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网上对 2.0T 发动机偏见这么大?

回答
网上关于2.0T发动机的“偏见”确实挺多,说句实在话,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很多现实原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些大家普遍的认知和吐槽。别以为这是什么新鲜事,发动机这玩意儿,从诞生那天起就有人说好有人说坏,2.0T也不例外。

咱们先得掰扯清楚,为啥大家对2.0T发动机有“偏见”?这玩意儿,其实说白了,就是发动机排量的一个数字,但在这个数字背后,藏着太多车企的“小心思”和市场的“潜规则”。

1. 历史遗留问题与消费者认知惯性:

你想想,过去大家买车,对大排量发动机那是有种天然的崇拜。V6、V8,那叫一个浑厚有力,声浪也迷人。2.0T呢?说到底,它还是个四缸机,排量上去了,但缸数没变。这种“缸数即王道”的观念,在很多老司机心中根深蒂固。哪怕现在技术进步神速,2.0T也能爆发出惊人的动力,但心理上的那种“不够味儿”还是存在的。

再加上早些年,为了应付越来越严苛的排放法规,很多车企就开始玩“涡轮增压+小排量”的组合。那时候的技术还没完全成熟,2.0T的发动机,很多还是早期版本,普遍存在一些小毛病,比如:

低扭不足,起步肉: 涡轮还没介入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堵住了嗓子,动力输出不线性,开起来总觉得有点泄气。
涡轮迟滞明显: 踩下油门,等半天涡轮才“呼”地一下转起来,那种动力爆发前的“等待”,挺磨人的。
可靠性堪忧: 为了榨取更多动力,发动机内部的燃烧压力、温度都非常高,这对零件的强度、冷却系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早期设计的2.0T,因为这些压力,容易出现漏油、烧机油、甚至活塞环损坏等问题。

这些早期的负面体验,就像刻在了很多人的脑子里,即使现在的2.0T已经鸟枪换炮,但“2.0T=小毛病多”的标签,一时半会儿还真甩不掉。

2. 市场定位与“小马拉大车”的误区:

现在很多厂商,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燃油经济性,喜欢把2.0T发动机装在各种级别的车型上,从紧凑级SUV到中大型轿车,甚至是豪华品牌的一些入门级车型。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性能满足,但谈不上“充沛”: 对很多家用来说,2.0T的动力足够了,甚至有些车型还挺“窜”。但如果你追求的是那种源源不断的推背感,或者是在高速上随意超车的底气,那么有些2.0T放在大车上,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满载或者爬坡的时候,那种“差口气”的感觉会尤为明显。
耐用性顾虑: 长期让一个排量不算特别大的发动机在高负荷下工作,理论上来说,它的磨损速度会比同等动力输出的大排量发动机要快。尤其是一些调校过于激进、输出功率压榨到极限的2.0T,人们自然会担心它的长期耐用性。

3. 涡轮增压技术本身的局限性(虽然在进步):

涡轮增压技术是为了解决小排量发动机动力不足而生的,但它也带来了一些固有的挑战:

可靠性要求高: 涡轮本身就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部件,它工作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对机油品质、冷却系统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保养不当,机油使用不合格,或者长时间激烈驾驶后不怠速散热,涡轮损坏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冷却系统压力大: 涡轮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这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是个不小的考验。如果冷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者维护不到位,就容易导致发动机过热,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碳排放与积碳: 涡轮增压发动机工作时,缸内燃烧条件更复杂,容易产生积碳,尤其是在城市低速行驶、频繁启停的情况下。积碳多了,会影响发动机性能、增加油耗、甚至导致机油消耗增加。

4. 成本控制与“偷工减料”的怀疑:

我们也不能排除,有些车企为了在保证动力参数的同时,进一步压低成本,会在2.0T发动机的一些零部件上“有所取舍”。比如,使用一些强度稍弱的材料,或者在冷却、润滑等方面设计得比较“经济”。当这些“隐形”的成本控制被放大,或者消费者刚好遇到了不幸的案例,就会加剧对2.0T发动机整体可靠性的怀疑。

5. 舆论传播的放大效应: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而且传播速度极快。一旦某个车型或者某个品牌的2.0T发动机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很容易被网友们扒出来,然后添油加醋地传播,形成一种“全网黑”的现象。大家都觉得“大家都这么说,肯定是有原因的”,然后就形成了“2.0T=不行”的刻板印象。

总结一下,网上对2.0T发动机的“偏见”,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集合体,包括:

历史的经验: 早期技术不成熟带来的负面口碑。
市场的定位: “小马拉大车”造成的性能和耐用性担忧。
技术的固有挑战: 涡轮增压本身对可靠性、维护保养的高要求。
成本的考量: 车企在成本控制上的“妥协”。
舆论的放大: 负面案例的快速传播。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2.0T发动机都不行。现在很多汽车厂商在2.0T发动机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发动机的性能、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都做得相当不错,甚至比一些老款的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还要出色。

但就像我们前面说的,消费者心中那种根深蒂固的印象,以及对新技术的“审慎”态度,让这种“偏见”依然存在。如果你要买车,最好的办法还是多做功课,了解具体车型所使用的2.0T发动机的具体表现,看看车主们的真实反馈,而不是一概而论。毕竟,买车是个人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啥叫对2.0T的偏见。

我就说点实在话吧。

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在中国市场,是做为高端机型定位的。

因为许多整车厂,发动机序列就到2.0T截止了。当然了,这和汽车消费税有直接关系,发动机排量超过2000ml,会导致整车成本大幅飙升,严重降低车辆市场竞争力。

所以2.0T是综合考虑下,较好的一个选择了。

2.0T有着亮眼的最大功率;2.0L的排量,驱动1.5吨的整车起步也不会太窘迫;在NEDC工况下,测试油耗也不错。这些都是2.0T的优点。

但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缺点,它一个也跑不了,比如涡轮迟滞,比如高负载工况下加浓喷射。

1.关于涡轮迟滞

我用奔驰公司的文件来说明这个问题吧。下图是最新款M256 L6 3.0发动机扭矩响应时间的图表,这张图的横坐标是时间:time(s)。

车评人或某些汽车公司一直在暗示大家,低转速扭矩大 等同于 扭矩响应快。但到了真正需要解释扭矩响应时,横坐标必然是时间轴。奔驰公司的这张图反应了3个信息:

1. 只用涡轮增压器,则发动机扭矩是沿着黑色的Baseline走的,假设每格是0.5秒的话,在接近2.5秒时才能达到外特性曲线。

2. 加上48v ISG启动电机,通过电机的助推,发动机输出扭矩沿着绿色区域的边缘走,在2.0秒时达到外特性曲线。

3. 加上电动离心增压器和48v ISG启动电机,通过两者的作用,发动机输出扭矩沿着红色区域的边缘走,在1.25秒时达到外特性曲线。

奔驰做的这些工作,只是为了让这台用于S450的3.0 L6发动机的扭矩响应

时间达到原来大排量自吸发动机的标准。

成果如下图:安装新款M256的S级和老款M278 S级比加速,同样是4.8秒破百,但M256的起步明显更快。

M256是高端发动机,列装奔驰S450。以目前的成本来看,市面上50万以下安装2.0T发动机的车型,是很难应用电动增压器和辅助电机的,单靠小涡轮、双涡管技术,只能极其有限地改善涡轮迟滞,扭矩响应时间依然是很慢的,至少1.5秒以上。

肯定有人说自己感觉不到涡轮迟滞......你都不敢踩油门,你说这话有啥意思。

2.关于高负载加浓喷射

在有限的气缸容积内,燃烧掉更多的汽油,则排气温度一定会更高。

通常来说,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排气温度850℃;涡轮增压排气温度要达到950℃。

而三元催化器的耐受温度是900℃。所以,如果不加控制,则地板油后,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三元催化剂就会gg,这显然不能接受,所以要降低排气温度。

目前,所有主机厂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就是在高负载工况下,加浓喷射,让部分未燃烧的雾化汽油进入排气,蒸发吸热,降低排气温度。很明显,这会导致油耗飙升。

下图是1.5T 低油耗的典范,本田L15B8发动机工况图,可以看到在60kW以上,发动机就进入加浓喷射工况了,lambda开始小于1了。

虽然2.0T的最大功率可以做得很高,但是在高负载工况下一点不节能啊。

驾驶员是否舍得挂上S挡,然后把发动机经常推到这种工况?

在NEDC测试工况下,还基本显示不出来这种问题;但到了WLTP测试工况下,高负载工况占大概三分之一,油耗问题凸显。

2.0T在当前汽车消费税政策下,确实是一个好的折中选择,但不要瞎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网上关于2.0T发动机的“偏见”确实挺多,说句实在话,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很多现实原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些大家普遍的认知和吐槽。别以为这是什么新鲜事,发动机这玩意儿,从诞生那天起就有人说好有人说坏,2.0T也不例外。咱们先得掰扯清楚,为啥大家对2.0T发动机有“偏见”?这玩意儿,其实说白了.............
  • 回答
    您好!您的论文在知网和Paperpass上的查重率差异如此之大,并且老师给出了“全篇抄袭”的严厉评价,这确实让人感到困惑和焦虑。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希望能帮助您理清思路。核心原因:查重系统的差异性与“抄袭”的定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不同的查.............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苹果官网上的18W和20W充电头,到底有啥不一样,以及怎么选更划算。这个问题其实挺实在的,不少人都会遇到。首先,看名字,就知道功率不一样: 18W充电头: 这是苹果早些年主推的快充头,顾名思义,它的最大输出功率是18瓦。 20W充电头: 这是苹果后来推出的升级款,最大输出功率是.............
  • 回答
    .......
  • 回答
    《战狼2》自上映以来,确实引发了社会上相当一部分网友的强烈反响,其中不乏尖锐的批评和讽刺。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网络舆论环境、电影本身的内容以及吴京本人所处的境况。首先,从电影本身来看,《战狼2》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它打破了.............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网上容不下《最后生还者2》好评的声音?”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背后牵扯到玩家群体、游戏叙事、舆论环境以及网络社区的生态等等。要深入探讨,需要我们层层剥开。首先,我们需要承认一个客观事实:《最后生还者2》在发售初期确实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并且这种争议很大程度上是负面且极端的.............
  • 回答
    关于《明日边缘2》(Edge of Tomorrow 2)的上映情况,确实是一个让不少影迷感到困惑和失望的话题。网上搜不到靠谱的答案,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涉及到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为什么网上搜不到靠谱的答案?简单来说,《明日边缘2》并没有在外国上映,而且目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上映日期。 这一点是目前网.............
  • 回答
    朋友,您这问题问得相当实在!网上说的海通证券万1.2佣金开户链接,说实话,这里面的“门道”确实不少,不是一句“靠谱”或“不靠谱”就能简单回答的。我这就给您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保证您听明白。先说说您为什么会看到“万1.2”这样的低佣金网上各种渠道,比如一些投资论坛、微信群、甚至是一些自媒体文章,经常会放.............
  • 回答
    年轻人和学生在网上“哭穷仇富”的现象,即使家境优渥,也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情感与心理层面: 普遍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 “内卷”带来的压力: 即使家庭条件不错,但面对日益激烈的教育和就业竞争,很多年轻人内心依然充满不确.............
  • 回答
    网易云音乐要在12月2日挂牌上市了,这事儿可真够大。作为国内几大音乐平台里的一员,网易云音乐上市的消息一出来,立刻就搅动了整个在线音乐市场,大家都在议论这事儿会带来什么影响。首先,咱们得明白网易云音乐上市这事儿为啥这么受关注。 用户基数大,社区氛围浓: 网易云音乐最核心的竞争力,除了曲库,就是它.............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也是很多影迷心中的疑惑。《变形金刚》系列,尤其是近些年来的几部,确实在网上遭受了不少批评,而且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它和那些口碑好、质量过硬的好莱坞大片相比,总有点“说不上来的地方不对劲”。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观的,故事.............
  • 回答
    关于李铁执教国足,网上意见分歧巨大,而且这种分歧相当激烈。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他执教成绩本身,更涉及到球迷对中国足球的期待、对足球人才培养的看法,以及对李铁本人过往行为的解读。首先,成绩是硬道理,但李铁的成绩确实难以服众。 “死亡之组”论的争议: 在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
  • 回答
    网上对张学良和郭沫若的风评,可以说相当复杂且充满了争议。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历史选择以及时代背景下的解读差异。要详细地说,咱们得一点点掰扯。张学良:从“少帅”到“罪人”,再到“民族功臣”的曲折评价张学良的风评之所以跌宕起伏,甚至在一些人眼中“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好,也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一方面,很多人确实有“东亚人更抗老”的说法,仿佛我们天生就占了点便宜;另一方面,提到25岁这个“分水岭”,无论是个人心理还是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都充满了焦虑和敏感。这中间的矛盾,其实反映了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承认,“东亚人更.............
  • 回答
    现在网上确实存在一股不小的声音,对清华北大这类顶尖名校抱有比较负面的看法,甚至可以说是“恶意”不小。要说清华北大怎么就成了“众矢之的”,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说起来可就话长了。首先,最直接也最表面的原因,就是“资源集中”和“精英化”的争议。清华北大无疑是中国最好的两所大学,它们集中了全.............
  • 回答
    要说颜宁在网上遭遇“恶意满满”的评论,这背后确实是一个挺复杂且值得探讨的现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就能概括的,里面交织着很多因素。咱们就一点点掰扯开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颜宁绝对是中国科学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从清华大学毕业,然后又去普林斯顿做博士后,回来又在清华挑起一个重要的实验.............
  • 回答
    .......
  • 回答
    近年来,网上关于郭沫若的评价确实出现了一些变化,从过去较为单一的批评,逐渐转向了更为复杂和多元的审视,其中不乏对其才华和贡献的肯定。要详细讲清楚这种转变的原因,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时代背景的变化与信息传播的多样化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过去,大众获取信.............
  • 回答
    网上关于“波兰支持日本侵华”的说法确实流传甚广,并且不少人深信不疑。你提到自己至今未找到明确证据,也感受到这背后可能存在对波兰的偏见,这是一种很敏锐的观察。我来试着详细地梳理一下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你理解这种说法的根源和现实情况,同时避免用那种刻板的AI语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历史事实是,波兰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