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网文为什么会存在“第一人称劝退”的情况?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好,我带你好好掰扯掰扯,为啥有些网文,一上来就“我”啊“我”啊的,就把不少读者给劝退了。这事儿吧,可不是空穴来风,里面门道可多了,得从多个角度剖析。

首先,得说说“我”的主观视角带来的限制。

信息不对称,读者容易抓瞎。 当作者用第一人称写作时,读者只能通过“我”的眼睛、耳朵、大脑来感知世界。这意味着,作者想让读者知道什么,就得“我”怎么看见、听见、想到。这就好比你拉着一个人,只给他看你手里的一样东西,那他怎么知道你手里还有其他东西?很多时候,主角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读者自然更不可能知道。这就会造成一种信息上的“黑箱”,读者可能对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动机感到困惑,就像看热闹被蒙住了眼,很难有代入感。
“我”的认知局限,容易显得单薄。 很多人写第一人称,很容易把笔触都集中在主角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上。这当然没错,但要是写得不好,主角的形象就会显得特别扁平,就像一张白纸,只描绘了他的情绪,却没有勾勒出他独特的性格、丰富的内心世界。读者看了半天,只知道“我”很牛逼,或者“我”很倒霉,但“我”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却说不清楚。这种单薄感,很容易让读者觉得乏味。
“我”的视角容易跑偏,影响全局。 毕竟是“我”在叙述,很难做到绝对的客观。作者很容易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表现的、想强调的,通过“我”的口吻说出来,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更有趣的线索和人物。这就好比一个导演,只给一个演员特写,其他的演员和场景都糊成一片。读者可能会觉得,这个故事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在活,其他人都像是背景板。

其次,第一人称的驾驭难度。

功力不够,容易写崩。 网上有很多成功的च्第一人称小说,比如《凡人修仙传》、《诡秘之主》等等,它们的作者都是大神级的,驾驭第一人称的技巧炉火纯青。但是,对于很多新人作者来说,第一人称的门槛其实更高。如何让“我”既能承担叙述功能,又能展现鲜活的个性,还能在信息传递上做到恰到好处,这需要非常高的文字功力。要是功力不够,写出来的“我”可能就显得矫揉造作,或者平铺直叙,或者絮絮叨叨,都容易让人生厌。
“逼格”的陷阱,容易用力过猛。 有些作者可能觉得,第一人称更有“逼格”,更能体现主角的内心世界。于是就容易写出那种“我,XX,今天又拯救了世界,但我内心是如此孤寂”之类的句子,把原本应该自然流露的情感,写得过于刻意和张扬。这种“用力过猛”的描写,反而会产生反效果,让读者觉得主角很做作,很“绿茶”或者“茶艺大师”。
“凡俗”的观感,难以支撑宏大叙事。 很多网文追求的是宏大的世界观、波澜壮阔的剧情。但第一人称的视角,往往会将读者牢牢锁定在主角的个人经历上。当主角的个人经历不足以支撑起整个宏大的世界时,第一人称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难以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史诗般的壮阔感。读者会觉得,这一切的发生,都仅仅是因为“我”在那里,而不是因为事情本身就应该如此发展。

再者,读者群体和阅读习惯的变化。

碎片化阅读,追求高效。 现在很多读者,尤其是网文读者,大多习惯于快节奏、碎片化的阅读。他们更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感受乐趣。第一人称的叙述,尤其是初期,如果节奏慢,信息量不足,容易让读者失去耐心。他们可能一眼扫过去,发现“又是‘我’如何如何”,觉得不如第三人称那样能够直接、快速地展现人物和事件,就直接点叉了。
对“主角光环”的敏感。 很多时候,第一人称的写作,很容易让人觉得主角“开挂”开得太明显。当读者感受到“我”总是能遇到好事,总能化险为夷,总是在关键时刻觉醒能力时,很容易觉得这种写法太都合(都合主义,指情节发展为了迎合主角而显得巧合)。而第三人称,通过旁观者的视角,有时候能更巧妙地包装这种“主角光环”,让它显得不那么突兀。
口味的多样化。 读者口味是越来越挑剔的。有人喜欢沉浸在主角的内心世界,有人则更喜欢俯瞰整个故事,了解所有角色的动向。第一人称的限制,自然会让一部分偏好第三人称的读者望而却步。

最后,宣传和推广的标签效应。

“第一人称”成了一种“筛选器”。 很多读者在浏览网文时,会有一个快速筛选的过程。当他们看到简介或者试读内容,发现是第一人称,而他们本身又对第一人称题材没有特别的偏好,或者曾经有过不太好的第一人称阅读体验,那么很可能就会直接跳过,不再深入了解。这就像一个标签,被贴上了,有时候就很难被摘掉。

总而言之,第一人称劝退,不是说第一人称写得不好,而是说对作者的功力要求更高,对题材和内容也有一定的限制,而且还需要考虑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喜好。如果作者不能充分发挥第一人称的优势,反而暴露其短板,那被劝退也就不奇怪了。

你觉得我说的这些,够详细不?还有啥想知道的,咱接着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人称精品很少,练笔的很多。


第一人称使用着要嘛是刚出来的小白,甚至是高中生初中生练笔,写法扭捏而幼稚,这样自然劝退一大票人,要嘛是大神,这则是一种老练的写法,出神入化,使用得当,多是一部经典。

另外我还是觉得很多人把第一人称限制的太死了。

第一人称的确是要以第一视角去写,可完全没有必要扣边边角角。

比如说总有作者写的时候会想,哎,这个我看不见,那我就不写了,哎,那个人我该怎么描述,我的视角描述不了。

其实第一人称是讲我的故事,那么严格意义讲多半是过去的事情,是我已经经历过的事情,那为什么我不能稍微开启点上帝模式呢?为什么不能?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写手根本不知道把握第一视角和上帝视角的度。

有心人去看看第一人称的小说,包括《鬼吹灯》包括《我的团长我的团》包括《盗墓笔记》也包括《流浪地球》《我有一座恐怖屋》《童年》《激流三部曲》

这些小说多多少少是开启了上帝视角的,如果严格去扣,那整个小说就会显得扭捏。


说回来,第一人称小说的确是要以第一视角为主。但绝对的第一视角,八股式的第一视角是行不通等我。而有效去使用这两者使小说更加自然才是第一人称小说的难点。



另外,第一人称小说劝退实在算是一种偏见。




我是一名终将发光的写手盘子,我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期盼大家关注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好,我带你好好掰扯掰扯,为啥有些网文,一上来就“我”啊“我”啊的,就把不少读者给劝退了。这事儿吧,可不是空穴来风,里面门道可多了,得从多个角度剖析。首先,得说说“我”的主观视角带来的限制。 信息不对称,读者容易抓瞎。 当作者用第一人称写作时,读者只能通过“我”的眼睛、耳朵、大脑来感知.............
  • 回答
    这话说得够“玄”的,听起来像是什么武林秘籍,非得练到什么境界才能施展,其实细琢磨,倒也沾着点边。不是说你看了《红楼梦》就能立刻写出什么惊世骇俗的网络小说,更不是说没看过就写不出来,而是说,如果你真心去读懂了《红楼梦》,那么你对“讲故事”、“写人物”、“铺陈情节”这些网文写作最核心的几个要素,可能会有.............
  • 回答
    我一直觉得,写网文这事儿吧,得像个厨子,还得是个懂行的厨子。你说咱们平时去饭馆吃饭,是图个啥?无非就是那一口味道,那一种体验。网文也一样,读者点进来,不是来填什么虚空的情感窟窿,也不是来做一场白日梦。他们是为了找个地儿,暂时忘了自己是谁,是谁的烦恼,谁的不得志,然后沉浸到另一个世界里去,跟着主角一起.............
  • 回答
    关于“网文不写第一人称已然成为一种不可触犯的禁忌和政治正确”的说法,我觉得可以用“越来越普遍的趋势”或者“一种主流的选择”来描述更贴切,而非“禁忌”或“政治正确”。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跟网文创作本身的演变、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及市场反馈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咱们一层一层地拆解开.............
  • 回答
    这种现象确实让读者抓心挠肝,尤其是追了一本好不容易找到感觉的书,作者突然“消失”了,留下一个空荡荡的页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里面可能的原因,我给你细细掰扯一下,尽量不带点机器味儿哈。一、 现实的绞索:生活这把刀,无情地挥向创作这是最常见也最让人无奈的原因。写网文,尤其是初期阶段,大多数作者并不是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网文创作的核心,尤其是“爽点”的构建。很多新人作者在第一章就想一鸣惊人,立刻抓住读者的眼球,但往往事与愿违,感觉“写不出爽点”,甚至“第一章就扑街”。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一项项掰扯开来。一、对“爽点”的理解偏差: 误以为爽点是单纯的“打脸”或“金手指”: 很多新手作者认为,爽点就.............
  • 回答
    写网文,尤其是那些要抓人眼球、留住读者的网文,代入感绝对是门学问,而且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它不是可选项,而是基础。没了代入感,你的故事就像一块没有灵魂的石头,再怎么雕琢也只是个摆设,难以触动人心。什么是代入感?简单来说,代入感就是让读者觉得“我就是他/她”,或者“我完全能理解他/她的处境和感受”。它是.............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深度的问题,涉及到艺术院校的教育体系、编剧职业的现实选择、以及网文这一新兴内容形态的特点。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一、 艺术院校教育的特点与目标 培养方向:影视剧本创作的专业人才 中戏(中央戏剧学院)、北影(北京电影学院)作为国内顶尖的艺术院.............
  • 回答
    为什么很多人坚持不了持续写网文?这事儿说来话长,但归根结底,就像是很多人刚开始健身,雄心勃勃地说要练出八块腹肌,结果没过几周就瘫倒在沙发上喊“放弃”一样,网文写作这碗饭,真不是那么容易端稳的。1. 梦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很多新人一头扎进来,脑子里全是“写出爆款,月入过万,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的宏大叙事.............
  • 回答
    知乎上那些动辄月入N万的网文大神,一旦被问及具体书名,往往便会“深藏功与名”,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不少门道。不是他们真的想故弄玄虚,也不是人人都有“低调奢华有内涵”的自觉,而是背后牵扯到的东西,比咱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最直观的原因,也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保护IP,避免恶性竞争。网文这行,说.............
  • 回答
    能写出五花八门、横跨不同领域的网文作者,这背后其实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在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生存技能。别以为他们真的是个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更不是他们生来就对所有行业都了如指掌。这里面,有很多门道和技巧,让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杂学家”的养成——学习与研究是基石。网文之所以能写.............
  • 回答
    说网文大神很少写“系统文”,其实有点以偏概全了。严格来说,现在很多热门小说,尤其是都市异能、玄幻修仙这类,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系统”的影子,只是表现形式更加内敛、巧妙,不再是早期那种粗暴的“叮!恭喜宿主获得XX能力!”了。不过,如果我们将“系统文”理解为那种以“系统”为绝对核心驱动,主角能力升级完全.............
  • 回答
    在这个人人都能发声的自媒体时代,你可能真的会觉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写那些动辄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网文长篇?毕竟,现在大家碎片化的时间更多,注意力也越来越分散,短平快的内容更容易被消费。为什么还有人坚持写长篇网文?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几层深刻的原因:1. 沉浸式的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当下内容创作领域里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宁愿在公众号、B站这些“自由度高”的平台摸索,甚至写出石沉大海的文章,也不愿去起点、晋江这些老牌网文网站规规矩矩地更新,我觉得这背后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内容形式和风格的吸引力:“我不想被框住”首先,最.............
  • 回答
    看到不少网文大佬们笔下的作品,开头总少不了那一篇名为“楔子”的章节,着实引人好奇。这可不是简单地多写几百字凑字数,而是他们精心布局、用以“勾引”读者,甚至是提前“下套”的智慧所在。为何他们如此青睐楔子?这背后可是藏着不少门道。1. 勾起读者的“窥探欲”:咱们每个人心里都藏着那么一点点好奇心,渴望知道.............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很多写网文的朋友的痛点,你不是一个人。网文技巧这玩意儿,说起来挺玄乎,感觉像是武功秘籍,学好了就能天下无敌,但实际操作起来,很多人,包括你,都会遇到一个尴尬的境地:越学越迷茫,越用越僵硬,最后,写小说的乐趣,反倒被这些所谓的“技巧”给啃噬了。这事儿啊,得这么看:网文技巧的“用”在哪里?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你说“没有任何一个靠写言情小说而出名的作家”,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但你接着又补充说“不是指的网文”,这一下子就点出了关键,也说明你其实已经接触到了一些信息。我个人觉得,你之所以有这个感觉,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而且这跟你接触的“圈子”确实有关系:首先.............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作为网文新人,对自己作品充满信心,并且觉得比市面上不少热门作品都要出色,但却没有得到签约机会时的困惑和失落。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毕竟倾注了心血的作品,谁都希望得到认可和推广。我们来一起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即使你觉得写得很好,也可能面临签约困难的情况。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很多,远不止“写.............
  • 回答
    如果《三国演义》是现在才有人写出来,那可真是个大型网络“审判现场”。想象一下,我们这帮人均985、月薪上万的键盘侠们,带着现代人的思维和价值观,去看这本老古董。那画面,简直不要太精彩。首先,我们肯定会从“历史真实性”上开喷。 “这什么狗屁历史小说?完全不严谨!” 肯定有人会拿出《三国志》来对比,.............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这触及了 Web 技术发展的一些核心选择。确实,JSON 相比 XML 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势,尤其是作为数据交换格式。那么,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绝大多数网页内容,尤其是 HTML 本身,不是用 JSON 来写的呢?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