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专家称「新冠疫苗第二针比第一针疼」没科学依据,属个体差异,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新冠疫苗第二针比第一针疼”这件事。其实,很多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朋友都有类似的感受,觉得第二针好像比第一针更酸胀、更疼一些。但正如专家所说,这并没有一个普适的科学依据来证明第二针一定比第一针疼。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藏在咱们身体的“个性化反应”和一些细微的“巧合”里。

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1. 免疫系统的好奇心与初体验 vs. 经验之谈:

第一针:初次相遇,未知的新事物。 咱们的免疫系统第一次接触到新冠疫苗里的灭活病毒(或者病毒的某个部分,比如mRNA疫苗里的片段)时,它就像一个初来乍到的大脑,对这个“新访客”充满好奇,但又有点陌生。它需要时间去识别、去分析、去启动一系列的防御机制。这种“初体验”,虽然也会引起一些反应,比如注射部位的不适,但它更多的是一种“学习”和“准备”的过程。这时候的疼痛感,可能更多的是由疫苗本身的物理刺激加上身体的初步反应引起的。
第二针:老朋友的重逢,但这次“火力全开”。 当我们接种第二针时,免疫系统已经“认识”了新冠病毒(或者说,它体内的抗体和免疫记忆已经准备好了)。这次疫苗就像是提醒它:“敌人又来了!” 免疫系统会迅速、更有力地做出反应,调动更多的免疫细胞,产生更强的抗体水平。这种“升级版”的防御反应,可能会导致更明显的局部炎症,比如血管扩张、细胞浸润增加,这些都可能转化为更明显的酸胀、疼痛感。你可以想象成,第一次有人敲你家门,你可能只是好奇地探头看看;第二次再有人来,如果你觉得他可能是个可疑人物,你可能会更警惕,甚至直接冲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这个“冲出去”的过程,可能动作就更大了,自然感受也更强烈。

2. 心理预期与“经验效应”:

第一针:忐忑不安,小心翼翼。 第一次打疫苗,谁心里没点小小的忐忑?会不会发烧?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这种心理上的预设,可能会让我们对注射时的疼痛更加敏感,但也可能因为“第一次嘛,就这样吧”而相对接受。
第二针:有了“经验”,也可能有了“预期”。 接种完第一针,很多人会对自己的身体反应有所了解。如果第一针就有些不适,那么在打第二针的时候,心里可能会有个“预演”:“上次打完有点疼,这次会不会更疼?” 这种心理上的预期,有时候会“放大”实际的感受。就像你已经知道某个菜很好吃,你期待值就会很高,吃到的时候就更容易觉得“嗯,果然不错”;反之,如果你对某件事有负面预期,即使事情本身不那么严重,你可能也会觉得“果然如此”。而且,当我们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我们对身体细微变化的关注度也会提高,可能第一针时被忽略的小酸痛,第二针时就会被放大感知。

3. 接种时的细节差异:

注射手法: 即使是同一位医护人员,每次的注射手法可能也会有细微差别。比如注射的角度、速度、针头的深浅等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局部组织的损伤程度,进而引起不同的疼痛感受。
药物剂量与药物状态: 虽然疫苗是标准化的,但药物的储存、分发、以及实际注射时药物的温度(比如疫苗是冷藏的,注射前是否充分回温)等,都可能对注射的舒适度产生微小影响。
注射部位: 疫苗通常是肌肉注射,在手臂三角肌。即使是同一只手臂,但注射的具体位置略有不同,比如靠近神经或者血管的区域,也可能导致不同的疼痛反应。

4. 身体状态的微妙变化:

第一针时身体正处于“学习模式”。
第二针时,身体可能因为接种第一针后产生了抗体,免疫系统更加活跃,对第二针的“刺激”反应更强烈,以至于我们感知到的疼痛感更明显。 这种感觉,就像是身体在“训练有素”地执行任务,反应速度和力度都升级了。

5. “幸存者偏差”与集体记忆:

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第二针疼? 这和我们的沟通方式有关。人们更容易记住和分享那些让他们印象深刻的经历,比如“这次打完比上次疼多了!”这种感受更容易被传播和记忆。而那些觉得两针差不多疼,或者第二针更不疼的人,可能因为这种感受不那么“特别”,反而不太会主动去强调。久而久之,这种“第二针更疼”的说法就容易形成一种集体记忆或普遍认知。

总而言之,专家说“没科学依据”是指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生理机制证明第二针必然比第一针疼。但是,无数个体的亲身感受背后,确实是身体复杂的免疫应答、心理预期以及一些细微的接种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下次再听到有人说“第二针更疼”,你不妨跟他们聊聊这些可能的原因。这不仅仅是“疼不疼”这么简单,而是我们身体和心理与疫苗发生互动时,一个非常生动而真实的写照。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对同样的刺激也会有不同的回应,这正是生命的神奇之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也没多疼。。。反正我是没感觉到。

user avatar

这个专家并没有说清楚这件事。

以群体性概率来讲

第二针确实会比第一针更容易出现副作用,且副作用可能更强烈。

这一点在梅奥诊所的新闻中有所体现[1]

CDC也分别对比了第一针和第二针之后,副作用发生的比例:

在18岁到55岁接种了辉瑞疫苗的人群中,7%的人第一剂后出现发烧,相比之下,31%的人在第二剂后出现发烧。[2]

在18岁至64岁接种了Moderna疫苗的人群中,有1%的人报告第一次注射后发烧,17%的人报告第二次注射后发烧。[3]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整体上第二针会让免疫系统更活跃,而这些副作用就是免疫系统活跃的表现之一。

从个体反应上讲

确实第二针不一定就会引起比第一针反应更大的副作用。

就我自己而言,我第一针疼了三天,第二针什么事都没发生。

哪怕同样都起效了,为什么有的人有副作用,而有的人没有?

这个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个人猜测,没有副作用的群体中,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对自身影响较小,没有产生攻击性的物质;也可能和注射的手法有一定关系,比如某些手法对局部刺激较大。

参考

  1. ^ https://newsnetwork.mayoclinic.org/discussion/understanding-covid-19-vaccine-side-effects-why-second-dose-could-feel-worse/
  2. ^ https://www.fda.gov/media/144245/download
  3. ^ https://www.fda.gov/media/144434/download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