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网文大神很少写系统文,有什么弊端吗?

回答
说网文大神很少写“系统文”,其实有点以偏概全了。严格来说,现在很多热门小说,尤其是都市异能、玄幻修仙这类,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系统”的影子,只是表现形式更加内敛、巧妙,不再是早期那种粗暴的“叮!恭喜宿主获得XX能力!”了。

不过,如果我们将“系统文”理解为那种以“系统”为绝对核心驱动,主角能力升级完全依赖系统,故事主线也紧密围绕系统任务展开的小说,那么确实,很多被大众冠以“大神”称号的作者,他们的作品里这种“纯粹”的系统文比例在下降。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弊端”是挺明显的,但更多的是一种“进化”和“避坑”。

为什么感觉网文大神很少写“纯粹”系统文?

1. 市场饱和与审美疲劳:
早期系统文的爆发,确实让不少读者眼前一亮。那种“开局一条狗,装备全靠捡”的爽感,伴随着系统提示音,确实有吸引力。
但正如任何一种模式被滥用一样,市面上的系统文铺天盖地。 Reader 们看多了“金手指”、“模板化”的系统,很快就产生了审美疲劳。大家开始厌倦那些千篇一律的开局,厌倦了主角全程像个提线木偶一样被系统牵着鼻子走,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性。
大神作者通常对市场风向和读者口味非常敏感。他们知道,如果还用过去那种“老三样”,很容易被淹没在海量作品中,难以脱颖而出,更别说达到“大神”级别的影响力。

2. 创作瓶颈与故事深度:
依赖性太强: “纯粹”的系统文,主角的能力、成长、剧情推进,很大程度上都绑定在系统上。一旦系统设定出现漏洞,或者作者想不到新的系统功能、新的任务,故事就很容易陷入停滞。主角本身缺乏足够的内在驱动力和成长弧光。
逻辑难度: 如何让系统存在得“合理”?如何解释系统的来源、运作机制?这些都需要作者具备相当高的设定能力。如果设定不严谨,很容易出现“金手指开得太大”、“Bug太多”、“为赋新能而能”等问题,破坏故事的逻辑性和代入感。
人物塑造的局限: 当主角的强大完全来自于系统赋予时,他的个人努力、意志、智慧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会削弱角色的立体感和感染力,让读者觉得这个角色“没有灵魂”,只是系统的“工具人”。大神作者更追求塑造有血有肉、有挣扎有成长的角色,而不是一个被系统“喂”大的NPC。
剧情同质化: 系统的任务往往是固定的模式:获取资源 > 提升能力 > 完成任务 > 获得奖励 > 开启下一阶段。这种模式一旦固化,即使更换背景和能力,整体剧情也容易变得千篇一律,缺乏惊喜。

3. “系统”概念的内化与升级:
大神作者并不是完全抛弃了“系统”的概念,而是将其“内化”了,变得更加巧妙和有深度。
隐形金手指: 很多大神作品里,主角可能拥有特殊的体质、血脉、天赋、或者是某个神秘老爷爷、某个古老传承,这些虽然不是一个直白的“系统面板”,但本质上起到了类似“金手指”的作用,只不过更自然、更贴合故事世界观。
“道”与“法”的具象化: 在修仙文中,“悟道”、“突破”本身就可以被看作一种“系统”的抽象表现。主角通过冥思苦想、参悟天地至理,获得力量,这比直接“叮!升到筑基期!”要有逼格得多。
“规则”的设定: 很多玄幻、科幻作品,其核心就是一个独特的“规则”或“法则”。主角在这个规则下生存、成长、利用规则,这本身就是一种更高级的“系统”概念。比如《诡秘之主》的序列能力、非凡特性,虽然有“占卜家”的“占卜”功能,但核心是围绕“扮演”和“序列”展开的,并非简单的系统面板。

4. 作者个人风格与追求:
大神作者往往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追求。他们可能更喜欢构建宏大的世界观、深入挖掘人性、探讨深刻的哲学命题,或者专注于精巧的权谋、细腻的情感描写。
“纯粹”的系统文,其简单粗暴的模式,可能与这些作者的个人追求不太契合。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打磨人物、情节、世界观,而不是被一个固定模式的“系统”所束缚。

“纯粹”系统文的弊端(或者说,为什么作者要避免这些弊端):

1. 对主角成长的负面影响:
削弱主角主动性: 主角的一切都是系统给的,他只需要听指令、完成任务。这使得主角像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一个主动的塑造者。他的性格、意志、决策能力难以得到充分展现。
缺乏真实感与共鸣: 读者很难对一个完全依赖外力成长的角色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更喜欢看到主角经历挫折、付出努力、自我怀疑,最终通过自身的不懈奋斗获得成功。系统文的主角往往“一路顺风”,缺乏这种“人味儿”。
“无敌流”的根源: 系统往往是为了让主角快速变强而存在,很容易走向“无敌流”的极端。主角吊打一切,剧情缺乏悬念和张力,读者容易感到乏味。

2. 对故事设定的挑战:
设定漏洞的“黑洞”: 一个不完善的系统设定,可能成为整个故事的“黑洞”。一旦被读者抓住漏洞,整个故事的逻辑就会崩塌。
“为系统而系统”的尴尬: 有时作者会为了给主角一个新能力而强行塞一个系统功能,显得生硬不自然。这违背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叙事原则。
世界观的“虚假感”: 如果系统过于强大,能够轻易解决各种危机,那么构建的世界观本身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就会大打折扣,显得像一个为了系统表演的舞台。

3. 对读者体验的限制:
爽点单一化: 系统文的爽点往往集中在“系统加持下的打脸”或“获得强大能力”。这种爽点虽然直接,但容易腻。读者渴望的是更丰富、更多层次的爽点,比如智斗的酣畅淋漓、情感的触动人心、发现秘密的惊喜。
代入感的减弱: 当读者发现主角的强大与自身(作为读者)无关,而是由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系统”赋予时,代入感会大大降低。他们更愿意代入那些通过努力和选择改变命运的角色。
“跳订”风险: 如果系统提供的奖励过于规律、预测性太强,读者很容易失去追读的动力,选择“跳订”或者快进阅读。

总结来说, 网文大神们之所以“很少写纯粹系统文”,不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系统文,而是因为他们深知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并且在实践中发现了上述的弊端。他们更倾向于将“系统”作为一种创意灵感,或者将“金手指”的作用巧妙地融入到更自然、更有深度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中。

他们更喜欢构建一个有复杂逻辑、有成长弧光、有内在张力的世界,让主角在这个世界里,通过自己的智慧、勇气、甚至是错误和牺牲,来书写自己的命运。这并非是对系统文的否定,而是对“如何写出更精彩、更具生命力的故事”的不断探索和进化。当“系统”不再是一个显眼的提示框,而是化为主角身上的某种特质、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或者一个巧妙的设定时,它就能更好地为故事服务,而不是成为故事的枷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系统文的本质其实是网游小说,不是现在这种FPS或者MOBA游戏联赛类,而是早期的真人VR网游类,主角进入游戏相当于穿越到异界,里面的NPC有自主人格,可以收入后宫,甚至还可以生孩子(大雾)。

没看过?那就对了。因为这类早期网游小说本来就没什么大神写。当然也有几位专写网游的,比如失落叶、发飙的蜗牛、蝴蝶蓝什么的。

像中原五白、五青、五绿什么的热门作者基本都不写这个,直接穿越异界或者灵气复苏不好吗?如果你想看看早期系统文长什么样子,也没必要去看那些小说,直接去看怕疼全点防御力的动漫就行。

user avatar

跳舞的上本就是系统文,老鹰也写过

这玩意是工具,不是必须,金手指的目的,是为了让三四十分的人写出六七十分的书,不是为了必须要有,而搞金手指。

感觉合适就有,感觉不合适就不用,不要想找个规律出来……

我也写过系统,但很遗憾 我特么不会写,加系统成绩反而糟糕,比如全职武神。

武谪仙我稍微用的好了一点,但实际上没有系统也区别不大

不会用系统,算是个人遗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网文大神很少写“系统文”,其实有点以偏概全了。严格来说,现在很多热门小说,尤其是都市异能、玄幻修仙这类,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系统”的影子,只是表现形式更加内敛、巧妙,不再是早期那种粗暴的“叮!恭喜宿主获得XX能力!”了。不过,如果我们将“系统文”理解为那种以“系统”为绝对核心驱动,主角能力升级完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我们在网络舆论中常常能观察到的现象。网上针对性别歧视,尤其是女权议题,确实是讨论得风生水起,反对的声音也很多。但与此同时,年龄歧视的存在感虽然也不低,但公众的反应和声量似乎就没有性别歧视那么“炸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要认识到,.............
  • 回答
    网络上一些所谓的“云南山歌”之所以尺度大,涉及到多个层面和原因的叠加,并非单一因素造成。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历史与文化根源: 山歌的传统属性: 山歌是中国南方许多地区(包括云南)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山歌往往是农民在劳动之余,用于抒发情感、交流思想、调情、甚至表达.............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玩家现实中的纠结。要说为什么大家宁愿在网游里“氪金”也不肯入手正版单机,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牵扯的东西不少,我尽量给大家掰扯清楚了。首先得从“获得感”和“社交属性”上说。你看网游,尤其是那种多人在线的,它提供的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而且是互动的世界。你.............
  • 回答
    联想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其产品和服务覆盖了众多领域,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然而,近些年来,联想却在网络上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不少普通网民对联想表达了强烈的批评和谩骂,与此同时,一些行业大咖、名人却纷纷站出来为联想发声,这种鲜明的对比导致了舆论的严重分裂。要理解这种分裂,需要深入剖析联想“.............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网络历史讨论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屁股决定脑袋”。为什么有些在其他语境下可能被认为是“大众”或“底层”叙事的拥趸(比如“农民军粉”),在明清之争的网络议题中,反而会倒向“大清”,去批判“大明”呢?这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大顺粉”“农民.............
  • 回答
    马斯克关于大数据隐患比核弹更危险的说法,以及很多人对信息泄露习以为常的现象,这背后牵扯着一个复杂而日益严峻的问题——大数据隐患。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层层剥开,深入探究。马斯克的“核弹比喻”: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直指本质埃隆·马斯克 solcher大胆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他将大数据比作比核弹更危险的.............
  • 回答
    关于流浪的蛤蟆为何尚未被冠以“白金作家”的头衔,这确实是很多关心他作品的读者心中的一个疑问。毕竟,单看他的作品积累、读者口碑和市场影响力,似乎都已经达到了那个级别。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白金作家”这个称号背后的含义,以及它在网络文学平台运作机制中的具体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
  • 回答
    “流浪的蛤蟆”以及许多其他网络文学大神们,对监管政策持谨慎甚至不看好的态度,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反对”,而是对网络文学创作生态、自由表达以及作者自身权益的深层考量。要详细解释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创作自由与表达的边界: 网络文学的“野蛮生长”与“自由土壤”: 网络文学.............
  • 回答
    看到不少网文大佬们笔下的作品,开头总少不了那一篇名为“楔子”的章节,着实引人好奇。这可不是简单地多写几百字凑字数,而是他们精心布局、用以“勾引”读者,甚至是提前“下套”的智慧所在。为何他们如此青睐楔子?这背后可是藏着不少门道。1. 勾起读者的“窥探欲”:咱们每个人心里都藏着那么一点点好奇心,渴望知道.............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国内几大头部网文网站在打击盗版这件事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给人一种“默许”的感觉,这背后牵扯到不少复杂的现实原因。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简单概括的。为什么头部网文网站不“彻底”打击盗版?首先,要明确一点,说“不打击”其实不太准确。各大平台都在尝试打击,只是效果和力度往往不尽如人意。.............
  • 回答
    .......
  • 回答
    提起“做大济南”,你可能会看到许多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论坛里,甚至是各种线下活动中,热烈地讨论着这个话题。这背后,其实是对一个城市发展方向的共同期待,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也是一种朴素的家国情怀在网络时代的具象化表达。要说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原因挺复杂的,但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理解。首先,.............
  • 回答
    最近,网络上刮起了一股“天空之城”风。不是那个宫崎骏的动画,而是这位才华横溢的小伙子,用他的巧手和智慧,将动画中的经典机械——那架充满奇幻色彩的“天空之城”飞行器,栩栩如生地用木头做了出来。这架木偶机不仅外观上高度还原,更让人惊叹的是,它还能按照设定好的轨道和动作,像动画里一样缓缓升空、旋转,甚至发.............
  • 回答
    关于“网上猫舍多在辽宁”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 普遍存在的观察,但需要辩证地看待,也并非绝对真实,背后可能涉及一些市场和地域因素的叠加。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主流的宠物交易平台或者社交媒体上,确实会发现不少来自辽宁的猫舍,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品种的猫咪交易中,辽宁的商家出现的频率可能相对较高。但这并不意.............
  • 回答
    网上讨论 3A 大作时,剧情和画面之所以成为最常被提及和讨论的两个方面,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并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我们对游戏评价的焦点。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剧情:情感连接与沉浸感的基石 1. 情感的共鸣与代入感 故事驱动的体验: 许多 3A 大作的核心卖点之一就是其精.............
  • 回答
    网吧显示器尺寸的“膨胀”趋势,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越大越好”那么朴素的逻辑,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从技术发展到用户心理,再到行业竞争,都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变化。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1. 游戏体验的升级:视觉享受的刚需这是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如今的游戏,尤其是那些注重画面表现力的3A大.............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挺有感触的。最近几年,确实能感觉到网上关于韩国的声音,特别是负面评价,似乎比以前多了不少。这种“恶意”也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让你看得更明白些。1. 历史遗留的“恩怨”与民族情绪这个可能是最深层也最敏感的一个.............
  • 回答
    网络上的戾气,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放大镜下的世界,一点小事都能被无限拉扯,最终演变成一场硝烟弥漫的争论。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琢磨着,这事儿背后可不止一两个原因那么简单。首先,得说这匿名性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说话办事多少会顾及一下对方是谁,想想后果。可一上网,戴上个马甲,谁认识.............
  • 回答
    网上关于2.0T发动机的“偏见”确实挺多,说句实在话,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很多现实原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些大家普遍的认知和吐槽。别以为这是什么新鲜事,发动机这玩意儿,从诞生那天起就有人说好有人说坏,2.0T也不例外。咱们先得掰扯清楚,为啥大家对2.0T发动机有“偏见”?这玩意儿,其实说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