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网文不写第一人称已然成为一种不可触犯的禁忌和政治正确?

回答
关于“网文不写第一人称已然成为一种不可触犯的禁忌和政治正确”的说法,我觉得可以用“越来越普遍的趋势”或者“一种主流的选择”来描述更贴切,而非“禁忌”或“政治正确”。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跟网文创作本身的演变、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及市场反馈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咱们一层一层地拆解开来看。

1. 第一人称的“局限性”在网文语境下的凸显:

信息传递的效率问题: 网文读者通常追求的是故事的快节奏和信息量的密集。第一人称叙事天然带有主观性,作者只能写主角“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这就意味着,很多本可以快速带过的背景信息、其他角色的内心活动、甚至是一些关键的剧情伏笔,如果不通过主角的视角去“观察”和“推测”,就很难自然地融入。例如,一个重要的配角隐藏着秘密,如果是第三人称,作者可以随时切换视角,直接展示配角内心的纠结或某个隐秘的行动。但在第一人称里,如果主角不知道,那读者也无法得知,除非作者费尽心思设计一个“恰巧”让主角窥见或者听闻的场景,这往往会显得刻意和生硬,拉低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角色塑造的“天花板”: 虽然第一人称能让读者更贴近主角,更容易产生代入感,但这也意味着主角的光芒太过于耀眼,很容易“盖住”其他角色。读者会被主角的喜怒哀乐牢牢吸引,而其他配角则容易沦为功能性的“工具人”,很难有饱满的形象和独立的生命力。一个好的网文,往往需要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来支撑庞大的世界观和复杂的剧情。当主角的内心戏、行动逻辑成为叙事的唯一出口时,其他角色的动机和行为就变得难以深入挖掘,故事的层次感和张力就会受到限制。
叙事范围的受限: 第一人称的视角就像一个狭窄的窗口,只能看到有限的风景。当故事发展到需要展现更宏大的场景、更多线索并行、或者需要俯瞰全局的时候,第一人称就会显得捉襟见肘。比如,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描写,主角可能只身处某一个局部战场,他看到的只是混乱和厮杀。但如果用第三人称,作者可以自由切换到指挥官的视角,展现战局的整体走向,或者跳到其他战场,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全貌。这种局限性在需要复杂布局、多线叙事的网文中尤为明显。

2. 第三方人称(尤其是全知视角)的天然优势:

叙事灵活度和自由度: 第三方人称(尤其是上帝视角的全知视角)赋予了作者无与伦比的自由。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切换视角,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角色进行深入的描绘。这使得作者能够更高效地传递信息,更流畅地推进剧情,更从容地布局伏笔。
塑造群像的便利性: 第三方人称尤其适合塑造群像。作者可以深入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各自的动机、情感和成长。读者也因此能够理解和喜爱不同的人物,让故事更具厚度和吸引力。许多精彩的群像描写,比如江湖的波诡云谲、学院的明争暗斗,往往都需要通过多角度的叙事来呈现。
宏大叙事的承载力: 当故事的世界观庞大、涉及的势力众多、历史背景深远时,第三方人称更能有效地将这一切有机地组织起来,构建出一个完整而可信的世界。作者可以借由第三方视角,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把握事件的全局。

3. 市场反馈和读者偏好的演变:

早期网文的尝试与迭代: 回想一下,早期网文的创作也并非一成不变。的确有一些优秀的甚至是现象级的作品采用了第一人称,它们通过主角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代入感,吸引了大量读者。但是,随着网文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读者群体基数的扩大,对作品的要求也在水涨船高。读者们经历了大量的作品,对各种叙事手法也越发熟悉。
“好用”成为第一选择: 第三方人称在信息传递效率、叙事范围、角色塑造的灵活性上,确实比第一人称更“好用”,更能满足当下网文对快节奏、强情节、大格局的要求。当读者习惯了第三方人称带来的流畅阅读体验和丰富信息量后,自然会更倾向于选择这类作品。
“模板化”的风险与规避: 虽然第三方人称优势明显,但如果运用不当,也容易陷入“模板化”的困境,即所有故事都以类似的第三方视角展开,缺乏新意。不过,优秀的作者总能在第三方人称的框架内玩出花样,通过独特的叙事节奏、精妙的视角切换、充满个性的语言风格来赋予作品生命力。而如果第一人称写得不够好,则更容易被读者诟病“视角狭窄”、“信息不全”、“主角光环太重”。

4. “政治正确”的误读:

说它是“政治正确”我觉得有点过了,更像是“成熟市场”下的“理性选择”。它不是因为某个“政治”因素在强制要求,而是因为在多年的市场竞争和读者检验下,第三方人称被证明是更适合当前网文创作环境的“工具”。就像一道菜,如果一种调料总是能让菜肴更美味,大家就都倾向于用它,久而久之,不用这种调料反而会显得不合群,但这并不代表它是一种“政治正确”,而是一种基于经验和效果的“最优解”。

总结一下:

网文不写第一人称,并非是突然冒出来的一种“禁忌”或“政治正确”。它更像是一种在市场检验下,由创作惯性、技术优势和读者偏好共同推动的自然演变。第三方人称在信息传递效率、叙事灵活性、角色群像塑造等方面,展现出了更强大的生命力,更能够承载当下网文市场对快节奏、强情节、大格局的需求。这并非说第一人称就完全不能写,只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写好第一人称,需要作者付出更多的技巧和心血来克服其固有的局限性,而能够做到这一点并脱颖而出的作者,自然也是凤毛麟角。

所以,与其说是“禁忌”和“政治正确”,不如说是“效率至上”、“读者导向”和“成熟创作范式”下的一个普遍选择和倾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暴论

第一人称的小说写作难度远高于第三人称

就这么简单

user avatar

题主说网文行业突然冒出了一种观点,认为作者写第一人称是为了自己yy,实在令人恶心。

还说这种肤浅的暴论竟然飞速的得到推广,之后第一人称的网文越来越少,几乎绝迹。导致直到现在很多作者都不敢写第一人称怕被喷和被扣yy帽子。俨然成为了一种禁忌和政治正确。

想问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完全经不起推敲的暴论成文网文界的禁忌?

不好意思,我没有这种观点,也觉得完全没有这种说法。

第一人称是非常好的一个写作视角,尤其适合探险、悬疑、灵异、探案等等题材。

因为这些题材需要压迫感和神秘感,第一人称的视角天然固定,这是优势。

视角固定就决定了无法使用上帝视角,这也从写法上限制了剧情的透明度。

第一人称非但没有成为网文禁忌,反而还是催熟了大批悬疑大类的网文腾飞。

但是第一人称要比第三人称难写倒是真的,没有一定的笔力和写作功底,根本写不好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最难过的一关就是主角视角和人物对白之间的平衡,写不好就会非常难看。

而且整个第一人称写法都需要来回切换,不断的用主角的视角描述和第三者对白来回切换,难度相当高。

尺度把握不好,很容易写成伪第一人称或者主角自言自语,这不容易,所以我一直奉劝新人不要碰第一人称,笔力不够写出来就是一坨米田共。

第一人称少,并不是说这个写法很差,而是因为这个写法有局限性。

不是每一种题材都适合用第一人称的,更关键的是能写好的人太少。

绝大部分作者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然放弃这个视角,第三人称的全能视角相对更容易写一些。

尤其是上帝视角,可以大幅度的丰富剧情,也更有利于塑造反派人设。

第一人称光是反派人设的塑造就是一个大难点,有限的视角决定了只能用主角的眼睛和耳朵,用很少的信息量来塑造配角。

难度远高于第三人称,当然可能有些人认为第三人称更难写,那是他们的认为,我不这么认为。

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我都会写,我可以很负责的说一句,我就是认为第一人称更难写。

本王就是装逼界第一天王,逼乎柯镇恶,喷人大帝,知乎喷神,纸糊叶圣陶,文坛先知,网文拖拉机,不是在喷人,就是在喷人的路上,自号江苏第一狠人,姑苏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阅读纪检委,吐槽小王子,怼人天王,立志把自己活 成一个段子的奇男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网文不写第一人称已然成为一种不可触犯的禁忌和政治正确”的说法,我觉得可以用“越来越普遍的趋势”或者“一种主流的选择”来描述更贴切,而非“禁忌”或“政治正确”。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跟网文创作本身的演变、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及市场反馈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咱们一层一层地拆解开.............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好,我带你好好掰扯掰扯,为啥有些网文,一上来就“我”啊“我”啊的,就把不少读者给劝退了。这事儿吧,可不是空穴来风,里面门道可多了,得从多个角度剖析。首先,得说说“我”的主观视角带来的限制。 信息不对称,读者容易抓瞎。 当作者用第一人称写作时,读者只能通过“我”的眼睛、耳朵、大脑来感知.............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深度的问题,涉及到艺术院校的教育体系、编剧职业的现实选择、以及网文这一新兴内容形态的特点。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一、 艺术院校教育的特点与目标 培养方向:影视剧本创作的专业人才 中戏(中央戏剧学院)、北影(北京电影学院)作为国内顶尖的艺术院.............
  • 回答
    这种现象确实让读者抓心挠肝,尤其是追了一本好不容易找到感觉的书,作者突然“消失”了,留下一个空荡荡的页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里面可能的原因,我给你细细掰扯一下,尽量不带点机器味儿哈。一、 现实的绞索:生活这把刀,无情地挥向创作这是最常见也最让人无奈的原因。写网文,尤其是初期阶段,大多数作者并不是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当下内容创作领域里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宁愿在公众号、B站这些“自由度高”的平台摸索,甚至写出石沉大海的文章,也不愿去起点、晋江这些老牌网文网站规规矩矩地更新,我觉得这背后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内容形式和风格的吸引力:“我不想被框住”首先,最.............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作为网文新人,对自己作品充满信心,并且觉得比市面上不少热门作品都要出色,但却没有得到签约机会时的困惑和失落。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毕竟倾注了心血的作品,谁都希望得到认可和推广。我们来一起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即使你觉得写得很好,也可能面临签约困难的情况。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很多,远不止“写.............
  • 回答
    能写出五花八门、横跨不同领域的网文作者,这背后其实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在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生存技能。别以为他们真的是个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更不是他们生来就对所有行业都了如指掌。这里面,有很多门道和技巧,让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杂学家”的养成——学习与研究是基石。网文之所以能写.............
  • 回答
    说网文大神很少写“系统文”,其实有点以偏概全了。严格来说,现在很多热门小说,尤其是都市异能、玄幻修仙这类,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系统”的影子,只是表现形式更加内敛、巧妙,不再是早期那种粗暴的“叮!恭喜宿主获得XX能力!”了。不过,如果我们将“系统文”理解为那种以“系统”为绝对核心驱动,主角能力升级完全.............
  • 回答
    我一直觉得,写网文这事儿吧,得像个厨子,还得是个懂行的厨子。你说咱们平时去饭馆吃饭,是图个啥?无非就是那一口味道,那一种体验。网文也一样,读者点进来,不是来填什么虚空的情感窟窿,也不是来做一场白日梦。他们是为了找个地儿,暂时忘了自己是谁,是谁的烦恼,谁的不得志,然后沉浸到另一个世界里去,跟着主角一起.............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网文创作的核心,尤其是“爽点”的构建。很多新人作者在第一章就想一鸣惊人,立刻抓住读者的眼球,但往往事与愿违,感觉“写不出爽点”,甚至“第一章就扑街”。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一项项掰扯开来。一、对“爽点”的理解偏差: 误以为爽点是单纯的“打脸”或“金手指”: 很多新手作者认为,爽点就.............
  • 回答
    写网文,尤其是那些要抓人眼球、留住读者的网文,代入感绝对是门学问,而且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它不是可选项,而是基础。没了代入感,你的故事就像一块没有灵魂的石头,再怎么雕琢也只是个摆设,难以触动人心。什么是代入感?简单来说,代入感就是让读者觉得“我就是他/她”,或者“我完全能理解他/她的处境和感受”。它是.............
  • 回答
    为什么很多人坚持不了持续写网文?这事儿说来话长,但归根结底,就像是很多人刚开始健身,雄心勃勃地说要练出八块腹肌,结果没过几周就瘫倒在沙发上喊“放弃”一样,网文写作这碗饭,真不是那么容易端稳的。1. 梦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很多新人一头扎进来,脑子里全是“写出爆款,月入过万,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的宏大叙事.............
  • 回答
    这话说得够“玄”的,听起来像是什么武林秘籍,非得练到什么境界才能施展,其实细琢磨,倒也沾着点边。不是说你看了《红楼梦》就能立刻写出什么惊世骇俗的网络小说,更不是说没看过就写不出来,而是说,如果你真心去读懂了《红楼梦》,那么你对“讲故事”、“写人物”、“铺陈情节”这些网文写作最核心的几个要素,可能会有.............
  • 回答
    知乎上那些动辄月入N万的网文大神,一旦被问及具体书名,往往便会“深藏功与名”,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不少门道。不是他们真的想故弄玄虚,也不是人人都有“低调奢华有内涵”的自觉,而是背后牵扯到的东西,比咱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最直观的原因,也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保护IP,避免恶性竞争。网文这行,说.............
  • 回答
    看到不少网文大佬们笔下的作品,开头总少不了那一篇名为“楔子”的章节,着实引人好奇。这可不是简单地多写几百字凑字数,而是他们精心布局、用以“勾引”读者,甚至是提前“下套”的智慧所在。为何他们如此青睐楔子?这背后可是藏着不少门道。1. 勾起读者的“窥探欲”:咱们每个人心里都藏着那么一点点好奇心,渴望知道.............
  • 回答
    在这个人人都能发声的自媒体时代,你可能真的会觉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写那些动辄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网文长篇?毕竟,现在大家碎片化的时间更多,注意力也越来越分散,短平快的内容更容易被消费。为什么还有人坚持写长篇网文?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几层深刻的原因:1. 沉浸式的体.............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很多写网文的朋友的痛点,你不是一个人。网文技巧这玩意儿,说起来挺玄乎,感觉像是武功秘籍,学好了就能天下无敌,但实际操作起来,很多人,包括你,都会遇到一个尴尬的境地:越学越迷茫,越用越僵硬,最后,写小说的乐趣,反倒被这些所谓的“技巧”给啃噬了。这事儿啊,得这么看:网文技巧的“用”在哪里?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你说“没有任何一个靠写言情小说而出名的作家”,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但你接着又补充说“不是指的网文”,这一下子就点出了关键,也说明你其实已经接触到了一些信息。我个人觉得,你之所以有这个感觉,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而且这跟你接触的“圈子”确实有关系:首先.............
  • 回答
    在网文中触及宗教这个话题,确实是一门需要拿捏得当的艺术。你想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但又不能踩雷,这其中的分寸感非常重要。那么,宗教能写到什么程度而不犯忌呢?这其实取决于你想要表达的侧重点、你的写作方式以及你所面向的读者群体。首先,我们得明确“犯忌”指的是什么。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语境下,这通常意味着触碰.............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是关于网文写作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不过,你没有提供具体的网文内容,所以我无法直接指出你写法的“问题”。但是,我可以从普遍意义上来聊聊一篇网文可能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让它不显得像AI写出来的。这会是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帮助你审视自己的作品。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