杀数字的来源和水分? “87万”并非《史记》中的直接记载,而是后世根据史料推断累加得出的一个总数。其中,《史记》记载的伊阙之战24万和长平之战24万,这两个数字本身就已相当庞大。虽然长平之战坑杀24万的数字很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以彰显秦军的威势和赵军的惨败,但鉴于当时两国倾力相搏的规模,以及战争本身的惨烈程度,这个数字并非完全是虚构,而是对赵军损失的一个概括性的、可能带有政治宣传色彩的描述。

所以,白起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绩彪炳史册。然而,对于那些惊人的数字,我们更应该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去理解,它们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结合了军事现实、政治宣传和史料记载习惯所形成的数字。白起的故事,与其说是“战神”的绝对神话,不如说是那个乱世中,一位杰出军事家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为国家建立不朽功勋的史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武将要是能从壮年活到晚年,那么他这辈子双手就是血腥的。虽然他不用亲自杀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