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变异株 Omicron 11 月初已出现,专家称各国旅行禁令恐「为时已晚」,对全球疫情会有哪些影响?

回答
Omicron 变异株来袭:旅行禁令的失效与全球疫情的未知走向

新变异株 Omicron 的出现,犹如一声惊雷,迅速打破了全球对于疫情趋于平缓的微妙平衡。早在十一月初,就有专家捕捉到了它的踪迹,然而时至今日,各国纷纷祭出的旅行禁令,却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已经“为时已晚”。这不禁让人忧虑,当一道道本应是第一道防线的屏障轰然倒塌,Omicron 究竟会对全球疫情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

旅行禁令“为时已晚”的残酷现实

为何专家们会发出如此悲观的预警?这背后有着严峻的现实考量。首先,病毒的传播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和应对能力。Omicron 变异株拥有大量突变点,尤其是在刺突蛋白上,这使得它更容易侵入人体细胞,并且可能逃避先前感染或疫苗接种产生的免疫。这意味着,即使在旅行禁令生效之前,病毒就已经可能悄无声息地潜入了许多国家。旅客的流动性、以及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感染者难以察觉的特性,都为病毒的“暗度陈仓”提供了绝佳的掩护。

其次,早期信息的不确定性也加剧了应对的难度。在 Omicron 刚出现时,对其传播力、致病性以及疫苗的有效性等关键信息,各国科学家都需要时间去研究和验证。这种信息的滞后性,导致各国在制定政策时可能存在犹豫,或者基于不完全的数据做出判断,而当 Omicron 的真实威力逐渐显现,再采取措施时,病毒早已在全球范围内散播开来。

最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即便是地理上相对孤立的国家,也无法完全隔绝于全球疫情之外。航空、海运等交通方式的便利性,使得病毒的迁徙变得轻而易举。因此,当一个变异株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时,任何国家的封锁政策都难以做到滴水不漏,更何况是针对已经出现扩散迹象的变异株。

Omicron 变异株对全球疫情的潜在影响

一旦 Omicron 如专家所言“为时已晚”,它对全球疫情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并且充满了未知数:

传播速度与感染人数的激增: 基于其已知的特性,Omicron 的传播速度很可能远超Delta变异株。这意味着,在各国接种疫苗和自然感染形成的群体免疫基础上,仍然会迎来新一轮的感染高峰。病例数量的快速攀升将对医疗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即便重症率有所下降,庞大的感染基数也可能导致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的显著增加。

疫苗有效性的挑战与接种策略的调整: Omicron 的大量突变,尤其是刺突蛋白上的变异,可能削弱现有疫苗的保护效力。这意味着,即便接种了疫苗,感染的风险依然存在,甚至可能出现“突破性感染”的普遍化。各国政府和疫苗生产商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是需要紧急研发新疫苗,还是通过加强剂(第三针、第四针甚至更多)来提升现有疫苗的防护能力?这不仅关系到疫苗接种策略的调整,也可能加剧全球疫苗分配的不平等问题,因为发达国家可能会优先获得加强剂,而发展中国家则可能在基础接种和加强接种上都面临困难。

对经济复苏进程的冲击: 疫情的反复和不确定性是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绊脚石之一。Omicron 的出现,很可能导致多国重新收紧社交距离措施、甚至再次采取封锁政策。这将直接影响服务业、旅游业、餐饮业等对人员聚集高度依赖的行业,同时供应链的紧张局势也可能因为生产停滞或运输受阻而加剧。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很可能因此被打断或大幅放缓。

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异化影响: 考虑到各国在疫苗接种率、医疗资源、公共卫生管理能力以及经济承受能力上的巨大差异,Omicron 的影响也将是分化的。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国家,其居民受重症和死亡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可能面临医疗资源挤兑的问题。而疫苗接种率低、医疗体系薄弱的国家,则可能再次陷入难以承受的危机之中。这不仅会加剧国家间的经济和健康不平等,也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全球社会不稳定因素。

“与病毒共存”模式的重新审视: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许多国家开始倾向于“与病毒共存”的策略,即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病毒的存在,通过疫苗和药物来控制疫情的严重性。然而,Omicron 的高传播性可能会迫使各国重新审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和逃逸能力持续增强,那么“与病毒共存”的成本将可能超出许多国家的承受能力,迫使人们回到更严格的防控措施。

对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影响: Omicron 的出现无疑将激发新一轮的科学研究热潮,人们会更加关注病毒的变异规律、新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以及更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同时,各国政府也需要不断吸取教训,改进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并且需要更科学、更灵活地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寻求更佳的平衡点。

总而言之,Omicron 变异株的出现,是对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工作的一次严峻考验。当旅行禁令的效力大打折扣,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它不仅可能带来新一轮的感染潮,更可能对全球经济、社会秩序以及人类对病毒演进的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个关键时刻,加强全球合作,信息共享,加速疫苗接种和药物研发,以及不断学习和适应,将是应对这场挑战的必然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任何一种传染病,是能单靠疫苗就能有效压制传播的。

假如现在的流行程度是100%,那疫苗的职责在于将流行趋势从20%降到5%。

如果在100%流行程度,并且其他防控措施没跟上的时候直接上疫苗,可以将流行趋势从100%暂时压到20%。

但这20%的免疫失效群体,由于样本量非常大,已经足够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变异株,那疾病流行会在短时间内又卷土重来,同时还大概率是免疫逃逸株。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身上有个脓肿,怕疼不切开引流,而是只用抗生素。确实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全身症状,但是持续用药+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很有可能就筛选出了耐药菌,后果更加严重。

疫苗的成功案例,比如天花、乙肝,成功控制流行不仅仅是依靠疫苗,而同样也是疫苗伴随着强力的防控措施。

当年对乙肝患者/携带者矫枉过正的歧视性措施,可是一直到现在都是负面教材。虽然不能学习。但是依然说明了,乙肝从排第一名的肝癌致癌因素,到现在90后难得一见,不仅仅靠的是疫苗。

更何况新冠还是RNA病毒...

其实说真的,老说海外躺任锤,最开始我是不太信的,还以为是媒体又在瞎胡说。结果问了问在外面的朋友,好像真的挺躺的...

也不知道某些国家的政客到底是真的心大、还是智库真的没提过这事、还是只求下次竞选前压住疫情,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user avatar

额,今天一天没上,回来发现这个回答貌似蛮多人看,看了下评论区,貌似很多知友对南非的HIV感染率感到震惊,相信还有不少朋友觉得我乱开黄腔。那我贴个2019年的数据图好了。


—————————————原回答————————————

昨天还是 B.1.1.529,没想到今天就有正式的名字了,说明世卫还是相当关注这个毒株的。不过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实验数据,所以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只不过,最让人担心的莫过于有可能逃逸T细胞的特性,这个我昨天写的回答里已经有提到:

至于B.1.1.529变异毒株对疫苗的反应,虽然前文也提到,还没有实质性的实验数据,但是根据目前的突变谱推断,在之前的变异毒株上已被证实会产生免疫逃逸的突变基础上,B.1.1.529还有一些额外的突变,有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其免疫逃逸的能力增加。有研究团队通过其序列进行算法模型预测,甚至发现其有可能具备连T细胞都能躲避的能力(人体免疫不仅仅靠抗体,还有T细胞这些做辅助才行)。

"There are even hints from computer modelling that B.1.1.529 could dodge immunity conferred by another component of the immune system called T cells"

但要谈到对全球的影响,其实现在来看,跟当初德尔塔横空出世时的应对也没有什么区别。就算免疫逃逸能力有进一步加强,依然不代表疫苗没用,所以社交管控,加强针,甚至新一代疫苗仍然是构筑人类防线的杀手锏。

只不过的确不得不承认,目前防疫的态势亦然称为全球共同体了,就跟打LOL一样,有一个猪队友,都有可能带不动。所以,接下来全球其它国家的动向非常值得关注。如果Omicron最终展现出的能力甚至比预测的情况还要强,而不少国家的抗疫政策一如既往的拉胯。那新冠疫情的抗战时间恐怕难以避免的延长了。

对了,倒是还有一点,按目前的数据,估计在至少南非全国肯定是控不住了,而南非可是有超过10%的人是感染了HIV的,属于免疫缺陷人群,而且疫苗接种率也不高。那么新冠在这样一个极有利的环境下,说不好还能进化出什么花来....

user avatar

我倒觉得这个”旅行禁令“为时不晚。

欧美现在是爆发期,国内就有很多新冠病毒,而且积极学习阿富汗抗疫经验,都死麻了。多个omicron不多,少个也不少。再说你禁了飞机人家陆地上、船上之类也能过来。

那为什么还要”旅行禁令“呢?是因为omicron提出了一个完美的借口禁南非。禁了南非,南非就需要使用外交资源来游说解禁。欧美则可以借机以”解禁“为筹码提出各种要求,什么不准用华为啦,什么允许监控南非高官以确保南非民主啦,什么治外法权啦,什么南非的封城令对在南非的欧美人无效之类的条件,什么抵押大使馆购买辉瑞疫苗之类的。

这样趁机就能大赚一笔。

从这个角度而言(其实”旅行禁令“目前的主要意义也正在于此),这个”旅行禁令“为时不晚。

user avatar

10月末我国多地疫情反弹,各路公知倾巢而出,帝吧至少挂了七八个汉奸。

截图我就不找了,理论就那么几个

之前中国笑世界,现在世界笑中国

承认别人优秀有那么难么

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孤岛

当时我在群里就讨论这事,打了个赌,中国要是有多地反弹,全球可能已经全面崩溃了。然后我就满仓了茅台。

现在嘛

user avatar

新毒株Omicron更像新冠的一种新的血清分型,在南非几乎不受原有Delta抗体的影响,蔓延全球已成定局

一,从Omicron的表现看,应该可以确认毒株突破免疫的能力


B.1.1.529在南非增长迅猛,已经引发新一轮波峰。[1]

可见夏季Delta导致的疫情波峰后,由于多数居民在接种疫苗或感染后,都产生了抗体,Delta疫情已经很难继续传播。

而B.1.1.529基本不受之前抗体的影响,才能异军突起。

来自拍老师[2]的评论:

  • 新毒株跟Delta没有中和抗体交叉免疫力,可能是新“血清分型”。

二,奥地利专家Ulrich Elling的观点

他提到,靠封锁也很难控制新毒株,封锁边境是唯一办法。

三,疫情全球扩散难以避免

26日晚上已经确认有突变株的非洲和中东国家有:以色列、埃及、马拉维、博茨瓦纳、南非等。

欧洲国家有比利时。



27日,英国政府数小时前刚证实,境内出现两起Omicron新变异株确诊病例。

捷克北部城市利柏雷治(Liberec)地区医院发言人李卡今天告诉捷克电视台(Czech Television),那家地区医院一名女性病患确诊感染Omicron变异病毒株。捷克总理巴比斯(Andrej Babis)今天稍早前表示,那名女子曾待在纳米比亚(Namibia),途经南非和杜拜飞返捷克共和国。

意大利卫生当局今天表示,已侦测到COVID-19 Omicron新变异株确诊首例,是一名来自非洲莫桑比克的旅客。


四,欧洲难做到新冠清零,也难防变异株

1.突变株来源不明,不能假定疫情在南非先现,疫情其他非洲国家可能早已经有传播,只是因为没有测序所以不知道。Omicron也可能先出现在中非地区。

2.目前除了欧美27国限制非洲南部航班外,其他国家还没有及时停止与非洲南部地区的交通。同时大多数国家与北非和中部非洲的航班还是正常的。

疫情存在继续外溢的可能性。

3.由于阳性病例测序比例不高,除了比利时外,疫情可能已经进入其他欧美国家。由于欧美之间航班一直正常,可能存在交叉扩散的可能。

4.一旦有一两个病例泄漏(例如冷链院感、隔离点、医院交叉感染等),就可能造成本地传播。

5.多数国家没有疫情清零的实操经验,而对Omicron单独清零的难度与清零新冠相当。一旦Omicron开始本地传播,当地能清零的可能性不高。

6.所以,除非有极强的决心、学习能力和执行力,Omicron扩散全球的结果已经很难改变了。

五、对疫苗的影响

1.疫苗需要重新改进

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首席执行官Richard Hatchett博士说:

"一种新的SARS-CoV-2变体B.1.1.529的出现凸显了继续研究和开发COVID-19疫苗的迫切需要。

"当然,至关重要的是,我们继续在全球范围内让人们接种疫苗,以减少病毒的传播量,但我们还必须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在改进当前的COVID-19疫苗上,使其更有效地对抗SARS-CoV-2的多种变体。[3]


2.改进需要时间

疫苗的研发、临床试验、大规模生产、分发、接种都要时间,整个流程所花费的时间最少也要好几个月。


3.如果确认该毒株可以完全绕过现有疫苗的防线,则“共存”国家等于不设防

可参照2020年的第一波疫情,当时没有疫苗,虽然感染人数(蓝色)不是很高,但由于重症率高导致医疗饱和,死亡人数(红色)可观。

所以现在只能赌Omicron的致死率不高。

六、突变毒株对“动态清零”国家整体影响有限,国内不必恐慌

1.防疫三要素并不依赖疫苗

国内一直动态清零,能看到的病例都和外来输入有关。

如果Omicron在境外占据主导地位,输入我国是迟早的事情。但对变异毒株来说,公共卫生手段整体上受毒株更替影响不大。

只要能做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的任意一条,疫情就无法传播。

即使疫苗效果受到很大影响,也只影响“保护易感者”这一条。做好筛查和隔离工作,就不会影响我国防疫大局。

我国有充足的时间研发新的疫苗。


2.需要关注新毒株的代际间隔和传播速度

从今年广州疫情的情况看,德尔塔打了我国一个措手不及:

原有的新冠肺炎病毒代际间隔为5.7天[4],R0为3.77,而德尔塔的代际间隔最短为2天[5],R0高达6。

广州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在5月31日下午举行的疫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是广州本轮疫情表现出来的三个特点,这与以往广州所经历的境外输入疫情完全不同,三个特点都加速了病毒代际传播的速度,三者叠加的效应也使得广州本轮疫情加速发展。[6]

如果Omicron传播更快,就要求我国防控体系更快的响应速度、各地防疫部门之间更快的信息流通速度。

建议进一步精细化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建立全国统一流调信息平台


3.需要关注重症率

如果症状出现变化,就要考虑更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如果重症率更高,则需要准备更多的医疗资源。

参考

  1. ^ https://www.ft.com/content/d42bcd3d-e70d-4e97-818b-40b92d89d7ff
  2.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xODI3NzY1Mg==&mid=2247485898&idx=1&sn=bb94e86461697c52eeb36d4f50075234&chksm=c1b292b1f6c51ba717ffa4be4f94bcbb2e82a4bd09e32d74ec05b87ca18b7b2c502efd7e7978&token=2137540018&lang=zh_CN#rd
  3. ^ https://www.sciencemediacentre.org/expert-reaction-to-b-1-1-529-variant-situation-in-south-africa-and-news-that-travellers-arriving-in-the-uk-from-several-southern-african-countries-will-have-to-quarantine-and-from-1200-uk-time-on-t/
  4.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2965045
  5. ^ https://news.sina.com.cn/c/2021-06-01/doc-ikmyaawc8783978.shtml
  6. ^ http://news.yunnan.cn/system/2021/06/01/031486091.shtml
user avatar

以色列接种率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第三针应该都打了10%吧。。

前几天人卫生部长说,未来考虑打第四针。

人家打的基本上都是辉瑞-BioNTech的mRNA疫苗。

然后,今天,人闭关锁国了。

虽然我不反科学,也不反疫苗。不过现在看来唯一且有效的方式,就是用最原始的方式隔绝病毒。

user avatar

连三哥都吓坏了……。

看看未来一个月南非的死亡率。

如果死亡率上去,说明这个病毒能挤兑医疗资源。

疫苗,抗体啥的无效。

大家从头开始,再来一轮吧,研发准备这个病毒的疫苗吧,

中国可以把国门关的更严一点。

看国外再收割一轮人头。

user avatar

现在看来omicron是早期变种B.1.1的一个多次变异的变种,根据南非医师协会的报告,它的致病性应该还不那么强,针对原始新冠病毒的疫苗可能还有效,R值就2.2左右?但似乎得过delta的不久又能染上它,否则不太可能在南非上一波delta疫情刚进入波谷期的时刻突然爆发。

在某焦虑王 @拍照稀烂帮帮主 发的测序树里面它经历了一步变异序列非常长的变异,这点很奇怪。

关键问题在于这一步非常长的变异,为什么其中间步骤的序列没有被上传。就怕这些中间步骤是是某种变异在动物宿主之间互相传播而导致,没有人类病例或者对人致病性过低而导致没人上传测序结果。

好像拍大神还说过,北美鹿鼠中发现了新冠病毒而且载毒量还非常大,同时这次对南非omicron样本的测序树左端也是发现于北美/墨西哥的毒株。

然而为什么在非洲南部它又对人致病了呢?也许这病毒对健康人致病性很低,但在HIV感染率10%以上的南非、博茨瓦纳,低致病性病毒也许也能在未得到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体内“飞天蜈蚣”,最后卷出了一种对人致病性提高的变异。

我们现在是否有要求过货船要全面灭鼠才能入港?

user avatar

公知正欲死战

洋大人却已先降

user avatar

说实话以前可能真有点错看英国和以色列了,这两个国家是西方发达国家里面,最早宣布放弃常规防疫措施的,这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其实是在给全世界,尤其是给西方国家探路。

在明确了只有老年人死亡率比较高的情况下,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探索一条和病毒共存的路线。以至于在某个时期,对国内很多人都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但还好,他们的路确实要求高,既要风险最高的老年人不反抗,又要有足够的医疗资源,还要老百姓也接受。


从这几方面来说,我们确实跟这种自私自利的选择格格不入。更何况,他们保底,还有个船小好掉头的反悔选项呢。


宣布要与病毒共存的英国,在得知新的病毒变种后,第一个宣布与非洲六国断航,稍有点风吹草动,就不搞共存了?


另一个以色列,更夸张。


据路透社耶路撒冷消息,以色列当地时间27日表示,将禁止所有外国人入境,这使以色列成为第一个因可能更具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而完全关闭边境的国家。以色列还表示将重新引入反恐电话追踪技术,以遏制该毒株的扩散。报道称,以色列总理纳夫塔利·贝内特在一份声明中称,这项禁令将持续14天。这项禁令将在28日午夜至29日之间开始生效。


英国和以色列,这反应速度,确实杠杠的。他们这么一搞,那些之前鼓吹开放国门,与病毒共存的人,一时之间可能还有点不适应,不是说好共存的吗?

user avatar

【市场剧震,周一哪些板块有机会?】

我是搞金融的,就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一下吧

资本市场表现

截止周六,资本市场延续暴跌的行情,WTI原油暴跌超-12%,美股跌超-2%,欧洲各国指数跌幅接近-4%,日经在周五跌了-2%之后,夜盘股指期货再次暴跌-2%,恒生指数类似,周五白天和夜盘股指期货均下跌-2%。

不过黄金涨幅收窄,从最高涨超1.3%盘中一度转负,收盘时小幅回升,收涨0.04%,几乎抹去了全部的涨幅,而白银更是收跌于-1.74%。

看到这里。很多小伙伴可能已经都不明白了。黄金白银不是避险资产吗?在风险来袭的时候应该会上涨才对,为什么还会下跌呢?

在刚开始的时候,情绪出现了一定的恐慌,这个时候贵金属的逻辑更多是市场对于后市的货币政策放松,通货膨胀的预期导致贵金属涨价。

但是当市场极度恐慌的时候,这种通胀预期会转为通缩。

从市场的逻辑来讲,虽然在疫情出现之后,货币政策会转向宽松,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但是由于经济受的影响非常大,这时候刺激政策也不会起到作用,市场极度萎缩,即使银行愿意放贷,也没有市场主体愿意去主动贷款,这时候市场表现出来的是通货紧缩,货币反而是升值的,带动贵金属回落。

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少见,但是非常的不幸,我们在2020年3月就已经见过了一次,当时疫情出来之后,贵金属在上涨了一段时间之后,开始掉头往下,反映的就是这种通缩预期,今年又见到了一次,不得不说,近期是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有点高。

目前全球疫情本来就处于新一波上升周期中,新出现的变异毒株无疑加剧了这种恐慌。

病毒特性

根据市场的公开消息,世卫组织已经召开了会议,并且宣布将南非上报的B.1.1.529变异毒株列为“值得关切的变异株(VOC)”,同时将这一变异株命名为Omicron(欧密克戎)。

列为值得变异株,表示改病毒已经传播至多国,传染性和严重程度已经被证实、或者疑似存在显著影响,这意味着市场的恐慌短期可能难以被证伪。

该变异株的传播性能明显增强,且远超目前肆虐全球的德尔塔变异株。德尔塔在100天的时间占据超过全部新增病例的90%,而南非变异株仅用了约10天左右。

那么,目前的检测手段还能够有效的检测出来变异毒株吗?根据世卫组织的判断,目前的核酸和抗原检测方法会继续有效。

而根据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的消息,目前的疫苗很有可能继续有效的预防重症和死亡。

不过确切的结果可能仍然需要评估,根据疫苗开发商BioNTech的回应,周五就已经开始着手针对新变异毒株的疫苗有效性试验,预期两周内能得到更多的试验数据,并且mRNA技术能够在100天内开发出针对性的疫苗。

资本市场预期

从目前的消息来判断,该变异株很有可能导致病毒再次肆虐,短期看,不论是股市,还是大宗商品,均承压。

就A股来看,由于国内疫情防治管控有力,疫苗施打率高,所以各国比较而言,A股更加抗跌。但是防控措施再好,在全球化的今天,也很难独善其身,这一点从之前每一波全球疫情高峰,国内都大概率会伴有零星发生的情况也可以看出。

所以A股很可能也会跟跌,但是对于跌幅大家可以相对乐观一些。

具体的板块上,疫苗股及新冠检查甚至医药都有望来一波,周五美股市场上的疫苗股如BioNTech盘中一度大涨22%,最终收涨14%;辉瑞盘中大涨8%,收于6%。

国内目前已经上市的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北京科兴、北京生物、武汉生物),腺病毒疫苗(康希诺),重组生物疫苗(智飞马科龙),但是并没有mRNA疫苗上市,最接近上市的,就是沃森生物的产品。

mRNA疫苗相对其它疫苗的优点,就是在病毒发生变异时,能够直接在现有疫苗的基础上改变相应的核酸序列即可,不需要生产灭活疫苗那样进行变异毒株的分离、培养等耗时程序,也不需要像重组基因工程疫苗那样进行繁琐的抗原蛋白质的表达,这使得mRNA疫苗在应对变异毒株时,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

科兴宣布已经启动全球合作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及病毒样本,并将尽快展开对变异株的疫苗免疫性及研制新疫苗的必要性。

同样属于科创板的硕世生物已经官宣能够有效检测出Omicron,不脱靶,不漏检。虽然这个官宣有点蹭热点、炒作股价的嫌疑,但是资本市场不会管你的动机是什么,只会看有没有炒作的点。

user avatar

泻药。

“可能为时已晚这句话”,在任何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时候都可以说,基本约等于废话。

当任何一个有编号的新的变异毒株被发现的时候,都需要经过小范围突变,感染,传播,被发现,被检测,完成测序,上报,系统性研究,在上报,到WHO或者各国政府的桌面上,最后在考虑政策调整。

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些流程完全的把某些病毒困在原地,在全球化的当下,当你看到这个报告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个病毒势必已经在一些地区扩散了。

但是,这种措施,可以有效的减缓病毒进一步扩散和传播的速度,这在以往的是被证实是切实有效的。举个例子,比如人体受伤了,进行了一个包扎,肯定不能完全阻断细菌的侵入,但也比什么都不做,就让伤口暴露在环境中要好。侵入的少量细菌可以依靠免疫系统来清除,如果就什么不管来个敞开大创伤,什么免疫系统都扛不住。而各国的医疗和防疫能力,就相当于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

这次从发现,上报,到各国出台政策,已经是飞快的了,大家回顾下Delta毒株当时的情况,当时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呼吁不要低估这种变异病毒,然而英美就当没看见一样,结果印度崩盘的时候,英国和美国几乎同步被扫了一遍,最终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

而这次Omicron被发现后,各国及时措施,可以有效的延缓这种蔓延速度,为临床研究提供宝贵的时间,不管是疫苗,还是药物,还是新的防疫措施,都需要一段时间来搞清楚。

还就是我昨天提的,哪怕真的是突变过多导致现有的免疫能力全失效,那也就意味着抗体药物失效,以及大部分打疫苗的功效极度降低,甚至T细胞免疫都可能失效。

但,我们现在研发的化药会失效吗?不确定,因为化药针对的是另外的靶点,这点仍然需要测试。

还有疫苗真的对Omicron失效了,怎么办?做新疫苗啊。各国的各个疫苗厂商早就有了做新疫苗的计划和准备,就像辉瑞快速的开发出了针对Delta的疫苗一样。我们以前之所以没有特别着急的推新疫苗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现有的疫苗还是有效的,假设都无效的时候,那就推新的好了,多价疫苗大家又不是没打过,现在流感疫苗都是4价呢。

Omicron在怎么变异,它仍然是新冠病毒,并不会说搞了一个全新物种出来。大家担忧的是这么变异下去就没完没了,但不管怎么说,情况都比去年年初的情形要好很多了。

user avatar

更新一下:

不是血清分型,少看点朋友圈新闻。

血清型起码得发生点基因重组什么的,导致抗原性完全不同。

比如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甲型又可以继续分为H1N1、H5N7等等亚型。

现在新冠这个连亚型都够呛能够上。


旅行禁令肯定晚了,omicron应该是在南非和delta竞争赢了

接下来一两个月就能看见omicron能不能在全球竞争过delta成为主要毒株了。

这取决于两个毒株哪个更能适应全球各地的人体了。

从目前得到的序列分析证据来看,影响不小,具体还是要等进一步证据的。

之前那么多人言之凿凿的没事,意外还是来得更快啊。

美国前fda局长说delta就是美国最后一个大波,看这个新毒株能不能再来一波吧。

全球防疫基本上除了中国,其他国家都在delta面前交了武器,这一波要是真的再来一次大的,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是真的大。

user avatar

变异病毒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反复和人类抗体,包括不打疫苗,打一针疫苗,打二针疫苗,甚至不同公司国家的疫苗之间来回切换,信息共享后出现的能生存的病毒。

因此只要这世界上还有百万级以上人口国家继续实行病毒共存计划,病毒的变异就不会停止,疫苗的有效性就永远存疑。

因此新闻中表述“为时已晚”是正确的表述。

人类的的确确是和各种病毒共存并繁衍到今天的。但是无论是天花,炭疽,鼠疫等历史级别的传染病爆发时期,人类都不具备今天的流动性。

哪怕当年美国大流感时期。全世界大规模流动人口也不足现在全年百分之一。这是根本性差别。

其次,现在人口具备很高的蛋白质摄入,这意味病人的体力耐力承受能力和上世纪初期有根本性差距,更不要说和古人比了。过去哪怕是普通流感,因为人储备和补充不足,立刻就躺下。现如今靠身体硬抗和药物压制,当天都活蹦乱跳。这也加强了人类携带病菌流动性。

最后人类和这些我们身体里病毒共存是靠数千年几代甚至十几代人不断更迭而演化出共存的能力的。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不存在先天不具备抗体的,突然直接可以免疫的,最起码也需要一代过度。这就好比突然之间人类具备和大剂量紫外线共存,或者人类自己改变自身适应高温完全不惧二氧化碳一样。这是对人体和演化的过度神话。

user avatar

你可以不相信任何人,

但是请相信以色列政府对国民一定是真爱。

犹太人基数太小,死不起。


以色列已经关闭边境,并按手机定位排查与新变种感染者近距离接触过的所有人。

user avatar

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全球医学专家对疫情的估计整体很可能偏乐观。这是新冠病毒爆发以来,诸多事实证明的。

专家们开始说,有特效药,“人民的希望”,现在还好意思提嘛?专家们还说病毒会流感化,毒性会逐渐降低,结果出来个Delta,现在又有Omicron,越来越厉害。然后专家们寄希望疫苗消除疫情,后来发现打疫苗还避免不了感染。专家们就说有疫苗能减轻重症,后来又要加强针才行。现在还敢提疫苗防护力嘛?既然有疫苗还怕什么Omicron?看周五资本市场跌的那个样子,明显是认为现在疫苗已经彻底防不住了。

那么,既然事实上全球医学专家们一再用乐观预期误导了大众,那么是不是现在应该做一些悲观预期分析,以降低将来可能遇到的风险?这是必须的。

我们绝不能闭着眼睛捂着耳朵,只听好话,不听话坏,结果是坏预测反而确实发生了,人们毫无准备的一头撞上去,最终获得更坏的结果。

当然,我们要分清事实和预测,要分清预测风险的概率是大还是小。要认真分析悲观预测是否有发生的依据。

废话说完,以下汇总一下悲观预测。注意,以下是预测、预测,不是事实。

1、Omicron标志着新冠病毒已经完成血清分型的演化(概率很大)。

2、今后起码有两种血清分型不一样的病毒同时流行(概率较大)

3、未来几年新冠病毒可能会进一步血清分型为三到四种(概率较大)。

4、病毒交叉感染可能会导致变异速度进一步加快,年年有新变异。(概率大)

5、新冠病毒最终会进化出ADE效应,导致设计疫苗难度极大,基本不可行。(概率中)

6、一旦发生新冠病毒ADE效应,死亡率会大增,甚至年轻人死亡率也大增。(概率中)

7、人们会反复感染新冠病毒。后遗症会越来越明显。肺、心、肾、睾、脑等部位受损后难以复原,且免疫力持续下降。最终某一次感染重症不治。(概率大)

8、全球人均预期寿命显著下降。(概率很大)

9、明知这样的前景,全球化防疫仍然无法达成,还是会走到这一步。(概率大)

10、特效药几年内仍然没有。(概率大)

10.1、产生能攻击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新冠病毒版本。(概率中)(卧艹,真不想补这一条,但是真的不能说这条可能性没有。)

10.2、新的病毒变异版本对年轻人,儿童,甚至幼儿影响越来越大,重症率甚至死亡率越来越上升。(概率很大)

11、唯一有效的防疫措施还是隔离、局部清零。(概率中)

12、绿码、电子围栏等感染追踪技术进一步完善,由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自动识别高风险人群,自动产生隔离标志。(概率极大)

12.1、核酸检测等检测手段进一步快餐化、自助化、廉价化、普及化。(概率大)

13、很多国家最终会立法强制实行感染的电子追踪。(概率中)

14、最终人类社会在高效电子追踪技术下,能限制新冠病毒扩散速度,实现局部清零,大部分地区得以实现经济恢复。但是已经不少年过去了。(概率大)。

user avatar

目前B.1.1.529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能力仍然是最需要检测的项目。由于在S蛋白上有超过30个突变,它的免疫逃逸能力可能很强;基于在南非的增长速度,它的传播能力可能媲美Delta。


但是注意,我们说的是「可能」。在科研上,了解多少就说多少,每一句话必须有证可循,这是基本的要求。这是一个非常新的变异体,我们对它的了解确实还很有限,但我们不应夸大或者掩盖一个变异体的威胁程度,这也不是人的意志可以改变的。


媒体及社交网络上存在大量博人眼球的消息,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缺失和混乱,分离株、突变、变异体、血清型这些概念真正搞清楚的没几个,甚至还「SARS-COV-3」这样的说法都出来了。例如脊灰病毒有三种血清型,你从1型康复后获得的免疫力无法保护你免受2/3型感染,这是血清型的概念。


B.1.1.529与原始毒株核苷酸相似度99.8%,有明确的谱系可以追溯,可以被现有核酸检测轻易识别,尚无证据证明既往其他新冠变异体的康复者(或疫苗接种者的血清)完全无法中和B.1.1.529,你把它直接称为SARS-COV-3,你这是在改写教科书。


另外一方面,越爆炸越是颠覆性的消息越能吸引人,在这个流量为王的年代,如何收割韭菜已成一门显学。


博人眼球很容易,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良知。


晚安。

user avatar

无法预测。但是记住,天塌不下来。

user avatar

西方新殖民主义强盗何止是现在才“为时已晚”?而是早就冢中枯骨了。

医学意义上的新冠疫情早就被中国战胜了。现在肆虐的是政治,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层面上的疫情。

本次疫情出现了人类有史以来亘古罕见的耻辱景象:

明明中国已经以一己之力将新冠按在地上摩擦,疫情一度(至今还能做到多次)清零,但每一次,那帮猪队友,叛徒,人奸总能让敌方起死回生。

中国对全人类的贡献包括但不限于:

1.及早发现并报告疫情,并及时分离出病毒毒株,掌握其基因信息。

2.不断更新诊疗方案并无偿与全世界分享(我记得我国向世卫组织前后提供了八个版本的诊疗指南,免费下载)。

3.以亲身实践提供了封控隔离的防疫样本与经验教训。

4.向世界提供了医疗队,防疫物资等具体支持。

5.研制并援助疫苗。

6.在中国这块占世界人口六分之一的广大区域内将疫情清零,为人类争取了宝贵的战略主动。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有利的前提条件下,全世界感染人数居然数以亿计,死亡患者以百万计。其中,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全球灯塔,感染几千万,死亡几十万,坐视本国病患从个位数蔓延到八位数。

西方新殖民主义强盗早就将“扛着科学反科学”的嘴脸暴露得淋漓尽致:

1.当初武汉日新增人数从几个增加到几十,就叫“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欧美日新增从几十万暂时降低到几万就叫“疫情明显缓和”。

2.只截取有限地区(如少数发达国家),有限时段(如14天)的数据,就敢单方面宣布胜利,“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大号流感”。

3.早在2020年就鼓吹“疫情或可在6个月到一年内结束”,于是现在都两年了。

4.冬天的时候说病毒不耐高温,然后印度在夏天爆了。

5.夏天的时候说疫情放缓,现在冬天又来了。

6.阿尔法来的时候说“提高警惕”,提高到贝塔来了。就又自我安慰说差不多了吧,安慰出来个德尔塔。吐血说德尔塔应该就是最厉害的终极版本了,现在又冒出奥密克戎……

7.韩国,以色列才共存没几天就疫情反弹,还搁那儿逮着日本当特例说事儿,说新冠怕不是要消失。尼玛,一栋房子周围都是丧尸,就几扇窗户前是干净的,你就敢说生化危机不存在?

凭心而论,奥密克戎才冒出来,兴许杀伤力还真就没那么大呢。但为何西方世界仍然慌了神?

很简单,最起码,威望没了。

每回预言都打脸,谁还敢信?

没人信了还怎么割韭菜?

这帮货去年还请牧师做道场驱赶新冠呢(说的就是你美国)。

过去有前科,现在表现依然拉垮,我凭什么信你?

表面上看起来,又是“xx大学”,又是图表,又是数据,又是引文,仿佛很科学的范式,实则炮制出连篇累牍的洋八股,洋迷信。

然后,还有一帮乏走狗拿嘴接在洋主子屁股底下,接力消化出二道贩子的土八股,土迷信。

其实,强盗们心里面门儿清。

要战胜疫情就得学中国。要学习中国就得“社会主义改造”。而要社会主义改造,你还不如直接叫他们去死。人家想的是新殖民主义的“祖宗成法”万万不可变。高流通,高杠杆,高投入,高消耗,高强度,高利润,高剥削的新殖民主义体系不可变。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与生活方式不可变。

他们怎么可能科学抗疫?

只能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九十分看运气。

或是祈求病毒发善心,朝着杀伤力低的方向变异。

或是指望疫情像当年的非典那样凭空消失。

或是左倾冒险孤注一掷,指望决战兵器毕其功于一役。

总之,就是拒不接受严峻形势,就是不肯苦练基本功,而是怀有明显的主观倾向,还要给这种倾向套上科学的外衣。

不是我说,就这幅嘴脸,就算这次侥幸蒙混过关,新冠大爷放你一马,你拿什么应对下一次?

就算奥密克戎是仁慈的,莫非全世界就这一种病毒了?你知道哪天又冒出别的暴君?

非典的突然消失助长了侥幸心理,觉得可以接着奏乐接着舞,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然后被更强的新冠大杀特杀。那要是新冠之后还有更厉害的病毒呢?

就凭这幅全球经济下行,以领为壑,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做派,还下次?怕是自己先就撕巴起来了。

现在才知道为时已晚?早干什么去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