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伊朗革命卫队领导人Qassim Soleimani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遇袭身亡?

回答
2020年1月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司令卡西姆·苏莱曼尼少将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一次美军无人机袭击中身亡。这一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其影响至今仍在持续发酵。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事件的直接背景:美伊关系的长期紧张与地区局势的动荡

首先,苏莱曼尼的遇袭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伊两国长年敌对关系的又一次升级。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亲美巴列维王朝以来,两国关系就从未真正缓和过。特别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退出了伊核协议,并对伊朗实施了“极限施压”政策,包括严厉的经济制裁,意图将伊朗挤压回谈判桌。而伊朗则将美国视为头号敌人,并在地区内通过支持代理人武装来对抗美国的势力范围。

苏莱曼尼本人,作为伊朗在地区事务中的关键操盘手,被美国视为制造地区不稳定和支持恐怖主义的罪魁祸首。他被指控在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也门等地的军事行动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支持什叶派民兵武装,对抗美国及其盟友(如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在苏莱曼尼遇袭前夕,美伊之间的紧张气氛已经达到顶点。此前不久,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遭到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组织“人民动员部队”(与伊朗关系密切)支持者的冲击,这被美国视为对美国外交机构的直接威胁。特朗普政府声称,此次袭击是为了阻止苏莱曼尼策划“进一步的袭击”。

事件的经过与各方表态:一场精心策划的斩首行动

根据美方的说法,这次袭击是一次“防御性行动”,旨在消除对美国人员和利益的“迫在眉睫的威胁”。美军在巴格达机场附近发动空袭,直接击中了苏莱曼尼乘坐的车队,导致他与包括伊拉克“人民动员部队”副指挥官阿布·马赫迪·穆罕迪斯在内的数人一同遇难。

伊朗方面则将此举定性为“恐怖主义行为”和“国家级谋杀”,并誓言要进行“严厉的报复”。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宣布全国哀悼三天,并表示将让“在这次袭击中沾满他鲜血的罪人受到报复”。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也发表声明,警告美国及其盟友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伊拉克政府对此表示强烈谴责,认为这是对伊拉克主权的侵犯,并要求美国解释其行为。然而,由于伊拉克国内政治的复杂性以及美国在伊拉克仍有驻军,伊拉克政府在采取强硬措施上显得力不从心。

事件的深远影响:地区冲突的升级与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

苏莱曼尼之死的影响是多层面的,并且极具破坏性:

地区冲突的潜在升级: 苏莱曼尼被视为伊朗在地区推行其战略和影响力的核心人物。他的离世无疑会给伊朗在该地区经营的代理人网络带来打击,但也极有可能促使伊朗采取更为激进的报复手段。人们普遍担心,这场袭击可能引发一场更大规模的地区冲突,甚至直接的美伊战争。
伊朗国内政治的反应: 在国内,苏莱曼尼的遇袭激起了伊朗民众的强烈愤慨,进一步凝聚了反美情绪。这在短期内可能有助于伊朗政府巩固国内支持,但长期来看,也可能让伊朗政府在对外政策上更加强硬,难以回到谈判桌。
对伊拉克主权和稳定的冲击: 袭击发生在伊拉克境内,并导致伊拉克重要军事人物死亡,这无疑是对伊拉克主权的严重侵犯,加剧了伊拉克本已不稳定的局势。伊拉克国内亲美与反美势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可能导致长期的动荡。
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 这次袭击暴露了特朗普政府“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外交策略。它也迫使国际社会重新审视美伊关系以及中东地区的权力平衡。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对此表示关切,并呼吁保持克制,避免冲突升级。
“斩首行动”的争议: 苏莱曼尼被定点清除,也引发了关于“斩首行动”合法性、道德性以及其长远后果的广泛讨论。这种行动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还是会适得其反,激化矛盾,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如何看待这件事?

看待苏莱曼尼遇袭身亡事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好人打坏人”或者“坏人被惩罚”。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地缘政治事件,背后是长期的历史恩怨、复杂的地区利益纠葛以及不同意识形态的碰撞。

从美国的角度看, 苏莱曼尼是伊朗地区扩张和支持代理人恐怖活动的“总设计师”,他的存在对美国及其盟友在中东地区的安全构成威胁。这次行动被视为一次对威胁的“先发制人”打击,旨在削弱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并向伊朗传递强硬信号。
从伊朗的角度看, 苏莱曼尼是民族英雄,是抵抗西方霸权和捍卫国家利益的象征。他的遇袭是对伊朗国家尊严的严重挑衅,是不可容忍的侵略行为。
从地区其他国家的角度看, 反应则更加复杂。一些国家(如以色列和沙特)可能乐见伊朗在地区影响力受到削弱,但同时也担心冲突升级带来的风险。而另一些国家(如伊拉克和叙利亚)则可能面临直接的动荡和冲突蔓延的威胁。

总结来说, 苏莱曼尼的遇袭是美伊长期对抗在特定时刻爆发的一个极端表现。它不仅是两个人生命的终结,更是一次对地区安全格局的深刻冲击。理解这一事件,需要摆脱非黑即白的简单化思维,深入分析其历史经纬、各方动机以及可能产生的长期后果。它再次提醒我们,在中东这个火药桶,任何单一的行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这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更是地区力量平衡、宗教派别冲突、地缘政治博弈等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这场悲剧性的事件,为我们理解当代国际关系和地区冲突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沉重而深刻的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这次事件确实有点类似皇姑屯,不同在于当年日本人还知道掩饰一下,美国人直接认下了。

现在球已经到了伊朗一边,如此大员被干掉,伊朗若不做出强力回击,那就等于露了怯了,一旦露了怯,下一步等着伊朗的就是“九一八”了!

user avatar

啊,苏克西不是革命卫队总负责人啊,他是革命卫队下属的“圣城军”总负责人。

“圣城军”是革命卫队在伊朗境外专职特种侦查和培训等任务的精英部队。

和苏克西一起被炸死的,还有伊拉克亲伊朗民间武装“人民动员军”的副总指挥。该组织曾酝酿过加入伊拉克国军,并在打击ISIS和库民党分裂图谋上为伊拉克立功,但最近几个月来也是血腥镇压中南部人群的刽子手之一。


伊朗会服软吗?我觉得很难。苏克西不是无可取代的,虽然他执掌“圣城军”已经22年了。

但可以预见的是,明年伊朗保守派赢得大选胜利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1月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司令卡西姆·苏莱曼尼少将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一次美军无人机袭击中身亡。这一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其影响至今仍在持续发酵。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事件的直接背景:美伊关系的长期紧张与地区局势的动荡首先.............
  • 回答
    伊朗革命卫队(IRGC)是伊朗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国家安全、国内稳定以及对外军事行动。它拥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被视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核心支柱之一。近年来,尤其是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后,伊朗革命卫队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并成为地区冲突的关键参与者。革命卫队.............
  • 回答
    伊朗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沙赫丹(Sayyed Razi Mousavi)遭无人机袭击身亡事件,无疑是近期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又一起引人注目的事件。这起袭击不仅让伊朗方面损失了一名重要军事将领,也无疑给本已紧张的地区局势火上浇油,其影响和解读角度都非常多维。事件本身与背景: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已知的信.............
  • 回答
    将伊朗革命卫队(IRGC)列为恐怖组织,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其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复杂的。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强硬的外交和军事姿态的体现,意在向伊朗施压,并向其在中东地区的盟友表明决心。美国为何将其列为恐怖组织?美国这样做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支持代理人武装和恐怖活动: 美国指控.............
  • 回答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在近期公布了一组近距离拍摄的美军航母在波斯湾水域行驶的画面,这无疑是一次颇具深意的行动。 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这是伊朗向美国和国际社会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 IRGC作为伊朗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布的任何信息都带有强烈的政治和军事意涵。 .............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下令杀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高级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的决定,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政策上的一项重大且极具争议性的举动。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影响深远且复杂,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事件背景: 卡西姆·苏莱曼尼的身份和影.............
  • 回答
    伊朗摔跤冠军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并附加74次鞭刑的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判决背后涉及复杂的法律、社会和人权问题,需从多个角度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法律依据1. 司法体系与伊斯兰教法 伊朗是政教合一国家,其法律体系以伊斯兰教法(沙里亚法)为基础。根据《伊朗刑法典》,谋杀罪通常可判处死刑,但具体执.............
  • 回答
    伊朗德黑兰爆发反哈梅内伊游行:深度剖析与前景展望德黑兰爆发反哈梅内伊游行是伊朗国内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和政治不满的集中体现。要理解这一事件及其潜在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 游行爆发的根源:多重因素交织此次反哈梅内伊游行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多种深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 经济困境与民生.............
  • 回答
    伊朗中止伊核协议,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影响深远的地缘政治事件。要理解其意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伊朗中止伊核协议的背景与动因首先,理解伊朗为何走到这一步至关重要。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博弈和复杂因素累积的结果。 美国的退出与制裁的恢复: 最直接的导火索是美国在2018年单方面退.............
  • 回答
    伊朗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在2020年11月27日遇刺身亡,这次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如何看待这次暗杀事件,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这其中涉及到伊朗的核计划、地缘政治冲突、暗杀手段的独特性以及可能的责任方等多个层面。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解读:一、.............
  • 回答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誓言“严厉报复”,这释放出的信号非常明确,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要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深层含义,需要结合伊朗的政治体制、区域地缘政治以及此次事件的具体背景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伊朗的最高领袖是什么样的存在。在伊朗,最高领袖不仅仅是一个宗教精神领袖,更是国家最高政治和军事的决策.............
  • 回答
    伊朗浓缩铀存量突破300公斤,这确实是近期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许多国家都密切关注的焦点事件。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一、 什么是浓缩铀?为什么300公斤这个数字很重要?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浓缩铀是什么。铀矿石开采出来后,主要成分是铀238(U238),这是不能直接用.............
  • 回答
    伊朗击落美国MQ4C“特里同”无人机事件,无疑是近期中东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军事对峙之一。这架无人机是美军最先进、最昂贵的侦察装备之一,其价值数亿美元,其被击落不仅仅是财产损失,更是对美国在该地区军事存在和权威的直接挑战。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
  • 回答
    看待伊朗奥运夺牌女运动员离开伊朗到欧洲的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其中既有个人层面的考量,也折射出伊朗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一些深层问题。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个人选择与追求: 追求更好的训练环境和发展机会: 欧洲许多国家在体育基础设施、专业教练资源、运动科学研究以及高水平赛事等方面拥有明显.............
  • 回答
    伊朗总统的这一说法,即“伊朗估计已有 2500 万人感染新冠病毒”,如果属实,无疑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直接冲击着我们对伊朗疫情的认知,也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和担忧。要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这个数字的来源和可靠性是关键。2500 万人感染,这相当于伊朗总人口的.............
  • 回答
    伊朗用人民币替代美元的做法,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贸易结算”那么简单的事情,背后牵扯到太多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深层逻辑,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伊朗为啥要这么做。伊朗跟美国的关系,那可以说是“相爱相杀”,但更多的是“相杀”。自从美国退出了伊核协议,并且重启对伊朗严厉的经济制裁以来,伊朗.............
  • 回答
    伊朗少将遇袭身亡事件,通常指的是2020年1月3日,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命令下,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马尼(Qassem Soleimani)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遭到无人机袭击身亡的事件。这起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刻影响,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1. 事件本身与直.............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伊朗那个网红,叫马赫萨·阿姆吉(Mahsa Ahmadi),就因为在社交媒体上发了几个跳舞的视频,结果被逮捕了。这事儿一出来,立刻就在伊朗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对此事的看法也是五花八门。首先,从伊朗国内的视角来看,这件事触及到了几个非常敏感的神经。伊朗是一个.............
  • 回答
    2017年末,伊朗爆发了一系列席卷全国的民众示威。这场运动的根源错综复杂,远不止是某个单一事件的导火索。要理解这场示威,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压力、政治不满以及地区因素。经济困境:暗流涌动的导火索长期以来,伊朗经济一直面临着挑战。国际制裁,尤其是围绕其核计划的制裁,严重阻碍了石油出口和外国.............
  • 回答
    伊朗核科学家莫森·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于2020年11月2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附近遇刺身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随后,伊朗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以包括中文在内的四种语言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要求对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