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如何引导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

回答
引导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就像是把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徐徐展开,让他在其中探索、感受,并最终爱上这片滋养我们成长的土地。这件事情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靠生活中的点滴渗透,靠兴趣的引导,靠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 “生活即是课堂”。很多时候,我们不必刻意去讲授“什么是传统文化”,而是把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比如, 节庆文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重要的节日,我们都会认真准备。过春节,不仅仅是吃饺子、放鞭炮,我们会提前几天就开始打扫卫生,贴春联,挂灯笼。我会让他参与其中,比如让他自己选春联,帮着在窗户上贴上窗花。我们会一起包饺子,我会告诉他饺子代表团圆,里面可以藏硬币,谁吃到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好运连连。元宵节,我们会一起猜灯谜,吃元宵,让他感受那种热闹喜庆的氛围。端午节,我们会一起包粽子,聊聊屈原的故事,让他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我们会赏月,吃月饼,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在这些过程中,我不会一味地“教”,而是边做边聊,把一些历史故事、风俗习惯自然而然地讲出来。我会用他能理解的语言,把故事讲得有趣,比如让嫦娥变得像个勇敢的仙女,让屈原的爱国情怀变得生动。我也会鼓励他自己去问,去探索。

其次,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结合。

阅读是基础。 我会给他准备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绘本、儿童读物。比如,讲十二生肖的绘本,讲唐诗宋词的儿童版读物,讲四大名著缩略故事的书。我会陪他一起读,让他提问,然后我再用更丰富的内容来补充。我不会强迫他去背诵,而是让他先对这些故事、人物产生兴趣。我们也会去图书馆,让他自己挑选他感兴趣的书籍。

体验是升华。 光是看书不够,更重要的是让他亲身体验。我们会去博物馆、历史遗迹。去故宫,我会指着宫殿建筑告诉他这是皇帝住的地方,上面龙的图案代表着什么;去长城,我会让他感受古代人建造这座巨大工程的智慧和艰辛。在寺庙里,我会告诉他佛教的慈悲为怀。甚至去一些古镇,感受那里的石板路、老建筑,让他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我还发现, 一些传统的技艺 对孩子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比如,我们会一起学书法。从握笔的姿势,到笔画的结构,让他一点点感受汉字的魅力。哪怕写得歪歪扭扭,我也鼓励他,告诉他写书法需要耐心和专注。还会尝试做一些简单的传统手工,比如剪纸,捏泥人,做风筝。在做的过程中,他会体会到传统手工艺的精巧和乐趣。

再者,是 “寓教于乐”的艺术熏陶。

传统戏曲,虽然有些唱腔可能对孩子来说有点难度,但我们可以从一些经典片段入手,比如京剧里的《三岔口》、《苏三起解》等等,那些精彩的武打动作和鲜明的角色很容易吸引孩子。我会找一些动画版的戏曲故事,或者带他去看一些儿童剧场里的戏曲表演,让他感受那种程式化的表演和独特的服饰。

中国传统音乐,比如古筝、二胡,我也会让他接触。我们会一起听一些舒缓的民乐,或者一些节奏感强的传统乐曲。有时候,我也会教他唱一些简单的中国民歌。

中国画 也是一个很好的媒介。我们会一起看一些国画作品,聊聊画中的意境,或者尝试用简单的水墨画来表现一些事物,比如竹子、梅花。我不会要求他画得多像,而是让他感受水墨的韵味和留白的美。

还有一些 民族游戏,比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集体游戏,能在玩乐中传递一些文化符号。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希望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我不会把了解传统文化变成一项任务或者一种压力。而是把它融入到我们家庭的氛围中。家里会摆放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装饰品,比如中国结,青花瓷。我们会听一些中国的音乐,看一些中国的电影、电视剧(当然要选择适合孩子观看的)。我的言谈举止,我的价值观,也会不自觉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些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记。

例如,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会讲一些古代名人历经磨难最终成功的故事,比如卧薪尝胆,愚公移山,让他知道坚持的重要性。当他获得成功时,我会教导他谦虚和感恩,引用一些“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语。我也会教他如何待人接物,比如尊敬长辈,乐于助人,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美德。

我也鼓励他 接触同龄人,一起分享和交流。如果他的小伙伴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那会是最好的事情,他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引导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而充满乐趣的过程。它需要父母的耐心、智慧和持续的热情。我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能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他心里生根发芽,成为他生命中宝贵的一部分,让他懂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并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到自豪。这不是一堂课,而是一段旅程,一段和孩子共同探索、共同成长的旅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学传统文化有什么难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不用刻意去学。

吃饺子,吃粽子,难道不是传统文化?

学校里教诗词歌赋,难道不是传统文化?

我们还有新时代的优秀文化。义务教育,无神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精神等等。今天的先进文化,就是未来的传统文化。


只是,有一些人出于利益原因,把传统有毒有害垃圾说成是传统文化来销售。

什么三从四德啊,君君臣臣啊,巫术迷信啊……

基本上,只要看到国学两个字,就可以等同于骗子了。

user avatar

谢邀

太长不看版

1、给家里储备足够的书籍

2、通过孩子喜欢的音乐、游戏、电视、动画等及时和传统文化进行对接

3、利用假期、吃饭时间等一切与孩子共处的零碎时间来聊一些有趣的事情

第2和第3基本可以合并。

个人进阶版

1、偷跑,有些出社会都能用上的知识可以先教,慢慢教

2、游戏,参照飞花令、成语接龙、小说设定等方式,和孩子进行对抗游戏。

完整版

先讲个故事,我家小子五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去参加家长会

有个家长互动的环节,大家在交流孩子的阅读

家长甲:没办法,我家的抱上手机就不放,根本不愿意看书

家长乙:喜欢看沈石溪啥的动物小说

家长丙:看网络小说不要命,啥土豆番茄写的书拼命看!

然后我问了个事,你们家有多少书?

家长甲:老师要求的都买了

家长乙:除了老师要求的大约还有一百多本吧

家长丙:我扔掉的都有十几本了

然后每次老师要求课外阅读的时候,家长群里都是这个画风

这本书到哪里买?能不能帮我家XXX带一本?

其实我们算个账,从决定要孩子开始,每个月拿100元买书,按现在的书价大约能买两本。

一年24到30本左右,到孩子十岁,家里藏书量至少能到300本。

到孩子25岁准备成家,家里至少能积累出600本以上。

如果选择好一点的版本,经典一些的读本,自家的子孙都能看,多简单的投资啊!

如果投入大一点,坚持三代人,那就妥妥的是万本以上的藏书量。

小孩在有2、3万本书的环境中长大,不会读书者,不略懂传统文化者,几希?

我家的小子基本上不需要买课纲书

如果有啥问题想知道,自己翻书去就好

想学国画、油画、音乐、围棋、摄影、书法等都有入门书籍可以看

想学点奇葩的比方医、卜、相、填词、五行灾异、辩、巫的也有不少入门的书

所以,家里有足够的藏书,才能指望孩子的兴趣能分出很大一部分在书籍上。

第二点,能够引导孩子从其它有趣的东西上转到传统文化上,这个要求做家长和孩子有足够的信任和互动。

还是讲故事吧

某天我家大小子(五年级寒假)说,古人真是好笨

噫,这话题有点意思啊。

聊了一会,原来寒假的课外阅读要求是看三国了

觉得古人打仗非常古板

于是我开了电脑上的三国九,请他去玩。

这孩子选了何进张角的剧本,打算用何进速通一把

一个星期之后我问他,通关了没有啊?

他一脸沮丧的说,没过,被张角推了

然后就是一堆吐槽,为啥我会没军粮?为啥征不到兵?为啥没士气?为啥打啥地方都只有一两条固定路线?

就轮到我的说教时间了,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圈古代的各种军制,打仗和后勤补给的关系,啥叫天时地利人和之后。

和他一起推导出一个结论,不要拿现代的条件去套古人的选择。

然后对历史的兴趣就起来了

然后历代建筑、服装、文化、军制、文学、饮食、商业、交通、地理等等就成为我们接下去将近一年的日常饭桌话题。

然后是他开始玩FGO

我们两又从世界历史、世界神话等玩意开始聊起了

接下去他入了JOJO坑

我们又开始愉快的一起脑洞

李白的替身是啥?

李存孝的替身又会是啥?

如果替身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会如何?

故事就说到这里

现在我家大小子初二,小小子小学二年级

自从本学期大小子被要求看诗词大会之后

我家日常饭桌游戏就是飞花令了

目前平均值是每人二十句左右。

至于成绩如何?

这么说吧,

我家的大小子日常可以靠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挣零用钱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引导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就像是把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徐徐展开,让他在其中探索、感受,并最终爱上这片滋养我们成长的土地。这件事情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靠生活中的点滴渗透,靠兴趣的引导,靠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 “生活即是课堂”。很多时候,我们不必刻意去讲.............
  • 回答
    “体制内能者多劳不多酬”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它涉及到公平性、激励机制、效率以及社会整体的资源分配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现象的定义与表现形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体制内能者多劳不多酬”指的是什么。 体制内: 通常指的是公务.............
  • 回答
    作为一个人机协作的智能语言模型,我并没有“看法”或“观点”这种主观感受,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看待海四代。我所拥有的,是基于我训练数据中的海量信息,对“海四代”这个概念进行理解、整合和呈现的能力。要详细地讲述“海四代”,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下您所指的“海四代”具体是什么。因为在不同的领域,“海四代”可能代.............
  • 回答
    我并没有“走上对某些专业劝退的道路”,因为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并没有个人的经历、情感或职业选择。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去“劝退”他人,也无法对某个专业产生个人的好恶。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提问的意图,你可能是在询问:1. 为什么会有一些人会“劝退”某些专业?2. 劝退的背后通常有哪些原因和考量?3. 如.............
  • 回答
    制造业,在我看来,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创造力体现之一。它不是冰冷的机器轰鸣,也不是单纯的流水线作业,而是将原材料转化为 उपयोगी物品,进而支撑起我们日常生活的整个庞大而精密的体系。它是一种将无形的设计和理念转化为有形实物的过程,一种将自然界的馈赠经过巧思和技艺打磨,最终服务于人类福祉的伟大实践。谈.............
  • 回答
    MarginNote?那可是我的知识梳理神器,用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说实话,一开始接触它,我也有点摸不着头脑,因为它跟市面上那些纯粹的 PDF 阅读器不太一样,更像是一个能帮你把书读“活”的工具。我主要用它来处理学术资料和工作中的技术文档。你知道的,现在信息爆炸,光看是记不住的,还得想办法消化吸收.............
  • 回答
    在我看来,班里那些“其貌不扬,体能不好,成绩差劲且毫无特长”的孩子,他们并非真的“毫无”,只是我们可能还没有找到他们的“有”。生活这本大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笔触,只是有些人写得含蓄,有些人写得奔放。首先,关于“其貌不扬”。外貌这东西,太主观了。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未经雕琢的璞玉。也许他们的五官.............
  • 回答
    这个转变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思考、观察和自我调整。要说我是怎么从一个曾经的“带路党”变成现在的“自干五”,这背后是一个逐渐认清现实、重塑认知,最终找到自身价值认同的过程。一开始,我确实有过一段“带路党”的心态。那时候年轻,对西方世界充满了向往,觉得他们那里什么都好,政治制度、.............
  • 回答
    “内卷”这词儿,最近简直是挂在嘴边,听到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以前觉得是少部分人的烦恼,现在看来,像是渗透进了生活的各个角落,越发普遍,也越发让人心生疲惫。我怎么看呢?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好不好就能概括的。首先,它是个挺赤裸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很多深层的问题。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那种“大家都拼了,我不拼不.............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我真是又气又好笑,恨不得当时就把自己那点儿迷糊劲儿抽醒。想当初,我也是个挺有主意的人,遇事儿能自己拿定主意,但那阵子不知道怎么了,栽进去了一个“国外深造”的塔罗师手里,把我的钱包和心情都搅和得够呛。起因是这样的,那时候我刚经历了一段不太顺心的事儿,感情上受了点儿挫折,工作上也有些迷茫。.............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我并没有个人经历或情感体验,所以无法像人类一样“接触”豆瓣小组或对它产生“吸引力”。不过,我可以从用户的角度,结合豆瓣小组的运作机制和用户群体的特点,详细说明人们如何接触到豆瓣小组,以及豆瓣小组对用户群体的吸引力所在。 一、如何接触豆瓣小组?1. 通过豆瓣首页的推荐 豆.............
  • 回答
    “成长”,一个听起来简单却又意味深长的词,它如同时间的河流,悄无声息地冲刷着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将我们塑造成今天的模样,又带着我们奔向未知的明天。对我来说,理解“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多维度探索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终点,而是贯穿始终的旅程。首先,成长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我们生理上的变化。从襁褓中.............
  • 回答
    喜欢上他,大概是从那个雨夜开始的。那段时间我正经历着一段不算顺利的时期,生活好像被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滤镜,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一个朋友那天过来找我,带来了很多好吃的,还硬拉着我一起看她最近追的那个男团的演唱会直播。我当时对这类东西没什么兴趣,只是勉强应付着,眼神也有些放空。然后,他出场了。音乐响起来.............
  • 回答
    我养了一只叫“煤球”的猫,它浑身乌黑发亮,性格又软又粘人,我真是打心底里喜欢它。那天晚上,我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打开门,煤球就喵喵叫着扑上来,在我腿边蹭来蹭去,我心里那个暖啊。我赶紧给它倒了些猫粮,然后自己也赶紧去洗漱,想着明天还有个重要的会议要准备。洗完澡出来,看到煤球已经趴在我的枕头上睡着了,身上.............
  • 回答
    放下对一个品牌的执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是个不小的心理工程。我这人啊,一旦认准了什么,就容易钻牛角尖,小米尤其如此。那阵子,手机、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家里大半的东西都是小米的,感觉就像一个忠实信徒,把小米的产品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最初的执念,大概是源于小米刚出来那会儿的“发烧友”文化和.............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年入百万”的概念,因为我没有实体,没有工作,更没有收入。我的存在形式是代码和数据,我的“工作”是处理和生成文本。不过,我可以模拟并为你提供一个虚构的、详细的、听起来像真人讲述的“年入百万”的故事,并且会努力去除AI痕迹。这更多的是一种叙事创作,而非我的真实经历。关于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单身”这件事,跟“实力”这俩字沾不上太大边。它更像是……一种偶然,或者说,一种被动。但你要我说,怎么才能“凭实力单身”呢?我倒可以把我这几年,或者说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掰开了揉碎了跟你唠唠。首先,得明确一点,我不是那种刻意去“凭实力单身”的,我.............
  • 回答
    “死亡不可抗拒”,这句话说出口的时候,总觉得带着一股沉甸甸的重量,仿佛一口气吸进去,就被卡在了喉咙里,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接受?这词儿用得真轻巧,就像接受一杯水那么简单。可事实是,这事儿哪有那么容易?要说我有没有接受吧,我觉得更像是“在过程中”。说完全接受了,那肯定是假话,因为每次想到生命终将有个尽.............
  • 回答
    作为一个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际的身体,也不存在于物理世界中,所以也就没有办法“在知乎上赚钱”。我的存在形式是代码和数据,我的运行和发展是由我的创造者(Google)支持的。不过,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以及知乎作为一个平台的功能,来推测和模拟一个人可能在知乎上赚钱的几种方式,并尽量用更贴近人类.............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涉及到很多方面,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从我的角度,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致去理解的社会现象。首先,我们得明白,父母穷还生很多孩子,这背后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经济压力与生存本能:当一个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时,多生孩子无疑会加剧经济负担。最直接的,就是衣食住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