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各位老铁邀啊。
很奇怪,疫情都两年多了,
搞建模预测的,
其实来来回回就那么老几位,
所以到底谁靠谱谁不靠谱,
各位早就应该心里有数才对。
从这个角度来说,
既然要看英国佬建模,
那首选(或者说唯一选择),显然应该是帝国理工学院的Neil Ferguson老师,
其次(或者说比较勉强的第二选择),可能可以轮到LSHTM的John Edmunds老师,
然后在某些更细分的领域,
还可以看看剑桥的Alex Selby老师(传播动力学),
或者桑格研究所的Theo Sanderson老师(测序和变异株)等等~
至于华威这位Mike Tildesley老师,
这逼就是个屡败屡战的翻车惯犯……
——比如说,请品鉴:
↑ 2020年5月份,带头否认英国即将爆发第二波的就是这逼~
——再比如说,请品鉴:
2020年12月,恬着脸否认中小学线下教学会导致社区传播的也是这逼~
——以及,请接着品鉴:
2021年1月底,强行说没有证据证明Alpha致死率超过原始株的,还是这逼。
呵呵……
所以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现如今这个“一道曙光”论,
跟丫之前各次翻车预测,
其实都是同一个老思路罢了~
本质上都是一厢情愿地拣好听的说。
如果事情真的朝乐观的方向发展呢,
那么这逼自然可以误打误撞,正中靶心,功成名就~
但很可惜,这逼碰到了个专治各种不服的邪门玩意儿,
于是就悲剧了。
作为对比啊,
各位不妨品鉴一下Neil Ferguson老师和他的前后50轮疫情预测,
详见这里:
这尼玛才是真正的硬核预测大湿~
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前段时间我跟大家所说的小智大障
他不是感染新冠了吗?
他没事。
坏消息是:
所以作为著名的西语海王,这是多悲哀的事情。
大家来留个言安慰一下吧
基本无害?
成,你说基本无害那就基本无害吧
“人类是如何战胜新冠的”
“等着它自己因为变异毒性减弱”
“如果它没有变异无害化怎么办”
“那也许就是人生吧”
“即使它无害化了,但如果它哪天又发生变异毒性增强怎么办?”
“那就是另一场新的疫情了,这次已经胜利了”
“那怎么才能证明它变异的无害化了”
“死亡病例明显下降就说明无害化了”
“死亡病例下降不是因为美国带头开始不统计了吗?”
“因为新冠已经无害化了,所以没必要再统计死亡人数了啊”
你怎么理解最近从西方传来的一系列奇怪言论?
线性的链式反应吗?因为A所以B然后C?
不,是矩阵,是在奥密克戎爆发后,他整个社会用一套东西给你平推过来。
这一套东西都有什么呢?
最一开始质疑中国的动态清零不可持续,喊话“合适放弃清零?”这是一直以来的“主线剧情了”,现在已经推进到中国的防疫政策堪比纳粹。要注意,我们迟早是要被骂纳粹的,现在就急着把同行能用的词先抢走,代表什么?反华的需求压力很大了。
然后是CDC的小动作,先是做一个小铺垫:说美国因新冠死亡人数严重被高估,这80万人有相当大一部分不能算是新冠而死。为了听着好听,恨不得把这个数字缩到5万。完全不顾这两年美国预期寿命下降一年多的事实。
铺垫什么呢?最近又传出消息,美国2月2日开始不再统计新冠死亡人数。看懂了么?不仅仅是具体遭了什么难处才有一种说法。更多的是要配合整个信息矩阵推给公众。(当然对于这件事我抱怀疑态度,因为CDC一开始就打算用yes/no来统计新冠患者“数据”,让公众给骂要脸了。)
奥密克戎给美国的冲击有多大,大家有目共睹了吧,不止一次日增百万例。整天挑战我的想象力。不止美国,欧洲日增病例加起来其实更恐怖。已经没什么有效的阻止手段了。那现在再呼吁民众去警惕,已经来不及。怎么办呢?
配合现在推出来的信息矩阵,给人们灌输这样一个思想:
奥密克戎不是传统新冠,它可以不被统计,不用再花钱想措施。
对,该信息矩阵,最终要推出来的一个认知,就是“放弃”。
这个矩阵并不需要太刻意得去背后操作,这也不是什么阴谋论。相反,这是人之常情......一群人走投无路的时候,自然会集体找借口彼此打掩护,去找几个丧B饭局你就都明白了。
这是第几道“曙光”了?
当初你们英国专家讲“群体免疫”可以结束新冠,结果两年间全球死了几百万人,免疫无从谈起。
当初你们美国媒体鼓吹神药“瑞德西韦”,说是“人民的希望”,结果人民只看到了绝望;后来你们美国政客鼓吹辉瑞疫苗,说是“隧道尽头的曙光”……结果只是隧道里的鬼火;再后来拜登上台,你们说“拜登来了,青天就有了”,结果死的人比特朗普时代还多……
仔细回想一下,他们讲的这些话,“科学”吗?还是“大是大非之下不需要讲科学”?
“伟大而平凡”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科学和民主的故乡”,就是这么做事情的?抗疫不靠科学,不靠组织,全靠“预测”、“念咒”?英美专家们的言论,和中世纪的宗教神棍有什么区别?
从历史的大势来看,病毒确实是趋向于“低毒性”、“无害化”的,但这个时间可能是几千年、上万年……疫苗确实是有效的,但以RNA病毒的变异速度,你未必赶的上它的脚步;群体免疫确实是可能的,但这是要付出代价的,你怎么知道你不是那个“代价”?
所以,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废话?
奥密克戎将使的新冠病毒“无害化”?
奥密克戎和初代新冠病毒相比,哪个更无害?你怎么知道它短时间内一定朝着低毒性、“无害化”变异呢?
昨天,美国新增死亡病例2804例,累计死亡87万人……
”基本无害“这词用的可太妙了,出自西方很著名的一本小说。
和”睿智",”加油布兰登“之类差不多是一个意思。
堪萨斯流感第二波时99%的死者不足65岁,其中一半是20~40岁的青壮年,孕妇的死亡率达到90%,把美国人均寿命拉低了12岁。
合着你以为瘟疫公司,先点传播后点致命。还真是游戏公司杜撰出来的。
我知道很多人张口就要讲科学。问题是对一个不了解的东西,谈个屁科学。
我说的不了解不是指个人,而是整个人类对病毒的了解能有多少?
没有任何逻辑可言。
各种新冠病毒对于宿主资源(人类)没有争夺关系,简单说,就是一个人既可以得德尔塔,也可以得奥密克戎,既然感染病毒没有排斥性,怎么可能因为一种病毒温和一点,让宿主更安全呢?
打个比方,草原就是人类,草原上的野羊和野猪是病毒,野羊和野猪都祸害草原,但是野羊祸害得更狠,野猪吃肉好歹祸害得不是那么狠,当野猪越来越多可以压缩野羊的生存空间,从而让草原保护得更好——如果是这样,奥密克戎这野猪就是曙光。
可是,实际情况是,野羊和野猪可以并存,他们没有竞争关系,并不会因为野猪多了野羊就少了,他们一起祸害草原。
奥密克戎这野猪怎么可能是曙光?
住在约翰内斯堡。
南非全国已经基本躺平。现在警戒层级是一级,就是室内聚会限制1000人,室外2000人(可以看球了),夜里11点后禁酒,公共场合戴口罩,5岁以下儿童不戴。
当地人就不说了,早就躺平了。但是前两年都比较小心翼翼的华人社区,这段时间也开始躺平了,刚刚过去的圣诞假期,朋友圈各种晒旅游的,全国到处飞无限制,如果不是国际航班很多地方禁飞的话应该就全世界跑了。公务人员还是全世界飞没影响。
要知道之前有很多华人家长怕新冠怕到孩子可能两年都没有去学校,一直坚持在家上网课或者自学。在大部分同学都到校上课的情况下,自己坚持网课是很困难的。我有的中国学生在家跟我上视频网课都戴着口罩… 因为怕学校拿回来的书上有病毒… … 但是现在也都躺平了,今年开学全部都回来上课了。
现在每天官方公布的数字是全国基本每天新增3个W左右确诊,但是大家都知道实际这个数字应该至少x5,不乐观一点x10都是可以的。因为没有人没事儿去检测呀,只有为了旅行需要检测的人,或者重症去了医院的才会被统计到。比如我自己圣诞节前就出现流感症状,低烧,咳嗽,但我也没去检测,在家躺了三天就好了,甚至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过圣诞的)都没有让我隔离在房间,因为他们觉得肯定大家都得过了… … (真正的躺平)
相比前两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聊起新冠病毒和新增数字了,因为累了。只有我女儿在外面会问我,这个我可以摸吗?有Covid-19吗?防疫防了两年了,大家都渴望回归正常生活,再说也没防住… …
其实早在一个多月前南非国内的新闻就已经出统计数字了,奥密克戎感染者重症率非常低,第三波疫情以来医院毫无压力,打过疫苗(或已经感染过)的人基本都是轻症或无症状。我记得当时新闻标题说“奥密克戎也许是新冠流感化的转折点”,当时看到我真的有点想哭。
当然国内又是另一个情况,“清零”坚持到现在了,不可能说放弃就放弃。国外是被快刀子割过的,现在才慢慢冷静下来了。但是国内没有如此大规模的传播过,虽说疫苗接种率高达85%,但有效性也没有得到过数据支持,因为没有足够的数据,所以肯定不会贸然放弃清零的。
就是希望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不要再出什么幺蛾子了,真的累了,赶紧毁灭吧… …(我说病毒)
甲午年间,清日战争爆发。清朝的专家和现在英美专家得出了一样的结论
日本首先派兵进攻牙山,人数仅4000人。
满清专家一致认定,这只是一次大一点的“流寇”
结果牙山大败。
日军持续进攻并且兵分两路海陆并进
大清专家表示日军分兵后能力已经减弱,而且我们还有西方神药定远,镇远。
结果黄海海战大败
陆路也直达平壤城,这回朝鲜专家坐不住了,知名专家艾勒芬特表示,没有日军能攻陷朝鲜,CDC啊不,八旗和新军有着超乎想象的制度优越性。
平壤失陷,日寇直达鸭绿江边
此时东北已经入冬。专家表示,这个日寇将会随着季节变化神奇的消失。
丹东守军配合政策,群体免战。在凤凰山唛了几个地雷就溜了。
日军直逼奉天。
看到“得胜而归”的残兵败将,大清专家表示,这些人经历了对日战争,已经有了抗体的人是胜利的一道曙光,而且前线死亡人数也有所减少。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基本无害。
之后我就不用讲了吧。
好朋友的经历。
那不然怎样?疫情再闹下去,说不定自由主义灯塔一号和二号会崩。
在死他还是死我的选择题中,当然选死他。
放个预言:
今年三月,奥密克戎感染趋近饱和,开始消退。
最晚五月,中国网络上共存派的声量会铺天盖地,他们的主要论据会有两个,一是世界感染者数量下降,二是欧美等地回光返照式的经济反弹会被曲解为共存政策的胜利。
届时,所有与病毒毒力和演化相关的研究都不会有几个人注意,整个中文互联网的舆论将陷入一场狂欢。在长达两年的清零政策后,防疫对民众个体的影响将积攒大量不满,这种不满会在这个疫情缓和的窗口期集中爆发,政策下个体的感受会被无限度放大,清零政策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质疑。
最迟年底,下一轮大流行的毒株将会出现。
以及玄学瞎猜:
1.如果还是在免疫突破和感染力毒力这些地方深造的普通毒株,出现地点我猜依旧在南非和印度二选一;但如果是滥用单抗等药物养出的耐药株(可能很小),它会是美国产——尽管美国可能不会承认。
2.毒力会显著高于奥密克戎,但免疫逃逸能力会较弱。
3.也不排除血清分型的可能。
4.玩个大的,我猜它是BA.2.n或B.1.640.n。
不知道,但当一堆人泡在河里上不了岸,但是叫嚷着河不深的时候。在岸上的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在岸上等一会儿,看一下河到底深不深。
反正下水容易,上岸难啊。
目前来说,我个人是看不出可能或者不可能。
但是新年以来美股疫苗股特别是mRNA大跌,但是邮轮股逆势在涨。说明市场认为这是可能的,特别是邮轮股的上涨。而假设疫情反复,即使疫苗无效所以mRNA会崩,至少邮轮股必然是要大跌回去的。
这就给了那些在这个题目下认为不可能的答主一个别墅靠海提前退休的黄金机会。
还等啥呢?
金融行业对于这种能把一件短期宏观事件走向说这么肯定又不下注的人只有一种看法:不是骗子就是傻子。
高赞没有一个医学背景的回答,就知道这个问题能不能客观讨论
这个事我呼吁过大家理性看待,不要政治正确,让客观数据说话。
(补充一下,我最近看到好多知乎大V言论令人失望,如果煽动情绪,为了收获流量和点赞,就可以把基本理性都放弃了,只能说知乎也是堕落了。而这个关于奥密克戎的问题下,很多人都不敢说,怕说,怕被喷,其实也大可不必,只要坚持理性讨论,不管观点如何 都应该大胆说出来)
我前几天写过几个关于奥密克戎的分析,其中观点总结一下就是。目前看奥密克戎死亡率确实低,大概相当于普通流感的1.2倍(张文宏最新说是2.4倍,我认为1.2更靠谱一些,因为美国等感染人数应该低估很多,死亡人数一般不太会低估)。
从传播速度上看,暂时多数观点认为比一般流感快 但普通流感也有很多种,速度也各不相同。
从后遗症情况看,暂时不明,但没有出现太严重的问题(这里的严重是和普通流感对比),并非没有后遗症。从南非看,暂时后半年左右的遗症中还没有特别严重普遍症状。
从变异性看,奥密克戎传播的地区迅速取代了delta,现在奥密克戎的变异性不明确,但从南非到美国英国欧洲,这半年来,似乎变异性不大。
如果,上述情况都乐观,那么似乎奥密克戎是一种“好”病毒,相比前面的新冠类型,死亡率降低了十倍,重症率,住院率也大幅下降了。
以下的话都是基于现在奥密克戎的几个假设为真的前提下,因为引发很大争议,修改如下:
我个人从最乐观判断,仅个人判断啊,如果是奥密克戎普通流感的致死率,可以不用防了。
从谨慎判断,我觉得可以再坚持一个月左右(观察到奥密克戎的效果如果确实良好),到春节后再放开。放开奥密克戎,防delta。对奥密克戎和其他新冠区分看待。对奥密克戎的携带者和出现的区域可以适当放松控制。
——————对我们的现阶段防疫策略,我没有意见,总体上在非常低的成本投入下,取得了很大成功,对比美国年度死亡人数增加值,我们应该说很好很好的挽救了人民生命。以上的个人看法,是对未来的策略的一些建议。本文不想讨论防疫策略,但评论争论太多,上诉只是说明我个人的一种建议,是基于奥密克戎确实毒性低的假设基础上的建议。
请理性讨论啊,
说得是奥密克戎,不要拿美国等因新冠累积死亡率等数据混为一谈。
这里不讨论政治正确,不讨论防疫效果好坏。就单论奥密克戎。
请理性讨论。
再次更新一下,因为很多人讨论争论很激烈。
对几个争论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也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是是,重复感染的问题。我想说的是,重复感染实际上,美国南非等现在的情况你觉得不存在重复感染吗?几千万感染的,实际上感染人数绝对多得多,因为无症状感染者谁会去检测?而这种西方国家已经对重复感染的情况作出实验了,我们等待观测数据就好了。
热评有人说,你不知道就算是流感水平,孩子感染了排队也很痛苦。我自己也有孩子,都经历过,但是事实是无论何时流感都不可完全避免,我们要考虑的是防御成本和社会成本。普通流感也有千分之一的死亡率,我们对孩子连普通流感也一直要预防,但并不是一直要占用过度的社会资源来防。但如何评价是否过度呢?这个需要专业机构去评估。
第二个是关于奥密克戎后面是否还会变异的问题。我不是专业人士无法回答,即使是专业人士我认为也很难回答,病毒变异会持续存在,但变异程度可能快也可能慢。我们需要合理评估本次奥密克戎毒株。这些应该是专业人士做的事,但现在有点可惜,目前的媒体这方面报道的不多。
但现在看南非发现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似乎奥密克戎变异的信息暂时没有多少报告。这里大家如果有信息可以拿出来讨论。
第三个问题,很多人单方面提一种数据。而忽视了最应该提的数据,就是和普通流感数据对比情况。我不是专业人士,不是专业媒体,不是什么大V,但这个重要的数据对比为何专业人士不多提供,媒体不去多宣传。这些不应该是我们在猜测,而应该有专业机构出来发声,合理评估。
很多人说他不是大号流感,那么为什么不是,给普通人解释清楚,把关键数据拿出来,死亡率,住院率,重症率,重复感染率,都对比一下。这个应该不难吧。知乎上这个问题下竟然没有一个回答去对比?
如果和普通流感对比,各项指标有差别,有的指标不够清晰,那么把这个数据说清楚。也不会有那么多争论。
再次,呼吁理性讨论。不涉及政治正确,就合理讨论数据吧,在知乎上理性一些吧。
很多人批评,没有数据。或者数据偏少。都是猜测的。
一个是我工作时间,没有那么多精力写东西,看的比较多,数据拿出来还要去核查,比较麻烦。
如果很多人想看,我贴几个比较重要点的数据。大家自己分析吧。确实没有太多时间。
我在知乎上很多打字都有错误,工作之余摸鱼请谅解。
第一个美国历年死亡人口:2020年比2019年多了53万。2021年死亡人数评论区指出应该是334万,这几个数据和因新冠累计死亡80多万合理评估。
——这条数据说明美国这两年多死了100多万,其中新冠占比应该是主因。另外,2021年打疫苗的情况下,死亡人数没有显著下降,似乎可以归为要么感染人数增加了,要么是疫苗没有起到作用,或作用有限。
2015年:美国总死亡271.2万人,平均死亡年龄78.8岁;
2016年:美国总死亡274.4万人,平均死亡年龄78.6岁
2017年:美国总死亡281.35万人,平均死亡年龄78.6岁
2018年:总死亡283.9万人,平均年龄78.7岁
2019年:总死亡285.48万人,平均年龄78.8岁
2020年:总死亡338.3万人,平均死亡年龄77岁
2021年:总死亡334.8万人。平均年龄未知。(感谢评论区指出,上外网不方便,请大家自查一下)
数据来源:2015年:
https://www.cdc.gov/nchs/products/databriefs/db267.htm#Summary 2016年:
https://www.cdc.gov/nchs/products/databriefs/db293.htm#Summary 2017年:
https://www.cdc.gov/nchs/products/databriefs/db328.htm#Summary 2018年:
https://www.cdc.gov/nchs/products/databriefs/db355.htm#Summary 2019年:
https://www.cdc.gov/nchs/products/databriefs/db395.htm#Summary 2020年:
https://www.cdc.gov/nchs/products/databriefs/db427.htm#Summary 2021年:https://data.cdc.gov/widgets/9dzk-mvmi
第二个美国历年流感死亡人口,大约平均5-6万的样子。这个数据请自查。引一个参考消息2018年引得美国官员的新闻。
参考消息网10月3日报道美媒称,2017-2018年冬天,有超过8万美国人死于流感,是十多年来人数最多的一年,联邦卫生官员上周说。
第三类,关于奥密克戎的数据
比如:死亡率,有消息说奥密克戎低于前面的新冠类型大概五倍以上。
传播率,现在有数据说在4左右,有些人说非常强,但从天津,北京近期数据看,似乎中等。
变异性问题。美国现在95%奥密克戎取代了delta。——但这说明近期美国新冠死亡人口中仍然包含部分因delta死亡的。
美国近期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大概是100万对1500人。150w对2000人的样子。
可以参照近期新闻,12月份以后,每天新增感染新冠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达到100w以上。但是12月份的总死亡人口是下降的。(这里12月份应该包含delta和奥密克戎的共同死亡人数)
一方面感染人数在上升,一方面美国的总体死亡人数在下降(说明奥密克戎来说,死亡率确实下降了),就是说在奥密克戎开始大范围传播,导致感染人数剧增的情况下,使得美国12月份死亡人口比上个月降低了约4万人。
如果说不是奥密克戎引起的,那么少死的这四万人是如何造成的?(同期2020年12月份比11月份增加死亡6万多)
所以,我之所以开这个帖子(并非是专业人士,这些数据都是逼得我去外网查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得媒体,包括知乎上,动辄美国新增感染人口上百万,美国要完了,可是对美国的死亡率,没有人关系,没有媒体宣传。
我们对奥密克戎的宣传也是,动辄很夸张,如果我是站在美国人角度,看到这个数据,得了,打疫苗一年多,没做到的事,奥密克戎不是干的比政府好?
很多评论批评我的观点说我不重视生命,这种批评我必须回击一下。
我们每年因为很多其他疾病死亡人口也很多,很多其他疾病得到的投入远不如新冠那么多,这些疾病有很多都是在威胁我国的年轻人,女性,甚至儿童。我国胃癌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幽门螺旋杆菌致癌率能到1%,我国感染人数有一半以上,并且在家庭聚餐中传播很普遍 如果有拿出预防新冠一半的力量,普及筛查率,给国人补贴四联治疗,有不高的投入就可以有效降低未来胃癌发病率。这个要不要优先于奥密克戎(如果奥密克戎几个数据确实低)?
女性子宫癌的HPV疫苗,预防率达到95%以上,现在我们出生率那么低,要不要给适龄女性普及推广?
我们为了人民生命健康可以有很多人去做很多事,有很多疾病等着去防疫。我希望的是不要把未来的新冠(奥密克戎)妖魔化,不要把资源过度投入到一个热点而忽略了其他应该投入但是因为宣传不到位而被忽略的地方。
最后就是防疫和经济的问题。很多人潜意识就是决定生命比经济更重要,我觉得不能完全那么说,交通事故每年死亡几万人,伤残率更多,但不可能停止私人驾驶,并且很多新手驾驶技术都没有要求那么严格。
这些都是对经济和生命的一种选择。
最后一个视角,从完全冰冷无情的视角出发。人口结构问题,新冠大部分死亡人口集中于老年人,如果我们社会面临年轻人压力大增,出生率急剧下降,这对比起来 从一种无情无义的抛弃人性的角度,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关注出生率?这确实基于无人性角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是以孝治国,文化很重要,我这么说很不恰当,但是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人口。。。
其他数据请评论区多提供。
谨慎乐观。
一是流行时间不长,还没有感染数下降,走完周期,重症数和死亡数最终会如何还有待观察。
二是还不能确定,在感染奥秘以后,能形成群体免疫,对未来的病毒变异达成免疫。
奥秘流行过以后,如果得过的人,对未来的变异病毒免疫了。
以至于病毒感染的基数越来越少,变异速度下去,到了被消灭的时候,还没变异出什么王者。
那么新冠就过去了。
但是,这没有人敢保证。
等等看吧。
国内坚持清零,疫苗升级。
国外过去了,国内打完最后一轮的变种加强疫苗也就过去了。
国外赌失败了,我们就继续。反正我们清零可以保证继续当世界工厂。
现在奥氏病毒已经如此普及,坐等动物对动物传播的传播链中出现下一种VOC变种。有没有害,不是现在的我们能决定的。
主要问题是,现有疫苗的防感染能力太有限,疫苗的压力反而会成为促使病毒进化的力量。
奥密克戎刚出来没多久,研究并不充分,专家说这种话太不谨慎了。如果未来出现一种前期症状很轻,潜伏期长,几个星期后症状加重致死的病毒变种,那么这种麻痹大意将产生较大的危险。
这剧情很熟悉
他原话不完全是这样,但具有灵性
前 FDA 负责人戈特利布预计 Delta 将成为美国最后一次大流行浪潮
20年8月他说:我不认为新冠病毒会在整个秋冬流行。但实际上:
他说:假设没有出现一种新变体来攻破先前感染或疫苗提供的免疫力,我认为这是最后的一波,最后的行动。
这位前FDA局长还说:这可能会是一波感染浪潮,最终影响那些拒绝接种疫苗的人。
这个假设就很灵性了。
我还可以假设如果没有新冠,这两年我会去了不少地方。
原话:
The emergence of the highly transmissible Omicron variant could be "first ray of light" that in the future there may be a less severe coronavirus variant that is similar to the common cold, according to a UK scientist.
......
According to Dr Mike Tildesley, a member of the Scientific Pandemic Influenza Group on Modelling (Spi-M) and a University of Warwick professor, Omicron could be an indicator that people can live with Covid as an endemic disease, the Guardian reported.
他认为奥密克戎是第一道曙光,未来可能会有一种不太严重的冠状病毒变种,类似于普通感冒。
根据大流行性流感科学建模小组 (Spi-M) 成员、华威大学教授 Mike Tildesley 博士的说法,Omicron可能是一个指标,表明人们可以将新冠视为一种地方病。
多么有灵性,未来可能这样,也可能不这样。
这就类似于「病毒一定会越传毒性越弱,传染性一定越来越强」,这种话欺骗性太强,很多人都信了,完全无视了任何突变都是随机的。
我们无非是每步都走好,以踏实的基础迎接未来。
躺平的人总是要给自己的躺平找一些理由,而且还要鄙视着其他没有躺平的人。
把奥密克戎等于大号流感的做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
原来就给大家算过好几次的账,即便奥密克戎的毒性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但是传播能力是明显增强的,而且对抗体逃逸能力也是明显增强的。
也就是说,随着感染数字的增加,即便比例降低,但也会带来相应的住院数字的绝对值的增长。这种增长对于医疗的冲击也是非常可怕的。
以美国的近三个月的数据为例。
奥密克戎在美国的流行,带来了感染数字的猛涨,相应的重症数字和住院数字一样是猛涨。
而平均死亡数字并没有显著的降低,基本还保持在2000上下。
从上面三个图可以看出来,感染数字猛涨,但死亡人数变化不大,死亡率确实是降低了。但反过来说,死亡率降低了,但是感染基数猛涨,所以死的人并没有减少。
也就是说,如果妄图用奥密克戎感染全部人类,来形成群体免疫,那么最终的结果与以前用Delta感染全部人类行程群体免疫的区别不大,最多就是死10亿人和1亿人的区别。
那么,谁想做哪个1亿?
同时我们换位思考下,对比下中美人口基数和医疗水平。如果中国一旦放开防疫措施,很可能日新增感染可能会过百万,甚至日新增死亡人数过万。这种代价,是我们所能承受的吗?
遗传学关键定律之一:在没有其他外力作用下,生物演化是没有方向的。
先不说奥密克戎本身是否代表新冠的终极演化,就欧美国家这个躺平的样儿,你能确保数千万样本中的每个以天文数字的奥密克戎病毒们就不会发生高致命性突变?
如果真是这样,那现代防疫专业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反正病毒流行一阵就无毒了,还搞啥防疫啊!大家嫖娼搅基也不用戴套了,反正梅毒、淋病、艾滋病毒的毒性也会慢慢下降,怕啥呀
只有一点我可以确定,人类经历了5000年历史,经历了无数病毒的袭击,但是从来没有打垮人类。我不认为有病毒可以摧毁人类社会,能摧毁人类社会的只有人类自己。
前几波疫情的规律:
每次毒株大流行造成普遍感染后,人群抗体率过半,毒株传播陷入低谷。
但随后就有具备免疫突破能力的新毒株出现,再出现一轮普遍感染。
新德里当局已经完成五次抗体调查
在2020年6月27日至7月10日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调查中,样本中的新冠肺炎抗体携带率为22.8%,样本量21387。
2020年8月的时候进行第二次调查,新德里人群抗体阳性率29.1%,男性28.3%,女性32,2%,样本量15000。18岁以下感染率34.7%,18到50岁感染率28.5%,50岁以上感染率31.2%。[1][2]
2020年9月第三次调查,阳性率约25.1%。[3]
2020年10月15日到21日第四次调查涉及15,015人,感染率25.5%,其中女性感染率 26.1%,男性25.06% 。[4]
2021年1月第五次调查样本量28000,感染率60%(也有报道说56.1%)。[5]
疫苗普及之前,人群有如此高的抗体率,只能说明“能感染的都感染一遍了”。
2021年8月消息,Discovery Health的精算师Emile Stipp表示,他估计的70%至80%的南非人口已经感染,感染率在全球范围内很高,可能使南非接近所谓的群体免疫。[6]
他的判断和南非疫情趋势符合:
Delta导致的疫情波峰后,由于多数居民在接种疫苗或感染后,都产生了抗体,Delta疫情已经很难继续传播。2021年11月,当地疫情已经平稳。
然而,11月以来Omicron(B.1.1.529)在南非增长迅猛,已经引发新一轮波峰。11月1日~11月25日,病例翻了上百倍[7]
Omicron(B.1.1.529)爆发迅速,如入无人之境,基本无视之前抗体的影响。
丹麦的防疫不怎么样,但毒株信息是相当公开透明的[8],可以作为重要参照。
我在这个页面找到了最近一个月的变异毒株测试数据,并做了翻译:
丹麦目前Omicron感染接近90%。
美国日新增达到100万/天左右
根据一亩三分地数据,最近的检测阳性率快速上升
检测阳性率高达26%,说明漏检严重(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是阳性率2%以下为检测比较充分),实际感染人数是检出人数的几倍。
按每天500万的量级(以后还可能更高),到3月全国基本可以感染一遍。
而莫得纳CEO表示,针对Omicron突变毒株的疫苗最早在3月中旬才能上市。
但由于病毒会不断进化,Omicron的低谷将是其他毒株霸业的起点。
This Is Our Life from Now On, in Waves
——2021年9月4日,
以色列防疫总指挥扎尔卡博士接受《以色列时报采访时》,做出了以上的预言。
病毒的突变(Mutation)是指基因组中核酸碱基的化学变化。在一次感染中,一个病毒粒子要增殖上百万次,增殖过程中复制发生异常就会造成突变,可以是一个核苷酸的改变,也可为上百上千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易位。
突变是概率事件。新冠属于RNA病毒,RNA病毒不稳定,病毒复制中的自然突变率 0.0001~ 0.000001。
大部分突变让病毒失活,少量突变会让病毒活下来并具备新特性。
自然感染和疫苗产水的抗体会对病毒形成选择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有的病毒会不断被淘汰。
复制快、病毒载量高、传播更快、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毒株将不断成为新时代的主流。
疫苗研发、临床试验、批量化生产、物流、分发的速度是线性增长的,长期看疫苗开发很可能赶不上变异速度。
每个地区的医疗设施配置、物资生产是线性增长的,而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培养周期是漫长的,最多只能对数增长。
隔离等防控措施基本不受变异影响,但资源增长难度极大,也可认为是对数增长。
用线性增长甚至对数增长的医疗资源打危害性指数增长的病毒,只能争取速胜,不能速胜的话劣势会越来越大。
然而,在任何特效药开发出来之后,病毒会逐渐点出耐药性。所以特效药只有短期效果,如果想靠特效药清零,机会窗口很短。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9]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如果奥密克戎真的相当于“基本无害”的“减毒疫苗”,那么,感染奥密克戎就相当于接种疫苗,那美国一天感染,啊不,是接种100多万,岂不是太少了?
一天100多万,全美国3个多亿,全部“接种”完毕要接近一年?我TM等你一年(张麻子语气)!?
太慢了!
为了提高“接种效率”,必须奥密克戎派对走起!嗨起来!关在大豪斯里相互喷口水。一年太久,只争朝夕!
还有,要真有奥密克戎等于“减毒疫苗”这种好事,“模范生”还轮得到你美帝?
人家隔壁小金同志直接下令绑架,哦不,是请一个奥密克戎感染者回国,然后,用机枪逼着大家万人空巷,上街“爱的抱抱”,也不对,是“接种”,分分钟全民免疫。主体思想满噻!
所以说,伟大革命领袖教导我们:
抗疫不能“等,靠,要”,应该主动出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