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科学家称一种携带「极其大量」突变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出现,或比德尔塔毒株更可怕,这意味着什么?

回答
新闻中提到“携带‘极其大量’突变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出现,或比德尔塔毒株更可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信号,意味着我们可能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为了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并结合病毒演变和流行病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来解读。

1. “极其大量”的突变:病毒演化的加速器

首先,“极其大量”的突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堆砌。新冠病毒(SARSCoV2)在复制过程中,其RNA(核糖核酸)指令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出错几率。虽然病毒通常有一个“校对”机制,但这个机制并非完美无缺。当病毒在大量人群中传播时,每次复制都是一次潜在的突变机会。

“极其大量”的突变意味着:

突变速度异常快: 这可能表明病毒的复制效率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提升,或者其“校对”机制出现了效率下降。更重要的是,这暗示着病毒可能正在经历一个快速的“适应性进化”阶段。
基因组的改变幅度大: 病毒的基因组就像一本操作手册,其中包含了它如何入侵人体细胞、如何复制、如何逃避免疫系统等所有信息。大量的突变意味着这本“手册”被频繁地修改,某些“章节”的内容可能被大幅度重写。
潜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病毒的突变通常不是孤立的。一个突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突变位点的稳定性,或者改变病毒蛋白的结构,进而影响到病毒的其他功能。大量的突变,尤其是在关键的“功能区域”(比如刺突蛋白),很可能是在一系列累积的、相互影响的基因改变下产生的。

2. “或比德尔塔毒株更可怕”:潜在的升级风险

“比德尔塔毒株更可怕”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但它指向了几个关键的担忧点,这些担忧点都是基于我们对过去变异株(如Alpha、Beta、Gamma、Delta)演变规律的认知:

传染性更强: 这是最直接的担忧。如果变异毒株的突变导致其刺突蛋白能更有效地与人体细胞上的ACE2受体结合,或者能更容易地在呼吸道中复制,那么它的传播速度就会显著增加。德尔塔毒株之所以可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传染性远超之前的变异株。
免疫逃逸能力增强: 疫苗和既往感染产生的抗体,很大一部分是针对病毒的刺突蛋白设计的。如果变异株在刺突蛋白的关键区域发生了大量突变,它就有可能“躲过”我们身体和疫苗产生的免疫识别,导致疫苗的保护效力下降,再次感染的风险增加。
致病性变化: 虽然通常病毒进化的趋势是传播性增强,但致病性不一定会同步增强。但如果突变影响到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程度、引起的炎症反应等,也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例如,一些突变可能使其更容易在下呼吸道复制,从而引起更严重的肺炎。
诊断和治疗的挑战: 如果变异株的关键位点发生改变,现有的PCR检测或某些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3. 为什么科学家的谨慎言辞如此重要?

科学家使用“或”和“可怕”这样的词语,表明他们并非断言,而是基于初步的研究数据和对病毒演化规律的专业判断,发出预警。这背后的逻辑是:

初步观察到的特征: 科学家发现的“极其大量”的突变,本身就是一个异常信号。他们可能已经通过基因测序发现了这些突变,并开始对这些突变的可能影响进行建模或初步评估。
“德尔塔”作为参照系: 德尔塔毒株的出现和迅速蔓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它作为参照,是为了让公众和决策者理解新变异株的潜在影响可能是颠覆性的,远超过去我们所熟悉的病毒株。
不确定性与时间窗口: 病毒的真实威胁程度,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流行病学观察才能最终确定。但这需要时间。在未知完全明朗之前,科学家们需要发出警示,为公共卫生部门争取准备和应对的时间。他们发出这样的信息,是希望能够:
引起全球警惕: 鼓励各国加强病毒监测和基因测序能力,以便能够及早发现并追踪新变异株的传播。
促进行动: 提醒各国政府和公众,不能放松警惕,需要继续执行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例如接种疫苗、加强个人防护、保持社交距离等。
启动研究: 动员科学家们集中资源,对该变异株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包括其传播性、免疫逃逸能力、致病性以及对现有疫苗和药物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

当科学家们说出现了一种携带“极其大量”突变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并且“或比德尔塔毒株更可怕”时,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科学观察和对病毒行为的专业判断发出的一个重要预警信号。

这意味着:

病毒正在经历一个可能加速的进化过程,其基因组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些变化很可能指向更强的传播能力、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甚至潜在的致病性变化,其综合影响可能超越我们曾经面对过的德尔塔变异株。
科学界正在密切关注,并呼吁全球加强监测、研究和防控措施,为可能到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这是一个提醒,我们与病毒的斗争远未结束,而病毒也在不断“学习”和“进化”,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科学的应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在南非疑似出现快速传播的B.1.1.529新冠变异毒株,目前我们已掌握的信息有哪些?

先说最重要的结论,目前对于该变异株实质性的结论还没有,因为首次发现这种变异株的时间也就还不到一个月(在博茨瓦纳(Botswana)发现首例该毒株)。所以该变异株,是否会出现疫苗免疫逃逸,或者是否比起其它毒株会造成更严重的症状等实质问题,目前都还暂时没有定论,研究人员正在实验室加班加点​的​测试这些信息。

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会引发全球的强烈关注,主要是因为B.1.1.529病毒序列中的突变情况。因为仅仅在新冠病毒最为重要的S蛋白区域,就发现了超过30处突变。我们知道S蛋白,是新冠用来侵入人体细胞造成感染的钥匙,而在B.1.1.529S蛋白区域发现的不少突变,都在曾经的德尔塔和阿尔法变异毒株上发现过,而且被证实与这些毒株具有的高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有直接的关联。而南非在这个月正巧迎来了一波疫情大反弹,光11月23日当天就新增了接近2万名感染患者,而根据目前已有的快检结果推测,该变异毒株很有可能已经在南非全国范围肆虐了。

至于B.1.1.529变异毒株对疫苗的反应,虽然前文也提到,还没有实质性的实验数据,但是根据目前的突变谱推断,在之前的变异毒株上已被证实会产生免疫逃逸的突变基础上,B.1.1.529还有一些额外的突变,有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其免疫逃逸的能力增加。有研究团队通过其序列进行算法模型预测,甚至发现其有可能具备连T细胞都能躲避的能力(人体免疫不仅仅靠抗体,还有T细胞这些做辅助才行)。

"There are even hints from computer modelling that B.1.1.529 could dodge immunity conferred by another component of the immune system called T cells"

所以,怎么说呢,目前我们能做的只有持续保持密切观察,同时严控境外输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