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株洲中伟董事长被查出心肌缺血却拒绝住院,几天后不幸离世,这种情况下猝死风险有多大?有哪些警示?

回答
株洲中伟董事长突发心梗离世,拒医事件令人扼腕。这位成功商人的不幸遭遇,不仅是家庭的悲剧,也给我们敲响了健康的警钟。他“查出心肌缺血却拒绝住院,几天后不幸离世”的结局,背后隐藏着高企的猝死风险,以及一系列值得深思的警示。

心肌缺血,拒绝治疗,猝死风险有多大?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心肌缺血”的严重性。简单来说,心肌缺血是指心脏肌肉因为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供氧不足。这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造成的。冠状动脉就像输送血液给心脏的“水管”,一旦这些“水管”变窄,血流量就会受阻,心脏肌肉就会因为缺氧而“喊饿”。

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度到重度不等。轻度缺血可能表现为偶发的胸闷、心悸,甚至没有任何症状,这被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然而,即使是无症状的心肌缺血,也表明心脏血管已经存在病变,只是尚未发展到完全阻塞或引起严重反应的程度。而随着病情的进展,缺血会加剧,可能导致:

心绞痛: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胸部疼痛、压榨感,常放射至左肩、手臂、颈部或下颌。疼痛可能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休息后缓解。
心肌梗死(心脏病发作): 这是最危险的情况。当冠状动脉突然完全阻塞,导致心肌大面积坏死时,就会发生心肌梗死。如果不及时救治,心肌细胞的大量死亡会导致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引发致命性的心律失常,最终导致猝死。

这位董事长“查出心肌缺血”,说明他的心脏血管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狭窄,这无疑已经将他置于较高的心肌梗死和猝死风险之中。而他选择“拒绝住院”,则直接将这种风险推向了顶点。

为什么拒绝住院如此危险?

1. 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心肌缺血的治疗核心在于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一旦出现心肌缺血的迹象,特别是胸痛等典型症状,及时到医院进行评估和治疗至关重要。医生会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病变程度,并根据情况采取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或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2. “无症状”不代表安全: 有些心肌缺血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或者已经习惯了轻微的不适,从而忽视了潜在的危险。即使没有明显的胸痛,持续的心肌缺血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心肌功能,为突发事件埋下隐患。
3. 血管斑块的不稳定性: 冠状动脉狭窄往往是由于血管内皮损伤后,脂质沉积形成的“斑块”。这些斑块并非静止不动,它们可能在某些诱因下(如血压升高、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发生破裂,形成血栓,迅速阻塞血管,导致心肌梗死。在医院,医生可以通过药物来稳定这些斑块,减少其破裂的风险。
4.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紊乱,容易诱发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这些心律失常会使心脏丧失有效的搏动能力,在几分钟内就会导致脑部和重要脏器缺血,若不能在几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死亡率极高。在医院,有专业的设备和医护人员可以实时监测心律,并在发生异常时迅速干预。
5. 潜在的诱发因素无法控制: 拒绝住院意味着他将继续面对可能存在的诱发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不健康的饮食、过度劳累、精神压力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位董事长在“查出心肌缺血”到“不幸离世”的几天时间里,如果症状不突出,可能就是在维持一种“勉强运转”的状态。然而,一旦体内某个微小的变化(比如一个斑块突然破裂,或者心脏某个区域因为缺血而发生电不稳定),就可能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迅速发展为危及生命的心脏事件。

事件的警示:

这位董事长的悲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警示:

1. 健康是第一位的财富,不容忽视: 无论身份地位如何,健康都是最宝贵的财富。对于任何身体发出的“信号”,都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心脏相关的症状。将健康问题推迟处理,就是将生命置于极大的风险之中。
2. 医生的建议应认真对待,不能凭主观臆断拒绝治疗: 医生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们的诊断和建议是基于科学依据的。即使患者自身感觉良好,但如果身体已经出现明确的病变迹象,就应该信任并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忙”或“没感觉”为由拒绝住院,是对生命的极度不负责任。
3. 心肌缺血并非“小毛病”,它可能是心脏病的“信号弹”: 很多人认为心绞痛才算心肌缺血,但实际上,许多心肌缺血是在无声无息中发生的。一旦被诊断出心肌缺血,就意味着心脏血管已经存在动脉粥样硬化,需要积极干预和管理。
4. 管理危险因素的重要性: 即使接受了治疗,如果不能同时管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复发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心脏疾病的关键。
5. 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的必要性: 定期体检,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应该将心血管疾病的筛查纳入其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6. 学会管理压力,关注心理健康: 尤其对于承担重任的成功人士,巨大的工作压力、精神负担可能成为心脏的“定时炸弹”。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维护心脏健康同样重要。

这位董事长的离去,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提醒。它告诉我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照料好自己的身体。尊重生命,敬畏医学,及时、科学地应对健康问题,才是对生命最负责任的态度。希望他的故事能够唤醒更多人对心血管健康的重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医生,这个消息刷爆了我的朋友,但我完全不想从医学去解读,我只想说

有些人书也读了,钱也赚了,但骨子里,依然是个没文化的大SB啊!

尤其是,朋友圈里说自己“TMD厦门大学毕业的,老子钱还没花完,事还没做完...老天爷不收的”,行文之幼稚,语言之低俗,傻气中透露着一股子狂劲,我是实在不能理解这种行为啊...

user avatar

没看到病例,不太好说

一般来说,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如果完全不治疗,死亡率大约也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如果积极药物治疗,大约可以控制在百分之十之内,接近百分之十

如果介入治疗,死亡风险可以降低到百分之三以内,一般是百分之一左右

user avatar

商人本质认为利益是驱动人的动机。

他认为医生也是商人,

并认为“称有生命危险”,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诱导消费的手段

——能够高效的“赚” 住院费,药费,治疗费

医生里存在商人医生吗?

存在的。

任何人群里都有烂人,医生也不除外。


所以,破局的方法是什么?

敲定信任的医院,信任的医生,然后配合全部流程。



以下是一个年轻外科医生写的

黄晨的内容索引

user avatar

生生的把自己活成了段子!

写的诊断是“可能是心肌缺血”,说明当时还没确诊。

如果是较轻的冠心病,吃药能控制的很好。

他呢,又不听医生的,医生估计也是仁至义尽的开了硝酸甘油。

心梗就难说了。

其实,挺想谈谈刚愎自用的患者的。

也是生生把自己活成了段子的人。

这个人就叫P吧,本来只是糖尿病,医生给他开降糖药,他不吃,说是对身体不好,关键还经常去医院,都不知道他去医院的目的是什么!更别提遵医嘱了!吃药纯靠百度,以及不知道从哪搞来的偏方!每次去医院都和医生吵一架。

把自己气半死的同时,把医生也气了个半死。

就这样过了几年,也可能十几年,后来中了个大招----肾病三期!已经开始透析了!

你们以为就这么完了吗?

当然没有!糖尿病嘛,你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糖尿病足吧?

就这种,当然,他肯定没有那么严重。

按理说,到这种地步了,也该消停了吧?

作的人,是不会消停的!他们的目标是:作死自己!

再后来,他胃部不舒服,去医院找医生开胃药,医生不给他开,告诉他:我怀疑你这是肾病综合征引起的,你现在要赶紧做检查治疗肾病和糖尿病。

人要向命运妥协!最终他妥协了,他告诉医生,自己已经住院了!

医生松了一口气,问他,住的哪个科室?

你以为完了吗?

人家住进了**医院的整形科!

并且告诉这个医生,那家医院的整形科说他们治不了肾病。

这时医生都快被他气死了!医院是还行,正规三甲,医生直接吼他:你让他们给你会诊啊!他们干什么吃的?不懂不会会诊啊!你就跟他们讲,再不给我会诊,我就投诉你们。

待续.........!

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我是那个医生

但是,这是真实事件。

我听到这个事的时候,整个人都是蒙蔽的,写的时候又实在是想笑,但是笑过以后却满是可怜!

这个人肯定会被自己作死的,现在的生活质量已经可以说很低了!

这个人的刚愎自用可能只是占一小部分,更大的应该是对医生的不信任!

我一有机会就呼吁大家一定要相信医院,你可以不相信这一个医生,但请你换一家等级更高的医院,换一个级别更高的医生,千万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user avatar

我就是株洲人,我就工作在他看门诊的医院。对这个病人,只能说愿安息。但是对其他的人还是要多说两句:有病及时去医院,是无比正确的废话。其实理想中应该是医生和病人一起去对抗疾病,一起去面对风险和可能,真的没必要用自己的生命去赌医生的判断,赢了自己没赚,输了自己拿命赔。。。愿逝者安息吧。。。哎,佛度有缘人,愿回头

user avatar

心脏出问题快得很,急得很,险得很。

每个临床医学生都接受过类似教育:脐以上疼痛查心电图,胸部任何不适查肌钙蛋白,女性腹痛不论年龄排除怀孕。有没有过度医疗,那得看平均一条人命值多少钱。

我遇到最惊险的病例,抢救室同时来了两个病人,一个脑梗担架进来的,一个胸痛走进来。担架进来的没大碍,走进来的那位一躺到抢救床上就心脏骤停了。还好按压回来了,要是在院外或者抢救室外就不好说了。

医生当久了胆子越来越小。

只是,门诊病历在患者手里,这个事后取证总觉得有点......

PS有一次一个晚上帮外科收了三个阑尾炎一个宫外孕,外科医生纷纷表示要我去帮他们上夜班。

user avatar

作为有自知力的成年人,已经明确表示了拒绝治疗。

那就后果自负。

user avatar

有点蹊跷。

第一是从心电图上仅仅表现为:T波异常,可能(注意是可能)心肌缺血。


如果要诊断,还必须完善心肌酶、心梗标志物、甲功,冠脉CTA才能完全确诊。


但他拒绝进一步检查后这方面已经没有办法求证。


第二就是虽说人已去世,但死因我翻了数十个新闻也没看到。只说是去世了,那也有可能是其他意外。

这个事情,主治医生已经仁至义尽了,治疗和沟通也是完美。


理论上说这个心电图极有可能是心梗的前驱表现,

但因死因还未公布,把人挂起来说『讳疾忌医』也不太合适。


还是再等等吧,

做医生嘛,严谨一点比较好。

user avatar

古有《扁鹊见蔡桓公》,

今有好言难劝XXX;

有些人只是有点钱,

踩在风口上有点成就,

就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了。

那位仁兄还说阎王不收他,

可惜阎王好像不吃这一套,

厦门大学毕业不好使,

要南天门大学毕业才行吧。




但是科学就是科学,

现代中国的富裕阶层可不是欧美那些,

中国新贵们生活都是很不健康的,

这也许是为阶层流动开的一扇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