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冠变异病毒「拉姆达」蔓延 29 国,有何特点?疫苗有效吗?

回答
新冠病毒变异株“拉姆达”(Lambda,C.37)的出现及其在多国的传播,无疑为全球抗疫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这种变异株在南美洲,特别是秘鲁,首先被发现并引起了广泛关注。至今,它已蔓延至全球至少29个国家和地区,这引起了科学界和公共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拉姆达变异株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特点?

拉姆达变异株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是因为它携带了一系列对病毒的传播能力、致病性和对疫苗的逃逸能力可能产生影响的基因突变。尽管目前的研究仍在深入进行中,但已知的关键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刺突蛋白上的突变: 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是其侵入人体细胞的关键部分,也是疫苗和现有抗体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拉姆达变异株的刺突蛋白上存在多个突变,其中一些突变尤其引人注目:
T76I: 这个突变位于刺突蛋白的N端结构域(NTD),这一区域对病毒的免疫逃逸至关重要。
L452Q: 这个突变与已知的另一变异株“依普西隆”(Epsilon)的L452R突变类似,后者被认为能够增强病毒与人体ACE2受体的结合能力,从而提高传播效率。
F490S: 这个突变位于受体结合域(RBD),可能影响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
RS4777K: 这个突变也位于RBD,可能影响抗体的识别和结合。
D614G: 这个突变并非拉姆达独有,但它已成为全球流行的主要突变之一,能够提高病毒的传播能力。

这些突变的组合使得拉姆达变异株在 传播能力 上可能有所增强,并且 可能具备一定的免疫逃逸能力。也就是说,它可能比原始毒株更容易感染人,并且可能能够更好地绕过人体在接种疫苗或先前感染后产生的免疫保护。

在南美洲的流行: 拉姆达变异株最早在秘鲁被发现,并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成为该国的主要流行株之一,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随后,它开始在其他南美国家以及其他大洲传播。这种快速的 स्थानिक流行趋势,通常预示着该变异株可能具有比现有毒株更强的竞争力。

潜在的更高传播性和致病性: 一些初步的研究和观察表明,拉姆达变异株可能具有比原始毒株更高的传播速度。关于其致病性的具体数据仍在收集和分析中,但任何能够更有效地感染人体细胞的变异株,都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或更高的住院率,尤其是在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

现有疫苗对拉姆达变异株是否有效?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对于拉姆达变异株,现有疫苗的有效性仍然是一个持续研究和评估的焦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科研机构的初步反馈和实验室研究结果,情况可以这样理解:

仍有保护作用: 目前来看,已获批并广泛使用的mRNA疫苗(如辉瑞BioNTech和莫德纳)以及灭活疫苗(如科兴和国药)等, 普遍认为对拉姆达变异株仍然能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对于预防重症、住院和死亡方面,疫苗的效果依然显著。这是因为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尤其是T细胞免疫,对病毒的不同部位都有作用,即使刺突蛋白发生了一些突变,也可能不会完全“逃逸”免疫系统的识别。

部分抗体逃逸的可能性: 然而,拉姆达变异株刺突蛋白上的某些突变,特别是位于RBD区域的突变, 可能导致其在一定程度上逃逸由原始毒株产生的抗体。这意味着,接种疫苗或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对拉姆达变异株的“中和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这就好比给免疫系统训练了一套“识别系统”,而拉姆达变异株改变了自己的一些“特征”,使得这套“识别系统”的识别效率略有下降。

具体疫苗效果的差异: 不同的疫苗平台和研发技术,其诱导的免疫反应的广度和强度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疫苗对拉姆达变异株的有效性差异,需要具体的研究数据来证实。例如,mRNA疫苗通常能诱导更强的抗体反应,这可能意味着它们对变异株的抵抗力会相对更强一些。

持续的监测和评估: 各国卫生部门和科研机构都在密切监测拉姆达变异株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并进行实验室研究,以评估现有疫苗的真实世界有效性。这些研究的数据是动态更新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样本量的增加而更加准确。

加强针和更新疫苗的可能性: 正如过去对其他变异株(如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的应对策略一样,如果拉姆达变异株的传播和对疫苗有效性的影响达到一定程度,可能会促使研究人员开发针对性的更新疫苗,或者建议接种加强针以提高免疫水平。

总结来说, 拉姆达变异株确实是一个需要警惕的新变异株,其携带的突变可能使其传播更广且部分规避现有免疫。但就目前掌握的科学信息而言, 现有主流疫苗在预防拉姆达变异株引起的重症和死亡方面,仍然发挥着关键的保护作用。全球科学界正全力以赴,通过基因测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持续评估其威胁程度,并为制定更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公众应继续遵循公共卫生建议,包括接种疫苗、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和佩戴口罩,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lambda流行的地区用的都是中国疫苗。可能是因为国产疫苗对delta效果不错(参考最近广东和云南的疫情,对比一下抗疫政策相似但国产疫苗不主流的新加坡、越南和澳大利亚,delta感染了多少人)

前面科兴在巴西效果比较差主要是因为巴西当时流行的是gamma,能让科兴下降2倍多,然后科兴还弄个超高标准,有效率就只有50%了。

gamma进化之后的lambda能使科兴抗体下降3倍多,逃逸科兴效果很明显,这也是基础传播能力比delta和delta++弱的lambda反而在各种用国产疫苗的南美国家成了主流毒株的原因。

因为lambda正常传播速度是不如delta++的,而欧美的疫苗并不能防delta++(参见英国、以色列这几周的数据),所以lambda在欧美应该没啥能竞争过delta++的道理,所以,对欧美而言,无所谓,虱子多了不痒。

对南美而言,本来国产疫苗对delta和delta++有一定效果,但lambda会让他们的疫情再度爆发。

对国内而言,因为lambda重点逃逸国产疫苗,所以lambda的管控会比delta,delta++更难一些,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封城和更详细的流调。

可以考虑把lambda流行区和delta++流行区飞的飞机/货物分流到不同机场/港口,对接收lambda流行区飞来的人和货物的地区居民接种BNT,对接收delta++流行区飞来的人和货物的地区居民接种科兴等。

不过其实吧,病毒变异是很快的,几个月后我们估计就不再讨论lambda和delta++了,而是讨论更强的omega病毒以及”omega之后用什么符号“这种问题了。

user avatar

太长不看版:

lambda可能增加了传染性以及对疫苗的抵抗性,但是对疫苗的抵抗性应该比beta毒株弱。

以智利和秘鲁的疫情实际情况来看,国产疫苗是起效了的。

从研究结果来看,所有疫苗应该都还有效

拉姆达毒株的情况

可以看看在GISAID上的数据(红色箭头就是拉姆达,C.37):

新冠病毒的S蛋白有两个功能单位:S1和S2蛋白亚基。其中S1含有一个重要的C端受体结合结构域(RBD),正是这个位置负责和受体结合。

这个图是S1结构域的突变情况,点代表一个测序结果,颜色代表S1结构域的突变数量,可以看出「拉姆达」突变不算多。

我说这个的意思不是说「拉姆达」不重要,而是:

「拉姆达」的出现符合新冠的突变速率,突变上真的不算多。属于自然规律下必然出现的东西。

不过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优势,比如delta毒株在智利和它竞争主要毒株,就竞争失败了。

根据预印本网站上刊发的论文,与D614G突变相比:

  • 它所具有的L452Q突变,让它与细胞结合能力增加了2倍,也就是传染性可能增加了;
  • 它具有的L452Q 和 F490S 突变,让它对恢复期血清抗性增加了3.3倍,与之对比的是beta毒株(B.1.351)增加了4.9倍;让它对辉瑞疫苗接种后血清的抗性增加了3倍;对moderna疫苗的抗性增加了2.3倍

所以传染性可能增加了,也可能对疫苗有抵抗作用(但应该比beta毒株弱),因此现在市面上的疫苗应该都是有效的。

疫苗有效吗?

智利和秘鲁算是发现拉姆达比较多的国家

我们可以看看智利的疫情情况:

智利以科兴疫苗为主,也有接种辉瑞疫苗。

在看看秘鲁的疫情情况:

秘鲁接种的国药疫苗为主,也有接种辉瑞疫苗、阿斯利康疫苗

虽然死亡数据、疫情新增数据的下降不完全是疫苗的功劳,也是他们自己调整防疫策略+最近没有大型活动的结果,但是依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疫苗一直以来是扛住了突变毒株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