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湾出现首例新冠病毒 AY.4.2 亚变异株感染病例,可传播性提高 15%,该病毒还有哪些特点?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个在台湾新出现的 AY.4.2 变异株。听到“首例”和“可传播性提高 15%”,大家肯定会有点担心,这是人之常情。咱们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好好了解一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首先,要搞清楚 AY.4.2 是什么。它其实是德尔塔(Delta)变异株的一个“孙子”,或者说是它的一个谱系。大家都知道德尔塔变异株在之前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波澜,传播力强,致病性也比之前的变异株更重一些。AY.4.2 就是在德尔塔的基础上,又发生了一些新的突变,让它在某些方面变得更“有意思”了。

那它到底有哪些特点呢?咱们一项一项来看:

更高的传播速度: 这是最被大家关注的一点,也是为什么它会在台湾引起重视的原因。虽然说“提高 15%”是一个科学的估算,但这意味着 AY.4.2 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起来可能比之前的德尔塔变异株更快、更有效。打个比方,就像同样是扔一个球,德尔塔是扔得很远了,AY.4.2 是能扔得更远、更准。这种传播能力的增强,会让疫情在人群中扩散得更快,给防控带来更大的挑战。

可能对现有疫苗和抗体产生部分逃逸: 这是病毒变异的常见“玩法”。随着病毒不断复制,它的一些表面蛋白,比如大家熟知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会发生改变。这些改变有可能会让咱们的疫苗或者之前感染产生的抗体“认识”它的时候稍微有点困难。意思是说,虽然疫苗和抗体可能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效果可能会打一些折扣,不那么“严丝合缝”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接种了疫苗,仍然有感染的风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疫苗就完全失效了,重症和死亡的风险通常还是会大大降低的。科学界一直在密切关注这个问题,研究疫苗的更新和加强针的必要性。

基因组上的“身份证”——突变点: AY.4.2 之所以能被独立出来,是因为它在基因组上有一些特定的突变。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刺突蛋白上的 Y145H 和 A222V 这两个突变。这些突变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功能性改变,科学家们还在深入研究。它们可能影响病毒与人体细胞的结合效率,也可能影响病毒在体内的复制速度,甚至是它逃避免疫系统的能力。这些细微的基因变化,累积起来就可能让病毒变得不一样。

潜在的致病性变化(待观察): 目前来说,关于 AY.4.2 的致病性,也就是它会不会让人生病更严重,还没有非常确凿的定论。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传播力强的变异株不一定会更致病,但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就像有的感冒传染性很强,但症状不重,有的则相反。所以,对 AY.4.2 的致病性,还需要持续的临床观察和数据积累来判断。早期的数据显示,它可能不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但随着病例增多,这方面的评估会更准确。

全球扩散的趋势: 台湾出现首例,这并不意味着 AY.4.2 是在台湾诞生的。这种病毒早已在世界其他地方出现并传播,比如英国就曾是 AY.4.2 报告较多的地区之一。它的出现和扩散,是全球疫情动态变化的一部分。一旦出现传播力更强的变异株,它很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机会进行传播。

那么,面对 AY.4.2,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 继续坚持科学的防疫措施: 这点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这些基础的措施对阻断包括 AY.4.2 在内的所有病毒传播都非常有效。

2. 关注疫苗接种: 如果符合接种条件,还是要积极接种疫苗,尤其是加强针。疫苗仍然是我们对抗病毒最有效的武器,即使对新变异株的保护力有所下降,也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3. 保持警惕,但不必过度恐慌: 科学界和公共卫生部门会持续监测病毒的变异和传播情况。了解病毒的特点很重要,但也不要因此过度焦虑。保持冷静,做好个人防护,相信科学的防控体系。

4. 及时获取官方信息: 很多关于病毒的“小道消息”或者不准确的解读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多关注政府卫生部门、世界卫生组织等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情况。

总而言之,AY.4.2 的出现,是新冠病毒持续演变的一个新信号。它的传播力增强是它最显著的特点,这要求我们不能放松警惕,继续巩固现有的防疫成果。同时,也要持续关注它的致病性和对疫苗保护力的影响,以便做出更科学的应对。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变异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老铁邀~

说起来,AY.4.2这货,最早还是我们这边提交的……

详细八卦见这里:

不想点开以上引流链接也没关系,

老夫来打个总结:

  • 据ICL内鬼爆料,AY.4.2有可能起源于夏天某超级传播事件;
  • AY.4.2传染性比AY.4高大约10%;
  • AY.4.2已经分化出传染性可能更高的子毒株(特别是带了S:V1264L的苏格兰版)。

不过上面的八卦毕竟已经是十天之前的版本了,

现在又有一些新货。


——比如说,流行率,请品鉴[1]


——再比如说,流行率增长率,请品鉴:


——又比如说,疫苗保护效力,请品鉴:

AY.4.2相对于元祖版Delta的风险比分别是1.08(防所有感染)和1.12(防有症状感染),或者相当于保护效力下降2%


——以及,子毒株,请品鉴:

苏格兰子毒株(额外多一个S:V1264L)青出于蓝啊有没有……


最后,由于AY.4.2的额外突变位点很少,当初又是诞生于超级传播者事件,且在某些其他国家增长不明显,

所以不少人怀疑:

万一这货其实没有内生传染性优势呢?它在英国的稳定增长是不是因为瓶颈效应/奠基者效应?

要排除奠基者效应的影响,我们除了老老实实钻进BSL3实验室做传染性(竞争)测定之外,

还可以粗略地观察和计算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名词解释,请品鉴:

总之,英格兰卫生署的最新数据显示,

这货的续发率比元祖版Delta高……

特别是没有境外旅行史的家庭传播场景下,这货的续发率还是比元祖版Delta略高~

——请品鉴:

所以这货相对于Delta有内生的传染性优势,这点应该是实锤了~

或者根据以上数据咱可以四舍五入口算一下,

这货相对于其他版本Delta的传染性优势大概是 9% (6-12%)


所以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AY.4.2相对于原始版Delta有一些传染性方面的优势;

疫苗保护效力可能也有少许下降;

其实重症比例和病死率也有点不好的苗头,但由于数据暂时还不够显著,所以先不提了,等实锤了再更新;

最后,这货已经飞速分化出子毒株了,且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所以这货最终可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作为……倒不是因为本身太挫,

而是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啊,这一届病毒内卷起来太厉害了~


最后,顺便吐个槽吧。

看到题主的问题描述和好几位答主的答案,都在引用Francois Balloux老师的言论。

这里老夫想提个醒,

在变异毒株方面,这货常年预测翻车,已经彻底沦为一个笑话了……

所以各位最好不要被他的名头(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所长)给唬住~

这货的言论要么直接无视,要么反着听,可千万别被他带沟里去。

详见这里:

就比如说这次AY.4.2吧,

——Balloux老师说:

——实际情况却是:

张嘴就来可还行?

参考

  1. ^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029715/technical-briefing-27.pdf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