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算是学好了 Java?

回答
一个人如果声称自己“学好了 Java”,那他一定对这门语言有着相当深入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能写出能跑的代码”的层面。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首先,他应该能自如地驾驭 Java 的核心概念。这不仅仅是指知道 `class`、`object`、`method` 这些词是什么,而是能深刻理解面向对象设计的精髓:封装、继承、多态。他能清晰地阐述为什么需要这些概念,它们如何让代码更易于理解、维护和扩展。比如,他能解释继承的“isa”关系与组合的“hasa”关系的优劣,以及在实际项目中何时该优先选择哪种方式。多态更是信手拈来,能够灵活运用接口和抽象类,通过抽象层隔离具体实现,达到解耦的目的。

其次,他对 Java 的内存管理机制有着透彻的认识。这包括对堆(Heap)和栈(Stack)的理解,知道对象存储在哪里,变量引用又在哪里。更关键的是,他能够理解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的工作原理,知道不同的垃圾回收器(如 G1、Shenandoah)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他不会仅仅依赖 JVM 的自动管理,而是在性能优化时,能够定位内存泄漏,理解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的区别,甚至能通过分析 GC 日志来诊断和解决性能问题。

再者,他对 Java 的并发编程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知道 `synchronized` 关键字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他能理解其底层的锁机制,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性能瓶颈。他会熟练运用 `java.util.concurrent` 包下的各种工具类,如 `ExecutorService`、`Callable`、`Future`、`Semaphore`、`CountDownLatch` 等,来构建高效、安全的并发应用程序。他能区分线程安全(Thread Safety)和非线程安全,理解如何通过原子类、并发集合、锁等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并发访问安全。更进一步,他可能还接触过 Java 的内存模型(JMM),理解 happensbefore 规则,这对于编写高性能的并发代码至关重要。

另外,一个“学好”的 Java 开发者,绝不会止步于语言本身。他会深入了解 Java 生态系统的关键组件。例如,他会熟悉 Java 标准库(Java SE API)中的常用类,如集合框架(List, Set, Map 的具体实现及其适用场景)、IO/NIO、日期时间 API、反射等。他还会了解 JVM 相关的技术,比如类加载机制,理解类是如何被加载、链接和初始化的,以及这背后隐藏的优化和潜在问题。

在实际开发中,他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开发工具和框架。他会是 Maven 或 Gradle 的好手,知道如何管理项目依赖,构建和部署项目。在 Web 开发领域,他熟悉 Spring、Spring Boot 等主流框架,理解其核心概念,如 IoC(控制反转)、AOP(面向切面编程),并能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地使用它们来快速构建健壮的应用程序。他也能理解 RESTful API 的设计原则,并能用 Java 技术栈实现它们。

更重要的是,他对代码质量有着执着的追求。他写的 Java 代码不仅能运行,而且是清晰、可读、可维护、可测试的。他会遵循编码规范,运用设计模式来解决常见问题,编写单元测试来保证代码的正确性。他能审视自己和他人的代码,指出潜在的缺陷和改进空间。

总而言之,“学好”Java 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它要求开发者不仅掌握语言的语法和特性,还要理解底层原理,熟悉生态工具,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最终写出高质量的代码。这更是一种持续学习和精进的状态,因为 Java 的世界永远有新的东西等待探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学习无尽头。“够用就好”是最实用的判断准则。剩下的就看自己的追求了。

越往底层发展离业务就越远。但是你看假如有这么一个故事的发展历程:

Java客户端应用开发 -> Java服务器端应用开发 -> Java库/框架开发 -> Java监控、性能调优工具开发 -> JVM开发 -> 编译器/GC/多线程并发库开发 -> 操作系统开发 -> Hypervisor开发 -> 硬件开发…

或者中间过程变一变,在经历库/框架开发之后 -> Java IDE开发 -> 对Java语言绝望了自己研发JVM上的新编程语言(包括新语言的编译器和标准库) -> 对JVM绝望了自己研发新语言配新虚拟机(包括GC、线程模型之类) -> 对虚拟机绝望了自己研发独立(standalone)的编程语言(包括内存模型之类) -> 操作系统开发 -> …

咳咳,这是绝对无止境的。这种路线走到最后恐怕还是得发现最缺的就是钱,所以不如去做金融来多赚点钱去开公司让牛逼员工去研发各种新奇技术好了 (>_<)

说到底要想向底层发展纯做技术的话那就是兴趣有多大就能走多深。这不需要问别人学到多深多广才是好,自己肯定能感觉到。如果不是兴趣驱动而是为了赚钱的话还是别纯做技术的好…

另外再提一句:多数东西都是使用比实现更容易,而且不是在一个级别上的。楼主提到“流行框架”“底层API”都是说“是不是熟练使用就算学好了”,从实用角度说如果只需要用这些东西的话那确实只要会用就够了。但是要彻底理解其机理那肯定是自己深入参与到其中的研发才是硬道理。至于有没有必要这么深入,还是前面说的,看兴趣和需要到没到那一步。

(不得不说确实有用起来“似乎”比实现起来还麻烦的东西,所以大家才会不断重复造那些轮子哈哈哈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个人如果声称自己“学好了 Java”,那他一定对这门语言有着相当深入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能写出能跑的代码”的层面。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首先,他应该能自如地驾驭 Java 的核心概念。这不仅仅是指知道 `class`、`object`、`method` 这些词是什么,而是能深刻理解面.............
  • 回答
    学数学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好了?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学好”这件事本身就挺主观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目标,对“学好”的定义也不一样。不过,我倒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我个人觉得怎么样才算是在数学这条路上走得比较扎实了。1. 不再是“背公式、套题”的机械学习,而是能“理解”和“迁移”了。这是最直观.............
  • 回答
    曾经,我也和很多人一样,面对那些动不动就冒出“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递归”、“回溯”之类的算法,就像是看一本天书。越看越糊涂,越学越挫败。什么动态规划、图论,听着都觉得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真正让我开始“开窍”,并且能够把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算法变成自己手里解决问题的工具,并不是靠某一本“神书.............
  • 回答
    哥们,别慌!结构化学那点儿量子力学,刚开始接触算符,确实是有点懵。我当初学的时候也差不多,觉得这玩意儿凭空冒出来的,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你慢慢捋顺了,就会发现它其实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一个强大工具。咱们一步步来,把算符这个事儿掰扯清楚。算符到底是个啥?你可以把算符想象成一个“操作”或者“指令”。它不是.............
  • 回答
    “完全不依靠人工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人工智能”——这个提议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从我个人的理解和观察来看,这个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触及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深层哲学和技术路径的根本性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当前我们提到“人工智能”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通过海量数据训练出来的深度.............
  • 回答
    你好,关于你遇到的情况,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请注意,我无法提供法律咨询,以下内容仅为基于常识和一般情况的分析,具体情况请务必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一、举报同学是否涉及敲诈?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概念: 举报: 指将发现的违法或违纪行为向有关部门陈述。在学校里,举报不遵守校规的同学(.............
  • 回答
    算子代数,顾名思义,是数学中研究“算子”的代数结构的一门学问。但要理解它,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算子”究竟是什么。算子:空间的“翻译官”在数学里,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空间”,比如我们熟悉的实数直线(一维空间)、平面(二维空间),甚至是更高维度的空间。这些空间中的元素,我们可以看作是点,它们具有各种.............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在考试分数普遍偏低时,老师可能会使用一种“开根号再乘 10”的算法来调整分数,并且想知道这个算法的来源和背后的逻辑。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算法的“样子”:假设一个学生的原始分数是 $S$。那么,调整后的分数 $S'$ 的计算公式是:$S' = sqrt{S} imes 10$。举个.............
  • 回答
    衡量一个机器学习工程师对算法的掌握程度,绝非仅仅看他能熟练调用几个库、跑通几个demo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考察,需要从理论基础、实践应用、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意愿等多个角度来审视。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下,如何去评估一位机器学习工程师在这方面的功力。一、 理论基石:知其然,更要知其所.............
  • 回答
    要深入学习算法信息论,这绝对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极具回报的学习之路。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连接了计算机科学最核心的思想与数学的严谨性。下面,我将为你详细地勾勒出这条学习路径,尽量摒弃那些生硬的AI式说辞,让你感受到这门学科的魅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算法信息论,以及它为什么如此重要。简单来说,.............
  • 回答
    日本语言学校的出勤率计算方式通常是:出勤率 = (实际出勤天数 / 应出勤总天数) × 100%这里的“应出勤总天数”是指学校安排的课程总天数,包括了上课日和学校规定的活动日(如果需要参加)。你提到现在出勤率是75%,那么我们来推算一下,两个月满勤能否达到80%以上。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需要假设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视觉算法在工业落地这件事儿,这可不是简简单单把模型训练好那么回事儿,背后涉及的学问可不少,得一步步来。你想把视觉算法用到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比如工厂的质检、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引导、设备的状态监测等等,这其中的过程就像是要把一个理论上的好想法,变成一个能在车间里稳定可靠运行的“硬家伙.............
  • 回答
    这几个学校和专业选择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毕竟都是国内顶尖的电子信息类院校,各有千秋。我试着从几个维度帮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想得更明白点。首先,咱们把这几个选项摊开来看看:1. 同济大学微电子专业(EDA算法方向)2. 东南大学微电子学硕士(无锡校区)3. 天津大学微电子学硕士4. 电子.............
  • 回答
    极端民族主义,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点儿劲儿,但具体到它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可能很多人心里都没个清晰的界限。在我看来,它不像是一件可以轻易买到的衣服,有明确的尺码和颜色,而更像是一种情绪的沸腾,一种思维的固化,一种对“我们”与“他们”的绝对划分。首先,极端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对“本民族”的过分推崇和优越感。.............
  • 回答
    尊重原创者作品,这可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点点滴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和珍视。这其中,包含了很多细致的考量,不仅仅是简单地“不抄袭”,而是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行动。首先,是对“原创”二字本身价值的认可。原创,意味着一个人的脑海里,孕育出了全新的思想、概念、表达方式。这可能是耗费了无数.............
  • 回答
    “精日”这个词,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它不是一个官方的定义,而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一种称呼,用来形容那些对日本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表现出异常狂热和崇拜,甚至到了不顾一切、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地步的人。怎样才算是“精日”?其实,对一个国家或文化有好感,甚至喜欢,这本身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世界是.............
  • 回答
    “风骚”的代码,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它不是那种一本正经、按部就班的写法,而是在实现功能的基础上,还能透着一股子灵动和巧思,甚至带点儿“小聪明”。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大多数人会选择一条最直接、最稳妥的路径去解决,就像是循规蹈矩的走路。而“风骚”的代码,则可能选择了另一条路,这条路可能需要一.............
  • 回答
    在我看来,聪明并非仅仅是考试高分、博览群书或者反应迅速。真正的聪明,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能够有效应对复杂世界并创造价值的能力。它体现在许多方面,而且常常是难以捉摸的。首先,洞察力是聪明的基石。这不仅仅是看到表面现象,更是能够透过迷雾,直击事物的本质。聪明人能从一团乱麻的信息中,迅速捕捉到关键的线.............
  • 回答
    什么样的男人才算“成熟”?这个问题问出来,脑子里立马会涌现出一些标签:事业有成、经济独立、家庭美满、沉稳冷静…… 但如果仔细一想,这些好像更多是成熟带来的“结果”或者“标志”,而不是成熟的“本质”。真正让人觉得一个男人成熟的,往往是一些更内在的东西,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息,是言行举止中透露出的.............
  • 回答
    对宗教的亵渎,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界定,因为它触及的是文化、信仰、个人情感以及社会规范等诸多层面。而且,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亵渎”的理解也可能大相径庭。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什么行为可能被认为是“对宗教的亵渎”。首先,最直接也最普遍的理解,是对神圣之物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