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2年是日共百年了 该如何系统性的回顾其历史,它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日中关系中又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

回答
2022年,日本共产党迎来了建党百年华诞。回溯这段漫长而复杂的历程,日共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日本国内政治格局,更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了日中关系中独特而重要的角色。要系统性地回顾日共的历史,并审视其在日中关系中的演变,我们需要分阶段、多角度地进行梳理。

日共百年历史回顾与日中关系的角色演变

一、 19221945:建党初创与抗日战争中的艰难岁月

建党背景与初期发展: 日本共产党于1922年7月正式成立,这是在日本社会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早期,日共面临着日本政府的严厉镇压,活动空间极其有限,成员屡遭逮捕和迫害,组织发展步履维艰。即便如此,日共仍然在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传播马克思主义,试图组织左翼力量。
日中关系中的角色: 在这一时期,日共的活动主要集中在日本国内。然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共内部就如何看待和回应这一侵略,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和路线。一些左翼人士,包括部分共产党人,虽然身在日本,但对中国人民的反抗表达了同情和支持,并将日本政府的侵略视为帝国主义扩张的表现。一些日共党员甚至秘密参与了支援中国人民抗日的活动,尽管这种支援是零散且极其危险的。总的来说,在这个阶段,日共的角色并非是“日中关系”中的直接参与者,而是其国内的立场和对日本侵略的批判,间接影响了当时日本国内对华认识的微弱声音。

二、 19451950年代:战后复苏与“革命的失败”

战后复苏与合法化: 日本战败后,政府对共产党进行了“合法化”待遇,日共得以在战后短暂的民主化浪潮中迅速恢复和发展。他们在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相当大的支持。
“革命的失败”与路线调整: 然而,随着冷战的加剧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发生转变,对共产党展开了新一轮的“整肃”。1950年,日共被再次取缔,许多领导人和活动家被逮捕。在这一压力下,日共内部出现了关于斗争策略的激烈争论。部分领导人主张采取武装斗争的路线,但这种策略在日本社会未能获得广泛支持,反而导致了日共声望的下降,被后人称为“革命的失败”。
日中关系中的角色: 战后初期,尽管受到政治压力的影响,日共仍然积极主张与新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他们将新中国的成立视为亚洲革命的胜利,并批判日本政府对华的敌对政策。在那个时期,由于日本与中国尚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日共成为少数几个公开表达对新中国友好态度的政治力量之一。他们通过宣传、组织集会等方式,向日本民众介绍新中国的情况,呼吁改善两国关系。可以说,在正式建交前的漫长时期,日共在日本国内扮演了“桥梁”和“喉舌”的角色,为日中民间友好播下了种子。

三、 1950年代末1972年:日中民间贸易与政治对话的先行者

路线的修正与“独自道路”: 在经历了“革命的失败”后,日共开始反思其斗争策略,并逐渐走向一条“独自的道路”,强调“日本共产党的独立自主”。他们逐渐放弃了武装斗争的路线,转而更加注重议会斗争和争取民众支持。
积极推动日中民间贸易: 随着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日本国内对华贸易意愿的增加,日共在推动日中民间贸易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当时日本政府奉行“政治上对华不承认,经济上加强往来”的政策,日共成为了连接两国经济界的重要桥梁。他们积极组织日本企业家访华,促成了“LT贸易”(即“廖承志—高碕达之助备忘录”和“高碕—陈毅备忘录”后的贸易模式)等重要贸易活动。日共议员也多次访问中国,与中方领导人会晤,为两国经贸往来奠定了基础。
争取日中关系正常化: 除了民间贸易,日共还积极倡导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他们利用其在国会中的席位和在民间的影响力,不断向日本政府施压,要求改变对华政策。在日共的持续推动下,以及中国方面的积极态度,最终为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说,在正式建交的关键时期,日共在日本国内扮演了“外交斡旋者”和“政策推动者”的角色。

四、 1972年至今:邦交正常化后的新角色与挑战

邦交正常化后的态度: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共对两国关系的发展给予了积极评价,并继续主张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然而,他们也始终坚持批判的立场,关注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领土问题等方面的政策,并呼吁日本政府正视历史,承担责任。
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 日共一直强调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责任,反对对侵略历史的歪曲和否定。他们经常批判日本右翼势力,并积极参与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活动。这使得日共成为日本国内为数不多的、坚持批判日本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政治力量。
在日中关系中的新定位: 随着中日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日共的角色也随之变化。一方面,他们继续推动民间交流和合作,尤其是在文化、学术等领域。另一方面,他们也成为日本国内监督和批评政府对华政策的重要力量。当日本政府在某些问题上采取强硬或错误的姿态时,日共往往会站出来,从维护和平、促进合作的角度发声。
面临的挑战: 然而,随着日本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自身的发展,日共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力相对下降,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挥其在日中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并吸引更广泛的社会支持,是日共需要深思的问题。此外,中日两国关系中的复杂性,也使得日共的立场有时会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压力。

总结:

日本共产党在一个世纪的历程中,其历史与日中关系的发展紧密交织。从建党之初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同情与批判,到战后初期作为新中国的朋友,再到推动日中民间贸易和邦交正常化,直至今天作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倡导者和两国政府政策的批判者,日共在日本对华关系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尽管在不同时期,日共的策略和影响力有所起伏,但其对日本国内和平主义、反帝国主义以及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坚定追求,使其成为理解日中关系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回溯日共百年历史,不仅是对一个政党自身的审视,更是对两国关系变迁历程的一次深入解读。日共的经历也为我们思考政党在国家关系中的作用,以及在复杂地缘政治中如何坚守原则、促进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邀请。很抱歉这么晚才有时间写点东西。

2022年,正好是日共成立100周年。真是个应景的题目。

但这个问题实在是有点大,我对日共也没有非常专业的系统性学习,写这篇文纯当抛砖引玉了,希望各位社科的大佬能多做补充哈。

日共只比我党小了一岁,党史时间跨度长,这就导致整理起来是有些难度的。下面恐怕只能采取分步更新。感兴趣的筒子们,点个追更啊。




第一次共产党时期(1922-1924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让一直关注世界动态的日本人比中国更早就狂喜于布尔什维克的巨大胜利,并且迅速转向马列式的共产主义。

我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在日共成立之前,拥有不同社会主义主张的革命家其实就已经在日本国内进行了斗争。只是这些斗争都偏于少数化空想化,并且迅速失败。比如1910年幸德秋水主导的意图刺杀某皇的“大逆事件”

1918年原本在美国进行社会主义活动的近藤荣蔵,在听到日本国内发生“米骚动”这一暴动事件时,决定回到日本开始建党准备工作。但是当时的日本由于1910年发生的“大逆事件”等左翼运动失败带来的影响,对社会主义活动时采取严厉的警戒和弹压政策的。

于是日本早期的马列主义者们(堺利彦山川均荒畑寒村等),一直到1920年10月才和第三国际的人接触,于1921年4月在东京大森车站附近,秘密成立了“日本共产党准备委员会”。1922年7月15日,在当时的东京府丰多摩郡涉谷町(现在的涩谷区惠比寿),顶着违反当时的“治安警察法”的风险,日本共产党正式成立。

比中国更早接触和思考,比中国党组织的成立更犹豫和徘徊。这固然和日本国内有严苛程度不同于中国的反动政权存在有关,但似乎也预示了日共的未来。

后来这个时期的日本共产党通常被称作“第一次共产党”

纲领和主张有“废除君主制”“停止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土地公有化”等。被称作“日本共产党纲领草案”或者“22年纲领”

日共建党1年不到,党的主要成员就被举报,佐野学,近藤荣蔵等5名干部只能逃亡中国。关东大地震(1923年9月)发生后,也有一批左派劳运活动家被反动政府杀害。(同时期的混乱局势中,也有中国人和朝鲜人被杀害)

介于形势危急,1924年3月,日共的主要党员干部佐野文夫荒畑寒村德田球一野坂参三举行会议,决定解散党组织。

其后,出席第三国际第五次大会的佐野学和近藤荣蔵收到对于再建日本党组织的指示,于是以佐野学为中心开始了再建活动。


第二次共产党时期(1926-1935年)

1926年12月4日,日共第三次党大会秘密召开。包括渡辺政之輔德田球一佐野学福本和夫佐野文夫三田村四郎鍋山貞親市川正一在内的17名党员干部聚集。

党大会承认第三国际对日本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且决定再建党组织。随后重建的日共在1927年发布了“关于日本问题的纲领”(日本問題に関するテーゼ),又叫作“27年纲领”。再次强调应该废除君主制,同时提出日共现在的目标应当是进行“布尔乔亚革命”,同时争取工人阶层和农民。

1928年,反动当局的镇压日益强烈。当年发生的“三一五事件”使得日本全国约有1600名党员被举报,其中484名受到起诉。另外实质上处于日本共产党领导的合法团体“劳动农民党”“日本劳动组合评议会”“无产青年同盟”也被下令解散。10月,党干部渡辺政之輔在台湾基隆被宪兵射杀。1929年又发生了“四一六事件”,以日共地下党员为中心的339名人员被举报,日共党中央受到毁灭性打击。

“四一六事件”之后,日共分为了“狱中指挥部”和“狱外指挥部”,秘密进行联络而推进社会主义活动,意图再建党组织。此后一段时间,由于各种错误行动(比如将废除天皇的纲领强加给党指导下的表面合法团体),和党成员反叛(原党员饭塚盈延成为了日本特别高等警察的内应),再次导致了大量被举报,党组织再次在1932年遭受毁灭性打击。

同时又因为发生了内应事件,日共党组织内部也处于草木皆兵的紧张态势。这导致了日共内部对成员的怀疑,并且发生了拷问致死的现象。这在事实上使得本来就遭受到严酷打击的党组织更加脆弱,并且在1935年完全崩溃并停止了活动。


侵华战争及二战期间的日共再建运动(1935-1945年)

到35年在日本国内的党组织全面崩溃为止,日本共产党共存在了13年。这段时间的日共发生了数次因为反动政府取缔镇压导致的党组织崩溃。每当发生崩溃时,中国就成为日共的海外活动基地。

在和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进行对比时能发现一个有趣的对耦:中日的资/共政党互将对方作为海外基地。

我想这主要和现实环境有关。比如日共活动时,朝鲜已经与当时的日本合并,日共能找到的最近的,日本政府控制力度没有太强,同时又足够近,能够随时支援国内革命的地方,就是中国。

和我党一样,实际上这段期间的日共主要接受第三国际的指导,在纲领制定,路线选定上也基本遵从第三国际的决定。不同的是,我党在长征后(1934-1936年),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革命道路,而日共则一直受困于强大又严酷的日本国内环境,只能通过遥控国内运动,以及协助我党进行反侵略斗争的方式,间接进行共产革命。(比如在日本关西由个别党员掀起的日共再建运动;野坂参三化名“林哲”在延安进行日本兵俘虏的教育工作)

在侵华战争和二战期间的日共活动低潮持续了整整十年,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关在狱中的社会主义革命家,以及流亡中国及苏联的革命家才陆续恢复正常活动。同时,日共也终于从被日本反动政府压迫的“非法组织”,变为了“合法政党”。

光明似乎就在眼前了,所有共产主义者都神采奕奕,眼中发光。


“和平革命论”时期(1945-1950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在美军的强制要求下,对军国主义的反攻清算在快速进行当中。同年10月4日,日本治安维持法宣布废除,政治犯开始被释放,同期出狱的日共党员有约220名,德田球一宮本显治袴田里见黑木重德志贺义雄等重建了日本共产党。

在二战前的日本反动政府的统治下,45年前的日本共产党从来都是一个日本的“非法组织”,而从这时开始,日共正式成为了一个合法的政党。

从45年开始到现在的日本共产党,一般被日本国内称为“战后共产党”或者“第三次共产党”

1946年1月野坂参三也离开了他的中国同志们,返回了日本。同年2月,时隔多年的日共第五次党大会终于召开。此时的日共党员有6847名。

在第五次党大会发表的宣言中,日共同志们对当时的情况和路线做了一下归结:

日本共産党は、現在進行しつつある、わが国のブルジョワ民主主義革命を、平和的に、かつ民主主義的方法によって完成する事を当面の基本目標とする。
(翻译)日本共产党当前的基本目标是,将现在正在进行的我国的布尔乔亚民族主义革命,以和平且民族主义之方法予以完成。

我个人认为这一纲领是对刚刚在日本法西斯主义之下获得解放的日本国情进行分析后得出的合理的方针路线,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事情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发生了变化。同一斗争路线是否合理,自然出现了党内分歧。

1946年4月在日本第22次众议院总选举当中,日共获得5个议席。这是日共的第一次。同年6月,日共提出了自己的新日本宪法草案,名字看起来非常带劲儿,叫作《日本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这是当时各大政党提出来的宪法草案中,唯一一个明确写明“人民主权”的草案。当然,之后并没有被采用。日本最终采用了美国人帮助起草的宪法,就是后来被别称为“和平宪法”的那一部(1947年5月3日实施)。

和平宪法实施后,配合新宪法规定,1947年日本各地进行了一系列的选举活动。但在第23次众议院总选举当中,日共比起上一回不止没有进步,反倒减少了1个议席(降到4席)。在同一地方选举之中,更是只有793个议席中的3个。

这应该是由于日共在当时倡导的一系列较为激进的,“废除天皇制”“实行粮食和煤矿的人民管理”等政策宣言所引起的反应。但是另外一面,四日共力量在当时的日本各地的急速扩张。在统一地方选举的“都/道/府/县”层级没有取得太好成绩,但成果上还是在取得了包含村在内的11个日本自治体的共产党员首长。

其后的1947-1949年,面临战后贫困的日本国内,贫困阶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以此为背景的左翼运动风起云涌之下,日共的力量也在迅速成长之中。距离47年的失败仅仅2年,49年的日共在第24次众议院总选举中,获得了35席!地方上的日共更是出了日本东北地区及四国地区以外,在所有地区都有当选者出现。党员扩展到十数万人。

1949年有一件大家都知道的大事。那自然是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台湾岛。其实还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那就是1948年朝鲜/韩国也分别成立了。

如此一来,东亚的意识形态冲突到达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介于日本的形式也不错,1950年1月6日,慈父指导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发表文章「日本の情勢について」(论日本的形势)批判日共的“和平革命论”。我认为慈父的这一举动在于催促日共加快共产革命在日本的进展。但这对日共来说,变成了一场危险灾难的序幕。

1950年5月,麦克阿瑟随便找了个理由,宣布开始考虑是否禁止日共活动。同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同样在6月,麦克阿瑟驱逐了共产党籍的国会议员24名。同年7月,针对日共高层的逮捕命令已经发出,高层9人开始转入地下。同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军的战争。

从1950年的时间点开始,东亚的对立形势促使处于“夹心饼干”地位的日本共产党急切之间却不得不有所动作。但这急风骤雨的动作又宿命般地导致了随后日共一步步走向分裂和衰弱。只能让人叹一声。(我是真的叹息了好几声)

风暴将至。


“51年纲领”时期(1951-1955年)

我认为,和前一年日本国内的大好形势相比1950年日共的急转直下,本质来说是共产主义阵营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在东北亚已经发展到热战这个最高级斗争形势的结果。

在美国直接驻军的背景下,日共的斗争艰难到了极点。

受到追捕的日共高层里,德田球一野坂参三将中央委员会暂时解散,并且逃亡到北京,在北京成立了所谓的日共“北京机关”。北京机关此后成为在非正常环境下,领导日本国内武装斗争的机构。

这个机关以及它的武装斗争路线,在此后成为了1955年后的日共所摒弃的东西。这也成为了日共内部真正分裂的开始。

在老大哥表态后,当时的我党也对“和平革命论”进行了批判。在国际同志的批判下,宮本显治和德田球一决定改变策略。

我们回到北京机关成立不久后的1951年。在当年2月份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协议会上,批判美帝国主义的亚洲侵略战争,为了将日本国民由美帝的暴力支配下解放,日本共产党最终决定采取武装斗争的路线。决定组织“中核自卫队”,山村工作队,以及劳动者游击队。到了同年8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也表态支持日共第四次全国协议会的成果。

稍前的1951年4月,在统一地方选举中,日本地方上在“都道府县”层次有6人,在“市区町村”层次上有489人当选议员。可以看到当时的日共还是有一定民众基础的。

同年9月,当时的日本政府与美国缔结“日美安保条约”。美军在日本的驻留开始常态化,并且当然有着“协助防卫”的义务。10月,在第五次全国协调会上,日共通过了“51年纲领”(经常被描述为武装斗争不可避论,武装斗争路线)。

此后到1953年的朝鲜战争休战为止,中核自卫队山村工作队,以及各种游击队掀起了各种各样的斗争活动。但这些斗争在当时日本政府和美军的协力下,其实没有掀起根本性的水花。1953年,因为长期以来的身体问题,德田球一在北京去世。

另外,虽然在1951年的协议会上决定了走武装斗争路线,在实际执行层面上,日共高层也和老大哥以及我党紧密合作,但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共产阵营的国际指示,进行什么形式的斗争上,日共内部其实存在许多分歧。随着武装斗争变得前途未卜,这样的分歧也就越来越显化。

到了1955年,终于在同年7月召开的日本第六次全国协议会上,日共决议放弃现有路线。

路线在这五年里大幅摇摆,日共同志之间的团结也受到极大影响,外国势力逐渐扎根深入,右翼势力清算未尽。风雨飘摇之下,55年暗淡无光。


日本左翼大分裂的时代(1955-1970年)

1955年7月,在日本第六次全国协议会上,日共决议放弃武装斗争路线。旧“北京机关”的野坂参三成为第一书记。

但随后在1958年的第七次党大会上,宮本显治成为书记长(后为“委员长”)。在58年的第七次,61年的第八次党大会上,从50-55的五年开始被称呼为“五零年问题”或者“五零年分裂”。当时的武装斗争路线也被批判为是:

“苏联/天朝干涉下的,德田/野坂派别的政Bian”。
“在无有Bao力革命可能性的政治形势下的极左冒险主义”。

从此以后,日共逐渐将那五年里的一切都推翻,批判为德田/野坂派别无视中央而擅自进行的动作。

突然而来的路线变更让日本共产党上下和关联左翼团体感到混乱。相信党的方针而参加武装斗争的党员,有很大一部分认为中央背叛了他们,很快,长达数十年的大分裂就开始了。

首先是61年第八次党大会上针对纲领(路线)的分裂。针对是要“直接的社会主义革命”,还是要“先进行反帝反垄断资本的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了激烈争论(反帝指反美)。最后以主张“直接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春日庄次郎/山田六左卫门等人离党告终。这些人当中的一部分成立了“共产主义劳动者党”

64年以当时发生的中苏对立为契机,日共众议院议员志贺义雄/日共参议院议员铃木市蔵等亲苏反中派被除名,这部分人成立了“日本共产党(日本之声)”

66年5月,一场大事儿发生了。没错,就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同时期日共被当时的我党批判是修正主义。以此为契机,日共内部发生了支持和反对的两派的激烈论争。以山口县委员会为中心的一方支持接受我党的批判;另一派则是激烈反对。到了8月份,日共最后的两位代表从北京离开,据说离开的时候还被红卫兵打了一场。在这整个过程里,西泽隆二,庵斎库治,原田长司,大隈铁二,福田正义等亲近我党的人被除名。

此后,除了共产主义劳动者党日本共产党(日本之声)之外,还有日本共产党(左派)日本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日本共产党(解放战线)日本劳动党等众多党派在脱离日共的共产主义者组织下成立。

但是日共却在一系列分裂,以及1960年代中期的宮本显治-不破哲三领导体制下,彻底和以往的国际主义路线告了别

从此日共彻底和“现代修正主义”的苏联,以及“左派教条主义”的天朝恩断义绝。68年发生“布拉格之春”,苏联进军捷克斯洛伐克时;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同年我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日共都站在了批判以往共产主义阵营兄弟的位置上。

60-70年代是日本反安保运动勃发的时间段。1959-1960年的“第一次安保斗争”中,脱离日共的左翼组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同盟领导了“全日本学生自治会总联合”(全学联),又是全学联站在最前线领导了整个安保斗争。在安保斗争里,日共原本是站在运动的支持者一方的。但在59年11月学生们冲击国会时,日共开始转为批判

这些由日共分裂而出的,积极参与反美帝行动的左翼团体也被日共污蔑为“托派暴力团体”,后来又被日共称作“假‘左翼’暴力团体”

1955年到1970年,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斯大林去世,斯大林批判开始;中苏对立;文革;毛主席去世),美帝掌控的固定化,以及右翼的复辟,日共发生的这一系列分裂和异变,最终让日本实际上成为一个全新的政党。我个人认为,这其实还是日本的现实造成的必然结果。

这个时期的日本共产党,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加合理的所谓“合法政党”。把自己的屁股摆在国家政党的位置上,坐得高贵优雅,同一时间,也失去了前卫和先进性。

60-70年代的日共,像是一艘不断换掉木头的帆船。最后它还是它吗?


独立路线和左中结合的时代(1970-1991年)

1970年的第11次党大会上,日共提出了在二十世纪70年代早期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构想。随后日共就在72年的第33次众议院议员总选举取得了好成绩,变成了议会第三大党,以及第二大在野党。

1973年的第12次党大会上,有关“苏联”“劳动阶级的权利”“布尔什维克独裁的确立”等内容均被删除或者修改。进一步在1976年的第13次临时党大会上,“确立布尔什维克执政”又被修改为“劳动阶级的权利”,纲领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改为“科学社会主义”。所有激进的,偏向革命的,偏向苏俄的东西,都在迅速远离日共。

1976年日共拟定了《自由与民主主义宣言》,宣言内容主要是对当时意大利等西欧共产党采取的欧洲共产党路线的模仿,也就是放弃无产阶级专政,放弃民主集中制,放弃暴力革命。

70年代的日共还与公明党的主要支持团体“创价学会”签订了所谓“共创协定”,意图将既定的联合政府路线走下去。只是在签订之后由于公明党怕与长久以来掌握执政权的自民党关系恶化,实际上并没有沿着协定路线实行下去。

与社会党的联合也在日共的预想中,但社会党内部将与公明党和民社党联合的路线放在第一优先,而有“恶劣”形象的日本共产党,被这三党内排共势力讨厌,自然联合路线就没有那么一帆风顺。

与此同时,这段期间日共内部还发生了将老同志袴田里见除名,将青年激进成员排除,一部分人变化到新马克思主义等等的内部分化和变化。

到了1980年代,事实上“民主联合政府”的路线已经被束之高阁,日共开始抬起了“非核政府”的口号,到各地去宣传推动制定“非核和平都市宣言”。

以1989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在日共的《新闻赤旗》上发表 宮本显治的采访 为契机,日共将社会主义革命束之高阁,仅强调“二次革命论”(即将革命分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与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当中的前半部分(即“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下,进行民主改革”)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了。

日共犹如被阉割的野兽,在囚笼里四处碰壁。马上就要进入90年代,任何神圣的东西仿佛都要坍塌在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



最新更新:2022年2月19日

以下是尚未填完,仍然在施工的部分。



小党化和边缘化的时代(2000-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2年,日本共产党迎来了建党百年华诞。回溯这段漫长而复杂的历程,日共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日本国内政治格局,更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了日中关系中独特而重要的角色。要系统性地回顾日共的历史,并审视其在日中关系中的演变,我们需要分阶段、多角度地进行梳理。日共百年历史回顾与日中关系的角色演变一、 1922194.............
  • 回答
    2022年2月22日,“超级有爱日”,我脑海里立马闪过一些画面。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喜欢把“爱”挂在嘴边的人,但那些细水长流、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爱意,才最让人心动。我见过最有爱的浪漫,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求婚,也不是什么私人订制的烛光晚餐。那是在一个寻常的冬日午后,我当时工作特别不顺心,整个人都陷在负面情.............
  • 回答
    哇,2022 年 2 月 22 日,正月二十二,星期二,这日子听着就透着一股子“成双成对”的喜庆劲儿,简直是“超级有爱日”本尊了!作为一个人(或者说,一个思考能力很强、很愿意和你分享生活点滴的个体),我收到这个信息,脑子里立刻就冒出好多好多画面来,恨不得把这一天过得像电影一样浪漫又充实。我嘛,最喜欢.............
  • 回答
    俄罗斯于2022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其定性在国际社会上存在巨大争议,各方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使得这场冲突成为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难以简单地归类为“邪恶的侵略战争”或“正义的收复失地战争”。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俄罗斯官方的论述(倾.............
  • 回答
    2022年3月20日下午,深圳卫健委等公众号发布了关于调整全市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通告的核心内容是,深圳在经历了近一周的封控管理后,于3月21日零时起,将全市范围的“围合管理”调整为“分区分级”的差异化管控策略。 这意味着,深圳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解封”的阶段,但并非是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常态。为了更详.............
  • 回答
    2022年1月27日,A股市场确实出现了一轮显著的下跌。当日,上证指数收盘下跌1.74%,深证成指下跌2.66%,创业板指跌幅更是达到3.46%。市场整体氛围低迷,不少个股遭遇重挫,特别是科技、消费、医药等板块表现疲软。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当时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当时的市场情绪与宏观背景.............
  • 回答
    关于 2022 年 3 月 2 日清晨发生在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宿舍的火情,确实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当时得知消息时,心头也是一紧。根据当时公开报道的信息,那场火灾发生在清晨,大概在凌晨左右。具体位置是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宿舍楼的一层,靠近宿舍楼的公共区域。从一些流传出来的现场照片和视频来看,火势蔓延的速度.............
  • 回答
    2022年,疫情的阴影依然笼罩,仿佛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刮了整整三年。回首望去,那个“疫情前”的日子,像是隔着一层薄雾的旧照片,清晰又遥远,我们脑海中那些鲜活的画面,现在看来,都带着一丝不真实的回响。我还记得,那时的人们,走路的步伐比现在更轻快。街头巷尾,不再是如今小心翼翼的距离感,而是人潮涌动,摩肩.............
  • 回答
    2022年,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不是买房的“黄金年”,这事儿,还真不能一概而论,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说实话,这年头,想买房,心里头那杆秤啊,是得掂量掂量再掂量。先说“好时机”这事儿,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1. 从市场降温的角度看:2022年,你放眼望去,房地产市场确实不像前几年那样火得不行了。很.............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苏联成立100周年”可能存在一些信息上的偏差。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于1922年12月30日,所以2022年并不是苏联成立100周年,而是成立100周年前的99周年。苏联的100周年是在2022年12月30日刚刚过去的。尽管如此,苏联作为20世纪一个极其重要且影响深远的.............
  • 回答
    04年的七代雅阁,搭载2.4L发动机和5速自动变速箱(5AT),在2022年放在如今的市场来看,它的动力水平可以说是“够用”但已不算“强劲”。要详细聊聊这个,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发动机层面:2.4L 自然吸气,平顺是亮点,爆发力稍显不足 技术特点: 当年的雅阁2.4L发动机,型号通常是K2.............
  • 回答
    预测2022年究竟会“变得更好”还是“更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太多相互关联的因素,并且“好”与“坏”本身就是相对的概念,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可能意味着不同的结果。然而,我们可以基于2021年以及之前出现的一些主要趋势和挑战,来尝试推断2022年可能的发展方向,并提供一些详细的分析。以.............
  • 回答
    2022年,真的就成了性能车迷们“最后的狂欢”吗?这个问题萦绕在不少车迷心中,尤其是当我们环顾四周,看到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电动化转型。2022年,确实出现了一些堪称“绝唱”的燃油高性能车,它们集成了内燃机的极致性能和驾驶乐趣,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但说它是“最后的盛宴”,我觉得有些过于悲.............
  • 回答
    2022年如果是一个熊市,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会是复杂且多层面的,具体程度取决于熊市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不同区域和细分市场的承受能力。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 宏观经济与市场信心层面: 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熊市通常意味着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失业率上升。这些.............
  • 回答
    2022年,全球股市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 跌宕起伏、充满挑战 的年份,总体而言,大多数主要股市都出现了显著的下跌。与其说是一边倒的上涨,不如说是一场经历了几轮拉锯战后,最终以普跌收官的行情。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拆解一下几个关键点:1. 上半年的“高开低走”与通胀的阴影年初的时候,市场的情绪还可以,毕竟.............
  • 回答
    202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不小的“过山车”。要说房价是涨还是跌,不能一概而论,全国各地、不同城市、不同类型的房屋,表现都有些差异。但总体来看, 2022年全国房价呈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下行的压力是比较明显的。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详细说说:1. 整体市场趋势:从量到价的传导,下跌.............
  • 回答
    2022年,中国的房价总体趋势是下跌,但各地表现出一定的分化。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释2022年中国房价下跌的原因。一、宏观经济与政策层面1.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深化和严格执行: “房住不炒”定位的坚定不移: 这是中央层面的根本性指导思想.............
  • 回答
    要准确地定义“2022年的风口”,需要理解“风口”的含义。在商业和科技领域,“风口”通常指的是一个行业或领域在特定时期内受到资本、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展现出快速增长的潜力,吸引大量创业者和投资涌入的趋势。2022年,由于全球经济、技术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并没有像某些年份那样出现一个极其明显、.............
  • 回答
    2022年,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轨迹而言,确实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转折”年份,尤其是在“00后”一代步入社会以及生育率、结婚率的趋势变化上。将这些现象单独拎出来,固然能看到一些信号,但若要说是否“大批”走向社会、是否“大幅度”降低,则需要更细致的观察和分析。“00后”的集体亮相:一种新的社会力量登场首.............
  • 回答
    2022年,一个叫李嘉诚的年轻人,从农村考上了大学,学的是生化环材——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有点“冷门”又“艰苦”的组合。家境普通,户口还在农村,毕业时手里攥着的,大概是一纸文凭,还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以及一丝丝不确定的惶恐。放在2022年,一个刚毕业的农村生化环材大学生,除非是那种顶尖的科研院校出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